壹
天地雖大,其化均也,人生伊始,各有宿命。
我們生而為人,有且只有一次,誰也沒有重新來過的能力。建國後,50至60年代之人,他們大部分個體的幸福感其實很低,除了客觀的物質因素,其實還和意識形態等有關。換句話說,老一輩人們,他們這一生其實很難體會到幸福,體會到生命的質量。
而80至90年這兩代人,也被生活的壓力,扭曲的價值觀,將他們本該在物質豐富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幸福感一一擊碎。
城市的繁華街道,此時空曠悽冷,街對面高聳的商業中心,在黑夜中如同一個城堡。
剛滿三十歲的小李,正玩著手機,享受著難得的休息。幾小時前,「訂單來了」的聲音還不絕於耳,現在只餘沉寂。
不久,晨光劃破了沉寂,商店裡佇立良久的騎手們,瞬間回復了生機,他們舒展四肢,整理箱衣,走出店門,就像推開城門的遊俠,走向鋼鐵的叢林。
門外的城市,在晨曦中緩慢甦醒,四周車輪滾滾。那些大廈投出一道道影子,小李騎著車在影中穿行,整個城市如畫般徐徐展開。
到了中午,是小李最忙的時候,和其他騎手一樣,他們一個個鑽進電梯。寫字樓間的人們眼看著一趟兩趟擠不上去,眼神開始變化。那種不耐煩,厭惡之感,他過目不忘。
兩個世界,彼此對望,所謂隔閡,不言而喻。
其實在小李看來,這些寫字樓中衣冠楚楚之人過的並不開心。他們往往是剛一下單不久,便開始催單,吃飯如打仗,而且吃飯時,電話也響的不停。小李見過他們趴在桌上睡覺,襯衫壓得都是褶子,頭髮亂的如雞窩。
而在電梯裡,小李時常聽到他們抱怨著工作的乏味,小聲議論著加薪或辭職,接著談到了房貸和花唄,後來,小李聽到了他們的忍耐和妥協。「工作不好找,先將就著幹吧。」。小李出了電梯,他想起了老家,生活節奏很慢,大家朝九晚五,周末多是上山採蜜,下河捉蝦,談論的都是家長裡短,而不是奢侈品和熱點實事。
他曾夢想來到城市,看著網上宣傳,大城市有更多的可能,能掙更多的錢,可以讓他回老家縣城蓋屋娶妻,過兩年再生個兒子,過上幸福生活。可一切被現實抹殺,沒有任何學歷和技術的他,能多掙錢的辦法就是多送餐單,這個城市給了他根本停不下來的感覺,不知何時是個頭。
下午,他10塊錢的盒飯吃到一半,忽然停了下來,將餐盒蓋好,拿出電話接下了剛來的訂單......
這個世界,大家的夢都被摺疊起來了。
貳
很多人一生都是這樣的將就著,不知幸福為何意,時間給了我們生命以長度,但我們卻昏聵著不知為何而活,忍辱負重的度過半生。
學校老師,多數只會告訴孩子如何學習,如何提高考試成績,而生活這一課,能教給孩子如何應對的老師卻應者寥寥。因為老師身邊的榜樣和引導也基本沒有。
很多沒有真正生活過的人,是很容易被網上媒體營銷出的成功生活所迷惑,想從這些媒體那裡獲取所謂「幸福」的人比比皆是,便成了如今,人人多求高官厚祿,人人多想鮮衣怒馬的一番光怪陸離之象。
我們要明白,現今之世,如一公司,其若要盈利,便需要人們加入他們的規則,那必然要去宣揚一些奮進和努力等價值觀,一些所謂成功的標準讓為公司打工之人去仰望追逐,去向這個目標任勞任怨的付出自己的年華。而公司所說的價值觀後面漸漸成了主流,便淹沒了其他不同價值觀的聲音。最後,我們中很多人便都活成了這個世界希望你成為的樣子,活成了父母希望的樣子。
就是這般,那些剛出校門的年輕人,剛工作不到兩年,就糊裡糊塗的背上了房貸,車貸。男生為了哄女孩子,花光一月工資買了一個包。女孩看了網上所謂的流行款,也不停的網購起來。讀書是為了找好工作,好工作是為了掙大錢,掙錢是為了買房娶妻,生兒育女。
這就是現今主流價值觀輸出的東西:名利雙收。
叄
而主流價值觀裡,就是要人們遵守其制定的遊戲規則,便將幸福定義成了有車有房,結婚生子......很多人一輩子就是在追求這些的道路上,跌跌撞撞,不停奔波。
君不見,每當城市車流在夜裡八點後稀釋,這個城市,都會被一群奔忙且孤單的靈魂所侵染。夜裡城市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孤單的歌。
他們面對著每月幾千元的房貸,家裡大小的花消,想著白天領導的壓榨,夜深了,本想去網絡上找個能把孤單和壓力敢走的地方,可偏偏網絡上又出現了一群群年紀輕輕就擁有豪車洋房的男女,這讓他們心中的欲望再次溢了出來,可能力卻無法匹配,這時貪婪戰勝了孤單,便產生了痛苦。
年近不惑的老郭,本是個網絡公司中層,但庚子年秋,公司倒閉,老郭失業,至今未得其他公司錄用,急得脫髮。他來找我,問前程情況,說家中還有三百萬的房貸要還,剛出生的小兒子奶粉都要斷了,如何是好?我看了他八字後,只能勸他暫且先向親友借錢,下月立冬後可去友人處謀個差事度過今年,實在別無他法。
和老郭聊完,我看著山下燈火闌珊,忽然想到,這天下熙攘,皆利來利往,世人都為名利所困,我們想掙錢,想結婚,想買房,而我們所有想要的這些,其最終目的不過是為了獲得幸福的人生呀。
我們買車是想方便出行,獲得認可和尊重,從而產生幸福感,買房是獲得安全感,想過著幸福安穩的生活,結婚生子,是認為婚姻中,伴侶和孩子能給自己帶來歸屬感,從而得到幸福,故簡而言之,幸福才是我們追求的本真,而不是外在的,社會物化的那些房子車子和結婚。
若你選擇的房子車子或婚姻,讓你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折磨,你的生活已在奔潰邊緣,而它們是讓你蹲在街角花壇旁,抱著雙膝埋頭抽泣的源頭的話,那這些外化之物,完全違背了你追求幸福的初衷呀。此時,你若重新審視下自己,問下自己的心,你做這些事的意義,便會發現,多是自己找的不痛快,是自我的迫害呀。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我們經歷過事實紛亂,人心磨礪後,只需明白自己所有努力只為一個簡單的目標,就是幸福且快樂的活著,而你的心就是自己的天地,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你是能獨自去定義自己的幸福和成功的。
這不是主流價值觀所宣揚的成功人士,多金有錢,走向人生巔峰的概念,他是需要你自己靜心忍性的去探索,且是你內心本真能滋生出來的快樂,是你自己才能體會的一種內心滿足,是不可能被外物所量化的,也不可能被肉眼所見的。正所謂心外無物,心外無事,不求日增,只求日減,當人們心中開始逐步減少內心的欲望,修正自己混沌的思維,摒棄一些瑣碎且無用的知識時,才能見到自己的心中至善,最終才有了自己對自己幸福的理解。
肆
而很多人,之所以會產生我擁有了房產、名利,我就是成功人士,這些都是媒體宣揚,主流背書的結果。君不見,那些被傳銷組織洗腦的人,為何會上當?不過是那些傳銷給他們理念的人,詐騙他們的人比他們自己更強大而已。這些人強大到他們輸出的價值觀和成功人士概念,讓這些上當受騙者,根本不認為這些觀點是錯的,是無稽之談。
他們在受騙者眼前掛了一塊肉,再讓你永遠保持飢餓,這樣受騙者才能有動力,如機器般用畢生年華去追逐那塊肉,犧牲自己健康,浪費自己大部分生命,榨乾自己,去換取別人推銷給你的所謂「幸福」。讓受騙者錯過了陪家人孩子的時間,錯過追求自己真正適合領域,能給自己建立完整知識體系,且真的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機會。
是呀,我們何嘗不也是如機器般運轉呢?我們通過加班十個小時所得的報酬,為孩子報的一節鋼琴課的效果,可能還不如,你此時放下手機幾個小時,陪孩子去大自然中騎車飛馳,去和他說花草靈性,日月盈昃,所帶給孩子幸福感的效果好。孩子成年後,才有那個陽光燦爛的午後,和父母一起追逐蝴蝶的回憶呀。
天地雖大,其化均也,人生伊始,各有宿命。
天地均衡,因果宿命中的我們,永遠是有自己最後那三分的選擇權,換一種生活方式,不過是不同的生活體驗而已,它都是你的人生呀。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年輕時要不斷積累,做自己城池的主人,把自己多年間接觸的知識,刪減的只留下自己喜歡的、想學的,並不斷打磨,把一些看上去有用的知識,在總結和簡化,發現完全可以扔到後,完成自己知識體系,這些知識如水般將會注滿你自己的城池,便可讓你以後從自己這座城池中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河流,去順勢而下,輕鬆上陣。
每一條河流都是流向大海的,哪怕你人生的這段河流比他人繞的彎大些,有些曲折,那也是屬於你自己獨有的風景呀,我們終究會在大海匯合。
許多年前的某天,我理解了我想要的幸福,是內心無困,安康守道,是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後,那些我曾經認為對我人生重要的東西,那些試圖綁架我的價值觀,在那天以後,他們對我的力量突然灰飛煙滅。
太陽照常升起,世界運轉如常,人生之河是會有些曲折,你要有所準備,並保持前進。
望諸君,都能在自己人生河流裡,去定義自己的幸福和成功,去選擇適合自己且讓自己快樂的生活方式,找到你此生認為最重要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