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的講,今天我們很難測算古代白銀的購買力,很多人拿米價做參照,但米價也並非是穩定的。就算在清朝,不同時期大米和白銀的兌換價格都不一樣,又怎麼可能放到今天來對比。
而我們現在的米價非常低,因為這是人民必須的口糧,有國家補貼在裡面,因此價格遠遠低於歷史其他時期,更不可能作參考。
(米價是不穩定的,不能作為參考值)
所以對於古代白銀的購買力,我們只能大體推算一下,不可能精確的計算出來,在此就說一下100萬兩白銀在清代的價值。
在很多人眼中100萬兩白銀似乎算不上什麼,當年和珅自己就貪汙白銀8億兩,100萬兩放到今天特不過價值幾億RMB。
不過可以肯定的告訴各位讀者,100萬兩在清朝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
在清朝中前期,直到鹹豐皇帝之前,清朝每年的國庫收入在4000—4800萬兩白銀之間,而在順治和康熙前期,清朝的國庫收入不足3000萬兩。
乾隆三十一年,清廷的國庫收入達到4858萬兩,這是清朝中前期的頂峰。
(鹹豐之前,清朝國庫收入鼎峰出現在乾隆時期)
假設清朝中前期的平均國庫收入是4000萬兩,100萬兩相當於國庫收入的1/40!
做個對比,2019年全國稅收收入157992億元,1/40是3949億,可想而知100萬兩在當時的分量。
至於和珅貪汙8億兩白銀?這是不可能的!
《清史稿》和清代內務府資料中從來沒有過和珅貪汙8億兩的記載,這些數字都是民間傳言。我們開看一下內務府的記載:
總管內務府謹奏
為奏聞事。
由提督衙門交到查抄和珅家產案內,二兩平紋銀九十六萬兩、雜色元寶銀六十八萬兩、色銀一百三十七萬四千九十五兩三錢三分,以上共銀三百一萬四千九十五兩三錢三分,隨即飭令廣儲司銀庫官員彈兌查收。
先具該庫官員稱,所有前項銀兩逐一彈兌數目,俱屬相符,已照例按庫法彈兌,共得庫平紋銀二百八十三萬三千二百四十九兩六千一分,理合奏明,請歸入月折收貯。為此謹奏。
根據內務府呈現給嘉慶皇帝的記載,從和珅家中抄沒的現金一共折合紋銀280萬兩,其他的都是一些房產、商品和田地。
如此看來280萬兩就足以震驚天下,可見100萬兩白銀在當年是一個多麼恐怖的數字。
而即便是到了清末,100萬兩也是個巨大數字。
例如北洋水師的主力艦「定遠」和「鎮遠」造價為140萬兩白銀和142萬兩白銀,這兩艘軍艦放到今天,地位幾乎等同於航母。
而如今航母的造價是多少?美國福特級航母的造價約為130億美元,折合910億RMB!
(現在復刻的定遠艦,排水量7000噸級,在但是屬於重型戰列艦,而即便是在如今,其排水量也相當恐怖,總共花費140萬兩白銀)
總的來說,100萬兩白銀在清代是一筆巨款,放到今天也起碼是百億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