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無不勝」的非洲軍團蟻,在這種昆蟲面前竟吃了敗仗

2021-01-21 小帆求知

三國時期的關羽,被人們稱為常勝將軍。無論是溫酒斬華雄,還是三英戰呂布,個人英雄主義的形象在小說家的渲染下深入民心。

可惜,古代英雄式的衝鋒早已不適合現代化的先進戰術。二戰時期的德軍,無論是地面裝甲部隊的集群作戰,還是深海U艇的狼群戰術,都完美的詮釋了一個道理:群毆總比單挑好!

非洲軍團蟻也將這種作戰理念進行了完美的詮釋。

1.「三大軍種」的協同作戰

上篇文章提到的淡水蟹小強,其實相對於軍團蟻來說已經很強了。

大個頭的兵蟻雖然有鋒利的大顎,但這玩意兒拿來切蚯蚓、蚱蜢之類的昆蟲還差不多。要對付小強那堅硬的蟹殼,可就力不從心了。

但軍團蟻有個精神:鍥而不捨!它們一旦發現了一個活物,是不會輕易放棄的。畢竟一頓不吃就餓死的殘酷現實擺在那裡。

既然一兩個兄弟奈何不了你,那我就叫人!「一枝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軍團蟻發現獵物後,就會釋放一種化學信號,轉眼召集成千上萬的弟兄來助戰。你再厲害,也架不住對方人多啊。

成群的軍團蟻湧上小強的全身,鍥而不捨的尋找脆弱部位,很快它們就發現在蟹殼交接處的軟肉部分,然後小型工蟻就大顯身手了!

兵蟻和工蟻在切開軟肉部分之後小型工蟻就挖洞鑽進螃蟹體內,利用這個漏洞就完美避開了堅硬的蟹殼。

依靠堅硬外殼橫著走路的小強:卒!

2.「智慧作戰」

憑藉著三大軍種的協同集群戰術,非洲軍團蟻可謂是戰無不勝,掃蕩著領地周圍的一切。

地面上的蠕蟲,樹上的昆蟲,甚至有傳聞它們還能殺死大型的哺乳動物。

當然其他動物們也不是都任其宰割的,在自然演化中,很多昆蟲也進化出了獨特的本事。比如蛞蝓小美同學。(俗稱鼻涕蟲!)

雖然自己取名叫小美,可是蛞蝓的長相真的不敢恭維:白白胖胖的蟲身上布滿了黏液,完美了詮釋了什麼叫「噁心」二字。

但也不能怪人家小美,這樣的進化也是為了自保。蛞蝓表面厚厚的黏液可以保護裡面的身體,而且還是帶毒性的。當軍團蟻攻擊蛞蝓的時候,黏液可以黏住它們的大顎和身體,這樣一來軍團蟻就無法傷及黏液下的軀體了。

看著在自己身上拼死掙扎的軍團蟻,蛞蝓暗哼一聲:「黏不死你,也要噁心死你!」

正當蛞蝓自得的時候,軍團蟻又是一支「穿雲箭」射了出去。而召集來的弟兄每個嘴裡都銜著一塊土渣。

蛞蝓睜大眼睛,大叫一聲「What!」

一塊塊的土渣丟在了蛞蝓身上,轉眼就覆蓋了全身。黏液漸漸失去了作用,被土壤給弄乾了!可惡的軍團蟻開始撕開泥塊,進攻裡面的身體。蛞蝓小美只能暗嘆:死的不冤!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

依靠黏液護身的蛞蝓小美:卒!

軍團蟻在攻擊的時候確實展現了不可思議的群體化智慧,在行軍過程中,遇到一些小水塘阻路,居然還能用身軀構築一條寬闊的水上道路。

其實在單個軍團蟻的腦袋裡,絕大部分都是肌肉,這樣才能驅動大顎撕咬食物。滿腦子都是肉,很難想像它們的個體擁有什麼智慧。

但當千萬級的數量聚集在一起的時候,質變發生,一種凌駕於個體之上的群體化的智慧誕生了。

3.敗走「蟻」城

蟻后不斷產出新的螞蟻,種群數量還在不斷地增長著。面對新增的幾百萬張嘴,軍團蟻對於食物需求的壓力越來越大!

可是來到新的領地已經十幾天了,它們幾乎掃蕩周圍一切昆蟲和小動物,該吃的都吃了!怎麼辦?

極度的生存危機焦慮感,終於讓它們盯上了自己的遠親。

白蟻,不像軍團蟻那樣過著漂泊生活。勤勞的它們建造了一座巨大的蟻丘。

這一天幾隻帶翼的年輕白蟻王族飛出巢穴,被軍團蟻的先鋒隊捕獲。還沒過幾天貴族日子的白蟻王子就這樣一命嗚呼了!可是更為糟糕的是,它們讓軍團蟻知道了蟻丘的所在。

蟻丘內的兩百萬隻白蟻對於軍團蟻來說,是兩百萬隻食物!

第二天,軍團蟻出動了,三個兵種幾百萬軍隊,浩浩蕩蕩的開拔到了蟻丘之下。沒有統帥下令,它們自行開始了進攻!軍團蟻先是在蟻丘外圍搜尋進入的通道,終於它們發現了白蟻覓食的通道,一個個魚貫而入。

通道內的白蟻工蟻發現了敵情,面對入侵的敵人,它們沒有退縮,揮動起自己的大顎,誓死保衛自己的家園。

於是在通道內,一場入侵和保衛的慘烈戰爭爆發了。

打了一陣之後,軍團蟻發現不對勁了!蟻丘內的通道極其狹窄,幾乎只能容螞蟻們單個通過,在這樣的地形之下,軍團蟻最不願意發生的情況出現了:它們陷入了一對一的單獨作戰之中!

習慣了群毆的軍團蟻,沒有討到好處。在丟下無數具屍體和傷員之後,匆匆撤退。

在自己的遠親面前,軍團蟻第一次嘗到了「敗走麥城」的滋味。

這次攻擊的損失巨大,種群的數量也遭到重創,但是沒有關係,在它們的臨時出租房內,有一個超級產卵機器,正時刻不斷的製造新的大軍。

不消多時,超級軍又將恢復往日的榮光!這個超級「產卵機器」---蟻后的身上又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呢?

歡迎關注帳號,期待下一期文章:蟻后選夫婿,工蟻來把關

相關焦點

  • 諸葛亮一生最忌憚的三位名將,在他們面前屢屢吃敗仗,無功而返
    真實歷史上,司馬懿與諸葛亮第一次交手是第四次北伐的時候,當時諸葛亮率兵來攻,司馬懿吃了幾次敗仗之後,像郝昭一樣,選擇了據守,蜀軍再一次因為糧草耗盡而撤退。  他們再一次交手則是第五次北伐,這一戰司馬懿吸取了上一戰的教訓,從一開始就沒有正面迎戰。因為他知道諸葛亮「多謀而少決」,決不會冒險用奇計,只要自己據守,諸葛亮就無計可施。
  • 這種鳥頭上竟長著一束稻草般的羽毛!但卻有3個國家將其奉為國鳥
    能被一個國家奉為國鳥,這種鳥必定非常珍貴,或者是特別有意思。那如果被3個國家同時奉為國鳥的鳥兒呢?這種鳥頭上竟長著一束稻草般的羽毛!但卻有3個國家將其奉為國鳥。 1.「不羈的髮型!」灰冠鶴的食性很廣,幾乎啥都能吃!一些植物的嫩葉,種子,它們可以吃的很香。昆蟲、青蛙之類的小動物,它們也來者不拒。 更為滑稽的是,這些傢伙有時居然會跑到當地農民的田地裡,去偷吃穀物之類的農作物。看來為了填飽自己的肚子,它們那國鳥的高貴身份,似乎也不想要了! 3.「為何能成為國鳥?」
  • 這種小昆蟲,釀蜜技術比蜜蜂更高超
    這種小昆蟲,釀蜜技術比蜜蜂更高超 關於除了蜜蜂是不是還有什麼動物會產蜜的問題,如果要嚴格的來說,其實會產蜜的動物並不多,對於動物來說,實際上僅僅是具備加工蜜的能力,而真正產蜜多的,實際上是蜜源植物。當然,也有一些昆蟲是會分泌蜜汁的,比如蚜蟲就會分泌蜜露,從營養成分上來說,蜜露與蜂蜜完全又不在一個檔次上。
  • 誰說非洲吃不起肉?這是他們最愛的肉食,網友:濃縮的精華不敢吃
    對於非洲,我相信在絕大多數的人的眼裡,非洲是一個積貧積弱的地區。而且在很多的媒體通告之中,非洲一直是處於一個劣勢的狀態。自然在飲食上面,非洲也就成為了絕大多數關注的重點。很多人都覺得非洲人都吃不起肉,在非洲人的餐桌上是見不到肉類的存在。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非洲是一個自然資源和海洋資源異常豐富的地方。有著極其富饒的海產品,各種海鮮。
  • 科普:昆蟲不同類型的足是怎樣適應環境的?
    自然界中昆蟲的種類非常多,其外形和生活習性也各不相同。昆蟲的成體都擁有三對足,不同種類的昆蟲,足的形態也有差異,這是和它們的生活環境以及習性相適應的結果。        昆蟲有3對胸足,分別叫前足、中足和後足,足主要由5節組成,有能活動的關節和發達的肌肉相互連接。
  • 非洲人就算窮得沒飯吃,也絕對不會吃這種東西,原因令人哭笑不得
    說到非洲,我們第一個想到得勁就是貧窮,這裡的人們不但窮,而且很多人已經窮的沒飯吃了,不過,就算是他們再窮的沒飯吃,卻還是有一個原則的,就是不愛吃的的東西絕對不吃,很多中國網友看到這裡會想,非洲人連牛糞都吃,牛血都喝,難道還有什麼東西比不上牛糞,是他們絕對不吃的嗎?
  • 非洲人都不敢吃的食材,在中國卻隨處可見,還是過年必備菜餚
    說到非洲,相信大家對此還是比較熟悉的,非洲地區因為地處熱帶的原因,當地是比較炎熱的,而且他們那邊還比較的貧窮,再加上因為氣候原因,各種農作物難以成活,這就導致了他們為了生活,什麼稀奇古怪的食物都能夠做出來。
  • 為什麼沒有微型哺乳動物和大型昆蟲?
    但是相對於現存的昆蟲,小臭鼩的體積就一點都不顯小。縱觀動物界,哺乳動物的體型和重量往往會大大超過其它動物,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也是哺乳動物——藍鯨!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沒有更微型的哺乳動物,和比較大型的昆蟲呢?哺乳動物沒法變得更小哺乳動物是脊椎動物,並且還是恆溫動物,這其實就已經限制了它們的最小體型!
  • 非洲猴子最喜歡的果實,能當主食吃,味道真不一般,和麵包一樣!
    導語:非洲猴子最喜歡的果實,能當主食吃,味道真不一般,和麵包一樣!一說到非洲,大家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那裡實在是太貧窮了,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才富有,當然也遵循了貧富差距大這個發展的規律。給我們的感覺只有中東地區的杜拜才算上是富人的天堂了,當然貧窮也有貧窮的好處,非洲雖然看上去很貧窮,其實自然資源是十分的富有的,在非洲的廣袤草原上生長著、生活著很多非常值錢的植物和動物。
  • 昆蟲動物圖騰與象徵性昆蟲意義,這些你一定不知道!
    無論你是愛一些還是討厭它們,昆蟲都是極具象徵意義的。作為動物圖騰,昆蟲在生產力,溝通,團隊合作等方面有很多東西可以教給我們。昆蟲動物圖騰似乎都指向其他關鍵特徵,如:堅韌,耐心和超脫。昆蟲動物圖騰的含義似乎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預示著重視自己的事業的重要性。然而,與此同時,大多數昆蟲都具有強烈的社區意識。訣竅是保持平衡,昆蟲動物圖騰肯定會這樣做。事實上,昆蟲 認真連接到他們的環境。他們與周圍環境如此協調,以至於他們看起來與他們所生活的元素一致。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教訓。
  • 世上最「頑強」的魚,在土裡埋了5年,卻被非洲人當土豆挖出來吃
    相比較其他的大洲來說,非洲這個大洲的發展似乎就有點差強人意,就算是發展比較落後的南美洲,現在也已經有了蓬勃發展的趨勢,但是在看非洲的話,那裡除了埃及與南非,其他的國家似乎並沒有多大的進展,但是由於現在經濟的大力發展,非洲的一些國家也發展開始了旅遊業的發展,由於那裡有非常多的野生動物,而喜歡那些野性美的人們也開始前往非洲進行旅遊
  • 它的營養是牛肉漢堡7倍,非洲人當作高端菜,中國遊客卻少有敢吃
    而對於出國旅遊的人群來說,首選的旅遊地方肯定是我們周邊的一些地區了,而基於大家的好奇心,非洲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中國遊客前往旅遊。對於非洲大家只是在新聞上聽過他們較多的傳奇故事,卻沒有真正地體會到他們的不凡之處。
  • 在推特上關注昆蟲的好處
    片刻之後,它看來,昆蟲無處不在。這種非常明顯的求愛經常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今年7月,這些昆蟲湧入了溫布爾登球場,在那裡他們為一些運動員和觀眾帶來了太大的影響。丹麥職業球員Caroline Wozniacki在比賽中途停止了 - 要求裁判員進行防蟲噴射。「你想專注於打網球,」 她後來說。「不吃蟲子。」高音揚聲器也會密切關注昆蟲活動。
  • 非洲產的「鬍子魚」,引進中國後泛濫成災,但吃貨卻表示不敢吃
    就比如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種魚,這種魚小夥伴們應該都是知道,見過的,甚至還有很多人小夥伴是吃過的,這種魚就是來自非洲尼羅河水系的「鬍子魚」,也叫做埃及鬍子鯰,革鬍子鯰,埃及塘鯴等等,這是一種體色發黑,頭較扁,有8根鬍鬚的魚類。看到圖片以後是不是覺得這種還是挺眼熟的,在水產市場或許還是有的賣的,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就是這種魚竟然不是屬於中國的魚,而是從國外引進的。
  • 知了猴什麼部位不能吃 昆蟲之寶金蟬用途廣泛
    大家都知道每年夏天七月中下旬知了猴就會如約和大家見面了,有一些小夥伴對如何清洗知了猴的衛生產生了疑問,吃知了猴是否需要消毒,下面小編給大家科普一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知了猴是蟬的若蟲,在經過長期的休眠之前會攝入很多的食物,因此,在知了猴的體內存在很多殘渣,不適合食用,而知了猴其他部位都能吃,蛋白質含量極高,都可食用。
  • 70年·家國傳奇|養蜈蚣蟑螂創外匯 他想做「昆蟲大王」
    這是湖南省首次向國外出口保鮮昆蟲,主要包括保鮮螞蚱、保鮮蟑螂、保鮮蠶等3個品種,共計602.35千克,價值28.38萬元。在前不久廣州舉辦的一次展會上,不少非洲、印度、伊朗的客商找到魏海波尋求合作。從廣州回來,他又馬不停蹄北上清華大學,謀求校企合作,共同研發保鮮昆蟲新產品和技術。
  • 農村一種名叫「沙牛」的昆蟲,有什麼功效和作用呢?
    你可能不知道,以前我們玩的小昆蟲,放到現在可以賣到5000一斤,10塊錢一克,這是多麼珍貴的昆蟲呀!但是卻成為我們小時候的玩物。以前在農村上學,學校布置的作業非常的少,可以說幾乎沒有作業,所以農村的孩子非常的幸福快樂,每次看到有沙地的時候,很多小夥伴都非常開心,因為沙地有一個小昆蟲非常可愛,而且非常聰明。什麼是沙牛。這個小昆蟲就是沙牛,每個地方的說法都不一樣,它經常在疏鬆的沙土打窩,而且它和竹鼠有一個動作非常像,就是只會倒退著走,所以被稱為倒行狗子。
  • 世界上年齡最大的樹:可存活5千多年,竟身處在非洲乾旱地區
    說來大家可能都不信,在這個地球上,竟有一種樹可以存活五千年之久,注意是活了五千年而不是說它是五千年前就有的品種,它就是非洲的猴麵包樹,也當之無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樹。據悉,最長壽的猴麵包樹樹齡已達5500年之久。
  • 「網紅」拇指琴,竟有三千年歷史,源自遙遠的的非洲
    經過一番查找,原來這個好聽的小盒子就然是非洲兄弟的發明,而且歷史悠久。首先說說這個樂器的名字,Kalimba,音譯過來就叫卡林巴,來自非洲的傳統樂器,確切的說是南部非洲。不同的國家,卡林巴的名字也不一樣,Kalimba 是肯亞的叫法,而辛巴威叫它Mbira,剛果人稱它為Likembe,此外還有Sanza、Thumb Piano、Nhare等名字。
  • 越南人夏天愛吃的昆蟲不是知了猴,而是「它」,東北人也賊愛吃!
    盛夏已到,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都紛紛地在上市中,像桃子、李子、西瓜等,其實除了這些植物之外,像一些昆蟲啥的,現在也特別多,愛吃昆蟲的人福利可真不小呢,油炸螞蚱、知了猴這些,味道也都是相當不錯的,不過說到昆蟲美食的話,誰能比越南人更愛吃,在我國的話,可能只有東北人能跟他們相匹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