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駕崩後,他的大兒子已經34歲,為何還是6歲的順治當皇帝

2021-01-12 文史怪

1643年,清太宗皇太極突然在盛京的後宮中倉促離世,在他的身前,還沒來得及立下任何的遺囑,而此時的明王朝內部,已經是在清軍和農民起義軍的夾擊下千瘡百孔,究竟讓誰成為清朝的皇帝?這很有可能決定了他們未來的命運,然而讓人感到意外的事情是,繼承皇位的,並非皇太極已經34歲的長子豪格,而是年僅6歲的順治,為何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難道是豪格太過於昏庸了嗎?答案當然不是,1609年的豪格年輕的時候就跟著皇太極東徵西討,大破蒙古,被祖父努爾哈赤封為貝勒,寧錦之戰中,豪格在錦州和明軍大戰並且擊破了他們,到了1629年,皇太極率軍繞開關寧錦防線,豪格更是一馬當先,率領部隊衝破到北京城之下,之後的多次作戰,豪格始終是作為主力軍將領參加了戰役,因此他也被封為了和碩肅親王,並且掌管戶部的事務。

在皇太極死後,豪格當仁不讓的成為了繼承皇位最理想的人選,但是他卻面臨著兩個重要的困難,首先就是在女真人的傳統觀念中,並不一定要以嫡長子為尊,而豪格的母親,又出身平凡,並無太大的背景。至於第二個阻力,便是來自於皇太極的二哥,多爾袞,當時的多爾袞勢力,比起豪格更加的龐大,而且支持他的人也不再少數。因此就劃分成為了多爾袞和豪格兩派競爭皇位。

其中實力強大的、原由皇太極直接掌握的兩黃旗的將領,主張擁立豪格繼承大位。圖爾格、索尼等重要大臣都表示願意擁立豪格為君,但是多爾袞掌握了清朝大部分兵權,擁立他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皇太極死後的一個月,清宮廷火藥味可以說是異常的濃,雙方都不肯讓對方稱帝,因為他們意識到,那樣的後果,自然就是自己的徹底滅亡。眼看著清廷將會在這樣一種局面下倒塌,清朝的八旗大臣們又商量出了第三種方案,那就是讓6歲的順治當皇上。

為什麼非要是順治呢?一來他年幼,尚不足以影響到爭奪皇權的兩股勢力,使得眾人都稍微安心,第二點在於順治的母親孝莊皇太后,是蒙古科爾沁親王的女兒,這個舉動還能夠有效地維護蒙古諸個部落對自己的歸順,因此這件事情就這樣決定了,順治皇帝即位,豪格的支持者鄭親王濟爾哈朗擔任第一攝政,而多爾袞擔任第二攝政,豪格也失去了皇帝的寶座。

此後的豪格,進入中原並且擊破了李自成張獻忠的多股勢力,但是他在漫長和多爾袞的爭權奪勢時間裡,還是敗下陣來,在順治五年,多爾袞以隱瞞其部將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將豪格捉拿到監獄當中,豪格四月就死在了大牢裡面,年僅40歲,一直到順治八年,順治皇帝處理了多爾袞,他生前所製造的冤案也被昭雪。豪格才重新被封為和碩肅親王。

相關焦點

  • 同治皇帝為何19歲便駕崩了?看了他的所作所為,覺得19歲都是長壽
    清穆宗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慈禧太后唯一的後代,清朝最後一位實權皇帝鹹豐(愛新覺羅·奕詝【yì zhǔ】)的唯一繼承人。同治繼位時年僅6歲,他的父親鹹豐皇帝為他傾心挑選了八位顧命大臣,而且還有兩宮皇太后(慈禧與慈安)的幫助。
  • 孝莊是怎麼嫁給姑父皇太極的?為何又牽出另有所愛的多爾袞?
    後金天命十年二月,十三歲的布木布泰,由哥哥吳克善護送到盛京,嫁給姑父皇太極,為其側福晉。其姑哲哲為大福晉。 年輕孝莊 也就是說,在天命十一年八月努爾哈赤駕崩之前,布木布泰已經給皇太極做了一年半的小老婆。
  • 順治帝只活了24歲,一生獨寵董鄂妃,為何能生下17個孩子?
    清朝初期,還是出了兩位很痴情的皇帝的,一位是皇太極對海蘭珠,另一位是順治皇帝對董鄂妃。這兩位帝王對心愛嬪妃的深情,刷新了我們對帝王情感的認識。順治帝對董鄂妃的千古絕戀堪稱六宮無色 ,專寵一身。堪稱恩愛典範。
  • 順治皇帝最愛的董鄂妃,竟然是他的弟媳,順治橫刀奪愛是真的嗎
    清朝的12個皇帝裡,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神秘色彩很濃厚。這位皇帝出家的傳聞廣為人知,不過據《清史稿》記載,他並沒有出家。董鄂妃去世後,順治的確有出家的傾向,與海會寺的憨璞和尚相談甚歡,後來僧人玉林琇打消了他出家的念頭。
  • 1661年2月5日,24歲的順治帝突然駕崩,死因成謎,專家給出答案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六(1661年2月5日)深夜子時,紫禁城一個轟動性的消息迅速傳開了:順治皇帝駕崩於養心殿內,24歲就英年早逝了。順治歸天后,8歲的皇子康熙繼承皇位。自滿清入關後,大清皇位更換交替看似平靜,但大多數人心中存在疑惑,順治身強體壯,沒有任何患疾病的傳聞,怎麼就突然駕崩了呢?對於順治皇帝的駕崩,清朝官方史書《清世祖實錄》的記載寥寥無幾:「丁巳,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皇帝駕崩是何等大事,史料記載竟如此荒謬,豈能不引起人們的猜疑?於是,各種傳聞紛紛傳出。
  • 為何孝莊的靈柩在暫安奉殿停留了37年,卻沒按常規與皇太極合葬?
    孝莊文皇后出身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本名布木布泰,她是清太宗皇太極的莊妃,她生於明朝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她在後金天命十年即明天啟五年(1625年)以13歲的年紀嫁給了姑父皇太極,因為皇太極之前已經娶了她的親姑姑孝端文皇后,所以皇太極即是孝莊的姑父也是她的老公。孝莊是清代非常傳奇的女人,也是清代歷史上傑出的女政治家。
  • 鹹豐皇帝年紀輕輕,為何31歲就駕崩?他這3個惡習就是「催命符」
    縱觀歷史,一個皇帝決定著一個朝代興亡的命脈。許多朝代的滅亡很大原因都取決於一個皇帝的治國能力和他的壽命長短。鹹豐皇帝儘管他不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但是在位期間他也算有所作為,自繼位以來,他勤於政務,選賢任能,致力於改革,並任用漢官,發展新式軍隊。令人十分可惜的是,年僅三十一歲,鹹豐皇帝就早早駕崩了。
  • 見證二十四位皇帝成長的紫禁城600歲啦!
    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朱由檢畫像清朝的十位皇帝: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38~1661年),年號「順治」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極駕崩,由於未預定儲嗣,所以在這一突發事件後,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與其長子肅親王豪格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皇位之爭
  • 假如皇太極要教訓他的10位皇帝子孫,他會怎麼教訓?乾隆能被罵哭
    2、康熙帝,千古聖君,在位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驅沙俄、徵漠北,是他開啟清朝唯一的盛世「康乾盛世」。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 皇太極為啥給12歲女兒大辦婚禮?聯姻意在擴實力
    林丹汗得知後,覺得無法與皇太極的聯軍抗衡,便下令察哈爾部放棄本土,向青海方向撤退。林丹汗將歸化(呼和浩特)城的牲畜全部運過黃河,攜同牲畜一道逃亡。結果,聯軍到達歸化城後,僅僅收降了林丹汗遺棄的老弱病殘餘部,戰果平平,只好返回盛京(瀋陽)城。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通過「眼線」,多爾袞得知了林丹汗的另一位妻子蘇泰太后的住地。於是,他便委派女真葉赫部貝勒南楮前去招降。
  • 鹹豐皇帝為何年紀輕輕就駕崩了
    那麼關於鹹豐帝為何在這麼早就去世了,有很多種說法,那麼真相究竟如何,為何讓他在31歲的是時候就駕崩了?再加上他之後的生活,讓原本就不好的身體更加不好,在31歲的時候去世。  盡職盡責的皇帝:鹹豐帝在歷史上也算是一位好皇帝,面對國家的內憂外患,他是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得,不然清朝早就不復存在了。他在位期間,很是勤勉,很多事情都是親力親為,還經常熬夜加班批摺子,處理國家的大小事務。
  • 順治長子夭折,次子福全為何沒有成為太子而是三子玄燁當了皇帝?
    當時的立儲制度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由於順治沒有嫡子,愛新覺羅福全成了實際上的長子,而且福全的母親屬於滿洲正紅旗,擁有純正的滿人血統;而愛新覺羅玄燁的母親是漢軍正藍旗佟佳氏,是被漢化的滿族人。按理說福全的優勢更大,更有資格被立為儲君,但事實順治皇帝卻立了三子玄燁為太子,而不是福全,這到底是為什麼?其實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孝莊皇太后當時比起福全更傾向於玄燁,順治皇帝也是如此。
  • 「一指通天」的多爾袞,為什麼不做皇帝擁立順治?
    他戰功顯赫,位至極尊,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權傾朝野。 十五歲就跨上馬背走上戰場,十六歲就力挫強敵成為統帥,二十歲就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此後十年間,身經百戰,幾無敗績,逐個戰勝了當時中國兵壇上的幾乎所有優秀統帥。接下來的短短八年,他躍馬彎弓,縱橫捭闔,南徵北戰,削平群雄,頒布國政,文治武功,完成了改朝換代、中華一統的大業,奠定了近三百年的江山。
  • 順治朝後宮的特徵:早婚早育子女多早夭
    清朝入關後,7歲的順治住進紫禁城皇宮,遂與孝莊分宮而居,母子數月方得一見。當時,清宮內仍有不少明朝留下的內侍。他們照料皇帝的生活起居,在朝夕相伴中,給予這位幼年皇帝初步的漢文化啟蒙教育。順治長大後回憶,明崇禎朝司禮太監曹化淳曾輔導他讀書。這位內侍是河北省武清縣人。順治時常模仿他講話時的口音,所以也講一口「侉話」。
  • 清朝頭幾位皇帝為何火葬,自康熙之後才開始推行全國土葬
    可是清朝皇帝的頭幾位卻全部都是火葬,將自己的屍身化作了一縷青煙散發在天地間。所謂「火葬」,是人死後處理屍體的一種方式,其實就是用火將屍首燒成灰,然後將骨灰倒入骨灰盒中,或埋於土中亦或撒入水中,揚在空中等。印度教,佛教宣揚火葬。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則是崇尚土葬。自從二十世紀之後人口開始急劇增加,火葬在全球各地獲得提倡,以節約耕地。新中國成立後也是推行火葬,但是我國火葬的歷史並非始於當代。
  • 孝莊曾經輔助過兩代君王,她為什麼不像武則天一樣做皇帝?
    皇太極時期,後金逐漸與蒙古結盟,公元1614年,蒙古成吉思汗氏族的哲哲(孝莊的姑姑)嫁給了清朝皇帝皇太極為妃,1625年,哲哲的侄女,也就是孝莊也嫁給了皇太極,很顯然,這是屬於政治聯婚。孝莊嫁給皇太極後,雖然後宮地位不及親姑哲哲,並不是特別受皇太極寵愛,但好歹也是養尊處優的皇妃,沒吃過什麼苦頭。
  • 清朝唯一一個被傳說最後出家的皇帝,其實是一位命運多舛的可憐人
    曾經在金庸的小說《鹿鼎記》中寫道,這是最後一位出家的皇帝,可實際上他並沒有出家,並且晚年生活過得十分悽慘。《鹿鼎記》的原文劇情是這樣的:康熙為了尋找自己的父親順治,四處打聽到,順治在五臺山出家修行,於是派遣韋小寶去五臺山探個究竟,如果自己的父親真的在這裡,希望韋小寶把他接回宮,安享晚年生活。
  • 別看順治一生獨寵董鄂妃,23歲就英年早逝,其實他還生了14個孩子
    不知道是順治太低調,還是他的兒子們太低調,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覺,好像順治的兒子,就只有康熙一樣。  可能也是因為順治的一生太短了,23歲就英年早逝,加上他一直鍾情於董鄂妃,董鄂妃死了,他自己沒多久也去世了。如此痴情,也很難讓人聯想到他和其他妃子的故事。
  • 孝莊一生歷經四朝,盡心輔佐兩代君王,為何不效仿武則天稱帝?
    皇太極畫像 後金天命十年二月,孝莊進京,嫁給了皇太極,為側福晉。後金天聰初年,皇太極稱帝,孝莊為妃。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崇德八年,皇太極忽然猝死,由於他死的實在是過於突然,以至於都沒來得及選擇繼承人。一時之間,整個金國內部風起雲湧,暗流湧動,皇太極的兄弟和兒子們都在為爭奪帝位而做準備。 在眾多競爭者中,最被看好的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其次是皇太極的兄弟多爾袞和代善。
  • 同治帝為何19歲就英年早逝?如此放縱,19已經算是高齡了
    但在歷史上,有一位不太著名的皇帝,他的故事很少被搬上影視劇裡,他繼承皇位的過程,比起其他人來說,看起來非常容易。他就是同治皇帝,鹹豐皇帝唯一的孩子。同治皇帝沒有驚喜兄弟殘殺,沒有謀劃籌碼,在鹹豐帝駕崩後,非常順利地登上了皇位,雖然那一年,他僅僅只有6歲。6歲的同治皇帝,在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龍袍加身,坐上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