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段感情伊始,都充滿純真與虔誠,可隨著時間推移,曾經的美好只會被生活的瑣事耗盡,當婚姻淪落成一場算計,人性中醜惡的一面則會不可避免的暴露。
有些人在戀愛時,為了愛能夠拋棄一切,金錢、時間、精力統統不吝嗇,一旦結了婚,立馬變了個樣子,計算得失還在其次,最氣人的就是想方設法佔便宜。
曾經我遇到過不少讀者求助,他們有的是被父母道德綁架,要求拿愛人的錢來貼補娘家;有的是要一個人養全家,還得受婆婆的氣;有的要負責弟弟上學,負責哥哥結婚,總歸他們將另一半不當家人,而當做取款機。
在生活中,女人是婚姻中的弱者,尤其是生過孩子的女人,她們離婚不僅需要莫大的勇氣,想再開始另一段感情也難上又難。
社會乃至大眾對女性的歧視,無法消弭,離了婚的女人只能自救,但是有時候即便自救,還要經受前夫阻攔,就很無奈了。
一
蔣穎是我的老讀者了,過去一年,經常跟我說自己婚姻中的無奈,我也很同情她,因為我知道她為了婚姻曾犧牲過什麼。
蔣穎跟丈夫是在一次集團公司聚餐中相識,一見鍾情的開頭極富有戲劇色彩,兩個人都是名牌大學畢業,學識、三觀也合得來,所以二人很快陷入愛河。
當時蔣穎並不知道丈夫的父親身患絕症,已臥病在床許久,兩個人都到談婚論嫁的地步,丈夫才說不能在蔣穎所在的城市定居,要回老家。
這就是屬於獨生子的無奈,父母無人看顧,孩子只能回家,即便現階段的工作足以令同齡人羨慕,可礙於親情,也只能放棄。
所以,年紀輕輕的蔣穎,為了愛情放棄了工作,甚至自己的父母,遠嫁到丈夫老家,只為成就自己的美滿婚姻。
結婚後,蔣穎卻後悔了。
嫁給丈夫的第一年,公公去世了,丈夫將婆婆接到家裡來住,自此之後,蔣穎就沒過過一天安生日子。
丈夫心疼母親經歷喪夫之痛,只要發覺婆媳矛盾,就極力勸蔣穎忍讓,蔣穎剛開始也是一忍再忍,但是婆婆卻變本加厲對她進行幹涉。
比如蔣穎每天要上班,回家卻要做全家人的飯,飯不可口了,婆婆就會冷嘲熱諷:「是不是嫌棄我這個老太婆在家,連頓好飯都吃不上。」
如果她見到蔣穎買新衣服或者化妝品,也會嘲諷:「哎喲,女為悅己者容,你穿給誰看?小年輕就知道打扮,有這個錢也不知道孝敬孝敬老人。」
時間久了,蔣穎也不願意在家裡待,但看到丈夫也在拼命賺錢,自己想著也就得過且過吧。
二
很快,蔣穎懷孕了,婆婆很開心,開始對蔣穎噓寒問暖,
原以為婆婆想開了,終於不將蔣穎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了,誰知在孩子出生後的婆婆就變了臉。
蔣穎生了個女孩,婆婆重男輕女喜歡孫子,自打孫女一出生,就沒有好臉色。
她剛開始催著蔣穎生二胎:「穎,能生第二個,第二個是男孩就行。」
蔣穎還沒出月子,聽到婆婆催生就煩:「不生了,還得工作,有一個孩子就夠了,閨女挺好。」
她知道婆婆重男輕女,想給家裡留「香火」,但是她畢竟是名牌大學畢業,對這些封建思想嗤之以鼻,更何況長年累月積累下的怨言,讓她越來越不待見婆婆。
婆婆眼見催她催不動,隔三差五就訓誡兒子:「你爸走的早,也沒抱上孫子,咱家要是連個苗都沒有,我怎麼有臉見你爸啊。」
說著說著,就坐在地上哭,勸都勸不動。
時間長了,丈夫也勸蔣穎:「不行咱再生一個?你看咱媽整日念叨。」
蔣穎說:「那萬一還是個閨女咋辦?」
丈夫猶豫著說:「看看再說,是兒子最好,是閨女啊,也沒辦法,再努努力……」,言外之意是如果是閨女就繼續生。
蔣穎氣極:「你什麼意思,虧你還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這點道理都不懂,跟著你那無知的媽學的什麼亂七八糟的思想,真拿我當生育機器了?」
還未等丈夫接話,蔣穎繼續說:「這麼些年,我跟著你遠嫁,連我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顧,你讓我過的這是什麼日子?
你爸早去世,我就得養你媽,你媽一天到晚看我不順眼,吃飯嫌難吃,穿衣嫌花錢,我連吃家裡兩個雞蛋,她都說我吃得多,你不在家,你知道我受的什麼委屈嗎?
如今還重男輕女,天天想做我的主,你們說生幾個我就得生幾個,我欠你的?」
蔣穎越說越激動,多年來的委屈,遠嫁的辛苦,難以言說的婆媳矛盾都哭喊了出來,最後決定,要離婚。
原本她就是為了愛情而結婚,這些年青春蹉跎了,婚姻過得麻木枯燥,哪還有什麼愛情的影子?還不如早早離婚,自私一點,回老家開啟新人生。
三
離婚前一周,蔣穎才算真正看清丈夫的嘴臉。
那個曾經學富五車,溫文爾雅的丈夫,已經被世俗侵蝕了良心,成為了錙銖必較的商人。
丈夫計算這些年的家庭總收入,算出來日常花銷,究竟是誰佔了誰的便宜。
另外,還說家裡雖然沒有兒子,但女兒也是血親,想要女兒的撫養權。
蔣穎心灰意冷,想著趁孩子還沒記憶,不如早早給了他,這樣對於自己另覓幸福也沒有阻礙。
但是接下來丈夫的話,令她心寒:「離婚後,孩子雖然歸我,但孩子太小也不能沒有媽媽,你負責養,然後每年帶回來幾次,見見我跟我媽。」
蔣穎問:「撫養費怎麼算?」
丈夫理直氣壯:「咱不是剛算過了嗎,這些錢你掙得少,花錢多,我也不讓你還了,就直接養閨女吧!」
蔣穎聞言冷笑:「呵呵,你真是太壞了!你做夢!」
然後,便頭也不回的收拾東西離開,徹底與這個家劃清界限。
蔣穎跟我說,回到娘家,父母唏噓,說她眼光不好,遇人不淑。親戚朋友也有的說她心狠,離了婚連閨女都不要。
但是她說,自己前半輩子,活得太憋屈,後半輩子,希望能好好的瀟灑一回。
人生沒有特定路線,唯有自己覺得好,才是真好。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待女性離婚後不要孩子的行為?
歡迎在評論留下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