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辦完母親的喪事,得知李鴻章替慈禧背黑鍋,帶病與洋人周旋

2021-01-08 吳學華看天下

聲明:吳學華講歷史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節說到袁世凱大清的社稷、黎民百姓的長治久安,不願和慈禧瞎胡鬧,緊急關頭加入了東南諸省封疆大吏們的「東南互保」陣營,沒有捲入慈禧和西方諸國的紛爭,使山東保持安定。

我們前面說過,袁世凱當上山東巡撫之後,把老母親劉氏和幾個老婆都接了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和和睦睦的。袁世凱也加緊讓幾個老婆生孩子,並把已經出生的兒女,和朝廷中的重臣結為兒女親家。

袁世凱兄弟一共有六人(姐妹除外),除了他之外,還有袁世昌、袁世敦、袁世凱、袁世輔和袁世彤。古代的男人都會有正妻和小妾,這六個兄弟中只有袁世敦是為正妻所生,其他的五個全是側室劉氏生的。古人非常看重嫡庶尊卑,雖然這六個兄弟都姓袁,但在袁世凱父親袁保中的眼裡,袁世敦才是他心中繼承家業的首要人選。

劉氏也是一個苦命人,含辛茹苦的養育了這麼些孩子,沒過幾天好日子,如今袁世凱發達了,接她到身邊享福,可是在來濟南的路上得了風寒,進城之時看到一群奇裝異服的人燒香念咒大哭大笑(義和團街頭表演),又受了驚,身體就不行了。袁世凱急忙找最好的醫生救治(包括西洋醫生),中西醫結合確實能夠治病,老太太的身體好了一些。袁世凱每日到榻前探望母親,並親自端碗送茶。

就在袁世凱盡心盡力伺候母親的時候,朝廷那邊的局勢有了變化。

慈禧老佛爺的失心瘋也是間歇性的,當然也就有清醒的時候。就在宣戰後不久,八國聯軍衝進了北京城,她老人家帶著光緒一路西逃,一直溜到西安,一路上吃了不少苦頭。慈禧玩額這一招之後,一看南方的大臣不支持她,也明白自己確實頭腦發熱,欠缺思考,弄得如此狼狽,看來,洋人是得罪不得的。

為了緩和與大臣的關係,也為了讓自己能夠繼續掌權,慈禧就想著議和了。要議和就得找合適的人選,她只能又麻煩李鴻章,這位已是78歲的老臣了。於是,李鴻章又被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8月7日,李鴻章被太后授予全權,代表大清與列強議和。

洋人提出條件,懲辦某些大臣,清剿義和團。

慈禧沒辦法,只能同意洋人的建議。於是,朝廷大臣該撤的撤,義和團該剿的剿。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冤李鴻章:生前背黑鍋,死後被拖屍
    再比如慈禧與李鴻章,老太后為了自己高興,拿整個大清江山做自己的陪葬,中國歷史上再也找不到比她更賣國的了,但是我們聽到的罵聲,則更多是針對李鴻章的。老李同志充其量也只是老太后賣國的經紀人,但我們看到的歷史結局卻是:老太后拉屎,李鴻章擦屁股;老太后賣國,李鴻章背黑鍋!可憐的李二啊!光緒二年(1876年)鴻章致友人的書信中說:「處今日,喜談洋務乃聖之時。
  • 光緒帝臨終遺言說了這幾句話,李蓮英大驚失色,慈禧得知痛下殺手
    由於袁世凱在此次戊戌政變中完美地將自己塑造成了告密者的角色,在成功洗刷了「後黨」三觀,贏得「後黨」信賴後,袁世凱重新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賞識,官運也因此一路亨通。 但他沒想到的是,這次變法失敗除了導致部分維新黨人被殺、百日維新慘敗,間接也衍生出了幾個重要的惡果。 首先是慈禧對十一國宣戰。
  • 李鴻章臨終前的絕筆,寫的是什麼,慈禧為什麼會「震悼失次」
    8月15日,北京淪陷,慈禧帶著一幫皇室成員倉皇西竄。臨行之前,清廷催促李鴻章北上的電報,像雪片一樣飛往廣州。慈禧任命他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要求他務必馬上回京和各國列強議和。1900年7月中旬,李鴻章從廣州登船,向北京進發。經過近3個月的車馬勞頓,他終於抵達京師。此時的北京城,已被八國聯軍蹂躪成一片廢墟。除宮殿外,幾乎無一倖免。
  • 袁世凱為何至死不回老家:生母先過門,育五子,卻不能與丈夫合葬
    清廷執政權貴對袁世凱極為不滿,又不敢對手握精兵的袁世凱下手,於是就遷怒於袁世敦,1899年底,以「縱勇擾民」的罪名將袁世敦除職。 袁世敦自覺是替袁世凱受過,而袁世凱卻沒出力保護他,從此兄弟不和。
  • 慈禧迴鑾路上還幹了幾件大事:終結科舉、裁撤阿哥!
    在駐蹕開封的第14天,慈禧正式批准了袁世凱的「山東學堂事宜及試辦章程」,並令各省仿辦,9天後,又下旨將已被耽誤的鄉試、會試,一併延期,1904年的開封會試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由此(1901年)到乙巳年(1905年)科舉制徹底被廢。裁撤大阿哥: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對光緒帝失望至極,所以立了載漪的兒子溥儁為大阿哥,企圖尋找機會讓溥儁取代光緒帝。
  • 為什麼庚子年的袁世凱陰奉陽違還能夠青雲直上
    當然是八國聯軍侵華的那一年,慈禧老太后衝衝大怒,毅然向十一國同時宣戰。值得袁世凱慶幸的的是,他在下車伊始之前,他的前任就是毓賢就已經替他解除了最大的隱患,就是殺掉了義和團的頭兒朱紅燈,還有一個本明和尚。一個小士兵,用一隻毛瑟槍讓本明和尚斃命足以說明義和團所吹噓的刀槍不入其實就是天大的謊言。管子說「倉廩實而知禮節」含在、澇災都是社會不安定因素,更是春風吹又生的觸媒。
  • 走向共和:如何理解李鴻章所說的「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
    在《走向共和》中,有這麼一段劇情,當時的北京城已經亂成了一鍋粥,清軍、義和團跟洋人打成了一團。而東南各封疆大吏們卻都在按兵不動,並且以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為首的官員與洋人籤訂了東南自保協議。隨後慈禧太后要求李鴻章赴京的命令傳來,與此同時,維新派領袖梁啓超也到了李鴻章府上……那麼梁啓超此行究竟為何而來,李鴻章又為什麼拒絕了他的好意呢?
  • 民國軍閥史(一):小站練兵,袁世凱的發家之路
    為此,五大重臣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軍機大臣翁同龢、李鴻章、榮祿拋開相互之間的成見,共同推舉浙江溫處道臺袁世凱主持操練新軍事宜。清王朝的統治者絕對想不到,這個小小的浙江道臺竟然會成為自己日後的掘墓人。袁世凱,字慰亭,出生於河南項城一個官宦世家。1881年,23歲的袁世凱兩次科舉不中,於是棄文從武,通過繼父袁寶慶的關係,投靠了李鴻章麾下的慶軍統領吳長慶。
  • 袁世凱和「戊戌變法」:袁世凱出賣譚嗣同是賣友求榮嗎?
    但總的來看,清帝溥儀退位和中華民國成立這兩件大事都和袁世凱的功勞有關。袁世凱出生於清鹹豐九年(1859年)農曆八月二十日,字慰亭,別號容庵,河南項城人,出身鄉紳家庭。袁世凱從小輕文重武,愛好兵書,自幼即與淮軍發生關係,被淮軍統帥李鴻章所器重。1881年,朝鮮發生內亂,袁世凱跟隨吳長慶(淮軍頭領,先後任清浙江提督,廣東水師提督)奔赴朝鮮評定叛亂。
  • 十二星座中,誰經常替別人背黑鍋?第一名是「招黑」體質
    主筆:老巫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突發情況,也偶爾會背負一些莫名其妙的頭銜,甚至還會替別人受過,那麼十二星座中,誰經常替別人背黑鍋? 雙魚座:35% 看似單純無害的雙魚座,其實是典型的扮豬吃老虎,雖然很多人都覺得他們好欺負,可一旦被人冤枉,他們就會裝可憐、扮柔弱,絕不貿然替人背黑鍋。
  • 慈禧太后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到底是什麼意思?
    眾所周知,光緒皇帝在戊戌變法過程中,一度想搬倒軟禁或除掉慈禧,所以慈禧在翻盤之後不僅反過來囚禁了光緒皇帝,還想廢掉他。為此慈禧選定了端親王載漪的次子,也就是她的侄外孫的侄外孫溥俊來接光緒的位置,甚至登基日期、年號都準備的妥妥的,就等著徵求了地方實權派和外國列強的意見。可誰知這兩方面都不買她的帳,督撫們認為「君臣之義已定,中外之口難防」,而列強覺得慈禧這種行為實在有違法制精神。
  • 「背黑鍋」用英文怎麼說?
    想必大家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背過黑鍋吧~那麼用英語怎麼形容「背黑鍋」呢?「背黑鍋」用英文怎麼說?①take the blame for sb=替某人承擔責任;背黑鍋例:She was actually innocent. She just took the blame for her husband.
  • 弱小的強者,強大的弱者——談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李鴻章
    其次,梁認為袁世凱借平定朝鮮亂黨邀功,並驅使朝廷出兵,而使日本心生疑慮,抓住把柄,從而為之後的大戰埋下禍根,這是袁世凱的責任,而任命袁世凱的李鴻章也難辭其咎,這是他的第二個失誤。最後,日本出兵之時,李鴻章致力於請英法等國進行調解,並未及時將戰備工作落實到位,喪失了戰爭的先機,最終導致失敗,這是李失機第三事。
  • 鮑牧松:袁世凱與張之洞的恩恩怨怨
    濁流則是一些頗具才幹、喜學洋務的官員,對外常主和,弊端是往往不免貪詐,其中李鴻章、袁世凱是學洋務最著實績,而清流常常攻擊的目標。中法戰爭後,清流的鼎盛時代一去不復返,張之洞從清流派中跳出,轉而學習洋務,成為繼李鴻章等人之後的「洋務殿軍」。李鴻章曾經譏誚說:「天下事為之而後難,行之而後知。
  • 袁世凱幼年時,叔叔說他無才氣,李鴻章:他將來成就在你百倍之上
    研究近代歷史,袁世凱絕對是一個繞不去的人物,他自踏上軍旅之後,撫朝鮮、鎮山東、練新軍、總理北洋、當他將著眼於政治後,清廷、洋人、維新派、立憲派、革命黨,翻雲覆雨任他玩弄。袁世凱叔叔在天津當官時,曾帶袁世凱去拜見直隸總督兼北洋總督李鴻章,據說,李鴻章見袁世凱聰明伶俐,很是賞識,便想要將他留在自己軍旅中當差,但袁世凱叔叔還是想讓他走科舉之路,便說:「我家侄兒年紀太小,並無才學,大人如果派他差使的話,恐怕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李鴻章聽後,意味深長的看了袁保恆一眼,說道:「你真的看不起你這個侄兒嗎?
  • 庚子國難之後,慈禧為何再也調不動李鴻章、張之洞這些人
    慈禧不僅調不動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這些封疆大吏還整了個東南互保協議,跟慈禧的中央劃清界限,宣稱慈禧的與11國宣戰書是偽詔,概不奉命。慈禧想殺李鴻章也未必容易,太平天國以後,南方的地方上,權力已經是漢人實力派掌控了,滿清中央對南方地方絕對的控制已經瓦解了。 東南互保,張李這些漢人軍頭大佬是有絕對底氣的。
  • 為何有人說李蓮英是個假太監,他是如何得到慈禧的寵信的?
    秦朝有個嫪毐,清朝有個李連英,他們都深得當時太后的喜愛,世人也都傳言他們是假太監,前者「徵服」了秦始皇的母親,後者取得了慈禧太后的歡心,兩個朝代剛好是封建帝制的一首一尾,讓世人感嘆歷史的奇妙!慈禧對李蓮英確實非常特別,不但平日裡面青睞有加,還為其打破了滿清太監品級不能超過四品的祖制,讓李蓮英當了個二品太監。慈禧二十六歲開始守寡,正是青春年華,她對李蓮英的厚愛引發了後人無數的遐想,其中就有一則這樣的故事。一天正午時分,慈安太后來到慈禧宮中商量點事情,慈禧在午睡,手下的宮女太監們也都在犯困,慈安太后也不聲張,徑直走到慈禧的寢宮。只見慈禧和李蓮英並排躺在床上。
  • 袁世凱一妻九妾的「幸福生活」,換成一般人還真是無法想像
    ,以天津小站練兵為一生事業起點,精心打造了一支帶有私人烙印的近代化陸軍,他先是巴結李鴻章,李鴻章失勢後又投奔榮祿,維新派當紅時又千方百計討好康有為,戊戌政變時堅決站在頑固勢力一邊打擊帝黨,令光緒銜恨終生。
  • 為何晚清名臣李鴻章死不瞑目?周馥用手撫其眼瞼,李鴻章才閉上眼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空前屈辱、賠款最大的一個不平等條約,慶親王奕劻和李鴻章作為全權大臣,代表清政府在條約上簽字,李鴻章為此背負賣國賊的惡名。其實,《辛丑條約》源於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慈禧、光緒兩宮逃亡,中國面臨被佔領和瓜分的民族危機。八國聯軍入京,源於義和團攻打使館,各地濫殺教民,清政府還向西方各國宣戰。
  • 袁世凱一代梟雄,為什麼如此聲名狼藉?
    大家熟知的例子,小站練兵時,段祺瑞考試遲遲不能通過,補考前非常擔心,結果應召見袁世凱時,面談內容正是後面考試的答案,段祺瑞感激莫名。不過事後才知道,王士珍、馮國璋他們也是被袁世凱用這一招調教的! 馮國璋出任江蘇巡撫期間,一次邀張勳小酌,張勳喝醉了就把袁世凱讓他監視馮國璋的話說出來,馮國璋也把袁世凱讓他監視張勳的電文拿給張勳看,二人相視大笑都恍然大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