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大拇指握在手掌裡,幾月才考慮腦癱?什麼情況才要擔心和做手術?

2021-01-14 兒科醫生孔令凱

好多家長諮詢孩子把大拇手指握到拳頭裡面的問題,也可以稱為拇指內扣,因為聽說這和腦癱有關,有些害怕,尤其是孩子4月齡時還是這樣,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1]

這種情況稱為拇指握拳頭/手掌內(Thumb-in-first/palm),是拇指屈曲內收導致的。為啥出現這個問題?最直接的原因:導致屈曲內收拇指的力量,大於外展的力量,都會出現這個問題。

而控制拇指姿勢的,有肌肉和神經,當然,拇指解剖結構有問題也會導致這樣。從這裡分析,那出現在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幾下幾個:

最常見的,肯定是生理性的(也就是正常的);

皮層拇指徵(神經問題,腦癱等):

先天性的拇指緊扣(解剖結構問題),

外傷導致的。

寶寶是不是生理性的呢?那怎麼判斷和區分呢?今天咱們簡單說說:

目 錄

什麼是生理性的拇指內扣?

那為啥小嬰兒會有這種表現呢?

這種拇指內扣,有什麼特點呢?怎麼診斷和區分?

這種拇指內扣,真的對神經系統沒有影響嗎?

那如果拇指在其他手指上呢?

皮層拇指徵(上運動神經損傷)

先天性拇指緊扣(Congenital Clasped Thumb)

還有什麼原因導致這個問題?

一什麼是生理性的拇指內扣?

簡單說,就是雖然拇指屈曲內收,放在手掌內,但是確實正常表現。

這種情況在新生兒中很常見,多持續到3月齡左右,在4月齡後少見,但有些正常孩子,到7月齡才沒有這個問題

2000年《Pediatrics》一個研究提示[1],在健康足月新生兒中,62.5%的有這個問題,平均在1.5個月消失,最晚的在7月齡消退,意思是,健康孩子中,如果7月齡還沒有消失,可能提示非生理性的,就是有其他相關疾病。

同年,臺灣三軍總醫院兒科也做了相關的研究[2],結論是健康足月兒中,生後第一天,拇指握在拳頭中的比例和《Pediatrics》的差不多,在60.3%-62.8%之間,第二、三天就降到55.8%-60.9%和50%-53.2%,可見這個沒有什麼人種區別。以上臺灣的數據,分別是右手和左手的。

二那為啥小嬰兒會有這種表現呢?

應該和大腦皮層的發育不成熟有關,下面用通俗的語言給大家說說。

想讓手握拳,最直接的要求是手部肌肉收縮,而肌肉收縮是下運動神經元控制的,好了,咱們知道一點下運動神經元的功能就是讓肌肉收縮著。

但是肌肉不能一直收縮啊,這時處於大腦皮層的上運動神經元就給下運動神經元說,輕鬆點,別老是那麼緊張。

所以,如果上下運動神經元都是功能正常的,那麼肌肉收縮、舒張自如,而如果上運動神經元不成熟或者受損,就會出現下運動神經元當家做主的問題,就會出現肌肉收縮,尤其是屈肌力量大,導致關節攣縮表現。

而小嬰兒出生後,大腦皮質還不成熟,在繼續發育中,所以,就會出現屈肌力量大表現,比如孩子們手腳都是是蜷著的,手也是握著拳的。

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就能看到他們的四肢逐漸放鬆伸展,手也會張開。

三這種拇指內扣,有什麼特點呢?怎麼診斷和區分?

這種拇指內扣,在清醒時明顯,睡覺和安靜休息時會交替的張開和握拳,也就是說能自主張開手的[3]。

對3月齡內的小嬰兒進行莫羅反射(Moro reflex,也就是驚跳反射)時,孩子的手會張開[3],如下面圖片所示。

內扣的力量不大,你能給掰開,並且阻力不大,掰開後能讓拇指外展到正常位置

沒有其他症狀,比如生長發育是正常的,沒有肌張力的表現,小嬰兒的各種動作。

四這種拇指內扣,真的對神經系統沒有影響嗎?

生理性的拇指內扣,不是腦癱的表現,並且研究也發現,出現生理性的拇指內扣,和其他的神經系統疾病之間,也沒有什麼關係

只有參考文獻[1]提示,孩子有拇指內扣,和1歲時語言水平稍落後相關,之後年齡的語言能力沒有進行隨訪調查。語言篩查的內容包括:1)適當自發使用至少3個單詞(漢字),2)用手指指向嬰兒想要的物體,以及3)遵循簡單的命令,例如「給我……」。

為什麼出現這種表現呢?考慮和大腦皮層中,控制手運動的神經和控制語言的神經區域靠的比較近有關。

但是因為沒有後續的隨訪,所以,不能說明孩子的語言發育是落後的,並且拇指內扣和1歲時語言水平低只是相關關係,不是因果關係,這個要明確。

五那如果拇指在其他手指上呢?

哈哈,也是正常的,比如下圖這些表現,拇指在上,和其他手指並列等等,都是正常的小嬰兒的表現。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4]

六皮層拇指徵(上運動神經損傷)

上面咱們講了,上運動神經元位於大腦的皮質層,如果這裡出現了問題,就是下運動神經當家做主,就會讓肌肉處於收縮狀態,而在手上的表現就是出現拇指內扣的表現,稱為皮層拇指徵(cortical thumb)

很多文獻把上面咱們說的生理性拇指內扣也稱為皮層拇指徵,這種說法感覺是不合理的,不成熟和損傷還是不同的

如果出現了皮層拇指徵,除了有拇指的表現外,手的姿勢比較固定,嬰兒不能自發的張開手,你把東西放到他們手邊,他們沒法抓,你掰開時會感受的明顯的阻力,還會伴有其他表現,比如肌張力高,腱反射增加,患兒的肢體自發運動減少。當然,生長發育一定是落後的。

腦癱時,也會出現拇指內扣,部分是這個原因導致的,也是以上表現,典型的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5]

那幾月齡後還有拇指內扣要考慮腦癱呢?有些文獻會說4月齡以上要考慮,但咱們上面文獻說了,可以等到7月齡,另外,如果孩子沒有發育落後表現,沒有上面咱們說的肌張力高等表現,基本也沒問題,不要嚇自己了。

要診斷腦癱,還是靠這些症狀為主,而不是靠月齡。

另外,其實現在的皮層拇指徵的定義也比較寬泛,比如下面這個孩子[6],7月齡大,手能張開,但是孩子的大拇指始終會保持這種姿勢,不會張開,同時孩子軸向肌張力低下,姿勢控制減弱,四肢痙攣和基本沒有自發運動。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6]

最後檢查顯示,孩子是克拉伯病(Krabbe disease),腦白質中因為缺乏半乳糖腦苷-β-半乳糖苷酶,導致腦白質損傷而發病。

這個孩子雖然在7月齡,但是有其他的症狀表現,明顯和咱們說的生理性的不同,所以,也能很容易的發現問題。

七先天性拇指緊扣(Congenital Clasped Thumb)

這個疾病是因為先天性的在拇指掌側處皮膚覆蓋少,或者讓拇指張開的肌肉短、缺乏,導致拇指從出生後,就一直處於貼在手掌的位置。

可以簡單記憶為,這個就是長成這個樣的,不是功能問題

這個乍一看感覺和生理性的不好區分,但是因為這是拇指結構的問題,表現上很容易區分。大部分的這種問題,想把拇指掰開不容易(很少的症狀輕的可以掰開),根據輕重不同,表現也多樣,如下圖。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7]

另外,這個休息時,也會一直處於這個姿勢,並且也不會隨著長大就能正常,得治療才行。如果能被動掰開的,可以先使用支具夾板等治療,如果不能被動掰開拇指的,就得手術治療了。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7]

八還有什麼原因導致這個問題?

長期住院小嬰兒,如果出現這個表現,可能和反覆的橈動脈穿刺抽血,導致繼發的肌腱損傷有關[8]。

不過這個除了導致拇指的這個表現可能長期存在外,基本沒有其他的功能問題,拇指也能正常的外展,抓捏物品等精細操作沒啥問題,預後算是非常好的了。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8]

- 參考文獻 -

下拉看更多:

[1].Michael Jaffe.Infants With a Thumb-in-Fist Posture.Pediatrics March 2000, 105 (3) e41; DOI: https://doi.org/10.1542/peds.105.3.e41

[2].Hua Y-M. The occurrence rate and correlation factors of thumb-in-palm posture in newborns.Pediatr Neurol 2000;22:214-219.

[3].Amiel-Tison C. Neurologic evaluation of the newborn and the infant. New York: Masson, 1983.

[4].M.M.A. Faridi.Profile of fisting in term newborns.European Journal of Paediatric Neurology (2005) 9, 67–70.

[5].Benjamin M. Mauck.Cerebral Palsy of the Hand.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 Chapter 72, 3638-3659.e2

[6].Federico Poropat.Cortical Thumb Sign.J Pediatr 2013;163:605.

[7].Joseph Upton.Congenital Hand Anomalies.Principles of Hand Surgery and Therapy, 34, 648-716

[8].Skoglund RR, Giles EE. The false cortical thumb. AJDC 1986;140:375-6.

相關焦點

  • 寶寶總握拳是腦癱徵兆?超過這個時間段的話,確實要當心了!
    可對於新手媽媽來說,育兒的路上「坎坷叢生」,連一個「新生兒握拳」的事都藏著大學問,有的媽媽害怕寶寶手勢不正確,害怕會引起孩子腦癱或其他病症,擔心的不得了。今天我們就聊聊這件事,希望能幫助到各位媽媽。01寶寶常攥拳,會不會是腦癱?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可怕的新聞:一位寶媽發現自己剛出生4個月的孩子,經常攥緊拳頭,而且還不會翻身。
  • 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樣,家長別再焦慮了
    在微信群當中經常會遇到這些諮詢「寶寶睡覺的時候,有時手掌會張開,有時拇指是內收的,有沒有影響?」「寶寶有時候左手會有點內扣,是腦癱嗎?」「寶寶右手抓握不好,大拇指內收,是不是腦癱啊?」「寶寶馬上6個月了,大拇指內收怎麼辦?」等等。為什麼寶寶握拳時會出現拇指屈曲?
  • 寶寶一舉動看似正常,實則患「腦癱」風險,趕緊科普,都教給你了
    照顧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人勞累不說,還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觀察孩子的每個變化和身體情況,想要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對照顧的家人們來說,可不簡單! 奶奶來看孫子發現這一幕有點慌了,覺得孩子這個情況不太正常,趕緊和媳婦打車去了醫院。 檢查完醫生說道:來晚了,孩子握拳不是習慣,患了"腦癱",因為平時的大意,導致了孩子錯過"最佳治療時間",這一消息對家裡人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
  • 剛出生的寶寶一個動作太霸氣,網友:惹不起
    孩子是一家人的希望和快樂,當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呆了長達10個月的時間之後,終於和爸爸媽媽見面,那一刻是十分激動人心的。千萬不要小看新生兒寶寶,因為他們一出生就已經具備了一些大人意料不到的本能。小李和丈夫結婚後不久就懷了身孕,儘管沒有任何的經驗但是小李和丈夫都非常的小心,期待著小寶寶的到來。經過漫長的孕期之後,小李順利地生下一個小男孩。在孩子出生後他的雙手一直呈現出握著拳頭的狀態,醫生告訴小李和丈夫這是小寶寶的一種本能握持反應,是很正常的,通常會在出生3、4個月之後消失。
  • 腦癱寶寶就是「傻子」?準媽媽科學預防可降低發生概率
    準媽媽科學預防可降低發生概率 作者:馬強)   至6月6日,時報記者發稿時,濟南「棄嬰島」已陸續接收了41個孩子,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腦部發育有問題,多為腦癱患者。為什麼這些父母要將腦癱寶寶放到這裡?
  • 5個大拇指形狀透漏寶寶的性格,試過的媽媽都說準
    最近看到國外一篇有趣的報導,文中說人們的手掌包含了很多不為人知的細節,手掌形狀、指紋都是可以作為證據指證罪犯的。但是你知道嗎,人的拇指形狀透漏了人的性格信息,尤其是大拇指,它有兩節指骨構成,控制了我們90%的手部運動。如果沒有大拇指,你不能寫字,握杯子、繫鞋帶等簡單的動作。
  • 2歲寶寶發燒,無知寶媽用「酒精」降溫,險些讓孩子變成「腦癱」
    前段時間放假回家,和媽媽聊天時突然聊到一個遠方親戚。那個遠方親戚叫小杏,24歲,結婚三年了。兩個前生下一個兒子,至此就待在家中專心帶娃。本身沒讀過什麼書,又是溫吞內斂的性子,婚後什麼都聽婆婆和丈夫的,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妻子,好媳婦。但這種性格卻險些釀成大禍,差點讓孩子變成了「腦癱」。到底是怎麼回事?
  • 撫州男子左手斷掌右手斷大拇指 無證開車多年才被查(圖)
    開車的楊某  中國江西網訊 連克攀、李樹旗、記者張思楠報導:左手沒有手掌,右手大拇指也斷了,撫州男子楊某居然能靠著這「雙手」無證開車多年,還攢錢買到小車。直到3月7日開車上高速時,無證開車多年的楊某才被查處。  據了解,楊某早年間在工廠操作機器時,不慎被機器絞斷了整個左手手掌和右手的大拇指。回鄉後的楊某在縣城開著特製的三輪車接送客人,手臂因此被鍛鍊得很靈活,後來還買了現在這輛轎車,「在開小汽車的時候,我就拿手臂控制方向盤,用右手控制檔位。」
  • 孩子的拇指總往裡收,是不是腦癱症狀?寶寶總握拳到底正不正常?
    孩子的拇指總往裡收,是不是腦癱症狀?寶寶總握拳到底正不正常?「孩子拳頭天天都攥著,這是不是不正常啊?」「孩子的手指總是往裡收,我給他矯正過來以後,不一會兒他又收回去了,這是不是得了腦癱啊?」關於孩子手指往裡收的問題,和握著拳頭的問題,在一些育兒群裡很多媽媽都非常的關心。今天咱們就來談一談,關於孩子手指往裡邊收、總握拳到底是不是正常的。小寶寶從剛出生的時候就是握緊小拳頭,大手指往裡面收,這難道是不正常的現象嗎?首先大家要知道的是,正常的大手指彎曲的狀態,是指大手指很自然的彎在食指下方的位置。
  • 寶寶出生時為何要報幾斤幾兩?越重智商就越高嗎?這個範圍才最好
    編 輯:柔山 寶寶在出生後,少不了的一個項目就是稱體重,而父母們聽到護士報出新生兒幾斤幾兩,只知道個數字,卻並不十分清楚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寶寶出生時為何要報幾斤幾兩?
  • 寶寶撓耳朵只是困了嗎?四種情況必須注意,正確應對娃才健康舒適
    寶寶抓自己耳朵的動作看起來一點也不輕柔,如果家人沒有及時幫他們修剪指甲,小傢伙們很容易就把自己的耳朵抓破。紅痕、血疤都是常有的事。通常情況下,寶寶抓耳朵是不需要太過擔心的。很可能是因為寶寶困了,或者脾氣煩躁時用抓耳朵的行為來宣洩情緒。但如果寶寶頻繁抓耳朵,或者寶寶的反應,讓家人感覺到他們的耳部可能存在某些問題時,就要予以重視。
  • 這種手掌紅潤,大拇指出現鳳眼紋的手相,福氣極佳,一生富貴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過上好的生活,而且也喜歡自己的財運裡都是可以滿滿賺得多,對於從這方面大家都是可以從手相上看出的,如果財運線比較多,而且財運線都比較清晰,或者是比較深的,那麼說明到這種人會有著很多不錯的運程和好的機遇下面該女士手掌圓潤,龍虎相配,柔中帶剛,福氣極佳。
  • 如何讓寶寶好好睡覺?動動大拇指和食指
    哄孩子睡覺是一場艱苦的戰役,和「小怪物」們過招,對情商和智商都是大考驗,分分鐘父母自己也會變成「大怪物」。有時甚至要上演全武行。小青對她一歲多寶寶的睡眠就很頭疼。她給自己一歲多的寶寶訂好了時間表,到了晚上九點講故事十分鐘後馬上關燈,要求睡覺,但在床上滾來滾去大半個小時總是很難睡著。
  • 肝病一來,手掌先知?手掌出現什麼變化,說明肝臟出大問題了?
    53歲的李先生,近來發現自己的手掌和以往有些不一樣,手掌變得異常的紅,特別是大拇指和小拇指下面,紅得特別明顯。李先生看到手掌變紅之後,和妻子說了一下,妻子安慰他說,這是血太熱了,沒關係,因此李先生也沒有在意。
  • 我給自己豎大拇指就夠了!女教師救人一命不留名,兩年後對方才找到
    兩年後,劉師傅的兒子在網上意外發現了救命恩人徐老師的信息,才了解到徐老師的工作單位。1月4日,劉師傅趕到徐老師工作的學校,當面表示感謝。徐老師談到救人並謝絕劉師傅還錢的事時說:「手術費不是借,所以不需要還。救人這個事情,我自己給自己豎個大拇指就夠了!」冬日雨夜出車禍一對陌生人路過救了他2019年2月13日夜裡,天氣很冷,還淅淅瀝瀝下著小雨。
  • 這才是值得我們豎起大拇指的人
    兩年前一個寒冷的冬夜,南京鄭和外國語學校小學部的徐老師,和她的愛人共同救起了一位遭遇車禍躺在冰冷的馬路上,全身多處骨折一動不能動的陌生人劉師傅。事情過去了兩年,幾經周折劉師傅終於找到了救命恩人徐老師,一場充滿曲折的感恩之行,令這個寒冷的冬天有了絲絲暖意。
  • 「手機手」是什麼有何症狀 女護士使用大屏手機半年患上
    ,握不住東西,大拇指活動時肌腱會痛等。畢擎主任說,一開始,他有點想不通,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左手出問題的年輕女性這麼多?直到一個多月前,一名護士也來找他看左手無力、指尖麻木的問題,才終於揭開了這類病人得病的病因。  手機手發簡訊發到手指僵硬疼痛難忍,醫學上稱為拇指腱鞘炎,是指肌腱與外圍的腱鞘出現發炎的現象,症狀為掌指關節疼痛。
  • 小耳畸形幾歲做手術最好
    小耳畸形幾歲做手術最好?耳畸形整形手術有年齡限制嗎?耳再造有風險嗎?  餘文林醫生:很多人選擇整形手術都是希望自己可以變得更加好看,但是也是有一些人選擇整形手術是因為身體的某些部位有畸形,需要通過整形的方法來讓它看上去更加正常一些,比如說很多人都是會有耳垂畸形的問題出現,其實有這樣的情況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了,是可以通過手術的方法來矯正的。那麼耳畸形整形手術有年齡限制嗎?
  • 出生時睜著眼的寶寶更聰明?為啥有的寶寶卻閉著?這才是真正答案
    可是自己的寶寶生出來時,眼睛卻緊緊地閉著嚎啕大哭,該不會是有什麼問題吧?為此,她專門去諮詢了醫生。醫生告訴她,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睜不睜眼都是正常的,無需多慮。那麼,為啥有的寶寶出生睜著眼,有的寶寶卻閉著眼?1、出生狀態就像我們有固定的休息時間一樣,寶寶在媽媽肚子裡也是有休眠時間的。
  • 男子拔河時右手掌被繩索拉斷 左手撿起斷掌(圖)
    每隊5人傷者墊後把繩繞在右小臂上  斷掌後他第一反應用左手撿起右斷掌  醫生稱手掌被前後兩端繩索「擰」下來  10天後才知能否接活捏、握等難恢復  本報訊(記者任珊珊)拔河時,最後一位選手常把繩索纏在手臂上以增加穩定性,但此舉可能讓人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