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改運:今天冬至!與其知道吃什麼,不如知道「躲」什麼!

2021-01-08 騰訊網

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 (庚子年(鼠年)冬月初七,今天是冬至)

冬至來臨了,你也許會收到很多信息教你冬至應該吃什麼做什麼,但有時候,知道不能做什麼更重要!

冬至,在古代都放假!

《後漢書》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換句話說,今天最好什麼都不做。

冬至,陰極而陽生。

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節氣,冬至過後陰極而陽生,這個時候老年人的發病率會猛增,患心臟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要特別提高警惕。

明白冬至的含義,我們就知道如何養生。而冬至這一天養生的核心就是「躲」!

一、躲饕餮

冬至少不了聚會,難免會暴飲暴食。很多人會奇怪,平時大吃大喝沒事,偏偏這個時候腸胃特別難受。這是因為冬至陽氣最弱,身體運化不了太多的食物,管住嘴就可以避免一場腸胃浩劫。

二、躲寒冷

冬至,是人體抵抗力最差的時候,人體生發的陽氣就好比微弱的小火苗。這時若受寒得感冒,往往會持續很久都不愈。小心的保護自己,避寒風,避冷水,避生冷飲食格外重要。

三、躲房事

不管你信不信,在中國古代就有一套完整的優生優育守則:大體上說是在雙方身體狀況都比較旺盛的情況下,既不傷元氣又容易讓孩子健康。冬至這個火苗最弱的時候還是儘量避開為妙。

四、躲大汗

都說生命在於運動。但凡事有度,中醫講汗為心之液,在大量排汗的同時也耗費了大量精氣。特別是冬至這個讓身體安靜休養的日子,並不適合把身體的小能量浪費掉。所以像劇烈運動,蒸桑拿之類的大汗淋漓事情冬至就免了吧。

五、躲是非

哪裡有人哪裡就是江湖,特別是聚會聚餐。請在這時能避則避,預先管理好情緒。君不見,多少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便是一個激動情緒引發的命案。

六、躲思慮

有史為證: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在古代朝廷都下旨不議事了,其原由就為了養生,對於我們平民百姓,再忙也忙不過皇上,腦子可以歇歇了。

總之,「冬至一陽生」,我們要好好保護這一絲生機。只有人體內陽氣充足,才會祛病延年。如果冬至這天過度消耗陽氣,體內陽氣儲存不足,則次年春天容易四肢無力,頭暈欲厥,對養生不利。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我國古代,很重視冬至,當作一年中較大的節日來過,並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冬至後,白晝漸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慶賀。

冬至憑什麼大如年呢?這與冬至被賦予了多重意義有關,其中幾點意義,甚至是「年」都無法比擬的。

1、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

陰陽五行學說認為,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闢卦中,此時為地雷復卦。卦象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象徵陽氣初生,故稱「冬至一陽生」。

古人還曾把冬至定為一年的開始。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冬至已經是年了。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2、冬至是「數九」的開始

從冬至開始,就進入俗話說的「數九」寒天了。也就是說,冬至是「數九」的開始,這個,就是「年」所不具備的了。

「數九」又稱「冬九九」,俗稱「交九」,是我國北方舊時流行的一種雜節氣。數九寒天,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即為「出九」,「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有的朋友也許會問,為什麼偏偏是數「九」,而不是數二、三、四、五、六、七、八呢?這應該是與陰陽消長,陽長陰消有關。九,是最大數,一九二九地數著最大數,意味著冬日的陰氣不斷消減,累至九次便到了頭,寒去春來,「春已深矣」。

舊時,民間流行填「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圖」也許形式有異,或是寒梅,或是九體對聯,又或者是雙鉤描紅書法,但意思卻都差不多,都是每天填一筆,或者是一朵花,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也就大功告成了。

3、冬至是祭祀的重要日子

相傳,冬至祭祀始於周朝。「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祈求神靈消除疫疾,減少荒年、飢餓、死亡。

據古籍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冬至過節,則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漢朝稱冬至為「冬節」,官府舉行「賀冬」儀式祝賀,並且形成例行假期。「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是故官府放假休息,軍隊待命,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

唐、宋時,冬至是祭祀天、祖先的日子,皇帝要率領大臣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普通庶民百姓則要祭拜逝去的祖先。

明、清時,皇帝要在冬至這天舉行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文武百官要向皇帝呈遞賀表,相互之間也要投刺祝賀。

所以,即便到了現在,南方的很多地方,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至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臺民間對冬至更是重視,要在這一天祭拜祖先,不回家過冬至的人,會被視為不認祖宗的人。所以冬至也就成了合家團聚的日子。

紹興民間,不僅冬至要祭祀祖先,還要剪紙衣服,冬至日送到祖先墓前焚化,謂之「送寒衣」。祭祀之後,親朋好友聚飲「冬至酒」,懷念逝者的同時聯絡感情。

4、冬至是元始天尊誕辰

相傳,冬至還是元始天尊的誕辰。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徵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元始天尊是道教中的最高尊神,位列三清,類似於民間傳說的盤古,是傳說中的創世之祖。

冬至這天,道觀舉行盛大法會,慶賀元始天尊誕辰。

5、冬至適合養生進補

冬至意味著進入數九天,迎來最寒冷的天氣,《易經》中有「冬至陽生」的說法。這是因為節氣運行到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可見,冬至前後人們開始進補是最好時間。

冬至養生遵循3個基本原則

起居。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有晨練習慣的人群應注意,晨練時間不宜過早,以免誘發呼吸道及腦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復發。

藥補。在這個階段,有些人喜歡藥物的冬令進補。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潤補養藥物,服用時感滑潤爽口,既能進補,又能治病。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所以冬季進補膏方在有些地方成為一種時尚。

食補。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

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

6、冬至還被用來判斷來年的天氣

民間還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冬至節氣在一月中的位置,來預測往後的天氣。

比方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俗話說的是,如果冬至在一個月的開始幾天,年底就會冷;而如果冬至在月尾的話,正月就會很冷;但冬至在月中的話,就不會下雪也不會下霜。

再比如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的意思則是說:冬至這天如果是陰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陰天,甚至下雪。

相關焦點

  • 泉州人冬至吃什麼?閩南冬至習俗有那些?
    看完了泉州冬至習俗,你知道閩南其他地方冬至吃什麼嗎?  漳州冬至習俗吃「搓丸」  漳州一帶,「冬至」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舂米「搓丸」。丸子顏色有紅有白,並要捏幾件小巧玲瓏的玩具,俗稱「捏雞母狗仔」。如做成羊頭、豬腳、花魚「三牲」,還有荔枝、桃、梨、柑桔、香蕉「五果」……象徵興旺吉祥。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過節吃什麼|農曆十一月初七冬至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過節吃什麼|農曆十一月初七冬至:2020年冬至馬上就要到了,下面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是幾月幾號、冬至過節吃什麼、農曆十一月初七冬至」的相關內容。今日冬至日-冬至日的民俗南方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南方地區有在冬至酬神祭祖的傳統。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酬神祭祖後通常還有宴飲活動。
  • 冬至的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吃碗餃子 祭奠先人| 冬至的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吃碗餃子 祭奠先人| 發布日期:2020-12-22 來源:金華晚報 作者:趙如芳 冬至,是一年裡黑夜最漫長的一天,之後北半球的白天將漸漸變長。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12月21日冬至,不少人或去菜場買肉、餃子皮,或去餃子店吃碗熱騰騰的餃子。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農曆十一月初七
  • 冬至吃什麼?原來湖州人的「花頭精」這麼多
    今天凌晨0點28分,二十四節氣中第22個節氣冬至悄悄地來了。作為一個天文類節氣,冬至也叫「夜長至」「晝短至」。這時天氣寒冷,人們躲在屋裡教孩子唱數九歌,用九九消寒圖記載陰晴,以佔卜來年豐歉。接下去,我們也正式進入了讓人敬畏的「數九寒冬」。
  • 今日冬至,你吃什麼?
    從小,小編就聽媽媽說「冬大過年」 冬至這天,一定要家人團圓吃頓大餐 媽媽也會要求我留肚子 晚上吃一碗湯圓 長大了才發現,原來冬至吃什麼 還是「餃子派
  • 冬至丨今天為什麼要吃餃子?
    關於這個問題辦公室裡的美少女小編們展開了激烈討論 來自南方的夢曉:你們北方人為啥一到冬至就吃餃子?來自北方的甜甜:是啊,我們過啥節都吃餃子。作為中華傳統美食的代表餃子的營養源於它的餡料你想吃什麼餡的餃子?
  • 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的忌諱和風俗你了解多少
    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的忌諱和風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12-21 19:17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的忌諱和風俗你了解多少 今天就是冬至了,都說冬至要吃餃子,那麼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冬至有什麼忌諱?
  • 青春鬥宋逸結局是什麼 與其兩敗俱傷還不如早早離開
    青春鬥宋逸結局是什麼 與其兩敗俱傷還不如早早離開時間:2019-04-10 11:39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青春鬥宋逸結局是什麼 與其兩敗俱傷還不如早早離開 《青春鬥》正在熱播中,劇中晉小妮是出了名的沒腦子,總是以感情用事,在她的世界裡只有愛情才是能讓她續命的東西,
  • 冬至節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
    冬至節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農曆十一月初七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農曆十一月初七
  • 冬至當天吃什麼?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農曆十一月初七
  •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是幾月幾日?冬至的由來
    12月22日6時23分,迎來冬至節氣!「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過了冬至以後白天逐漸變長。冬至習俗冬至吃什麼?
  • 2019年冬至是幾月幾日?有哪些習俗?吃什麼?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氣,也被視為冬季的一個大節日。那2019年冬至是幾月幾日?有哪些習俗?一、冬至的簡介1.釋義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 什麼是冬至意思含義及寓意 冬至的來源歷史介紹
    對於冬至是什麼,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其實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不是代表冬天開始了,或者結束了,冬至那天其實也是數九的開始,我們每年的數九都是從冬至開始算起的,那麼大家知道冬至的來源和意義嗎?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詩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馬上就到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詩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詩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
  • 2019年立冬和冬至分別是在什麼時候?
    立冬和冬至是屬於二十四節氣中的兩個。立冬是季節類節氣,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至那天白晝時間最短,代表著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那麼,2019年立冬和冬至分別是在什麼時候?一、2019年立冬和冬至分別是在什麼時候?
  • 蛇年吃什麼改運?命裡缺火的,吃椒鹽蝦蟹命裡缺水的,吃黑芝麻糊
    如果知道自己的八字命格裡缺了金水木火土中哪一個元素,是可以通過選擇食材的五行屬性來改運的。那些新年一開始就愛吃火鍋、燒烤和蝦蟹的人,說不定就是因為「命中缺火」而開始用食療養生來改運呢。    蛇年養生要注意什麼?溼氣較重,注意脾胃方面的問題    蛇年立春倒計時,空間布局改運、植物改運和穿衣選顏色改運的秘密就已經開始流行了。但食療也能改運有沒有想過呢?
  • 您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
    您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不用怕今天是世界博物館日2020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有關天津的博物館,您都了解哪些
  • 【節氣】今日冬至,這些小知識你知道嗎?
    冬至民俗  祈福  《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  賀冬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吃餃子這種習俗。  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經常帶人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為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