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杭州臨平的羅保榮今年33歲,已是兩個青春期孩子的母親。
2月12日,羅女士從老家回到杭州,帶13歲的女兒去學校報到,卻被告知:女兒嚴重違反校規,已被視為自動棄學。
想起不久前女兒連續兩次離家出走,羅女士憤怒、錯愕:「我打工掙錢供你上學,你有吃有喝有零花錢,我不知道你還缺什麼……」
節後帶孩子報到,卻被學校告知:女兒已自動棄學!
羅保榮的家是臨平某處農居房一間不足20平的矮屋,月租550元,由倉庫改造而來。
見面那天,她頭戴藍色繡花帽子,上著大紅夾克,下穿黑色皮褲,看著很年輕,倒不像是兩個青春期孩子的母親。
羅保榮是雲南人,她的婚姻早到離譜——15歲「結婚」,16歲生下大兒子。大兒子今年17歲,念完初中便外出打工。小女兒金子(化名)13歲,還在上初一,卻成了她最放心不下的寶貝疙瘩。
今年2月12日上午,羅保榮從老家回到餘杭,帶著金子去學校報到。可學校告訴她,金子嚴重違反校規校紀,已被視為自動棄學。
「我們當時約定,你帶孩子回家教育一周,1月12日送回學校,逾期不歸視為自動棄學,你籤字同意的呀。」副校長沈鑫說。
這位媽媽一臉錯愕:「我只念到小學二年級,我不識字,我不知道我籤的是什麼……」
半個月不到,13歲女兒兩次離家出走
羅保榮在紡織廠上班,兩班倒。去年12月30日,羅保榮晚上7點多到家時,看到金子的書包在床上,人卻不見蹤影。夫妻倆都以為金子和同學玩去了,沒在意。可到當晚9點多,金子還沒回家。
金子一年前開始用手機的事情,羅保榮是知道的,但一直沒能記住女兒的手機號碼。「我只好打電話聯繫她要好的同學,同學說她坐別人的電動車摔跤受傷了,怕我們罵她,就住在同學家了。」羅保榮當時覺得,反正元旦放假,女兒在同學家住幾天也沒事。
這是金子第一次離家出走,一走就是7天。
那些天,羅保榮夫婦一直忙著上班,沒顧上找女兒。羅保榮說,老公在洗沙場上班,兩人工資總共5000多元,「不上班就沒錢,請假會扣錢,還會辭退。」
1月5日,金子回家了,「她臉上有個大包,肩上有傷,新買的棉襖也破了。我氣得想哭......」
1月7日,金子回校上課。當天上午8點多,羅保榮接到學校電話,因為金子曠課違紀,學校要她帶女兒回家反省一周。接下來兩天,羅保榮上夜班也堅持把女兒帶在身邊,「就讓她坐我旁邊,我編棉線,她看書。她也很乖,一晚上看了3本書。」
兩晚過後,金子說太累,不想去了。羅保榮悔就悔在沒繼續讓女兒跟著自己,金子再次離家出走,一走就是13天。
三輪車下那根長長的樹枝,差點成了教訓女兒的「家法」
學校發動全體師生尋找金子,可沒人知道她在哪。那幾天,羅保榮哪有心思上班,憋著火地找女兒,她折下一根樹枝,準備等女兒回來後痛打她一頓,「看到別的孩子在上學,她在家整天看電視,在外一個影兒都沒,我睡都睡不著。」
然而,當金子回到家,羅保榮沒捨得打,那根樹枝也就被藏進了角落。
我們以前沒書讀,現在女兒也沒學可上
能不能網開一面?
金子就讀的杭州林苑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的民辦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學校,有來自全國18個省的學生1000多名。
「我們的家長總覺得把孩子送到學校就行了,掙錢比孩子的教育更重要,他們幾乎不管孩子......」副校長沈鑫覺得,金子這孩子心思不在學習上,「沒有課堂紀律,似乎還有早戀的跡象。」因此,沈鑫才會建議羅保榮帶孩子去工廠感受父母的辛苦。可惜,這一招不管用。
這幾天,羅保榮上班路過學校,聽著校內傳來的讀書聲,心裡很慌:「兒子初中讀完就沒上學了,現在到處打工。他跟我說,不要重男輕女,要讓小妹念完高中。現在別人的孩子都在上學,我女兒卻沒學可上……」她最近都在找學校領導溝通,但沈鑫建議讓金子轉學。
「老師說我女兒和社會人員玩在一起,換個環境能收收心。如果繼續在這個學校上學,那些人還會來找她。」羅保榮覺得此話有理,但又覺得這像學校的託詞,她仍對學校抱著希望:能不能網開一面?
在羅保榮看來,只要金子能坐進教室,就能多識幾個字。「我只上到小學二年級,她爸爸拿筆都哆嗦,寫個名字能寫3分鐘。我們以前沒錢念書,她現在能念書卻不珍惜……」
在學校裡,金子沒怎麼說話,她站在窗戶邊向外望。「我還是想在這裡上學。」趁母親不在,金子悄悄告訴記者。
在記者幫助協調下,學校同意金子下周一返校,前提是她必須承諾不再曠課,如若再犯,仍視為自動棄學。
這個叛逆女孩,藏著多少心事?
坐在自己的床沿上,金子對著一臺18英寸老式彩電目不轉睛。這是家裡唯一值點錢的電器,裡面正在播放TFBoys參加的某綜藝節目。金子長得蠻漂亮,一雙閃亮的大眼睛和媽媽一模一樣。
對於離家出走,金子說得輕描淡寫。「我六年級時有個要好的女同學,現在她不上學了,我就住她家。她帶了3個我不認識的男孩子,我們一起去逛博陸公園、曬太陽、玩手機,沒別的事情。」
春節後,金子她爸留在老家務農,這幾晚,金子都會爬到媽媽床上,摟著媽媽的脖子撒嬌,說好久沒和媽媽一起睡了。「去年,她放學回家都會做好飯等我們下班。」在羅保榮眼裡,金子還是那個聽話的好孩子,但她的行為怎麼會那麼出格?
「應該是叛逆期到了。」金子突然說了一句,「你們總是吵架,還說要離婚……」
羅保榮看了記者一眼,臉色頗為尷尬,轉頭對女兒說:「我和你爸爸吵架很正常的,你不要瞎想……」
金子說,去年7月份起,爸爸媽媽頻繁爭吵,其實離家出走在外面也沒意思,她就不想面對爸媽,覺得沒話講。「他們要是離婚,我也隨他們。」說完,一臉稚氣的小姑娘滿臉憋得通紅,眼眶泛潮。
但她沒哭,而是抬起頭,不讓眼淚流下來。
家庭教育,就是要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杭州市外語實驗小學校長張敏認為:
這是一個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求學時,家庭教育缺失比較典型的案例。
在基本物質需求都難以滿足時,家長對孩子的重視往往體現為寧願自己吃苦,也不願在物質上虧待孩子,從而忽視了孩子精神層面的成長。這種情況下,家長對孩子的愛往往是自以為是的愛,但對孩子來說,他們能接受的愛才是真的愛。
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家長對孩子的忽視:金子有手機,但是羅保榮竟然不知道女兒的手機號碼,這是難以想像的。
家長應該多關注孩子學習以外的事情,走進孩子的內心,如果沒有大量時間陪伴孩子,就努力提高和孩子在一起的質量。
羅保榮過早開始婚姻生活,這可能是她的成長環境造成的,希望同樣的事情不要發生在金子身上。母女倆的年紀相差並不大,完全可以同步成長。這裡說的成長,並不是上學或者考證書。資訊時代,想要學習隨時可以,關鍵是要有提升思想和能力的意識,並付諸行動,可以買書看,也可以去圖書館閱讀。
如果永遠像陀螺一樣,原地打轉,看似辛苦,其實沒有用。改變孩子甚至家庭的命運,這本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