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賢芳在日常巡邏時,遇到老街坊便會了解近況。 通訊員供圖
「今天身體怎麼樣?」今年51歲的朱賢芳,是禪城的一名社區民警,在日常巡邏時,遇到老街坊,他便會多嘴問一句,了解街坊的近況。他從警至今已有25年,其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街巷巡邏,調解鄰裡之間的日常矛盾,心繫社區消防安全,在看似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不平凡。2017年以來,他管轄的蘭桂、建設、后街、聖堂4個社區,連續兩年「零命案」「零亡人消防事故」,防控成效在全區排名前列。
警長直聯,手機24小時待命
2017年初,一直從事社區民警工作的朱賢芳,一人挑起了蘭桂、建設、聖堂、后街四個社區警務工作的擔子,是禪城區內100多名社區民警中唯一同時管轄4個社區的民警。
轄區總面積約2 .5平方公裡,實有人口約15290人,其中出租屋約1050間,流動人口超過6000人,境外人員370多人。
除了人口基數大外,該片區不僅居民小區、城中村混合交錯,還涵蓋了市內著名的旅遊名片、商業街區和交通樞紐。而且4個社區情況不一,對此,作為大管家的朱賢芳坦言,「壓力很大」。幸運的是,他有著多年社區管理經驗。
到任時,朱賢芳首推警長直聯制社區警務模式,整合了4個社區的居委會負責人、社區治保力量、社區民警,建立起由三方共同參與的警務直聯微信群,更及時、更直接地了解轄區正在發生的事情,了解居民的真實需求。
同時,他還把自己的聯繫電話公布在各社區的宣傳欄。朱賢芳介紹,他的手機保持24小時開機,「一個晚上會接到至少兩三個居民的電話。」其中,大部分是一些鄰裡問題,如噪音騷擾、水管漏水問題等,看似小問題但卻不容忽視,「處理不及時就可能引發更多糾紛」。
1警4社區,創新社區管理模式
針對4個社區的特點,朱賢芳為每個社區量身定製一套管理模式。
對樓房密集的后街社區,編織立體化治安防控網;在出租屋、小店密集的城中村聖堂社區,以促治發,緊抓消防安全整治;在老年人口密集、單位場所眾多的建設社區,組建群防群治微信群;在地處祖廟路商圈核心的蘭桂社區,打造警企聯防+智能防範。
以建設社區為例,朱賢芳創新提出網際網路+社區警務的思維,搭建起「一群五員」社區群防群治微信群平臺。即由社區治安員、治安信息員、社區基幹、單位治安責任人和基層黨員等5類代表組建微信群。
8月30日,群眾通過微信群舉報建設社區一出租屋居住人員權某涉嫌盜竊的線索,他循線出擊將其迅速抓獲,成功破盜竊手機系列案5起。
目前,共有120多名治安積極分子自發加入群防群治微信群,60多名社區居民投身到義務護街隊行列中,接獲有效治安線索90多條。
把社區消防安全整治放在心窩裡
「最擔心聖堂社區,這一片連消防車都開不進。出租屋、小店密集,一家連著一家,若一家不小心燒起來了,誰都跑不掉。」據朱賢芳介紹,聖堂社區僅是出租屋就有400多間,消防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為此,他通過常態排查整治+「以發促治」兩項新機制,全面提升群眾消防安全能力。其中,「以發促治」就是運用個別火警事件鮮活案例,組織社區群眾、出租屋主和場所消防責任人進行現場警示教育,不斷強化社區群眾的消防意識和自救意識。今年內,朱賢芳共組織消防檢查整治行動145次,整治問題隱患875項,組織「以發促治」警示會5場,查處消防責任人18人。
真心為百姓,社區有效警情大幅下降
如何管理好4個社區?市民給出了答案,是真心。朱賢芳管轄片區連續兩年取得「全區公安工作安全感滿意度第三方評價調查」第1名的佳績。值得一提的是,12月26日,佛山禪城嶺南天地安保主任黃海蛟把「真心為百姓,人民好警察」的錦旗贈與了正在轄區巡邏的朱賢芳。
嶺南天地安保主任黃海蛟介紹,無論是日常巡邏,還是宣講培訓、工作指導,朱賢芳對該片區的付出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朱賢芳的建議下,嶺南天地重點部位的攝像頭都換成了高清攝像頭,「更換後,單位的防控網絡更強有力」。
據統計,2017年以來,蘭桂社區有效警情由原來的每月約30宗大幅下降至目前的每月3宗。此外,蘭桂、建設、后街、聖堂四個社區,今年前11個月有效警情也同比分別下降27.1%、33.8%、33.7%和27.7%。
他的真心也被街坊看在眼裡,記在心裡。2017年起,每逢春節,朱賢芳都能收到街坊的祝福———「朱警官: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幸福」,這也是街坊對他工作的肯定。
採寫:南都記者 楊韻儀 通訊員 張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