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王」胡宗南,為何逃往臺灣後被蔣棄用,死後連葬禮都沒錢辦

2021-01-09 騰訊網

說起「西北王」胡宗南,對近代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抗日戰爭初期,他避隱西北坐擁幾十萬的軍隊,而被稱為「西北王」,是蔣介石手下一隻猛虎。然而,在國軍大敗撤退到臺灣之後,他卻直接被蔣介石棄用了,不僅掛名了許多空職,竟然家境貧寒到連葬禮都沒錢辦成。

1896年,胡宗南確實出生在浙江鎮海的一戶貧困人家,不過他從小機靈熱愛讀書,頂著生活的壓力讀完了中學,並當上了一名普通的教書先生。然而他志不在此,在競爭校長失敗後,毅然南下到廣東報考了黃埔軍校。

傳聞他在報考軍校時曾因為不足一米六的身高被拒之門外,幸被軍校教官廖仲愷賞識,破例收取。而當時已經二十八九歲的胡宗南,雖然是第一期500名學員中年齡最大的一位,卻也並沒有讓廖仲愷失望。他各項學業成績優秀,且畢業後參加了不少戰鬥,戰績卓越,很快成了國軍當中舉足輕重的二級上將。

更重要的是,他對蔣介石忠心耿耿、死心塌地。解放戰爭爆發,胡宗南成了蔣介石部的急先鋒,九十多萬的國軍軍隊,加上胡宗南手上三個強悍無比的主力軍團,是蔣介石在大陸的重要武裝力量。

1947年,胡宗南採用鉗攻戰術決定一舉包圍延安及其周邊地區。然而當他的軍隊攻佔延安城以後,才發現這只是一座空城而已。而好大喜功的胡宗南,竟然自吹自擂捏造戰報「殲敵5萬,取得勝利」之類的話,出現在呈給蔣介石的戰報上。為此蔣介石大喜,還授其二等功勳,對他更是寄予厚望。

然而,1949年90萬國軍不到兩個月就灰飛煙滅了,胡宗南的三個主力軍團,堅持了不到七天便節節潰敗,慘不忍睹。懊惱無比的蔣介石,忍不住開口大罵胡宗南是無能之輩,這也應該是蔣介石到達臺灣之後棄用胡宗南的第一原因,也是主原因。

其實,早在1943胡宗南曾密謀過突襲延安的計劃,然而此計劃被他身邊的機要秘書熊向暉暴露,而就此作罷。熊向暉畢業於清華大學中文系,是一名出色的機要秘書,因為高學歷加之難得的真知灼見,讓胡宗南對他非常信任,胡宗南一些重要的演講稿、機密要件很多時候都是他親自起草的。但他卻也是一名優秀、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胡宗南發現他身份時,他早已留學國外,雖然胡宗南悄悄地將這件事壓了下來,但蔣介石最終還是知曉了此事,並對胡宗南的忠心產生了懷疑,這也是他之後被棄用的第二個原因。

第三個原因,1950年當胡宗南將手上六萬多殘軍丟給羅列,自己悄悄地乘飛機逃往臺灣以後,導致蔣介石徹底失去了對大陸的武裝佔據,也讓他對這個曾經最能幹的指揮官徹底失去了信心。但到達臺灣後,他沒有立即要了胡宗南的命,而是把他派往大陳島,大舉進犯浙江沿海島嶼。

然而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有了更多的力量加強沿海島嶼的防禦,加之當時美國對臺灣方面已經無暇顧及,因此幾次交手以後,胡宗南部隊一再潰不成軍,只得再次逃回臺灣。這次蔣介石才算是真的徹底失去了對胡宗南的信心與耐心。他將胡宗南從手握實權的將軍,變成了一個掛著閒散職稱、領著微薄薪資,卻還不得不去老年大學讀書的閒人。

也正因此,胡宗南一家到達臺灣後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艱辛。據胡宗南的兒子胡為真回憶。父親是一個為人十分耿直的人,別人看他家裡家境貧寒沒有一樣像樣的家電,曾送來一臺冰箱卻被他嚴詞拒絕。

被棄用賦閒在家的胡宗南,當再次接到蔣介石的任命時,他二話不說地拖著疲憊垂老的身軀任職去了。59歲的他在澎湖島任職防衛總司令,總算有了些許收入。然而就這樣他每個月還要把自己薪水的三分之二留給自己的軍隊和士兵,剩下的三分之一寄給家裡。而他的妻子和三個兒女卻過得十分捉襟見肘,基本的生活費都不夠。甚至要靠妻子寫稿賣字賺些補貼。胡宗南之所以這樣做,也是想向蔣介石表明自己的忠心。

1962年,六十七歲的胡宗南病重,蔣介石這才親自探望,在他臨終前與他見了一面。胡宗南十分激動,他淚流滿面卻無語凝噎,在此次見面後沒幾天便去世了。而考慮到他之前對自己的忠心和戰功,蔣介石將他追晉為一級上將,並且批公費為家境貧寒的他舉辦了一場葬禮。當我們回過頭來再看胡宗南的晚年生活,逃到臺灣以後慘遭棄用,家境悽慘,最風光的事竟然是自己的葬禮!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胡宗南:你們笑話我是草包,也不想想,有幾個人打得過彭德懷?
    「巴山急電」令蔣介石對胡宗南更加器重,黃埔眾多弟子,有這樣的戰略眼光,主動為他謀局布勢,特別是主動到西北吃苦的學生真沒幾個。胡宗南部進駐天水後,蔣專門撥了2架飛機給第1師使用,其他軍資補給就更不用說。胡宗南一面大規模擴充實力,把第1師變成了四旅十三團的超大編制;一面潛心研究西北的地理民情,在當地辦學修路,樹立口碑。
  • 孫殿英的「野望」:擁兵10萬直取西寧,攻打西北四馬當「西北王」
    不論是跟著誰混,孫殿英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自立為王"。那幾位大頭,個個都是"人中龍鳳",自然也能看透孫殿英的小心思。眾人皆知此人不忠不義,且總是尋找機會擁兵自重,所以不論是哪方,都對其十分忌憚,也正是孫殿英的這份野心害苦了他。1930年代初期,西北的馬家軍勢力已經十分壯大。
  • 在殯儀館辦完婚禮辦葬禮:「死了都要愛」,為何忠貞者鳳毛麟角?
    婚禮葬禮一起辦有媒體報導,2019年10月20日,在遼寧大連,一男子在妻子患癌去世後,他在殯儀館為妻子守靈7天,還為其補辦「一場婚禮」。據悉,他和妻子2013年領證,還沒辦婚禮妻子就患癌,抗癌5年間,夫妻倆從不流淚,但葬禮上,他還是沒有忍住。這樣的「事情」,經媒體報導後,在社交媒體上,觸發廣泛熱議。就事論事,這樣的事情,足以成為民間的「一段佳話」。從某種層面上而言,「愛情和婚姻」本就是兩回事兒。不過,目前來看,理想的婚戀秩序下,「愛情」應該作為「婚姻」的前站。畢竟,這樣的次序下,關係更容易長久穩固。
  • 這位國軍名將自殺後,蔣介石大罵胡宗南,要他以死謝罪
    1948年3月1日,「西北王」胡宗南接到一封前線的電報,內容只有一句話:「敗局已成,決心流盡最後一滴血!」 發電報的人,是第29軍軍長劉戡。兩天後,劉戡自殺身亡。
  • 《紅樓夢》中為何賈母輩分最高,但是葬禮最冷清,原因很簡單!
    我們先來說為什麼秦可卿的葬禮是最為隆重的,在原文中是這麼寫的,賈珍吩咐人去請了朝廷的陰陽司來選擇日子,算好從哪天開開始停靈四十九天。這四十九天裡面要請一百零八位僧人來超度亡魂,如此浩大的僧人隊伍,排場也是不得了的大了。為了讓這場喪事風光,賈珍還四處選購上好的棺木,他不顧賈政的勸告,硬是用了一千兩銀子買下了忠義王定下的珍貴木板。
  • 1947年,胡宗南進攻延安,主席命令撤退:「我們要用一個延安換全中國」
    1947年,胡宗南進攻延安,主席命令撤退:「我們要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在全面進攻失敗後,又集中兵力對陝甘寧邊區和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 1947年3月,胡宗南率領15個旅大約14萬軍隊向延安進攻,同時在空中有大批飛機配合轟炸。
  • 最親近的家人去世,為何宋家三姐妹都不去參加葬禮?
    宋耀如作為中國近代歷史上比較厲害的男人,有三個女兒和三個兒子,三個女兒分別是宋靄齡,宋慶齡和宋美齡,被譽為''宋氏三姐妹'';三個兒子分別是宋子文,宋子良和宋子安,也都是非富即貴的大戶。 說起''宋家三姐妹'',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不僅是因為她們自身有著優厚的條件,她們的丈夫也是我國近代史上響噹噹的歷史人物。
  • 西北野戰軍圍攻清澗受阻,彭德懷親臨前線督戰:兩天之內解決戰鬥
    然而在四月份國民黨軍135旅在羊馬河被殲後,整24旅第72團從清澗被調防到瓦窯堡,廖昂開始感到清澗守軍兵力不足,隨著胡宗南在蟠龍、沙家店接連失利,坐鎮清澗的廖昂更是坐立不安,開始著急起來。尤其是在沙家店一戰過後,胡宗南主力全部南下,這使得清澗成為一座勢單力薄的孤城。廖昂曾向胡宗南請求放棄清澗,自己跟隨主力一同南下,但是遭到了胡宗南的拒絕,這也決定了廖昂此後的命運。
  • 為何敢說;文可比賀衷寒,武可比胡宗南
    後來我們都知道,黃埔三傑有兩位就離開了蔣介石,蔣先雲戰死沙場,陳賡大將脫離了蔣介石,加入了我黨,這樣一來的話,只剩下賀衷寒,而他也成為黃埔軍校「文」代表人物。而「武」代表人物則是升職最快的胡宗南。所以在黃埔一期中就流傳著「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之說。但是,有一位黃埔一期生卻給後面再加上一句,「能文能武是李默庵」。那麼這位李默庵是何許人也?為何敢說;文可比賀衷寒,武可比胡宗南!
  • 志大才疏的胡宗南,為何能一直受到蔣介石的器重?
    這個國民黨要員就是著名的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這個矮小的年輕人就是後來蔣介石的天字號第一門生,胡宗南。,這兩個習慣都讓愛觀察的胡宗南發現了。於是胡宗南就會投其所好,每天早上早早地起床去操場跑步,多日的堅持後,慢慢的得到了蔣介石的注意,通過長時間的交流中,蔣介石慢慢的開始欣賞這個有思想的年輕人。
  • 葬禮份子錢什麼時候給?過後能補嗎
    葬禮上的份子錢,什麼時候給合適?如果親戚因故不能參加葬禮,事後還能補份子錢嗎?如果實在不能補,用什麼方式才能彌補這份漸行漸遠的情感呢?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談一下,葬禮上隨份子錢的講究。其一、給份子錢的時機:葬禮上的份子錢什麼時候給合適?通常情況下,葬禮的場面都比較隆重。
  • 他是「西北四馬」之一,帶著7.5噸黃金潛逃美國,臨終前卻想著回國
    自清王朝滅亡以後,華夏又一次進入到了軍閥混戰的時代,各路軍閥在亂世中崛起,東北王張作霖,東南王孫傳芳,魯豫地區的吳佩孚,西北的四馬都是當時有名的軍閥,雖然民國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各個地方的軍閥,但是實際上這些「土皇帝」還是保持著自己的獨立自主權。
  • 中國葬禮上的花圈,日本人卻用在開業典禮
    那些擺在開業店鋪門口的花圈,乍一眼看上去跟中國葬禮上的花圈極其相似,中國遊客看著都不自覺地繞道。「家旁邊的彈珠機慶祝開業,我路過以為是出殯。」日本玩家都把它當作喜慶元素,中國玩家則在感慨這遊戲太牛逼了連喪葬行業的用品都有。「遊戲裡我覺得晦氣送給了好友,她說為此她要造一個墓地。」
  • 秦可卿死後,為何無人再提及?原來如此
    葬禮的風光,論誰也比不上可卿。我是說出場角色的葬禮,不含那位病後要各位誥命夫人請安、死後還要他們送葬的老太妃。後世紅學家,看見可卿葬得聲勢浩大,不免私下狐疑,猜這可卿是否有皇家血統,是否是位流落民間的格格。 人生自古都得死,身後之事,如能每年有冷豬肉吃,固然是好,差一些的,如有親人感懷念叨幾句,死者也會泉下欣慰,無論這幾句念叨是不是詩。
  • BBC:「葬禮派對」,生前辦後事在英國越來越流行
    聽聽人們真實的心聲根據英國一個葬禮組織的統計,這種在生前辦後事的做法在英國也越來越流行。而在有些國家,比如韓國和日本,給活人舉行葬禮已經悄然盛行。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整個活動的中心人物仍然在場,可以聽到別人對他的真實評價。2009年的一次相關調查發現,如果連續一個星期,每天能用5分鐘時間思考一下死亡,則能減少一些抑鬱的想法。
  • 中國葬禮用的紙紮,曾登巴黎設計展,外國人感嘆:中國人太浪漫
    中國不少民間藝術都令外國人嘖嘖稱奇。甚至喪葬文化中的紙紮藝術竟然也流傳到國外,還曾經榮登了法國的巴黎設計展。當一群外國人看到中國葬禮用的紙紮品時,還發出連連感嘆,中國人太浪漫了。形態各異的紙紮品中國的紙紮藝術源遠流長。古時候,人們迷信,認為人死後,可以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所以棺木中常會放上死者生前喜歡的物品作為陪葬,越是富貴人家陪葬品越多,也越加的奢華。
  • 在殯儀館辦完婚禮辦葬禮:世間最動人的愛情,是不離不棄至死不渝
    如果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擊上方【關注】,為你解答情感問題01不久前看到這樣一條熱搜:在殯儀館辦完婚禮辦葬禮,我好奇地點進去,看完那條視頻後,我被感動到落淚。在10月20日清晨,遼寧大連殯儀館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婚禮和葬禮。35歲的小夥子徐世南和妻子楊柳鄭重告別,場面讓人嗚咽。
  • 農民辦白事,以下幾個行為愈演愈烈,這都是陋習!
    對於鄉下,到了年底,天氣變得很冷,許多老人都感嘆這個冬天實在太冷了,畢竟在跨年寒潮的前夜,許多地方已經嚴重降溫,有的地方已經降到零下20-30度,可見這種天氣真的是「潑水成冰」啊,有的老人得了老年病,難道連這個冬天都逃不過?
  • 慈禧的葬禮奢華至極,送葬的人卻都捂著鼻子,原因讓人大跌眼鏡
    在死後的葬禮更是奢華至極,陪葬品多的無法想像,後面被東陵大盜孫殿英洗劫,有心人研究過,慈禧太后的陪葬品足夠養活兩個北洋軍師,要知道孫殿英用了30多輛車才運的差不多,還是挑貴重的運,不貴重的估計還有。 事實上早在八月份,就曾燒過大量的紙。這些東西都是他心愛的財物,包括鐘錶,煙杆,梳妝檯,以及大量的紙人,這些是所謂的去冥府打前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