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陳楚
「一切皆有周期,資本市場的投資離不開各種周期的交叉往復」,博聞投資創始人、總經理張學武快人快語,一句道破他對投資的獨特理解與感悟。
張學武認為,A股市場將迎來一輪級別比較大的行情,科創板將給整個A股市場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估值革命,真正具備科技競爭力的企業,將不斷享受到市場給予的估值溢價。
抄底與逃頂的訣竅
張學武所說的抄底與逃頂,絕非抄在最底部和逃在最頂部,而是買在底部區域和賣在頂部區域,去年8月至12月,張學武就一直對客戶和身邊的朋友說「底部到了」,在2009年和2013年,張學武也比較精準地預測到了底部區域,2015年5月前後,他又判斷市場的頂部到了,提前在大跌前清倉。
張學武告訴記者,他判斷股票市場的底部或者頂部有一個「訣竅」,那就是從全市場的平均市盈率角度去測算,A股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的倒數相當於股市的收益率,當10年期國債收益率和這個倒數(也就是全市場平均市盈率的倒數)相當時,股票市場的頂部區域就到了。
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相當於無風險收益率,當股票市場的有風險收益率和10年期國債的無風險收益率相當時,聰明的大資金當然會去買無風險收益率的10年期國債等固定收益產品,放棄有風險的權益類產品,決定股票市場走向的終究是大資金,這才是所謂「聰明的資金」。
當A股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的倒數是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2倍以上時,股票市場的底部區域就到了。原因也很簡單,股票市場的預期收益率高於固定10年國債的兩倍收益率的時候,聰明的大資金就會流入股市。比如2018年底全市場平均估值水平約為12倍PE,這個平均估值的倒數就是1/12,也就是8.33%,而10年期國債收益率約為3.5%,全市場平均市盈率的倒數就差不多是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2倍,這個時候,再結合其他條件,就可以判斷:股市進入了底部區域。
當然,張學武並不主張投資者機械地運用這一算法來預判股市的底部或頂部,嚴格來說,這只是判斷股市底部或頂部區域的一個很重要的參數,除此以外,還要結合宏觀經濟、企業盈利狀況、市場情緒等多重因素綜合判斷。投資者即便預判到了市場進入底部或者頂部區域,敢不敢於加倉或者減倉,又是另外一回事。在股票市場,知難,行難,「知行合一」更是難上加難。每一次股票市場的極端頂部和極端底部,其實都是可以憑常識判斷出來的。只是在人性固有的貪婪和恐懼之下,絕大多數投資者都被市場的氛圍左右,時常錯失最佳投資時機。
在股市徵戰一二十年,張學武還發現一個有價值的規律,歷史上A股市場的5次大底部,全市場的平均市淨率介於1.34—2.18倍之間,2018年年底,A股市場的平均市淨率是1.25倍,創下了歷史新低。
科創板將帶來重大歷史機會
張學武認為,中國經濟並未出現此前市場悲觀預期的大幅下滑,相反,很多問題都朝著「解決」的方向在發展,中央屢次提出減稅降費,而且決策層對資本市場的認知發生了變化,將資本市場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和地位,這就決定了A股市場一定會迎來一輪級別比較大的行情。目前的波動只是上漲過程中的正常波動,隨著後續中國經濟運行的數據逐步轉好,股票市場整體的估值中樞會不斷上移。當然,這並非意味著績差股、垃圾股也可以繼續上漲,任何行業和個股的上漲,都必須要有業績增長數據的驗證,否則就沒有未來。
科創板無疑是今年資本市場的一件大事,張學武表示,科創板的推出,背景是國際競爭的新局勢,當下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主要是科技的競爭,如何讓中國真正具備科技實力的企業快速成長,靠以往的政策補貼顯然走不通,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讓科技型企業得到資金扶持,同時也通過資本市場,集聚社會各方面的資源來支持科技型企業的成長壯大。
同時,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如果試點成功,就會向A股市場推廣開來,這就好比當年深圳經濟特區的經驗向全國推廣,「資本市場的很多困難和難題,都需要在上漲的過程中予以解決!」張學武說,科創板會給整個A股市場帶來一場估值革命,真正的科技股和符合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板塊和個股,都會不斷享受到估值溢價,這會帶動整個A股市場活躍度的提升。首先就是創投概念股會反覆活躍,參股科創板企業的公司,也會享受估值溢價;其次,科創板的示範效應,會帶動5G、智能安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產業內真正具備科技實力的企業享受估值溢價,但一定不會像今年春節以來遊資對一些偽科技股的瘋狂炒作。市場接下來會進入明顯的分化期,真正具備科技實力、產業前景廣闊、能滿足市場需求的科技產品和科技企業,才會得到主力資金的青睞,那些僅僅停留在玩概念、講故事的偽科技股,會被打回原形,就好比最近幾天一些偽科技股大幅下挫一樣。
此外,張學武還比較看好環保股的投資機會,其主要邏輯,一是因為環保股經過近幾年的下跌,整體估值比較便宜;二是因為隨著經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中國在節能環保領域的投入會不斷增加,這會帶來節能環保類股票的估值提升。
當然,張學武不會過於拘泥於某幾個板塊,他認為在行情好的時候機會所有的板塊都會輪動,關鍵是找到投資性價比最好的股票。也就是說,你買的任何一隻股票,在概率佔優的基礎上,預期上漲的幅度應該遠遠高於可能的下跌幅度。
一切皆有周期
張學武比較重視投研體系的搭建和流程的優化,對於私募機構來說,他認為完備的投研交易體系才是真正的護城河,沒有護城河的投資收益,往往是不可持續的。任何單一的理論和邏輯都難以經得起股市的考驗,完善的投研交易體系才是私募真正的看家本領。博聞投資的投研交易體系以價值投資為基礎,通過精選股票,優化組合搭配,同時關注阿爾法、貝塔以及風控,針對買入的任何一隻股票都設定了嚴格的止盈止損線,通過一整套量化指標,力爭跟上周期長一點的行業輪動,獲取超額收益。張學武認為,私募的核心優勢,除了核心投研團隊歷經多年的豐富證券投資經驗,必須要應對千變萬化的市場風格演變,搭建綜合完備的投研交易體系。
一切皆有周期,萬事萬物都逃不開周期的洗禮!張學武認為,大宗商品有它的周期,股市的牛熊交替有周期,個股的漲跌起伏也有周期。職業投資人的使命,就是在各類周期循環中,把握價值規律,為投資人創造價值。股市有諺語「沒有隻跌不漲的股市,也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市」,其本質就是股市循環的周期,只不過這個周期受各種因素影響,周期長短幅度難以把握。到2018年底,中小創股票連續下跌三四年,平均跌幅達到70%左右,在今年春節後就迎來了一輪反彈上漲的周期。再比如養豬產業鏈每三到四年就有一個周期,稱之為「豬周期」。張學武的投資策略,就是儘量跟上大的周期,採取「輪動交易+動態倉位」相結合策略,最大程度獲取超額收益。輪動交易,本質上就是加速複利效應,相當於提高資產周轉率。
深刻理解「一切皆有周期」的涵義,投資者就會在市場瘋狂的時候不至於過於貪婪,在市場處於冷卻期和低谷期時不至於過度悲觀。投資者很容易在市場悲觀時過度悲觀,在市場瘋狂時過度狂熱。而事實上,當投資者極度悲觀時,也許正是股市周期性向上的拐點到來之時,當投資者極度樂觀時,正是股市周期性向下的開始。股市的周期從來都沒有統一的標準,要判斷股市周期到了什麼階段,不僅需要對周期有哲學高度的深刻理解,還需要有對股票投資十年如一日的歷練磨礪,正所謂十年磨劍終成器,百鍊成鋼繞指柔!
「在周期面前,正如在市場面前,我們都是小學生,唯有敬畏周期,才能把握好周期!」張學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