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不好意思麻煩別人的孩子,屬於危險人格,媽媽要警惕

2021-01-10 宋媽說育兒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身為父母都會因為孩子「乖巧聽話」而感到驕傲,但如果孩子過分的「乖巧」,很容易「失去自我」,引致性格缺陷。

尤其是那些從不好意思麻煩別人的孩子,恰恰是「危險人格」的代表,家長別再沾沾自喜,要警惕起來!

01案例分析

金家三姐妹中,老二小豔是最聽話懂事,但同時也是存在感最低的孩子。

讀書的時候,小豔成績中等,但刻苦努力,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給人添麻煩。

金媽媽也曾自豪地說:「我家老二從小就讓人省心。」

20年後,小豔成家立業,婚後小豔顯得更加「懂事」。娘家上上下下都認為小豔嫁得很好,過著幸福的生活。

但小豔內心裡委屈不敢對任何人述說,夾在老公與公婆之間生活的她,把自己活成了「受氣包」。婚姻生活的坎坷經歷,一度讓小豔陷入了抑鬱症。

興許是因為平日過得太辛苦,在一天夜裡小豔因為老公的一句話選擇了「尋短見」。好在發現及時,醫生從鬼門關將小豔給搶了回來。

金媽媽抱著小豔號啕大哭:傻丫頭您為什麼這麼傻啊?您為什麼不把委屈告訴媽媽啊?讓媽媽替你做主!

02友善待人不是因為心地善良,而是不知如何拒絕

生活中有很多類似於「小豔」的聖母型人格,他們將「友善待人」當作是為人處事的第一法則,不敢拒絕人,也不好意思開口去麻煩人。

這一行動的背後原因,並非是因為他們內心的善良與偉大,而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拒絕他人,更不敢開口給他人添麻煩,於是忍氣吞聲將所有情緒都埋藏在心裡。

表面看擁有聖母型人格的人都是「善良的好人」,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看,被壓抑的情緒和本能會有爆發的一天。

對於長期約束自我行為的「聖母型人格」的人而言,並不能從根本上因為「行為改變心理」,從而讓內心真正變得「博愛」。相反他們很可能因為情緒積攢到零界點,導致情緒徹底爆發,

這種「厚積薄發」的「摧毀力」不是傷害自己,就是傷害他人。

03如何才能讓孩子遠離「聖母型人格」?

1)自我認知

大多數聖母型人格的人,都混淆了人際關係中的邊界關係,認為拒絕他人或者是給他人添麻煩就會「得罪人」。

現實生活中,雖說「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助」也有一個限度,一味只懂得委屈自己去滿足他人,只會積壓負面情緒。

要避免成為「聖母型人格」,那么正確的自我認知很重要,「我」並不是可有可無的人,而是有主見、有思想的「獨立個體」。

2)敢於表達自己的觀念

遵從內心敢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對於一部分人而言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不管是拒絕他人還是開口麻煩他人,對這部分人而言都很難做到。

要避免孩子成為「聖母型人格」,那麼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從小就要引導孩子敢於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

3)懂得「拒絕」他人

很多時候礙於情面,開口拒絕他人成為了難以啟齒的事情。但生活中每個人都不是萬能的「上帝」,不能如同多啦a夢一樣滿足所有人的夢想。

所以當請求超過了自己的能力範圍,或者是觸及到自己的底線,那麼一定要遵從內心的意願,堅定地予以「拒絕」。

聖母型人格的養成,多數與孩子自小生長的環境有關。缺乏家庭的關懷,長期受到忽視,於是強迫自己討好他人而生活。

作為父母,要避免孩子滑向「聖母型人格」的深淵,除了引導孩子認識自我、尊重內心、懂得拒絕這些方法外,也要注意給孩子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庭生活環境,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

您家的孩子是否出現了「聖母型人格」的現象?歡迎留言發表!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拓展一:李玫瑾:想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就是貶低他,「謙虛」地貶低他

拓展二:「孩子摔倒不能扶?」錯誤的育兒理論荼毒上萬的孩子,你中招了嗎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意思就是人要量力而行,行善也同樣需要把握好分寸。生活中,總有一部分人,他們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也不願意麻煩別人,他們對他人有極大的寬容,對待自己卻極其嚴苛。從自我發展心理學(Self-development Psychology)角度看,這其實是一種危險人格,如何理解呢?
  • 有心理學家指出: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特質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我們周圍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非常獨立,從來不去麻煩別人:上學的時候,自己有些題目不會做,明明同桌就是個學霸,但是還是不好意思問人家,總以為自己會耽誤了同桌學習;
  • 以下性格的孩子讓父母很驕傲,心理學家卻說:「危險人格」的預兆
    我有點奇怪了,孩子依賴媽媽是常態,怎麼文文家孩子反倒逆其道而行了呢?文文一臉驕傲的說,可能因為是單親家庭,孩子從小就特別懂事,以前還會黏著媽媽,但八歲以後就不再黏人,遇上問題也從來不麻煩身邊的人,都是獨立解決。我當時就震驚了,這不是跟日本人「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民族天性很一致嗎?
  • 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人格問題
    2020-11-23 10:18:29 來源: 陌初小姑娘 舉報   心理學:不願意麻煩別人
  • 心理學家:凡事不願意麻煩別人、不好意思拒絕人,是種非理性行為
    好景不長,老張開始感受到壓力,領導每次都安排比別人更多的工作給他,同事經常一遇到事情就找他幫忙,老張已經有好幾次未能及時完成領導的任務。他深知不能再這樣下去,一定要跟領導好好談談,要拒絕同事的求助,可是領導和同事一開口,拒絕的話就說不出來。想找個同事幫忙下吧,結果一看大家都有事情做,他又不好意思開口麻煩別人。
  • 心理學:太要強的女人,其實是一種危險人格,要警惕
    完整的人格是通過遺傳和經驗的相互作用而塑造起來的,對於相當數量的人類特徵而言,大多數差異似乎是由遺傳因素(或基因)引起的。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在婚姻中,太要強的女人,其實是一種危險人格,將給家庭帶來三種危害,要警惕。
  • 不肯「麻煩」別人,其實是種危險的人格,職場老手告訴你
    在我們生活中、職場上的身邊人,存在一種這樣的人格特徵:他們總認為意思去麻煩別人,不願意請求別人的幫助,自己的事情永遠都是自己扛著,再難也不會去求助。這樣的性格,我們以為他們是自強獨立,其實,這種不肯「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職場老手告訴你真相。
  • 心理學家:總覺得自己很沒用、一無是處,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心理學家指出,如果一個人經常以這樣消極的眼光看待自己,說明他的自尊極低,是非常危險的。現在,很多心理疾病都跟低自尊有很大的關係。比如,以下4種。1、抑鬱症每個人都可能會得抑鬱症,正如每個人都可能會感冒。但顯然,不停地給自己消極暗示的人,諸如「很沒用」、「一無是處」的評價,會使得人更容易患上抑鬱症。
  • 「看到別人倒黴我就高興!」8歲女童語出驚人,背後暗藏危險人格
    事後,王女士就開始觀察女兒的言行,發現對方經常在別人倒黴的事後幸災樂禍,這讓王女士很焦慮,「我不記得自己把女兒教養成這種人,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了。」聽完整件事後,心理學家李教授表示了理解,因為孩子言行舉止背後暗藏著危險人格,如不及時糾正,以後可能遭遇更讓人憂心的困境,身邊也無人可依靠。
  • 怎樣判斷TA是否屬於危險人格?
    顯然,我們周圍存在許多危險人格(包括缺陷人格、犯罪人格、反社會人格),在交朋友的時候我們應該避開什麼樣的人呢?今天小言作為您的「安全之友」在此分析邊緣人格的特點與類型。01兩極化情緒讓人生畏你的另一半是否情緒穩定?如果你的另一半經常在心情好的時候對你百依百順。
  • 心理學家:顏色暗示性格,喜歡這種顏色的孩子,多半是抑鬱質人格
    心理學家呂舍爾認為:孩子從小對於不同顏色的偏愛,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他們的性格。 喜歡黑色的孩子 昊昊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離婚後,他一直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雖然他只有4歲,但是他是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爺爺奶奶說什麼他就做什麼。
  • 導致「討好型人格」的3大根源和表現,孩子若有徵兆,家長要重視
    討好型人格,又被稱為迎合型人格,指的是喜歡討好別人,處處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即使委屈自己也要迎合別人。如果你的孩子他高度敏感,過分在意他人情緒,不好意思麻煩別人,也不會拒絕別人。那麼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存在著討好型人格。
  • 培育什麼樣人格的孩子
    孩子是內向的,不愛跟人說話,作為家長很是焦急;孩子比較外向,在外面總是惹是生非,今天跟人家打了一架,明天跟人家吵一架,身為家長既擔心孩子安全有生孩子的氣。家長的這種擔心不無道理,我們對家長的擔憂表示認可。對那些忽視孩子的個性發展只關注孩子學習成績的家長,不留情的說,不配做家長。
  • 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家長如何避免孩子形成「強迫型人格」?
    媽媽不管如何開導她,引導她,都改變不了安娜的想法。 因為重度潔癖,還有有話直說的性格,安娜沒少吐槽自己身邊的朋友,和自己的哥哥關係也沒有那麼融洽,生活中,她的朋友少到一隻手就可以數完了,媽媽想方設法的給孩子製造交朋友的機會,可是安娜卻嫌別人太「髒」了。
  • 天秤座媽媽 天秤座媽媽和摩羯座孩子
    天秤座媽媽母親節已經來臨了,我們該向母親表達愛意了。如果你是母親,就準備接受自己小孩的禮物吧。如果你是孩子,那麼你趕緊給媽媽送禮物表達愛意吧。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十二星座的媽媽,看看十二星座女做了媽媽之後到底是怎麼樣的。
  • 孩子受批評後做出這兩種反應,寶媽別竊喜,可能是討好型人格前兆
    心理學家Harriet Braiker表示,大多數討好者,已經到了無法控制自己去討好他人、犧牲自己的地步,並且對他人的認可和讚賞上癮。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僅攸關他們今後的學業、成就、人生高度等,更跟他們的性格、品行、人格等有密切關聯。
  • 童年有以下經歷的孩子,長大會變成「危險人格」,家長別放任不管
    好的經歷、環境,會讓孩子成長為一個善良、正直的人。而壞的經歷、環境,則會讓孩子成為「危險人格」的人。有心理專家之前就介紹過,童年有這幾種經歷的孩子,長大之後是「危險人格」,會做一些反社會,或是違法的事情。而這時候,孩子的性格和世界觀已經定型,家長再去教育也不管用。所以,一旦孩子有以下幾種經歷,家長就要及時幹預,不管會毀娃一生。
  • 迴避型人格|你害怕麻煩別人嗎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事情需要別人幫忙,但是有時候害怕麻煩別人,其實害怕麻煩別人是一種不明顯的迴避型人格的表現呢,你害怕麻煩別人嗎?那麼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害怕麻煩別人的人呢?今天我們談談關於迴避型人格。
  • 心理學家說:孩子人格特質,一半來自遺傳,另一半來自這個方面
    心理學家說:孩子人格特質,一半來自遺傳,另一半來自這個方面這個故事說明了環境對人的影響,尤其對於小孩來說,心智未定,更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美國心理學家J.R.Harris經過研究發現,一個孩子人格特質的養成,50%來自於遺傳基因,其餘40%——50%則來自於孩子的同伴的影響。美國華裔物理學家萬維鋼曾說:他把自己的兒子從旗杆小學轉到藍山小學,儘管旗杆小學的功課多,老師們教得也很認真,然而相比之下,雖然藍山小學的功課少,但藍山小學的成績還是比旗杆小學好。為什麼呢?因為藍山小學孩子們的家長,大多是周邊高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員,具有高學歷高素質。
  • 心理學:內心充滿怨恨,無法輕易原諒別人,這種人格很危險!
    有一種情緒被心理學家認為是一種非常危險的人格呢!那麼這種極端危險的人格下面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呢?接下來,就讓小編為大家揭曉吧!心理學認為,憤怒是一種高喚醒的情緒,當他人侵害到自己的權益時,個體就會產生保護自己權益的強烈願望,相應的,這種憤怒的情緒就產生了。然而在生活中我們是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從而產生憤怒這種情緒的,但是危險的是,有些人會因此產生怨恨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