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的孔融在東漢名士李膺家中,因為機智的頭腦和出色的口舌被賓客誇獎,而陳韙卻冷言冷語諷刺孔融"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暗諷孔融小時候很出眾,長大卻不一定。雖然歷史告訴我們孔融長大之後變得更了不起,但陳韙說對了一個現象,有的神童確實小時候很了不起,但長大之後就平常了。
遼寧曾出了一個神童張炘煬,一年多的時間學完小學所有課程,10歲考上大學,被天津工程師範學院錄取,成為中國考上大學年齡最小的人,這個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他的人生一路順風順水,直到他16歲成為博士,神童的濾鏡在他身上開始破碎,他在博士論文上犯了難,別的博士論文都一大摞,他卻一篇都沒有,原因就出在他起步太快,導致基礎太過薄弱,沒有在長期的學習中學會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方式,僅僅只會做題。而他和大自己10多歲的碩士同學也不交流,別人都拿他當小孩。他的自主能力也很差,還需要父母來照顧,最後還學會成年人的虛榮,用讀博士來威脅父母必須全款在北京買房。
張炘煬的結局讓人惋惜,像他這樣的神童還不只一個,廣東湛江的陳舒音也是一個讓人驚嘆的神童,12歲考上浙江大學,如今3年過去,她會不會變得和張炘煬一樣浮躁?
陳舒音的人生從6歲就開始超越常人,普通人6歲才上小學一二年紀,她一年時間學完所有小學文化;7歲上初中,初二的時候學習成績突飛猛進,一直將成績保持在學校前30名;9歲以全市13名的成績考上全市才招60人的湛江二中實驗班;2017年高考的時候更是了不起,12歲以高出理科一本線135分,總分620分的高分考上浙江大學的醫學院。
陳舒音父親陳偉是哈工大的高材生,始終認為女兒只是個普通人,從不給她定目標,也不給她報補習班,說起陳舒音為什麼學習這麼好,他只是說:「沒有什麼秘訣,她只是平時愛看書、認真學習。」陳舒音的老師也評價她勤奮刻苦,不甘落後。
陳舒音小時候特別愛閱讀,纏著父母給她講3、4個小時故事都不覺得膩,到自己能看書的年紀根本停不下來,所以她從小自學能力就特別強,上小學前就掌握了大部分小學知識。值得一提的是,陳舒音在上大學前的暑假已經看起了《遺傳學》。
3年過去,現在的陳舒音過得如何呢?她是醫學院年紀最小的孩子,不認為自己和其他大她6歲的同學有什麼不同,平時和同學們都玩得特別好,大家會一起互相幫助交流學習,老師也沒有特殊照顧她。
據說現在有男生在追求她,但她認為自己的年紀還小暫時不考慮戀愛的事,如果遇到一份真摯的愛情也不會拒絕。看到這,我們很慶幸陳舒音還是從前那個青澀純真的小姑娘,希望她的未來「芝麻開花節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