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版本的《納蘭詞》中都沒有這六首詞,最近在一本書中看到有補遺卷這一部分,翻開看看,的確是鮮為人知的作品,今天與大家分享這六首詞,看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呢?
漁父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為翦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蘆花短笛中。
夕陽西斜,晚霞爛漫,漁人悠然收竿,首句就是這樣的一幅畫面展開在人們的面前。下一句是由落日的顏色寫到秋風的聲響,從寫人到寫荷花,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描述颯颯秋風的涼意。
「人淡淡,水蒙蒙」是一個空遠淡漠的遠景,人影稀疏,煙水迷離,笛聲悠揚輕輕。從這裡可以看出這首詞的詩情畫意可見一斑。
菩薩蠻·過張見陽山居賦贈車塵馬跡紛如織,羨君住處真幽僻。柿葉一林紅,蕭蕭四面風。功名應看鏡,明月秋河影。安得此山間,與君高臥閒。
納蘭與張見陽交情很深,在《飲水詞》中有很多篇是寫給張見陽的。這就是其中一篇。
這一日,納蘭來到好友的住處,看慣了俗世繁花對張見陽的居所很是羨慕,一心嚮往之情化在筆端就寫成了這首《菩薩蠻》。
納蘭詞總是這樣,淡淡幾筆,像是嘴角一抹輕笑,卻掩飾不住眼中的落寞神色,讓人讀到結尾的時候,竟然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南鄉子·秋莫村居紅葉滿寒溪,一路空山萬木齊。試上小樓極目望,高低,一片煙籠十裡陂。飛犬雜鳴雞,燈火瑩瑩歸路迷。乍逐橫山時近遠,東西,家在寒林獨掩扉。
普通的暮秋山水田園風光,在納蘭的筆下,總能在有聲有色、亦動亦靜間散發著空曠寂寥的味道。
紅葉是北方秋天的標誌,此時此刻紅葉落滿寒溪,這也預示著寒冬將至,一年即將走到盡頭。平凡的鄉村生活,狗吠雞鳴是必不可少的生活點綴。這首詞少了一些淡漠,多了一絲惆悵,果然還是應時應景之作,果然還是納蘭的肺腑之聲。
雨中花樓上疏煙樓下路,正招宇、綠楊深處。奈捲地西風,驚回殘夢,幾點打窗雨。夜深雁掠東簷去。赤憎是、斷魂砧杵。算酌酒忘憂,夢闌酒醒,愁思知何許。
開頭第一句以為又是納蘭描繪與戀人點滴的溫婉柔情之作。看到「驚回殘夢」才明白,那個看似美好的開頭,不過是夢中的情景。而這樣凌亂不整的夢,卻也要被西風夜雨驚斷,醒來時只聽得窗外秋雨聲。
午夜夢回,與納蘭一樣被驚醒的還有鴻雁。鴻雁受驚在雨中悽慘地飛著。在古詩詞中鴻雁經常和失意、孤苦、悽涼聯繫在一起,納蘭詞中鴻雁也不例外。
滿江紅籍甚平陽,羨奕葉、流傳芳譽。君不見、山龍補袞,昔時蘭署。飲罷石頭城下水,移來燕子磯 邊樹。倩一莖、黃棟作三槐,趨庭處。延夕月,承朝露。看手澤,深餘慕。更鳳毛才思,登高能賦。入夢憑將圖繪寫,留題合遣紗籠護。正綠陰,青子盼烏衣,來非暮。
當俞伯牙遇見鍾子期時,一首《高山流水》流傳於世。當納蘭遇到自幼聰穎、四歲能辨聲率,十幾歲詩詞曲通曉的曹寅,又豈是一曲《高山流水》能奏盡兩人之間綿綿情意?同是深宮內苑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情到深處自是真,華美辭藻典章故事之下字句間流露的是一片真切。透過這一首《滿江紅》的浮華讚頌,能看到的,是納蘭、曹寅之間說不盡的情誼。
浣溪沙(郊遊聯句)出郭尋春春已闌(陳維崧),東風吹面不成寒(秦松齡)。青村幾曲到西山(嚴繩孫)。並馬未須愁路遠(姜宸英),看花且莫放杯閒(朱彝尊)。人生別易會常難。(納蘭性德)
這是上文中提到的六個人所作的聯句,這六個人是康熙十八年三月清王朝為漢人專設了博學鴻詞科會試,錄取的限數五十人裡,其餘四人都已經入選,唯獨姜宸英本來已經擬定受薦鴻博,不想卻因失期而罷,心情頗為沮喪,這篇正是作於當時。
納蘭喜結好友,沒有門第觀念,且友人多是漢族才子。這一群人熱熱鬧鬧,出城賞春,並馬看花。聯句結尾的「人生別易會常難」性情中人脫口而出的性情中句,不經雕琢,如璞玉,卻渾然成器。
納蘭性德的六首詞分享就是這些,希望大家可以喜歡。如果您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感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