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起源於中國的門神。
門神起源於最初上古闢邪的桃符。在上古,以桃木,可以驅鬼闢邪,家家戶戶過年的時候會在門口掛一個桃木板。桃木板上刻著繪畫者闢邪的兩位驅鬼的神仙。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力的發達,人們精神娛樂的越來越多,桃符便被紙張代替,而門神在不同的朝代也有了不同的演繹。
而年畫的種類多種多樣,在驅鬼闢邪之外,還有吉利祝福的年畫,也不必要都放在門上,有的會掛在牆上。這就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年畫。
年畫起源於漢代,卻盛行於明清,雕版印刷的使用,套色,使畫面更加的細膩有質感,層次豐富。
而喜鵲登梅成了在門神之外,最應景的年畫。
我記得家家戶戶都有關於幾幅喜鵲登梅的畫,張貼在客廳或者臥室。
而喜鵲登梅也成了中國傳統的吉祥的圖案。梅花自古以來就是報春花。普通老百姓將梅花報春,和春節聯繫在一起,形成了各種各樣關於梅花的春聯。而喜鵲就是好運和福氣的象徵,它們嘰嘰喳喳的叫聲和春天一起都要到來。也往往預示著開年以後的五穀豐登。
而人們賦予喜鵲更加吉祥的含義。因為民間傳說的七夕沒有用麻雀,就是這春天的喜鵲一起架的鵲橋。自古以來,文人墨客以喜鵲登梅這樣的圖景入畫,既高雅又通俗。
民俗裡通常將喜鵲稱為吉祥鳥。聽見喜鵲的叫聲,心情為之一爽,因為預示著會有好事來到。
喜鵲不同於麻雀,專門偷吃人類的糧食,它80%以上的食品都是危害農作物的昆蟲,比如那些蝗蟲,松毛蟲之類的。可以說喜鵲對於農民來講是一種益鳥,喜鵲多的地方意味著農作物茂盛。所以人們愛聽喜鵲的聲音,愛看喜鵲飛翔的姿態。愛它站在梅花樹間,和梅花一起報春的吉祥。
當代年畫已經演繹成各種各樣的掛曆,但傳統圖樣的掛曆,仍舊具有年畫吉利祝福的特質。
最偏愛傳統的人,喜歡那些有著年畫性質的掛曆,「遠看山有色,靜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尤其是喜鵲登梅這樣的傳統的吉利的圖案,一年四季都不覺得過時。不過就是在新的一年,用心的喜鵲登梅等圖案,換掉過去的。
你翻翻你們家的掛曆,沒準就找到了喜鵲和梅花。祝你開春好運!
初衣勝雪原創作品,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首發於百家號平臺,文史領域春節特輯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