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是近代史上一所名校,為國共雙方培養了無數軍事人才。同時,在黃埔軍校還有三位同學被譽為;黃埔三傑,他們分別是陳賡,蔣先雲,賀衷寒三人。這三人各自有各自的優點,陳賡嘴巴會說,加上在東徵戰役中他救了蔣介石一條命,因此很受蔣介石器重。蔣先雲則是軍事上面很突出,只可惜犧牲得太早了。而賀衷寒在文學方面比較厲害,所以後來走上了特務系這條道路。
後來我們都知道,黃埔三傑有兩位就離開了蔣介石,蔣先雲戰死沙場,陳賡大將脫離了蔣介石,加入了我黨,這樣一來的話,只剩下賀衷寒,而他也成為黃埔軍校「文」代表人物。而「武」代表人物則是升職最快的胡宗南。所以在黃埔一期中就流傳著「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之說。但是,有一位黃埔一期生卻給後面再加上一句,「能文能武是李默庵」。那麼這位李默庵是何許人也?為何敢說;文可比賀衷寒,武可比胡宗南!
李默庵,生於湖南長沙北山村,在沒有考入黃埔軍校之前,他就讀於長沙師範學校,後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學校,最後才是就讀於黃埔軍校。看他這個經歷,確實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據說在黃埔軍校期間,李默庵還是周公的得意門生,都對他很看重。有一次,周公對陳賡說:「你那個小老鄉李默庵很有幹勁,軍事很突出,你多多注意,看看能不能夠發展成我們的人。
之後,李默庵確實加入了我黨,包括當時的宋希濂也入黨了。然而在中山艦事件發生之後,李默庵公開聲明:退黨;周得知後很生氣,說;第一個申請入黨的是他,退黨的又是他。死心塌地追隨蔣介石的李默庵,確實在戰場上表現得很勇敢,不管是東徵陳炯明戰鬥,還是北伐戰爭,李默庵的表現都得到了校長蔣介石的讚賞。
他從當戰士到當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包括之後的集團軍總司令,都是一層一層升上來的。當然了,在這過程中李默庵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在中原大戰期間,當時他的職務是旅長,在與各地軍閥作戰過程中,身先士卒,多次負傷,有一次差點命喪疆場,還好他身邊的警衛員,及時把他送往醫院,這才撿了一條命。
應在戰場上表現出色,李默庵升遷的速度,在黃埔一期學員中也算是蠻快的。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他就擔任14軍軍長,率部先後參與了忻口會戰,淞滬會戰、臺兒莊等戰鬥。
可能大家都知道,在抗戰時期毛爺爺寫了一本「論持久戰」軍事著作。書中提出運動戰,遊擊戰,陣地戰,消耗戰,殲滅戰,一點點消耗敵人,最終取得勝利。此書一出,包括當時的白崇禧也是深為讚賞,認為這是克敵制勝的最高戰略方針。後來,白崇禧又把它向蔣介石轉述,蔣介石也十分贊成。在蔣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論持久戰》的精神歸納成兩句話:「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
所以導致在1940年,國軍與八路軍在南嶽共同開辦了遊擊幹部訓班,而李默庵就被蔣介石任命為培訓班教育長。在培訓班結束後,李默庵被調任第32集團軍總司令,駐防浙江,把他在培訓班學會的遊擊戰,在浙江施展到日軍身上,進行了遊擊戰爭。
在抗戰時期就等擔任集團軍總司令,確實是一位很牛的人物。而李默庵對自己在軍事上取得的成就也十分滿意。不僅如些,他利用從軍20年的作戰經驗,撰寫了《國防講話》、《治軍作戰一貫論》、《軍隊教育與青年訓練》、《軍官團要義》等軍事著作。
以上都是李默庵最傑出的表現,在行軍打仗方面他確實是國軍中難得的一位悍將。而文才方面,他畢業於長沙師範學校,之後又編寫軍事著作,因此,也被世人稱為文武全才。這也是為何!他敢說;文可比賀衷寒,武可比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
不過這位文武全才在解放戰爭時期,在蘇中戰役被粟司令擊敗後,從此退出指揮一線,再也沒有指揮打仗了。直到1949年他正式退出軍界,遠走香港,之後定居在阿根廷和美國。直到1990年回國定居,1995年6月任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2001年在北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