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國軍名將自殺後,蔣介石大罵胡宗南,要他以死謝罪

2020-11-25 騰訊網

1948年3月1日,「西北王」胡宗南接到一封前線的電報,內容只有一句話:「敗局已成,決心流盡最後一滴血!」

發電報的人,是第29軍軍長劉戡。兩天後,劉戡自殺身亡。

在國民黨軍將領中,劉戡是數得著的猛將,黃埔出身、北伐起家,深得蔣介石器重,在他自殺後,蔣介石大罵胡宗南指揮不力,甚至要他以死謝罪,給劉戡陪葬。

當然,這只是蔣介石的氣話罷了,但也足以說明劉戡在他心中的地位。

早在1933年長城抗戰爆發後,劉戡就親率第83師開赴戰場,跟日寇展開了生死對決。劉戡的部隊雖然戰鬥力很強,但苦於孤立無援和兵力不足,83師在與日寇的拼殺中傷亡慘重。

慘重到什麼程度呢?就連廚房的夥夫和衛生員,也都被劉戡趕上了前線。

眼瞅著陣地就要守不住了,劉戡義憤填膺,索性拔出手槍準備自殺,好在被部下強行攔住。從這裡也不難看出,劉戡骨子裡對勝負看得極重,成王敗寇,仗打輸了就要自殺。這種性格,也是導致他後來悲劇命運的關鍵原因。

到了全面抗戰爆發後,劉戡更是找到了殺敵報國的機會,打過不少好仗,讓日寇聞風喪膽。以忻口會戰為例,劉戡率部與日軍血戰,斃傷敵軍達上萬人,創下了抗戰以來的空前戰果,劉戡也因功晉升為第93軍軍長,後來又晉升為第37集團軍總司令,跟朱老總平級。

現在把話題拉回到開篇,劉戡是如何深陷解放軍重圍的呢?

原來,就在1948年2月下旬,彭老總率軍突襲關中重地宜川,考慮到宜川戰略位置的重要性,胡宗南急調劉戡前往救援。但胡宗南並沒有想到,就在他派出援軍的那一刻,彭老總已經將戰略目的由攻城轉為打援,誓要吃掉劉戡的29軍,所以就在劉戡奔赴宜川的路上,對其形成了合圍之勢。

然而,劉戡畢竟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很快便察覺到了情況不對勁,於是下令就地防禦,準備解除兩翼的威脅後再前進,以免陷入被包圍的境地。

但是,此刻一心記掛著宜川的胡宗南,根本不聽他的建議,命令其繼續挺進。無奈之下,劉戡只能是抱著走一步算一步的態度,繼續馳援宜川。

結果,就在劉戡行至瓦子街一帶時,徹底鑽進了解放軍的包圍圈。很快,劉戡便在解放軍「穿插分割」戰術下全面潰敗,於是便有了開篇那封簡短的電報。

既然敗局已定,一向自尊心極重的劉戡,不想當俘虜,竟拉響了一顆手榴彈,自殺身亡。

劉戡的血性,讓彭老總也心生敬意,對張宗遜說:「劉戡這小子總算還有點骨氣,不貪生怕死,沒給湖南人丟臉,是條好漢!劉戡雖然反動,但他抗日還是有功的,把屍體包好,還有嚴明,一起還給胡宗南。官都當到中將了,也讓胡宗南給他們開個追悼會吧。」

劉戡的棺木送到胡宗南駐地後,胡宗南撫棺痛哭,如果不是他的頑固,也許這位愛將就不會落得如此下場了。

蔣介石在聽到這個消息後,更是非常痛心,大罵胡宗南指揮不力,甚至要他以死謝罪,給劉戡陪葬。好在眾人力勸,蔣介石才收回了這個命令。畢竟,對他來說,胡宗南比劉戡要更加重要。

為了紀念這位愛將,蔣介石追晉劉戡為陸軍二級上將。而且,到了1953年,蔣介石再次追晉劉戡為二級上將。

兩次追晉上將,恐怕這在所有國民黨高級將領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相關焦點

  • 「西北王」胡宗南,為何逃往臺灣後被蔣棄用,死後連葬禮都沒錢辦
    說起「西北王」胡宗南,對近代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抗日戰爭初期,他避隱西北坐擁幾十萬的軍隊,而被稱為「西北王」,是蔣介石手下一隻猛虎。然而,在國軍大敗撤退到臺灣之後,他卻直接被蔣介石棄用了,不僅掛名了許多空職,竟然家境貧寒到連葬禮都沒錢辦成。
  • 為何敢說;文可比賀衷寒,武可比胡宗南
    這三人各自有各自的優點,陳賡嘴巴會說,加上在東徵戰役中他救了蔣介石一條命,因此很受蔣介石器重。蔣先雲則是軍事上面很突出,只可惜犧牲得太早了。而賀衷寒在文學方面比較厲害,所以後來走上了特務系這條道路。後來我們都知道,黃埔三傑有兩位就離開了蔣介石,蔣先雲戰死沙場,陳賡大將脫離了蔣介石,加入了我黨,這樣一來的話,只剩下賀衷寒,而他也成為黃埔軍校「文」代表人物。
  • 志大才疏的胡宗南,為何能一直受到蔣介石的器重?
    這個國民黨要員就是著名的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這個矮小的年輕人就是後來蔣介石的天字號第一門生,胡宗南。廖仲愷胡宗南在黃埔軍校時期就非常的靈活,喜歡和別人交流,這也讓他知道了一些大人物的習慣,其中就包括時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蔣介石在當時有兩個習慣,一個是喜歡和學生交流,問問題,看哪位學生的回答能夠讓他滿意,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早晨在操場跑步
  • 最機謀的國軍將領,為何被關麟徵懟到吐血?讀懂陳誠,才懂國軍
    另一位抗日名將關麟徵,也因為與陳誠的矛盾被雪藏。這個矛盾是如何發生的呢?這要從陳誠的愛將黃維說起了。1943年,黃維狀告軍政部剋扣軍糧,主持軍政部的何應欽敏銳意識到,這時陳誠土木系已經對老黃埔系發起奪權之戰了。何應欽則是派人調查黃維,結果果然查到了黃維有貪汙軍餉喝兵血的惡行。黃維告何應欽不成,反而被拿掉了54軍軍長的職務。
  • 胡宗南:你們笑話我是草包,也不想想,有幾個人打得過彭德懷?
    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個秦東昌,就是國軍上將胡宗南。說起胡宗南,都知道他是最受蔣介石重用的黃埔軍校畢業生,在黃埔同學中第一個升師長、升軍團長、升集團軍司令,直到升任戰區司令長官,中將加上將銜。升遷的速度在黃埔生中首屈一指。黃埔系裡坐到軍界高位的,教官出身的是陳誠,學生出身的就是胡宗南。在蔣介石眼裡,胡宗南不僅是個軍政全才,而且是最會和共產黨打交道的學生。
  • 毛主席去重慶,蔣介石來延安,這一去一來,蔣介石終於明白了什麼
    抗戰勝利後,特別是隨著重慶談判的進行,中國一度出現了和平局面。實際上,蔣介石亡我之心不死,其自恃擁有美國現代化武器裝備,根本不把中國共產黨放在眼裡,置全國人民的反戰的聲音於不顧,決意要發動內戰。他回憶說:「在延安保衛戰打響後的一天晚上,我特地從棗園騎馬急行幾十裡趕到王家坪去見毛主席。」「我憂心忡忡地問主席備戰工作到底應該怎麼做?一定要疏散嗎?可否設法保住延安而不撤退?」「主席點燃了一支煙,轉過來微笑著打開了話匣子:你的想法不高明,不高明。不應該攔擋他們進佔延安。你知道嗎?蔣介石的阿Q精神十足,佔領了延安,他就以為自己勝利了。但實際上只要他一佔領延安,他就輸掉了一切。
  • 「民國陳世美」陳誠,為了迎娶這位白富美,拋棄老家的結髮夫妻
    在國軍所有高級將領中,蔣介石所信任的人裡面必定包括陳誠。自從北伐戰爭開始,陳誠靠著他的三炮,在淡水一戰成功後被蔣介石所看中,此後他的官道「直上雲霄」,成了老蔣最信任的人之一,不僅手握大權而且有自己的派系,即使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中陳誠屢屢失利,蔣介石依然沒有過多責備他,甚至在建立後方大本營期間,老蔣不派他兒子蔣經國而選擇陳誠去鎮守後方臺灣,可見陳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陳誠在官場上之所以能這麼順利,不僅僅是依靠蔣介石的提攜,而且和他夫人也有關係。
  • 他是黃埔一哥,巔峰期統帥40萬國軍,逃臺時僅帶走6名隨從,晚景悽涼
    到花蓮後,他有時會出去散心,他的學生孔令晟則陪伴著他。 一次,胡宗南走過花蓮體育館,來到海邊,「突然」對孔令晟說:「我們該在什麼地方自殺,這裡真沒意思!」 孔令晟回答:「要自殺,不如在成都,可以和我們的軍隊一起自殺;到了西昌就沒什麼意思了,部隊已經沒有幾個人了。」
  • 國軍名將率6萬兵3天被華野全殲,王耀武大罵:5萬頭豬3天都抓不完
    這句話不是編劇編造的,而是真實存在,只不過說這句話的人不是虛構的楚雲飛,而是出自國軍抗日名將王耀武之口。 這部電影讓李仙洲很掛不住面子,電影播出後短時間就火遍各地,當時同處功德林的國軍同僚們掀起一股批判李仙洲的風潮。李仙洲為此很委屈,將自己比喻成肉夾饃,被夾在中間,前不是後不是,都想吃他這塊肉。
  • 最呆板迂腐的國軍名將,被俘後,竟研究起了永動機
    歷史客棧原創視頻:最呆板迂腐的國軍名將,被俘後,竟研究起了永動機
  • 1949年底國民黨決定撤退大陸的計劃和安排,不是蔣介石而是他
    張其昀,浙江寧波鄞縣人,1923年張其昀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國立中央大學地理系、國立浙江大學史地系、哈佛大學等單位任職。1949年到臺,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等職,對臺灣地區的文化教育事業貢獻甚巨。
  • 幾十萬國軍擺開了一字長蛇陣,副參謀長突然發現主帥不見了
    1948年9月24日,隨著解放大軍「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這威武雄壯的口號,山東省會濟南宣告解放,國軍名將王耀武以及他麾下的十萬大軍就此灰飛煙滅!面對濟南的失守,南京的蔣介石憂心忡忡,徐州的杜聿明更是大吃一驚,作為國軍將領中「少壯派」代表的杜聿明,他有些很敏銳的軍事嗅覺。為了徐州剿總不至於全軍覆沒,杜聿明決定給解放軍做一個局,名曰「對山東共軍攻擊計劃」!
  • 中國第一狡猾軍閥提出三個建議,蔣介石不採納,否則解放戰爭將重寫
    在國民黨軍中,有很多非常有眼光的軍事將領,白崇禧就是其中一位,連毛主席都評價他為中國第一狡猾軍閥,但蔣介石對他非常猜忌,所以對他的建議基本聽不進去。 得到這一消息後,白崇禧立即寫信給蔣介石,分析當時的國軍形勢,指出形勢有利於共產黨軍隊,而不利於國民黨軍隊,因為在抗戰後期,國民黨軍主力集中於西南、西北地區,而八路軍則在敵後開闢了許多解放區,向敵佔城市和交通要道進佔,遠較國軍迅速便捷,為扭轉不利形勢,白崇禧提了一條建議: 軍事委員會應令各部隊向淪陷區加緊進軍
  • 1947年,胡宗南進攻延安,主席命令撤退:「我們要用一個延安換全中國」
    1947年,胡宗南進攻延安,主席命令撤退:「我們要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在全面進攻失敗後,又集中兵力對陝甘寧邊區和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 1947年3月,胡宗南率領15個旅大約14萬軍隊向延安進攻,同時在空中有大批飛機配合轟炸。
  • 抗日名將劉正富百戰不死,後慘死街頭,其中隱情令人唏噓
    然而小小的安寧,卻出了兩位頂天立地的抗日名將,分別是安寧八街月照屯村的陳鍾書將軍和安寧一六街鄉大五嶽村的劉正富將軍。陳鍾書抗戰時任60軍542旅少將旅長,參加臺兒莊戰役時與日軍激戰,被流彈擊中犧牲,追贈陸軍中將,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劉正富將軍抗戰時的職務為滇軍58軍新十師少將師長,轉戰湘、鄂、戇三省,屢立奇功。
  • 蔣介石唯一一次到延安,為何如此震撼?侍衛們為何不停地「嘖嘖嘖」?
    晚上,蔣介石單獨與胡宗南再次研究榆林作戰問題。胡宗南說:「此次共軍打榆林的真正意圖,也許是準備在米脂以北伏擊我增援部隊。」 「今後陝北作戰,不必再強調穩紮穩打了,採取急進猛打的戰法,彌補以前與共軍作戰顯露出的缺陷。」蔣介石強調說,「迂迴增援的整編第36師不但要隱蔽,而且行動要快,要達到出乎共軍意料的奇效。」
  • 一個「義賊」讓日本人心惶惶,不敢超市買吃的,警察首腦自殺謝罪
    文/快哉風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發生了一起史上影響最大的食品投毒案:自稱為「怪人二十一面相」的神秘人,接連對日本食品業巨頭進行恐嚇敲詐,並在超市投毒,攪得幾家企業損失上百億,全日本人心惶惶,警察首腦自殺謝罪,但罪犯卻至今逍遙法外。這起事件名為「格力高·森永事件」,被視為日本最著名的「未解決事件」之一。
  • 1951年廣東審判國軍少將莫雄,葉帥大喊:他是功臣快釋放,為何?
    1950年,時任北江治安委員會主任的莫雄,因身份問題被逮捕;莫雄過去曾是國軍少將,解放後才成為共產黨的幹部;在經過華南局的批准後,判處莫雄死刑,執行槍決。但就在這關鍵時刻,葉帥卻突然下令槍下留人,並稱莫雄曾救下了10萬紅軍,為中國革命立下了大功。
  • 段祺瑞借日本近五億,張作霖是擔保人,要債人放棄選擇以死謝罪
    說起段祺瑞,許多人總能夠想起來他六不總理的稱號,這個人雖然是個軍閥,但是一生做事光明磊落,沒做出半點對不起國家的事情,在那個戰爭年代也算是難得。其實除了六不總理,段祺瑞在做國家元首的期間還做過一件事情,那就是信誓旦旦的借了日本1.45億,然後本息加起來都突破兩個億了還是賴著不還,不緊不還,讓最後負責向他們要帳的日本人都自殺謝罪了,因為一個段祺瑞就夠難纏得到了,沒想到還有一個比段祺瑞更加厲害的擔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