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2019年為何有春節,沒有立春?「無春之年」真的不能結婚嗎?

2021-01-07 騰飛說史

我們現在所說的「公曆」是西曆,也就是格里高利曆,「農曆」則是中國傳統的曆法,按照中國傳統的曆法,2019年的1月1日至2月4日,其實還是2018年,並沒有到2019年,到了正月初一,才是2019年,那麼這樣一來,農曆的2019年,是沒有立春的,沒有立春的年份,在民間,通常也被稱為「無春之年」,為什麼說農曆的2019年沒有「立春」這個節氣呢?我們來看看,公曆2019年至2020年的立春分別在農曆的什麼日子,就明白了。

曆法基本是根據太陽和月球的運動而制定

2019年的立春,是在2019年的2月4日,這一天是農曆2018年的臘月三十,2020年的立春,是在2020年的2月4日,這一天是農曆2020年的正月十一,前一個立春在農曆2018年的臘月三十,後一個立春是在2020年的正月十一,這就導致了農曆的2019年是沒有立春的,準確地來說,也就是農曆2019年的正月初一至2019年的臘月三十這段時間,沒有立春這個節氣。

為什麼農曆有的年份會出現無立春之年呢?立春日一般是在公曆的2月3日至2月5日之間,而立春日所在的農曆的日期,則是在臘月和正月之間徘徊,幅度比較大。所以,我們確定二十四節氣到底是哪一天,並無規律可循,必須看日曆,實際上,公曆也無法確定到底是哪一天,只是說二十四節氣所在的公曆日期,大致有規律可循而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首先,我們要分清楚什麼是陽曆,什麼是陰曆的概念,陽曆是指根據太陽的運動變化而制定的曆法,陰曆是根據月球的運動變化而制定的曆法,公曆是太陽曆,農曆是陰陽合曆,農曆既考慮了太陽的運動變化,也考慮了月球的運動變化,這就是說農曆每個月的十五,月亮一定是圓的,而公曆每個月的15號月亮不一定是圓,因為公曆不考慮月球的運動變化。

陽曆是根據太陽的運動變化而制定的

月球圍繞地球公轉,在地球上會出現月亮的圓缺變化,月亮一個完整的圓缺變化為29.53天,稱為1個「朔望月」,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在地球上會出現四季變化,太陽在夏至日直射北回歸線,冬至日直射南回歸線,一個完整的回歸運動周期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我們會發現,12個朔望月是352天左右,不等於365天,兩者之間差了10多天,2年至3年的時間會正好差了1個月,20年至30年的時間,正好會差1年,也就是說,陰曆如果只考慮月球的運動變化,時間長了,會出現12月在夏季,6月在冬季的現象,完全依據月球的運動變化而制定的曆法,是無法指導農業生產的,於是,中國的曆法就採用了置閏的方法,來平衡12個朔望月與1個回歸年之間的差距,19年7閏,平均每3年的時間,置一個閏月,就使得12個月等於1年了,這樣一來,就不會出現夏季過年的現象。

陰曆是根據月球的運動變化而制定的曆法

為了更合理的安排農業生產以及確定如何置閏,中國古代的人們還制定了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太陽曆,二十四節氣是完全依據太陽的運動變化而制定的曆法,也就是說從這一個立春日到下一個立春日,一定是等於一個回歸年的,每年的立春日,太陽一定是到達了黃經315°之時,而每年的夏至日,太陽一定是到達了黃經90°之時,這一天,北半球的影長是最短的。在中國古代,測量太陽的高度以及影長非常的重要,需要根據太陽的運動變化,確定二十四節氣的具體日子以及如何置閏。

公曆是太陽曆,二十四節氣也是太陽曆,所以,立春的日子,在公曆中的日期可以大致確定為2月3日至2月5日之間,而在農曆中的日期,變化幅度比較大,在臘月和正月之間徘徊。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地球上出現四季變化

為什麼公曆和農曆,都無法保證立春日固定在一個日期呢?我們先來說公曆,一個回歸年的時間,也就是二十四節氣的周期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公曆一年的時間則是365天或366天,因為人類在實際生活中,一天就是24小時,不可能一年的最後一天只過5小時48分46秒,這樣一來,公曆的一年就與實際的回歸年差了大約5小時,四年正好差一天,於是,就每隔四年,置一個閏年,閏年為366天,多出的一天加在2月裡,2月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則是29天。公曆的一年與一個回歸年,每四年只差一天,所以,立春日在2月3日至2月5日之間徘徊,變化幅度小,不會出現有的年份沒有立春的現象。

公曆置閏年每隔四年,只置一天,而農曆置閏,是每隔19年置7個閏月,置了29天至30天,這樣一來,農曆的一年就是354天或355天,置了閏月的那一年就是383天或384天了,這就必然導致二十四節氣是在差不多20天左右的時間裡徘徊,例如,2017年的夏至是在農曆的五月廿七,2018年的夏至是在農曆的五月初八,2019年的夏至是在農曆的五月十九,五月廿七與五月初八,差了19天。

農曆的日期可以判定月亮的圓缺變化

為什麼農曆有的年份,少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卻沒有少「夏至」呢?這就不得不從春節的日期說起。

正月為何稱之為「正月」,其實是人為定的,夏代建寅,以寅月為正月;商代建醜,以丑月為正月;周代建子,以子月為正月。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辛月、亥月,其實是幹支紀月法,以冬至所在的那個月為子月,以此類推,下一個月就是丑月,再下一個就是寅月。在夏代,寅月是正月(一月),在商代,丑月是正月(一月),在周代子月是正月(一月)。

中國古代,自漢武帝以後,逐步確立了以寅月為正月的傳統,所以,我們現在過農曆的新年是在現在的農曆正月初一,商代的人過農曆新年,其實是我們現在的農曆的十一月初一,當然,商代既然以丑月為正月,那個時候的十一月就是一月了。

正月(寅月)所在的那個月,正好是在立春、雨水、驚蟄的前後,但不會有小寒、大寒,大寒一般是在臘月,所以,有大寒之後為正月的說法。

因為正月初一剛好是在立春的前後,所以,會出現前一個立春落在了正月初一的前面,後一個立春又落在了第二年的正月初一的後面,於是農曆的這一年就出現了「無春之年」。

那麼,正月初一剛好是在立春和雨水的前後,會不會出現農曆有的年份沒有雨水這個節氣的現象呢?基本不會!雨水一般都是在正月十五前後,為什麼會這樣呢?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平均相差15天,二十四節氣在農曆的日期,差不多是在20天左右的時間裡徘徊,立春與雨水間隔15天,基本上排除了從第一年的正月初一到第二年的正月初一,沒有雨水這個節氣的現象,雨水不可能落在臘月,雨水落在臘月,立春也在臘月,那麼,大寒、小寒就提前到十一月了,冬至也提前到在十月了,農曆的十月還是秋天,還比較的暖和,中國古代的曆法是陰陽合曆,即兼顧了月球的運動變化也考慮到了太陽的運動變化,二十四節氣在農曆的日期,只是在20天左右的時間裡徘徊,不會相差很遠,要不然,中國傳統的曆法就無法指導農業生產了。

根據草木生長情況,可知是雨水節氣前後

其實,要想讓農曆的每一年都有立春,也很簡單,那就是採用商代和夏代的方法,以丑月和子月為正月。例如,子月是冬至所在的月份,如果以十一月為正月,立春絕對不可能出現在正月初一之前了,立春與冬至相差了三個節氣,大約為45天,相當於一個半月,正月初一前後有冬至,那麼,立春必然是在正月或者二月,以子月為正月,還有可能出現一個現象,那就是有的年份沒有冬至,所以,作為陰陽合曆的農曆不可能與作為太陽曆的二十四節氣完全吻合,兩者之間有20天左右的差距。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無春之年」不適合結婚的說法,其實沒有科學依據,這只是農曆的日期與二十節氣之間陰差陽錯的結果。

在中國古代,結婚的日期有所謂擇年、擇月、擇日的說法,擇年首先就要避開沒有立春的年份,故而結婚的日期不會選擇在「無春之年」,但其實,如果真的考慮擇年、擇月、擇日,就特別的繁瑣了,單單是擇年,除了考慮「無春之年」,還要考慮本命年、屬相這些問題。因此,如果我們刻意選擇避開「無春之年」,那麼,是不是還要考慮本命年、屬相這些問題呢?選擇了「年」,是不是還要考慮「月」和「日」呢?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都比較快,選擇什麼時候結婚,更多的是考慮假期的問題,因此,很多人會選擇在周六、周日結婚,或者選擇在長假的前後結婚,因為這段時間大家都有時間去參加婚禮。

中國傳統文化中,結婚日期的選擇上,有很多的說法,這些說法只是一種風俗習慣,並無科學依據,如果我們本著熱愛傳統文化角度去考慮問題,可以適當按照傳統文化的說法,選擇日期,但是不要認為這些說法都有科學依據,一旦傳統文化中的說法與現實中的生活相衝突的時候,一定要以現實的生活為準,比如,有的人到了農曆的2019年,就應該結婚了,但刻意避開所謂的「無春之年」,也許會耽誤自己的終身大事,戀愛有時候「夜長夢多」,時間長了,保不齊會因為生活中的一些細小的矛盾而分手,但如果有了一紙婚約,就有一定的約束力了,至少在遇到矛盾的時候,會懂得相互謙讓,婚姻關係與戀愛關係相比,畢竟多了很多的約束力,所以,結婚日期的選擇上更多的是要考慮現實生活的需要,而婚姻關係的美滿,靠的是相互之間的感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無春之年」不宜結婚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相關焦點

  • 無春年又叫「寡婦年」,2019年兩頭「無春」是真的嗎?
    摘要:無春年又叫「寡婦年」,2019年沒有立春是真的嗎?為什麼會出現「無春年」和「雙春年」?文/農夫也瘋狂老話說得好: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萬物復甦,正是農民播種的好時機。而立春作為春天的第一個節氣,其代表著寒冷冬天的結束,春天也要來臨的意思。
  • 2019年立春除夕同一天,這樣好嗎?會是兩頭春嗎?
    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而很湊巧的是在2019年中立春和除夕是在同一天的,那麼立春和除夕同一天好嗎?2019年立春除夕同一天,是兩頭春嗎?立春和除夕同一天好嗎?立春和除夕在同一天,我們認為這是非常吉利的日子。立春時,鬥指東北。太陽黃經為315度。
  • 2019年是「寡婦年」?沒有立春的2019真不能結婚嗎?只說對了一半
    2019年是「寡婦年」?沒有立春的2019真不能結婚嗎?只說對了一半春節的腳步已經走過去了,可是在一般人的眼裡,只要正月十五元宵節沒有過去,仍然是在春節期間。由此可見,在我國,農曆的新年總比公曆新年過得更熱鬧些,元旦在大家的心目中,地位並沒有那麼重要了。
  • 農曆2019年無「立春」節氣!微信上線春節新功能,今天這樣拜年有驚喜
    導讀今天,立春和除夕在同一天,大約百年當中只有三年出現,農曆2019年無「立春」節氣。即日起至 2 月 19 日,微信上線春節新功能了,拜年有驚喜!除夕逢「立春」 !百年只有三次《中國天文年曆》顯示,2月4日11時14分迎來「立春」節氣,也就是說,除夕恰逢「立春」。立春,是幹支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又名歲首,立春節、正月節,為每年的2月3日或4日。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
  • 農村俗話「百年難遇無春年」是啥意思?今年為何稱為「無春年」?
    大家好,歡迎進入「果然悠」頻道,每日點評農村農民大小事,更有養豬小知識分析,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掌握更多養豬知識,歡迎點擊上方關注訂閱。今日話題:農村俗話「百年難遇無春年」是啥意思?今年為何稱為「無春年」?
  • 2019年小寒,立春是什麼時候?「盲春」,「寡婦年」有啥說法?
    不過春節雖說象徵著熱鬧,但是每次回家過年都有農民表示,花錢真是如流水,開銷極大,所以大部分農民在春節時,都還是指望有一個好天氣,能夠讓依靠耕作為生的它們,有一個耕作的高環境,收穫更多的糧食,擁有更高的收入,過上安心的好年。而近期,這有不少網友詢問,2019年的立春什麼時候來臨?「盲春」「寡婦年」有啥說法?一、2019年,立春是什麼時候?
  • 農曆2019年兩頭無春,民間俗稱「寡婦年」,不宜嫁娶?
    農曆2019年兩頭無春 ,民間俗稱「寡婦年」,不宜嫁娶?現在是2018年的11月份,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就是2019年。在新年的到來之際,人們通常都是滿懷欣喜,無論今年遭遇了什麼,都希望來年會更好。據說,在2019年沒有立春這個節氣,也就是兩頭無春,民間也俗稱寡婦年。
  • 辛丑年「無春」,潮汕後生會結婚嗎?
    無春年,是指農曆全年都沒有立春的年份。比如:2005年雞年是無春年、2008年鼠年是無春年、2010年虎年是無春年、2013年蛇年是無春年、2021年牛年也是無春年。
  • 2019年沒有立春?俗稱寡婦年,春天到底在哪裡?
    立春是24節氣中的第一個,象徵著春天即將拉開序幕。不過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2019年竟是「無春」年,也就是民間常說的「寡婦年」。那麼何為「寡婦年」?我們需要先看一下今年的日曆。立春是在2019年2月4日,農曆臘月三十,但是這一天恰好是除夕。
  • 農曆豬年「無春」 天文曆法是主因
    來源:科技日報隨著春節的臨近,一則這樣的消息在網上甚為流傳:根據農曆,2019年兩頭沒有春天(立春),民間俗稱「寡婦年」,不宜婚喪嫁娶。事實真的如此嗎?「這種說法完全沒有科學根據,出現這種現象與天文曆法有關。」
  • 農曆豬年「無春」?專家釋疑:無關人類吉兇禍福
    農曆豬年「無春」,天文曆法是主因本報記者 付麗麗身邊的天文學隨著春節的臨近,一則這樣的消息在網上甚為流傳:根據農曆,2019年兩頭沒有春天(立春),民間俗稱「寡婦年」,不宜婚喪嫁娶。事實真的如此嗎?「這種說法完全沒有科學根據,出現這種現象與天文曆法有關。」1月21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黎耕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沒有立春的現象是由於農曆和公曆的推算方法不同產生的,而「無春年」不宜嫁娶更是無稽之談。不同曆法差異導致「無春年」民間所謂的「無春年」「兩頭春」等都與春節的陽曆日期不固定有關。「至於春節的陽曆日期為何不固定,那就要從曆法的來源說起。」
  • 農曆豬年「無春」 專家:不宜嫁娶更是無稽之談
    農曆豬年「無春」 天文曆法是主因  隨著春節的臨近,一則這樣的消息在網上甚為流傳:根據農曆,2019年兩頭沒有春天(立春),民間俗稱「寡婦年」,不宜婚喪嫁娶。事實真的如此嗎?  「這種說法完全沒有科學根據,出現這種現象與天文曆法有關。」
  • 2015年是寡婦年嗎?2015農曆年有沒有立春?
    2015年(羊年):單春 (2015年的立春時間是農曆2014年臘月16,2016年的立春時間是農曆2015年臘月二十六,所以說2015年是單春,並非原來說的無春寡婦年。)  寡婦年,又名滑頭年。民俗專家表示,「寡婦年」不宜結婚的說法是荒唐的,根本沒有科學依據。社會上流傳的「寡婦年」,是指整個農曆年都沒有立春的年份。
  • 2021年是「寡婦年」嗎?為何農村有「寡婦年」不結婚的說法?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已經是農曆的十一月初四,距離2021年春節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每年在進入到冬天后,農村辦喜事的人家就會很多,但今年和往年相比更多一些,聽農村的老人說,2021年是寡婦年,人們覺得在寡婦年結婚寓意不好,那麼這是為啥呢?
  • 為什麼2019年被稱為寡婦年「盲年無春,不宜結婚」這種說法科學嗎
    立春是24節氣中第一個節氣,它寓意著春季的開始,它在每年的2月的3至5日之間,立春又稱為歲首、立春節、正月節,立春的立有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立春作為24節氣之一,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此外還意味著新的一輪的開始。民間還有踏春採春的習俗。這意味著2019年沒有立春。在過去民間稱沒有立春年為「盲年」,對於盲年民間有很多說法。
  • 2019年是無春年嗎?2019年寡年(寡婦年)不能結婚嗎
    「無春年」是指農曆(陰曆)全年都沒有立春的年份。為了適應寒暑的變化,古人在農曆中每19個年頭加入7個閏月,導致19個年頭裡有7年裡沒有立春。而2016年,就是一個「無春年」。2019年豬年、2021年牛年、2024年龍年、2027年羊年都是「無春」年。  關於寡年的說法有很多種,其中,流傳最為普遍的一種是,寡年無春,不宜結婚。
  • 農曆豬年"無春"? 專家釋疑:無關人類吉兇禍福
    &nbsp&nbsp&nbsp&nbsp本報記者 付麗麗&nbsp&nbsp&nbsp&nbsp身邊的天文學&nbsp&nbsp&nbsp&nbsp隨著春節的臨近,一則這樣的消息在網上甚為流傳:根據農曆,2019年兩頭沒有春天(立春
  • 2019農曆豬年「無春」不宜嫁娶?天文專家:「兩頭無春」是正常現象
    農曆新年漸近,馬上就要進入豬年啦!但天文專家表示,農曆豬年為「無春」年,全年沒有「立春日」!怎麼回事?
  • 2019年是寡婦年?寡婦年怎麼來的?不能結婚嗎?專家:荒唐說法
    有人說,2019年除了天氣異常之外,還是一個「寡婦年」!「 寡婦年」是怎麼回事?這一年不能結婚嗎?專家表示,這種說法是非常荒唐的。我國從古至今一直使用的都是傳統的農曆紀年法,24節氣以及春節的時間都是固定的。
  • 2021年無春年什麼意思結婚好嗎 2021年寡婦年能結婚嗎生孩子好不好
    接下來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2021年無春年結婚好嗎,2021年無春年結婚真的不好嗎,2021年無春年可以結婚嗎。比如:2005年雞年是無春年、2008年鼠年是無春年、2010年虎年是無春年、2013年蛇年是無春年。根據中國的農曆,牛年的臘月廿一,也就是2010年2月4日,還有一個立春。這就是說,農曆的虎年沒有立春,民間稱為「無春年」。立春為了適應寒暑的變化,古人在農曆中每逢19個年頭會加入7個閏年。那麼,19個年頭裡有7年裡沒有立春,7年雙立春,5年單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