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甲午戰爭的賠款用到了哪裡?沒這筆錢日本不一定敢侵略中國

2020-11-30 騰訊網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國家更是外強中乾,紀律鬆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之後的一系列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到了1894年,甲午戰爭的失利,讓我們不得不向日軍求和,企圖通過和談及賠款來平息日軍的怒火,以獲取暫時的和平。我們輸給了日本,不僅把臺灣賠了出去,還賠償了兩億三千萬兩白銀。這筆巨款對於我們來說,並沒有具體的概念,需要轉變成現代人可以理解的計量單位,看看它具體值多少錢。

然而,教科書並沒有告訴我們,這兩億三千萬兩白銀只是條約上規定的金額,其實,具體賠償的金額並不止這些。

如果,當時的中國能一次性拿出這麼多錢,那麼,我們賠給日本的金額就是這個數值。但是,我們拿不出來這麼多,只能走貸款這條路。都知道,貸款是有利息的,需要將利息也支付出去,所以,總共的金額必然大於兩億三千萬兩白銀。

那麼,慈禧太后給日方賠償了多少白銀呢?

實際上,清政府賠償給日本的金額是兩億三千四百五十兩白銀。按照日本的要求,這些白銀需要兌換成英鎊付給他們,因為,當時的英鎊是國際流通的主要貨幣,這些錢兌換成英鎊是三千八百萬。而日本只願意接受英鎊,就像現在跟其它國家做生意,只接受美元是一樣的。

因為,當時的世界上,只有這種公認的貨幣才能跟黃金掛鈎。

下面,我們算一算這一大筆錢轉換成現在的人民幣是多少?

這裡有兩種算法:

第一種,按照英鎊的金屬價值進行計算。

當時,每英鎊能兌換7.322克黃金,而今天的金價是每克兩百六十元。所以,我們可以計算出,大清賠給日本的金額相當於今天的七百二十七億七千五百二十六萬元。這筆錢,相當於2015年我國人口全年在日本的消費金額。

第二種,按照購買力平價來計算。

按照書籍記載,光緒二十六年之前,物價幾乎沒有變動。物價不變,人們手裡就存有多餘的錢,可以將生活過得更有質量。

我們先計算一下一個五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花銷。

從1880年到1900年,北京城一個貧窮的五口之家,一年最基本的花銷是五十兩銀子,相當於現在低保戶的最低花銷。當時,一兩銀子相當於1670文錢,可以在北京城買到三十六千克大米,或者十三點八千克豬肉,或者二十六千克雞蛋。

我們再把這些東西換算成現在的價格。

按照2016年5月份的市場價格,按大米的購買力換算,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一百七十三元人民幣;按豬肉的購買力換算,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三百六十五元人民幣;按雞蛋的購買力換算,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一百七十六元人民幣。

由此可知,晚清時期,一兩銀子的購買力跟現在兩百元人民幣差不多。而且,這個數值跟很多貨幣歷史學家的計算結果基本一致。

現在,可以算一算戰爭賠款的具體金額。

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賠給日本的金額,相當於現在的四百六十九億元人民幣。其實,不管是七百二十七億還是四百六十九億,在那時候的中國都是一筆很大的錢。

最後,我們還要問一個問題:日本人拿了這麼大一筆錢用到哪裡去了?難道真的用在了國家的教育上?

其實,日本人將這一次戰爭賠款都投入到了國家的建設中。可能,這次他們是僥倖贏了中國一次,順便狠狠地敲詐了一筆。因為,他們想通過這筆錢好好發展自己,爭取以後能夠輕鬆擊敗中國人,所以,這筆巨款的百分之八十用在了加強軍隊實力上。

都知道,這筆錢相當於日本七年的財政收入,即使是購買定遠艦、鎮遠艦等當時最先進的船艦,也足足可以購買八十艘。因此,日本人獲得這次巨款,舉國上下都十分高興,連他們的外相都說:「我也沒有想到這次的賠款金額竟是上億元,因為,他們一整年的收入才八千萬日元。」現在,一次性獲得五億一千萬,他們的政府和國民都非常興奮,感覺到國家無比強大。

之後,日本將這些賠款的大部分都投入到軍隊的建設中。等到1937年,他們發動全面侵華戰役時,我們才發現他們已不是以前的日本,他們的軍隊執行力極強,軍事裝備也很先進。而現在,如果不派出六倍於日軍的兵力,根本無法跟他們較量。

確實是這樣的,日本已經不是原來可以抗衡的國家,他們這些年特別注重軍事發展,以至於,軍事力量已經遠遠領先於我們。

然而,再回過頭看看當時的清朝。

甲午戰爭的失敗標誌著清朝歷時三十餘年的洋務運動失敗,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為烏有,打破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對民族復興的追求。割地賠款,主權淪喪,為列強對出資本,掀起瓜分狂潮,標誌著列強侵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使中國的國際地位急劇下降。

參考資料:

【《甲午戰爭史》、《東方兵事紀略》、《日方記載的中日戰爭資料》】

相關焦點

  • 甲午戰爭大清國賠了2.3億,日本用這筆巨款幹了些什麼
    文/寂寞的紅酒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在這場關乎國運的巔峰對決中,東亞傳統霸主中國意外的輸掉了戰爭,慘敗於新興強國日本之手。中國被迫籤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其中有一項是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加上贖遼費,清政府砸鍋賣鐵給日本湊了2.3億兩白銀。
  • 當年日本哪來的勇氣侵略中國?看看日軍繪製的中國地圖,一目了然
    清末時期,中國因為長期的閉關鎖國錯失了工業革命的機會,當帝國主義列強完成了國家工業化之後,在國力上超過了滿清政府,於是在擴張野心的驅使下,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展開了侵略行動。侵略中國的帝國主義國家之中,日本是唯一一個亞洲國家,當時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抓住了工業革命的機會,最終通過甲午戰爭獲得了中國大量賠款,用賠款完成了國家工業化。
  • 她是日本最美女人,老公一手策劃甲午戰爭,耍詭計讓中國割地賠款
    她是日本最美女人,老公一手策劃甲午戰爭,耍詭計讓中國割地賠款文/煮史論道君鹿鳴館是日本明治維新後在東京建的一所類似於沙龍的會館,供改革西化後的達官貴人們聚會風雅的地方。這人在日本近代史上是個大人物,是明治維新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當時陸奧宗光的前妻已經病死,亮子便成為他的第二任妻子。鹿鳴館是明治初期的高級政治社交會所。首相伊藤博文、外務卿井上馨都是常客,日本的外交官為招待歐美外交官,經常在鹿鳴館舉行各種名目的晚會、舞會。
  • 他娶了日本最美的女人,一手策劃甲午戰爭,耍詭計讓中國割地賠款
    晚清時期,由於落後中國遭到了各國列強的欺辱,就連小小的日本,也敢對中國頤指氣使,甚至讓清朝割地賠款,尤其是甲午海戰之後,中國籤訂了《馬關條約》。時間儘管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對這段恥辱的歷史中國人仍不敢忘記,不敢大多數中國人不知道,其實甲午戰爭的爆發和《馬關條約》的籤訂,竟是這個日本人一手策劃。
  • 長崎事件,清朝鴉片戰爭後首次勝利,一日本人卻影響甲午戰爭結局
    事件發生後,北洋水師總教習、英國人琅威理頭腦清醒,立即下令把「定遠」「鎮遠」的主炮對準長崎市區,甚至主張對日開戰:「即日行動,置日本海軍於不振之地。」當時日本海軍才剛剛起步,絕非中國海軍的對手。李鴻章也緊急召見了日本駐天津領事波多野,威脅說:「如今開啟戰端,並非難事。
  • 如果在甲午戰爭中大清打敗了日本,接下來的歷史會如何發展?
    一,如果在甲午戰爭中大清打敗了日本,以淮軍為主力的大清軍隊擊敗了登陸朝鮮的日軍,並將其重新趕下海;大清北洋艦隊也摧毀了日本「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節衣縮食多年投入巨資建立起來的那支海軍艦隊(如明治天皇每天只吃一頓飯,帶頭每年從皇室開支中節省出30萬元捐給海軍,帶領日本全國上下為打造一流海軍建設積極捐款捐物)。
  • 日本從甲午戰爭掠奪了多少銀子
    日本從甲午戰爭掠奪了多少銀子? 日本甲午戰爭一共勒索了中國23000萬兩白銀(折算35000萬日元)。當時日本政府年度財政收入才8000萬日元,之前「億」這個詞對於日本來說僅僅只有字面上的含義。無怪乎外相陸奧宗光激動地說:「在這筆賠款以前,根本沒有料到會有好幾億元。
  • 甲午戰爭繼續打,清朝勝算多大?日本籤約時其實很心虛,再打躺贏
    以前歐洲侵略清朝,賠款頂多千萬兩,割地也就一些小島嶼,而小小的日本的胃口之大讓清朝驚訝,甚至讓歐洲列強都目瞪口呆。此戰後,大清朝的腐朽無能暴露在全世界面前,前後持續30年的洋務運動也沒能富國強兵。列強本來以為清朝已經崛起,沒想到這4萬萬人的大帝國還是那麼不堪一擊。於是,西方列強再次雲集東亞,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 假如甲午戰爭中國打贏了會怎麼樣?
    文|陳事美清末的中國,屢遭欺凌,窩囊又憋屈。就在中國努力奮發進取之時,鄰居日本又來騷擾幹仗。中國窩火了很多年,想教訓一下日本,給西方列強一點顏色看看。中國不示弱,我洋務運動很多年,日本敢挑事,我明治維新進步大。雙方動刀動槍動大炮,一頓貼身肉搏,最後中國被日本猛揍。中國失敗了,世界並不震驚,因為在預料之中,只有中國人無法接受。
  • 為什麼甲午戰爭之後,日本會允許中國留學生進入日本的軍校學習?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在近代中日關係錯綜複雜的歷史上,爆發於19世紀末的「留學日本熱」,堪稱是對中國近代史影響深遠的一幕。一場甲午戰爭,戰敗的大清先挨揍再割地賠款,理論上說,中日兩國算是結了「血仇」。但奇特的是,結下「血仇」的兩國,「教育交流」隨即就火熱起來。
  • 甲午戰爭,堅持打下去會有勝算嗎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在美國」密蘇裡」號戰艦上舉行日本投降籤字儀式,中國代表是徐永昌將軍。可能有的人對他不了解,他是中原大戰晉綏軍的總指揮、抗戰時期的軍委會四巨頭之一。作為第一位踏上日本本土的中國將軍,看著同盟國停靠在東京灣的各國軍艦,徐永昌內心感慨萬分,他說道:「甲午之役,果能一勝,則我海軍今日不悉何似?」
  • 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化的真正起點
    那時候中國把沿海地區外交事務分解給督撫管,李鴻章分管北洋地區的對外交往事務,1875年以後說要建立海軍,又給他加了一條,駐海防。日本在哪裡?日本在北洋地區,打了仗不找你找誰去?為什麼南洋劉坤一他們推三阻四的?他們認為李鴻章負責這個東西,你就去吧。最後大家看熱鬧,李鴻章軍隊在前面打,劉坤一就在後面說不應該向前走,應該向後走、向左走、向右走。
  • 關於甲午戰爭,你可能不知道的五個事實真相
    03日本靠全國性捐款打贏了戰爭甲午戰爭前,日本由天皇帶頭,所有臣民均拿出自己的私房錢來擴軍備戰。日本全國各地都出現了捐款熱潮,吉野號巡洋艦便是用捐款買來的。可以說,能夠運用西方成熟的金融融資系統,是日本比大清高明的地方。當然這種做法風險很大,一旦戰爭沒打贏,政府獲取不了戰爭收益,無法償還債務,整個國家就會立即陷入動蕩。所以這就是賭國運,壓上全國的未來,去和實力幾倍於己的強敵對抗。對大清來說,不幸的就是日本賭贏了。
  • 雙甲子後回顧中日甲午戰爭對後世的影響
    甲午戰爭給中國的打擊是空前的。《馬關條約》給中國帶來的損失超過了以往一切損失,各項賠款加在一起達2億多兩白銀,清政府為此又向歐洲三次大借款3億兩白銀,實際付出數目可能有6~8億兩白銀。臺灣和澎湖群島被割讓,日本從臺灣掠奪了大量的物質財富,滋養了日本的戰爭機器。《馬關條約》還為日本對華資本輸出,進行經濟侵略打開了方便之門。
  • 甲午戰爭中國賠償2億兩白銀,這個金額是怎麼算出來的?
    說起中日甲午戰爭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都不會陌生,畢竟在我們的初中歷史課本上就有關於這場戰爭前後的詳細描述。然而我們只知道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後賠償了日本2億兩白銀,但是卻並沒有明確說明這2億兩白銀的賠償金額是而來的。那麼究竟這巨大的賠償金額到底是如何定下的呢?
  • 甲午戰爭中黃海大海戰如果用的是真炮彈,那清朝會戰勝日本嗎?
    《甲午風雲》電影,我第一次看還是在甲午戰爭110年紀念日,當時跟著父親一起看,在看到鄧世昌敕令致遠艦上的海軍將彈頭拔下後,從炮彈裡面倒出來的全部是沙子時,我父親非常的憤怒,而我也被他帶動了情緒,於是也開始變得憤怒,並且迎合我父親,但那時年少的我還沒有學過歷史,只知道是清朝因為沒有炮彈打了敗仗。
  • 甲午戰爭被俘日本的清軍將士,都是什麼樣的結局呢?
    那麼,甲午戰爭後,那些被帶到日本的清軍將士能逃過這一劫嗎?甲午戰爭,是日本侵略中國的一場非正義之戰,戰場主要在朝鮮、遼寧、山東威海及黃海等地。戰爭從7月25日的豐島海戰開始,到次年的4月17日籤訂《馬關條約》結束,前後一共不到十個月,清軍就敗的一塌糊塗,傷亡慘重。清總兵力63萬,其中19148人戰死,5308人受傷,1790人被俘。
  • 庚子國難時,美國用賠款做了這樣一件事,中國到現在仍在受益
    庚子事變是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外地侵略,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殺洋人,燒教堂,而這些事情的背後則是慈禧的暗中支持,外國人為出兵找到了一個好理由,相比較於法國人和英國人肆意殺戮,美國人軍紀還是值得肯定的,後來賠款則是四億五千萬兩,每個清朝人一人一兩,用以羞辱慈禧。
  • 甲午戰爭後,日本每天給中國俘虜喝一滴臭水,西方人卻稱幹得好
    其實,早在明朝的時候,日本就妄想佔領中國,萬曆年間,當時的日本領袖是豐臣秀吉,豐臣秀吉曾制定了嚴密的作戰計劃,首要目標是朝鮮,奪得朝鮮後進一步侵略中國。當日本全面攻陷朝鮮的時候,朝鮮國王倉皇逃竄,一直逃到了鴨綠江邊,向中國萬曆皇帝請求幫助,萬曆皇帝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 所以他決定舉全國之力,全力幫助朝鮮,於是和日本發動了戰爭,經過6年的艱苦奮戰,最後,以明朝的勝利而告終,日本被趕出了朝鮮。侵略中國的計劃也就不了了之了。
  • 甲午戰爭慘敗帶來的幾點啟示
    甲午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國恥。在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祭日到來之際,《解放軍報》刊發中國地緣與能源戰略研究會副秘書長李慶功的文章提出,我們追憶這場浸透著中華民族痛惜和悲憤的戰爭,遙祭120年前那個甲午為國捐軀的中華英烈們,反對一切形式的侵略戰爭,捍衛世界和平,既有歷史意義,又有現實意義。  在回顧這場戰爭時,專家也談及其帶給我們的幾點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