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擬對14歲刑責年齡「動刀」體現法治與時俱進

2021-01-21 中國新聞網

人大擬對14歲刑責年齡「動刀」體現法治與時俱進
2020-10-13 00:34:52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陳海峰 責任編輯:陳海峰

2020年10月13日 00:3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參與互動

  人大擬對14歲刑責年齡「動刀」體現法治與時俱進

  丁慎毅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10月12日透露,在原則上擬下調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相關草案二次審議稿將採用「兩條腿走路」,以方便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做個別下調;另一方面,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在完善專門矯治教育方面做好銜接。(相關報導見06版)

  對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嚴重犯罪的新聞,媒體曾報導過多次。對於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犯罪不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法律界素有爭議,但從民間的聲音來說,14歲以下不負刑事責任,實際上是遠遠地落後於現在社會複雜多變的形勢,甚至成為某些少年犯罪的有力的藉口。正像那最令人心寒的一句話:「我是未成年人,最多關我幾天,等老子出來弄死你,法律都拿我沒辦法,還得保護我!」正是這種心理使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率越來越高。

  2019年,大連13歲的蔡某某殺死同一小區、10歲女孩淇淇,並拋屍灌木叢。因蔡某某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警方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對其實施3年收容教養。「14歲以下不負刑責」再次引發熱議。今年10月4日,江西萍鄉市第七中學八二班一女生被多名男女學生輪流掌摑、腳踹。警方對5名施暴學生處以拘留5日的處罰,因是未成年人暫不執行,同樣引發熱議。

  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關於對該不該降低刑責年齡,支持降低的聲音越來越大。比如,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在建議中表示,13周歲的少年基本已經完成小學教育,就讀初中,其已具備相當的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已能夠理解其實施行為的性質和意義。在澎湃新聞5月21日發起的微博投票中,1.2萬投票者中近83%認為未成年人完全刑責年齡應設在14周歲及以下,另有12%的參與者認為應「不設年齡限制」。

  從公平的角度講,你戕害了別人的健康甚至生命,也理應失去自由,「14歲以下」不能成為無法無天的理由。對於未成年人犯罪,是以後果計,還是以年齡計,或者後果與年齡相結合進行考慮,在修法上一直有兩派意見:一是贊成下調最低刑責年齡,一是維持現狀,保持不變。此次各讓一步,在調整上採取了中間路線,既不全盤下調,也拒絕維持不變,這是一個進步,有利於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這也符合民法典的精神,根據民法典第19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從國際社會來看,在194個國家和地區中,最低刑責年齡小於14周歲的國家和地區佔比高達64%。借鑑英美法系的「惡意補足年齡」制度,以管控未成年人的惡性犯罪問題:對實施犯罪時年齡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若控方能提供證據證明其在行為實施時具有惡意、在主觀上知曉犯罪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則可將其視為已達到刑事責任年齡。這樣可以更好地治理未成年人犯罪問題。

  當然,也要看到,依靠降低刑責年齡並不能完全有效解決所有問題。刑罰只是犯罪治理的一種手段,難以包治百病,社會問題還需綜合施策。所以,即使支持降低刑責年齡的代表委員也都表示,未成年人犯罪有著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針對未成年人的罪錯程度設置階梯式的多種實體處遇措施,實現矯治的個別化和有效性,逐漸成為社會共識。所以,對未達刑事責任年齡未成年人不能簡單地「一關了之」「一放了之」,還要在完善專門矯治教育方面做好銜接,促進「保護、教育、管束」有機統一。

相關焦點

  • 未成年人刑責年齡是否將作調整?全國人大常委會回應
    中國網10月12日消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定於2020年10月12日上午10時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同志將介紹常委會立法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有記者提問:未成年人刑責年齡是否將作調整?
  • 「降低刑責年齡」終於等來了
    近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擬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最低刑責年齡擬降至12周歲。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常發生,社會關注度和呼聲極大,此次降低刑責年齡順應民意、呼之欲出。降低刑責年齡是審判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重要依據。
  • 今日聚焦刑法修正案(十一):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至12歲
    其中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針對此次刑責年齡下調,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聯合封面新聞,在《看法》欄目中邀請四川省高院刑三庭四級高級法官陳進科對該法條進行了解讀。
  • 未成年刑事責任下調至12歲!3月1日實施!年齡不再是誰的保護傘!
    刑法最新修訂: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範圍下調至12歲!3月1日起就要實施!年齡不再是誰的保護傘!2012年13歲廣西女孩肢解同學案……2015年10月11-12歲湖南3名學生殺死退休老師案……2018年12月湖南12歲男孩弒母案……2019年3月13歲江蘇男孩弒母案,7月13歲寧夏男孩殺女童案件……2020年5月12歲西安市藍田縣四名男生性侵案……這些案件令人觸目驚心,殘忍程度讓人無法相信這竟然是一個未成年的所作所為
  • 大連13歲男孩姦殺10歲女童案:「還好我虛歲14!」
    2 惡魔不分年齡,「14歲」不是保護傘 事發後,13歲殺人男孩的舅舅說,這娃平日裡好著呢,網絡上大家是越傳越邪乎了,我不認為他不正常!
  • 寧夏人大:法治引領決勝脫貧攻堅
    其中,西海固地區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稱,是國家確定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貧困面大、程度深。2020年11月1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宣布西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寧夏全區9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標誌著寧夏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基本得到解決,歷史性地告別了絕對貧困。
  • 在特定情形特別程序下12至14周歲需擔刑責,能防住低齡犯罪嗎?
    近幾年屢屢發生的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施害人因不滿14周歲而逃脫刑法制裁的事件,引起公眾對我國刑事責任年齡規定過高、標準過於死板等方面的討論。去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當中最引人注目的變化就是對刑事責任年齡的修改。
  • 法治興則國興 法治強則國強
    建立健全涉及憲法問題的事先審查和諮詢制度,有關方面擬出臺的行政法規、軍事法規、監察法規、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司法解釋以及其他規範性文件和重要政策、重大舉措,凡涉及憲法有關規定如何理解、實施、適用問題的,都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書面提出合憲性審查請求。在備案審查工作中,應當注重審查是否存在不符合憲法規定和憲法精神的內容。
  • 未成年人刑責降低至12歲 大連10歲遇害女童家屬:高興到不知說啥 將...
    刑法修正案(十一)對此作出重大修改,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規定12周歲以上低齡未成年人實施以下犯罪行為,應當負刑事責任。26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與大連13歲男童殺害10歲女童案件中的受害女童母親取得聯繫,對方尚不知道此條法案已正式通過的消息。當從紅星新聞記者處得到確認後,受害女童的母親賀女士在電話裡沉默了很久。「我太高興了,高興到不知道該說什麼。」
  • 南京人大首用「黑綠藍紅」四種顏色概括立法工作
    朱佔立 攝晨報昨天關於《南京擬制定、修改7部條例》一文報導了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龍翔在1月13日南京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所作的《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報告中提出2021年南京立法計劃(草案)。昨天記者就具體立法工作進行了進一步採訪。這些立法項目 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
  • 我市組織開展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 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為進一步推動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強化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切實將法治建設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謀劃、協調推進、一體建設,與時俱進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根據年度工作計劃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統一部署,日前,我市組織開展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督察,對
  • 【法治新聞】14歲少年沉迷手機,竟將爺爺殺害
    14歲少年沉迷手機,竟將爺爺殺害 15日,江西南昌。網友爆料稱,安義縣一名14歲男孩將爺爺殺害。案發前男孩在家玩遊戲,爺爺喊吃飯但他沒有搭理,隨後爺爺將男孩手機搶走,並罵了男孩。男孩遂將爺爺殺害。現場監控顯示,兩名死者系情侶,被另外兩名男子挾持進房間。(@環球時報)2、「斷卡」行動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4.8萬名 為打擊整治非法開辦販賣電話卡、銀行卡違法犯罪,15日,公安部開展的全國「斷卡」行動展開第二輪集中收網。自去年10月全國「斷卡」行動部署開展以來,全國共抓獲嫌疑人14.8萬名。
  • 俄羅斯的法定結婚年齡竟然是14歲,14歲身體發育成熟了嗎?
    你還記得初中時多少歲嗎?按中國人的說法,14歲還是初中生,在學校奮筆疾書,認真聽課。但相同年齡的俄羅斯人滿14歲時就已經達到了結婚的法定年齡,他們面臨的就是男婚女嫁,但是14歲的身體發育成熟了嗎?首先,中國14歲兒童正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在校讀書。
  • 廣州「局座」五十八九歲成卸任高峰 人大政協扎堆
    簡言之,就是有些崗位容易出成績,有些傾向『看攤』,」他認為,有領導即使年輕得志,後續也未必步步提速,這裡有『時運』因素,赴任什麼崗位很關鍵。  一位曾在組織部門供職的人士提出另一觀察視角。他總結,凡進步非常快的人,一定有三個原因:工作需要;年齡、學歷等硬體完全符合條件;有班子成員力挺,沒有人強烈反對。
  • 我國修法擬調整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10月1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舉行記者會,會上發言人臧鐵偉介紹,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擬規定,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
  • 法治
    共清理「放管服」改革涉及的規範性文件128件,已廢止67件,已修改30件,擬廢止5件,擬修改26件。清理涉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規範性文件120件,擬修改16件,擬廢止12件。清理市政府規範性文件308件,繼續有效204件、擬修改24件、廢止59件、失效21件。
  • 人大立法--法制網
    原標題:濮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蘭峰:奮力譜寫新時代濮陽人大工作新篇章值此歲末年初之際,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組織開展《我們這一年》系列訪談活動,以展現各地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亮點。本期邀請到的是濮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蘭峰。
  • 14歲少年為耍帥買刀掛腰間 衝動4刀刺死同學
    以為腰間別一把迷彩甩刀就是「帥」,就能在弟弟和同學面前炫耀,讓別人懼怕自己三分,卻沒想用這把刀結束了同學的性命。十三四歲,還是懵懂無知的年紀,本應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裡學習知識,如今卻身處高牆之內。  「當時我太衝動了,本來只是想給他個教訓,讓他以後都害怕我,沒想到卻把同學捅死了,這樣的後果太嚴重了。」
  • 盤點2020年新法新規:回應人民群眾法治新期待
    2020年,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科學立法,通過一系列新法新規的「落地」,回應群眾期待和需求。民法典頒布法治建設的重要裡程碑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是保護百姓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
  • 擬任職幹部公示(公示期:2018年12月10日-2018年12月14日)
    依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為加強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監督,現將擬任職的幹部進行任前公示(按姓氏筆畫為序),公示期限為2018年12月10日—2018年12月14日(5個工作日)。於大海,男,錫伯族,1963年12月生,55歲,1987年7月參加工作,1986年7月入黨,中央民族學院法律專業大學畢業,現任伊春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擬推薦為伊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