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發現奇特星球 為太陽系第九行星提供線索

2021-01-08 帝都大閒人

在冥王星被從「太陽系行星」行列除名後,太陽系目前只剩下八大行星。可是不少科學家認為,在某個地方還有一顆夠得上行星標準的天體,是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尋找這顆行星的研究從未停止過。

最近,哈勃望遠鏡發現一個距離我們336光年的雙恆星系統內,一顆軌道非常奇怪的行星。這讓科學家想到,在我們太陽系很可能也存在這樣一顆有著如此繞行機制的行星,正是一直在尋找的第九行星。

這顆名為HD 106906 b的系外行星質量是木星的11倍,在2013年發現。可是一直無法了解它的軌道,現在通過哈勃望遠鏡檔案庫和新的觀測,共超過14年來的數據,終於確定了它的軌道。

數據顯示,這顆行星和主星的距離超過了地球與太陽之間距離的730倍,接近68億英裡。它繞行主星一周要1.5萬年。相對於這樣長的軌道周期,哈勃望遠鏡觀測的時間跨度算是很短的了。

這顆系外行星位於一個小行星碎片組成的盤狀區域,類似太陽系內位於海王星之外的那個柯伊伯帶(Kuiper Belt)。

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阮明治(Meiji Nguyen,譯音)說:「這個系統和太陽系有著獨特的相似之處。這顆行星距離主星非常遙遠,有著偏心和嚴重傾斜的軌道,與我們對第九行星的預測都符合。」

這個恆星系統只有1500萬年的歷史,研究者認為這意味著,如果太陽系在柯伊伯帶的確存在第九行星,那麼它應該是在太陽系形成的初期已經誕生的行星。科學家測定太陽系有著46億年的歷史。

高度不對稱的小行星碎片盤

HD 106906 b所位於的小行星碎片盤非常古怪,呈現高度不對稱性的形態。想像一下一般的盤狀物體是披薩餅一樣的圓形,圓盤的各處厚薄是均勻的。而這個碎片盤的一邊缺了一角,而且這個區域的物質垂直分布在盤狀區域上下方,不像另一邊那樣水平方向上均勻地分布。

研究人員猜測,這可能與這顆行星偏心的軌道相關。由於主星不是位於軌道平面的中央,因此當行星運行到最靠近主星的地點時,它攪起圓盤內的物質,物質被推到垂直方向上的空間。研究人員利用電腦模型,模擬它的運行看到了相同的情形。

離奇的超遠軌道成因

一種主流的理論認為,它誕生的時候距離恆星較近,大約只有地球與太陽之間距離的3倍。系統內氣體塵埃盤的引力導致行星不斷向更加靠近兩顆主星的位置移動。可是兩顆主星互相繞行的引力又把它拋到一個偏心的軌道上,甚至差點把它甩出這個恆星系統。接著,通過來自外系統一顆路過的恆星的引力,才穩住了這顆行星,使它固定在目前這樣遙遠、偏心的軌道上運行。

從歐洲太空局(ESA)蓋亞(Gaia)觀測站的數據,2019年研究人員確定了一顆恆星,很可能就是穩住這顆行星的那顆「路過的恆星」。

它是太陽系第九行星的翻版?

在推測出系外行星HD 106906 b遠距離軌道可能的成因後,研究人員認為太陽系的柯伊伯帶內很可能也隱藏著這樣一顆行星。

這顆隱藏的行星很可能也是在太陽系內圍誕生,後來在與木星相互作用後被拋到外圍區域——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同樣,路過的恆星幫它穩住了軌道。

合作研究員加州大學的卡拉斯(Paul Kalas)說:「我們仿佛有個時間機器,帶我們回到46億年前系統在誕生行星的時期,看到那個時候年輕的太陽系究竟是怎樣演化的,這些行星究竟經過了怎樣的移動,軌道怎樣被調整。」

這份研究12月10日發表在《天文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上。

相關焦點

  • 奇特的系外行星發現為神秘的「第九大行星」提供了理由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推理太陽系中有一顆「第九行星」,它有著奇怪的軌道,現在有更多的證據表明這是可能的。研究人員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確定,距木星336光年的一顆系外行星HD 106906 b的軌道非常偏心,它的軌道經過其雙星系統碎片盤的邊緣,每15000年繞一圈。就好像木星穿越了柯伊伯帶。
  • 神秘冰冷天體對發現第九大行星提供重要線索
    天文學家最新發現太陽系外側一顆小型冰冷星體,它環繞太陽運行一周需要2萬年,這項發現很可能為搜尋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提供重要線索。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伴隨著近年來在太陽系最外側發現更多的小型冰冷星體,將有助於研究人員發現神秘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最近發現的小型冰冷星體叫做「L91」,它的公轉周期很可能是2萬年,沿著一個巨大橢圓軌道環繞太陽運行。  研究人員首次發現L91是2013年,但是最新觀測的奇特軌道表明,這顆星體受到太陽系一顆神秘氣體巨行星引力牽引。
  • 一顆巨大的天體,其運行軌道很奇特,它為尋找第九行星提供了思路
    科學家推測有一顆尚未被觀測到的行星,它被稱為「第九大行星」 在太陽系的遠端,海王星之外,存在著一顆冰冷天體,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移動著,這顆巨大的系外行星在336光年外正圍繞著一顆雙星運行。
  • 第九大行星或來自於太陽系外,質量堪比10個地球,哈勃能找到它嗎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這是人所共知的,原先說太陽系有九大行星是包括冥王星,但是冥王星已經在2006年被國際天文協會清出行星的行列,所以太陽系剩下了8大行星。但是前幾年有美國科學家在研究一些柯伊伯帶天體的運行規律後發現那裡還隱藏著一顆行星,質量大約相當於地球的10倍大,然而這個星球的運行軌跡還不為人知,科學家們至今沒有發現這顆行星的影子。
  • 一顆潛伏在太陽系的巨大星球,或成第九大行星,被科學家聯合提名
    ,變成了目前的八大行星,足以看出在太陽系中的行星也有著科學家研究的一套法則,不是一成不變的。而對於如今的狀況,八大行星似乎已經在太陽系中存在了很多年,沒有所謂的跟之前的爭論,冥王星被踢入到矮行星也成為了不變的事實。
  • 太陽系從沒有發現類似行星!
    太陽系從沒有發現類似行星! 在太陽系裡,地球海王星這兩個行星大家應該不會陌生,都是液態水非常豐富的星球,為此有人設想,如果把這兩顆星球融合到一起,又會出現怎樣的景觀呢?這不近日美國宇航局使用望遠鏡在太空發現一顆不同尋常的系外行星Gliese 3470b,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星球,因為它就像是地球和海王星融合到一起的混合產物,根據科學家分析,在它的內部存在一個和地球非常相似的巖石內核,不過它外表卻是海王星一樣被氫和氦組成的大氣層包圍,而對於這種組合方式,科學家目前並沒有在太陽系發現相似組合行星
  • NASA專家發現,第九行星存在太陽系邊緣,質量比冥王星重5000倍
    在1930年,羅威爾天文臺新招聘的觀測助理克萊德·湯博,在寒冷的亞利桑那州高原上,經過了8個月艱苦的巡天式觀測和仔細對比後,第一次發現了冥王星。這是首次由美國天文學家利用美國的觀測設備發現的新行星,是標誌世界科學中心從歐洲大陸轉移到美國的重要事件之一。美國人對此充滿自豪,並親切地稱冥王星為「美國行星」。
  • 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是什麼樣的星球?這裡有太陽系最驚豔的極光
    但是放眼整個太陽系,地球就顯得微不足道,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靠近太陽的4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屬於巖石行星,而另外4顆則是氣態巨行星。太陽擁有整個太陽系99.86%的質量,而八大行星中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其它7顆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是地球的318倍。木星的體積很大,如果你仰望星空,它是天空中第三亮的自然天體,僅次於月亮和和金星。
  • 太陽系真有第九大行星?
    2016年對於太陽系來說是繼「冥王星降級」後又一個行星紛爭的年份,剛好在10年前的2006年,全世界的天文學家齊聚布拉格召開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以投票的方式重新定義冥王星為矮行星。導致這一重大事件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麥克·布朗發現了比冥王星質量更大的鬩神星。因此至今仍有很多人視布朗為「冥王星殺手」。
  • 科學家猜測,太陽系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小東西,它比行星可怕多了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曾經的太陽系有九大行星,而如今的太陽系卻少了一個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之所以如何,那是因為冥王星被科學家放出了行星之列。冥王星首次在1930年的時候被科學家所觀測到,它是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的一顆天體,由於它太小了,完全匹配不了行星的身份。如果冥王星也能夠稱之為行星,那太陽系的行星遠不止九顆,因為在柯伊伯帶仍然有跟冥王星差不多的天體存在。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之謎:它真的存在嗎?
    但是經過多年的搜尋,天文學家在這個領域並沒有發現新的行星。「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目前仍沒有定論。 幽暗的太陽系邊緣近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試圖對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太陽系邊緣進行研究,但發現的問題要比結論多得多。其實這也不難想見,因為對該區域的天文學研究充滿了挑戰:首先,天文學家要尋找的天體可能非常小;其次,這些天體距離我們也非常遙遠,使得它們很難被發現。
  • 盤點宇宙目前已知十大最奇特行星,竟然有遍地鑽石的星球!
    雖然地外生命至今沒有發現,與地外生命進行交流也被認為是一件極為危險的事情,但人類始終沒有停止過對宇宙的探索。在此過程中,人類也不斷得到驚喜,對行星有了不少新發現,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目前已經發現的十大最奇特行星。
  • 太陽系「第九行星」,難道真是一個比我們拳頭還小的黑洞?
    在我們居住的太陽系,已知的六個最遙遠的天體(之所以不稱為行星,是因為冥王星已經不在九大行星之列了)的運行軌道,都神秘地排列在同一個方向上。更神秘的是,這些天體軌道傾角與太陽系平面幾乎一致。為什麼會這樣?
  • 太陽系邊發現「極端物體」 或第九大行星
    ­  【環球網綜合報導】歸功於科技的發展,天文學家在太陽系邊緣發現許多「極端物體」(extreme objects),它們群集的情況讓科學家猜測,它們有可能是在一個像木星一樣的大型行星的軌道上迴轉,天文學家因此猜測這個行星可能就是「第九大行星」。圖為藝術家繪製的第九大行星可能的模樣。
  • 可能是第一張超越太陽系的行星照片
    一群由歐洲主導的天文學家拍攝了一幅似乎是繞另一顆恆星運轉的行星的照片。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將是我們太陽系之外的第一個確認的世界。「雖然它肯定比地球大小的物體(如地球)大得多,但它確實是第一個超出我們自己想像的行星系統,這是一種奇怪的感覺,」歐洲南方天文臺的天文學家Christophe Dumas說。 。
  • 最新研究發現:太陽系早期存在一個神秘天體,會是「第九行星」嗎
    會是第九行星嗎?隕石碎片揭露了太陽系早期的秘密我們都知道,在太陽系中,有很多「不速之客」,這些「不速之客」有來自於木星和火星之間小行星帶中的小行星,也有來自於太陽系邊緣的彗星。比方說在2008年的時候,一顆小行星就降落在了蘇丹,這顆小行星被取名為2008TC3,它是一顆質量很大的小行星,僅僅是收集它的碎片,研究者們就發現了11斤的2008TC3碎片。
  • 系外超級行星確認!離奇的運行軌道或暗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存在
    1992年後在柯伊伯帶發現的一些質量與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體使人們對冥王星的行星地位產生疑問。 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正式定義行星概念,新定義將冥王星排除行星範圍,將其劃為矮行星(類冥天體)。 此後,人們就一直希望找到真正的第九行星。
  • 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共工」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此前系內最大未命名星球近日獲得以中國水神共工的名字命名,這是太陽系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以中文命名的矮行星。
  • 哈勃三十年,揭示宇宙奇觀:哈勃望遠鏡十大發現
    在他到達30年工齡之際,我們列舉一下它的10大發現。01 測量宇宙年齡在哈勃望遠鏡升空之前,哈勃常數的估計值通常具有高達50%的誤差,科學家預測的宇宙年齡範圍為100至200億年。哈勃望遠鏡可以更準確地測量到造父變星的距離,因而提供了當今宇宙最準確的年齡:137億年。
  • 宇宙最奇特行星,體型超大,能量恐怖,卻不屬於任何星系
    在茫茫宇宙當中,存在著數不勝數的行星,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當然是太陽系當中的八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我們都知道,圍繞著恆星運轉是所有行星的共同特徵,就像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都在圍繞著太陽運轉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