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1
《孝莊秘史》雖是一部現代電視劇,不乏虛構的戲份,但也有很多情節是與歷史相吻合的。
如第一集努爾哈赤死時,身邊只有大妃阿巴亥,未立遺詔而導致四貝勒的所謂陰謀篡位,最後以阿巴亥被逼殉葬、皇太極獲勝繼位,完成了後金王朝向第二代君王交接的場景。
電視劇特地安排,努爾哈赤遺言多爾袞繼位,阿巴亥主動要推皇太極承繼,給兒子們換平安。皇太極太自負,不接受阿巴亥的轉贈,故而有了阿敏和莽古爾泰鼓搗皇太極替代多爾袞,偽造努爾哈赤遺言用弓勒死阿巴亥。
誰是努爾哈赤生前選定的接班人?這一直是個謎!
《大清風雲》張豐毅版多爾袞與許晴版孝莊
電視劇凸顯「秘史」詞眼,凸顯皇太極、多爾袞和那位大玉兒的情感糾葛與權力爭鬥,自然宣示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理想的後繼之君,安排多爾袞和大玉兒屬於青梅竹馬的愛戀。
藝術創造的魅力是非凡的。電視劇設計,大玉兒有超級的貴相,將嫁一國之君,母儀天下。皇太極之所以要娶她,是想不讓潛在的汗位競爭者出現。
安排大玉兒嫁給皇太極,而不是嫁給多爾袞,潛臺詞即多爾袞有機會而且幾經雀躍,但最終還是沒有當國君的命!
2
在歷史上,大玉兒有著另外一個名字: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
她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博爾濟吉特·寨桑之次女。她的姑姑哲哲是皇太極的元妃,即後來的孝端文皇后,在《孝莊秘史》是一個賢妻良母式的關鍵性人物。就連情痴多爾袞、莽夫多鐸也對她恭敬服帖。
電視劇安排,努爾哈赤駕崩前後,大玉兒同多爾袞,相情相悅,互相傾心。多爾袞還說自己當了大汗,馬上迎娶大玉兒。
電視劇並沒有給多爾袞這個機會!歷史也沒有給多爾袞這個機會!
《清史稿·后妃傳》中寫得很明白:「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寨桑女,孝端文皇后侄也。天命十年二月,來歸。」
後金天命十年二月,十三歲的布木布泰,由哥哥吳克善護送到盛京,嫁給姑父皇太極,為其側福晉。其姑哲哲為大福晉。
年輕孝莊
也就是說,在天命十一年八月努爾哈赤駕崩之前,布木布泰已經給皇太極做了一年半的小老婆。
而在布木布泰嫁給皇太極的前一年,努爾哈赤也從科爾沁給十三歲的多爾袞娶回了吉桑阿爾寨臺吉的女兒,作為大福晉。此女比多爾袞大兩歲,大布木布泰三歲,其祖父與布木布泰的祖父是兄弟,即她是布木布泰的堂姐。
歷史記載,雖然多爾袞在她之後娶了上十位側妃,但和她相濡以沫,很是恩愛,在一起生活了二十五年。她在順治六年十二月病逝,多爾袞私諡「敬孝忠恭元妃」。一年後,多爾袞圍獵受傷病卒,被順治帝尊為義皇帝,這位博爾濟吉特氏也被追封為敬孝忠恭義皇后,次年隨多爾袞一同追封被奪。此二人,也算得上一對難夫難妻了。
3
《孝莊秘史》中,也給多爾袞設計了一個對他愛得瘋狂的女人,即小玉兒。人們因為她長得有幾分像大玉兒,故被稱為小玉兒。還是有很多觀眾,包括百度百科,都顧名思義地弄作為大玉兒布的妹妹。電視劇為了強化多爾袞與大玉兒愛得瘋狂的熱戀,故而讓大、小玉兒的情鬥愈演愈烈。
而事實上,在布木布泰的堂姐夫多爾袞的妻妾體系中,也確有兩個側妃是布木布泰的妹妹——族妹——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從侄兒豪格那裡搶來的老婆。
《孝莊秘史》多爾袞與嫡福晉小玉兒劇照
重返歷史現場,多爾袞初婚,年紀尚小,雖因常年食肉而性早熟,但很容易和原配有著初戀的感情。這個時候,他未必還有心思打妻家其他女孩的主意。
即便他想,但沒有他父親努爾哈赤的指婚,科爾沁貝勒是不會同意的。在科爾沁貝勒的心裡,他們不擅打仗,在強敵環立的情勢下,他們的格格都有政治聯姻的使命。雖然滿蒙通婚成了一種政治需要和外交傳統,但也絕對不會容許後金一個尚無軍功和實權的阿哥,剛娶了一個與肩負聯姻使命的女子,又和其他女子上演熱戀戲。
科爾沁貝勒在哲哲嫁給皇太極第十二年後,又把布木布泰嫁給皇太極,未必不是看中了皇太極的希望。當時的皇太極,雖因年齡居於執政的四大貝勒之末,但他的威望和能力無疑是四大貝勒之首。
4
布木布泰後來成為了著名的孝莊太后,在大清王朝的發展史上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但她初嫁時,只是一個外交工具,很具有悲劇性。她十三歲嫁給三十六歲的姑父後,並未得到皇太極的寵愛。隨著皇太極登基後女人越來越多,隨著寡居的姐姐海蘭珠和從林丹汗那裡奪來的兩個寡婦先後加入,她一步步地屈居下位。
政治聯姻,她的使命,是融通器。
妻妾成群,她的隱忍,是犧牲品。
民族矛盾,她的強大,成了攻擊的對象。
故順治七年,明遺民張煌言以《建夷宮詞》十首為宣傳書,其中寫道:「上壽觴為合而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日新儀注,太禮恭逢太后婚。」將她汙作為了保住兒子順治的帝位,而下嫁給多爾袞。
當時的滿人叔嫂再婚,司空見慣。努爾哈赤的繼室大福晉富察氏,初嫁與努爾哈赤三伯祖索長阿的孫子戚準,並生有一個兒子昂阿拉,她就是努爾哈赤的堂嫂子。
張煌言
張煌言官至南明兵部尚書。順治二年,南京失守後,寧波士子張煌言投筆從戎,與刑部員外郎錢肅樂等起兵抗清。後,張煌言奉魯王,聯絡十三家農民軍,並與鄭成功配合,親率部隊連下安徽二十餘城,堅持抗清鬥爭近二十年。他並不了解私密的清宮內幕和滿人尊年長為父的習俗,卻因聞知多爾袞稱「皇父攝政王」,遂認為順治生母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故而成就了多爾袞的皇父之稱,於是,已是東南沿海抗清將領的張煌言,以詩文作為一種武器,捏造宮闈醜聞,來進行攻心戰,不免有污衊不實之詞。
像他稱慈寧宮為太后下嫁的洞房,純粹拿前明皇貴妃所居的慈寧宮來說事,指代作為先帝貴妃的孝莊母憑子貴,成為太后,卻仍改變不了其非皇后晉升太后的事實。而在清朝,慈寧宮作為太后的寢宮,則在張煌言寫完這一組諷刺詩的三年後。《清世祖實錄》卷七十六,有明確的記載,即順治十年六月庚申,「慈寧宮成,遣官祭司工之神」,次月即閏六月甲戌,「以皇太后移居慈寧宮,遣官祭告太廟」,第二日孝莊太后正式移居慈寧宮。
這可說明,在順治十年閏六月前,孝莊並沒有在慈寧宮居住過,更不可能張燈結彩地表演徐娘再嫁的活劇。
這更說明,張煌言對於入主前明舊宮紫禁城的清帝皇家生活起居與宮廷密事,並不了解。
孟森在《太后下嫁考實》中說:張煌言為明之遺臣,堅持抗清,其中「自必有成見」,含謗書性質。寫詩時人在南方,故遠道之傳聞,鄰敵之口語,難以作為定論,「且詩之為物,尤可以興到揮灑,不負傳信之責」。日本史家稻葉君山《清朝全史》曾援引朝鮮史料,對多爾袞懷有好感,但對太后下嫁一說,認為「此系出當時南人,究難保無誤傳之處。」
孰料幾百年過去,還是有人喜歡用這種子虛的舊聞造戲,愈演愈烈,還索性給他們安排了一場青梅竹馬的虐戀,結果被上臺的皇太極不知情地橫刀奪愛。
其實,皇太極和布木布泰的婚姻,應該是皇太極與多爾袞的老爸努爾哈赤指定的!《清史稿·太祖本紀》專門記載:天命十年「二月,科爾沁貝勒寨桑以女來歸四貝勒皇太極為妃,大宴成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