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的定義、表現及分類

2021-01-09 騰訊網

下面這個故事,算是投射現象的典型案例:

有一次,蘇軾和佛印一起打坐參禪,對面而坐。蘇軾問:」大和尚,我坐在這,你看我像什麼?「佛印微笑道:」我看你像一尊佛。「蘇軾聽了很得意,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裡像什麼嗎?我看你像一坨牛糞。「蘇軾回家之後自豪地將這件事告訴蘇小妹,沒想到小妹冷笑地說:」參禪講的是見心見性,心裡有什麼,看見的就是什麼,佛印說你是一尊佛,說明他心中有佛,你說佛印是牛糞,想想你心裡有什麼吧。」

1

投射的定義

投射,指的是人們把自己的性格、態度、動機或欲望,「投射」到別人身上。可以用四個字簡單形容投射——以己度人。

具體到精神分析領域,「投射」的定義更為特殊一些,指的是個體將自身擁有的某些惡習、自己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徵、態度、意念和欲望轉移到別人身上。弗洛伊德和榮格認為,投射是一種抵抗焦慮的心理防禦機制。

投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

由投射發出的行為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積極的投射讓一個人能看到他人身上的優秀品質,通常他自己身上也有這些品質。這種投射讓他對這個人表示欽佩,並且希望成為朋友。消極的投射則會把自己身上的消極情緒排斥到外部世界中去,這些消極內容通常是投射者討厭或害怕的東西。

投射通常是一種潛意識的心理推動力量,個體通常很難察覺到自身的投射,但榮格認為,無論一種投射隱藏得有多深,都有一個暴露的鉤」(hook),即一種趨向於被投射品質的行為的傾向。當一個人說別人有某種權力欲時,人們通常可以在這個人身上看到這種權力欲,但投射者自己卻矢口否認。也就是說,認識他人的投射比較容易,但認識自己的投射就很難甚至很痛苦。「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可以很精闢地表達投射的這種性質。

2

人際交往中的投射

在人際交往中,投射會出現在很多方面。認知方面,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就以為其他人也覺得好;情感方面,對於喜歡的人,越看越覺得優點多,對於不喜歡的人,越看越討厭,到處是缺點;願望投射,把自己的主觀願望強加於人……

投射效應中有個負面典型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滿口謊言的人,總覺得別人在騙自己;貪婪的人,覺得別人也視錢如命;嫉妒心強的人,傾向於將別人的行為歸為嫉妒;自卑的人,別人隨便一句話都覺得是在嘲諷自己;作弊的人總會申辯,哪個人不作弊?……

3

投射的三種類型

有學者提出投射有三種類型:經典投射、歸屬投射、補足投射。

. 經典投射,個體並未意識到自己的不稱心特性,而將這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這種情況下,個體不僅壓抑了這些特性,還把它們投射到他人身上。有研究指出,那些不了解自己有吝嗇、固執等特徵的人,相較於有同樣特徵卻了解自己的人,前者更容易將這些特徵投射到他人身上。

. 歸屬投射,個體意識到自己的不稱心特性,認為他人也具有同樣的特性。Holmes指出,個體更願意把這些特性投射到自己喜歡或尊敬的人身上,達到減少焦慮的目的。

. 補足投射,個體意識到自己的某些不稱心特性,卻把產生特性的原因歸咎於他人。這種投射能使個體為自己的情感或行動尋找理由,以減輕內心焦慮。

相關文章:

移情的發展階段,在道德與美學中的重要意義

移情,基本概念,常見的幾種含義

相關焦點

  • 人類圖分類之——投射者
    投射者的「非自己主題——苦澀」。「非自己主題」意思是當一個人偏離了他的軌道,不能做他自己時常常冒出來的感受。投射者的才華不被看到,或者不等別人邀請而主動上前提供意見時,都容易引發這個「苦澀」的感覺。投射者們的「薦骨中心」是敞開的,他們不具備穩定持續的薦骨動力,但當他們和「有薦骨定義的」生產者或顯示生產者一起的時候,會吸收並放大他們的生產力,導致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常常誤以為自己精力充沛,所以他們也很容易被制約成超級生產者。而當那些生產者們退出他們的能量圈,他的身體會超級累,需要很長時間的休息才能恢復。
  • 小學數學:三角形的複習,定義、特性、分類
    小學數學裡,三角形的複習包括:三角形的定義,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類等等。為了更好地複習,我進行了歸納、總結,並製作了相應的導圖。三角形的定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或重合),叫三角形。三角形的高: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有3條高。
  • 人類圖分享︱了解投射者
    以我的經歷,身邊每2~3個有孩子的家庭,基本上就會有一個投射者小孩。所以,了解身邊的投射者,對於生產者來說非常重要。投射者的薦骨中心是打開的,而且沒有動力中心連接到喉輪。我家的大兒子,就是一個直覺型投射者,今年12歲,我從他身上學習到了很多。
  • 人類圖丨投射者的特質
    能量場是人類的完整呈現,支配我們的行為表現,是我們和別人互動、給予別人感受的方式——拉·烏廬·胡
  • 人類圖日記之——投射者的故事
    而我是全家唯一一個投射者,而且是頭腦型投射者,就是除了頭腦中心和邏輯中心外,其他能量中心都沒有被定義,所有的動力中心都沒有被定義(如下圖所示),這確實造成了我的身體很懶,不想動,家務活也不想幹,從小體育就全班倒數的排名。所以媽媽說我懶是身體懶。
  • 十二星座對愛的定義和表現
    愛是什麼呢,相信愛就跟哈姆雷特一樣,不同的人對愛的定義是完全不同的。有的人認為愛是享受,是能夠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有的人認為愛是付出,是照顧對方。那麼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十二星座對愛的定義和表現是怎麼樣的呢?
  • 投射效應:我終於明白想法不同,何必強容
    這種看法,用一種科學的解釋叫做投射效應,大意是習慣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所以無論是蘇蘇的直覺,還是蘇東坡的自以為是的佔便宜都是受自身想法的影響。02 投射效應的表現形式在生活和人際關係處理中,在認識和評價別人的時候,影響力最大的成分來自於自身的認知。大部分時候,我們總是會不由自主的以為自己的想法去推測別人肯定也是這麼想。
  • 情緒型權威投射者男孩子的人類圖的精要解圖
    如果允許將生產者小孩跟投射者孩子比較起來,投射者孩子相對來說更加的脆弱(雖然這不是絕對的)。投射者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認可,將孩子戴上高帽子,擼順毛的感覺。如果用同樣的方式批評兩種類型的小孩,投射者孩子相對來說,內心受傷的程度會更大。
  • 人類圖 | 投射者的領導力
    問:投射者的「領導力」是如何解釋?是要做老闆的意思嗎?還是作為一個顧問的形式去幫助身邊的人?
  • 自我投射,是我們需要改變的事
    自我投射的表現形式在生活中多種多樣,我們需要學會去改變,以免產生問題。自我投射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兩種:一是感情投射,即認為別人的好惡與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納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加以理解。
  • 人類圖分類之——生產者
    人類圖的分類當中,生產者包含「純生產者」和「顯示生產者」,他們是薦骨中心被定義的人群,其它三種類型的薦骨都沒有被定義
  • 史丹福大學歷史學者陳明銶:香港投射「中國夢」
    6月21日,華人歷史學者陳明銶應邀,進行了名為「在香港投射之『大中華夢』願景」的演講。陳明銶出生於香港,年少赴美國讀書,現為美國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他指出,從歷史上看,孫中山是在香港發起了愛國革命運動,因此不只是內地影響香港,反過來其實香港也投射中國,影響內地。
  • 《warframe》腐蝕投射怎麼獲得 腐蝕投射獲取攻略
    導 讀 腐蝕投射怎麼獲得" src="http://image.9game.cn/2020/5/2/152114758.jpg" style="border
  • 愛情與投射認同(上)
    對男性來說,性自由的女人是不安全的,這也男性的內在父母關係投射有關,在青春期著這種投射會變成青少年男性團體的價值觀。  而對女性來說,這種投射也存在,故女性的青少年團體會把性自由的男性投射為攻擊性的來源。  愛和恨的力量同樣都是對愛情關係有重大影響的。人們往往重視愛情中愛的力量,而忽視了恨的存在。
  • 腸梗阻的分類及影像表現
    腸梗阻的分類及影像表現 作者:費秋婷 腸梗阻概念: 腸內容物不能正常運行、順利通過腸道,稱為腸梗阻。
  • 我國重新定義精神病標準 同性戀不再統劃為病態
    本報記者鄭淑華田利平報導《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將於今年4月20日出版發行,在新版診斷標準中對同性戀的定義非常詳細,同性戀的性活動並非一定是心理異常,由此,同性戀不再被統劃為病態。
  • 投射效應:為什麼你會莫名其妙討厭一個人?
    佛心自觀,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投射。投射效應,是指我們有將自身的特點歸因到別人身上的傾向。在對別人形成印象的過程中,會以為他們也具有跟自己相似的特點,把自己的情感、特點都強加在別人身上。比方說:經常算計別人的人,會認為其他人也在算計他;愛吃某種食物的人,會認為全部人都喜歡吃;...
  • 通過投射效應,學會「讀心術」
    來源:林正光身心靈成長的博客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投射。投射就是把自己腦子裡想的東西,認為是別人的東西,並且用自己的「超我」,即道德評判,去衡量對方。如果是好的投射,對方就會被美化,如果是不好的投射,對方就會被投射為犯了錯的人,這時投射者還會在心裡看不起對方或者生對方的氣。
  • 投射與愛情 ——從分析心理學的視角看兩性關係
    阿尼瑪一詞在拉丁文當中是「靈魂」的意思,榮格將它定義為男性心靈中女性成分的表徵,它所表達的事實是男性心理中大多帶有少部分陰性或女性成分,它一直在男性身體中以女性的方式運作。儘管阿尼瑪通常被看作是一個靈魂的意象,榮格覺得靈魂一詞太過模糊,不像阿尼瑪一詞這麼具體。阿尼瑪通常是一種誘惑男人的女性,似乎為男性的靈魂的表達提供了一種途徑。
  • 《飛馳人生》:韓寒自我的經歷投射
    2019年春節檔強片如雲,而電影《飛馳人生》在春節檔中預售表現搶眼。韓寒此前有第一部作品《後會無期》第二部作品《乘風破浪》,《飛馳人生》是否是前兩部的延續呢?而這第三部作品表現會如何呢?  1月30日,《今日影評》特邀影評人陳一愚暢談《飛馳人生》的內容創作,剖析韓寒的變與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