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2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腎內科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宣傳處
此前,跳水運動員吳敏霞一度衝上熱搜
她在社交平臺講述了
自己第一次籤病危通知書的經歷......
原因是她的老公張效誠吃了3斤小龍蝦後,
住了一周ICU。
張效誠在視頻中談到:
自己獨自吃了3斤小龍蝦,
第二天身體出現乏力和發燒症狀,
在排除了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下,
也是沒有太在意。
後來還曾經去健身房健身,
結果病情加重,
尿液也變成了醬油色。
醫院檢查發現肌酸激酶飆升,
達到了5613,
一般普通人正常值是176(上限)。
得知是得了一種叫「橫紋肌溶解症」的疾病,
結果直接住進重症監護病房(ICU)。
無獨有偶,打工人小張最近擔心「貼秋瞟」長胖
在同事的慫恿下報了健身俱樂部
並加大運動強度,想靠大力出奇蹟。
運動第二天,便感到大腿內側肌肉酸痛,
下蹲費力,上廁所困難。
第三天,發現尿色呈「醬油色」,
自覺不對勁,趕忙前往醫院就診。
結果經過抽血化驗,
磷酸肌酸激酶、肌紅蛋白遠超正常參考值,
小張被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
雖說目前還沒有明確證據表明
小龍蝦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症。
但是,過度運動的確已成為罪魁禍首之一。
那麼關於橫紋肌溶解症,你了解多少呢?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腎內科醫生「敲黑板」:
橫紋肌溶解症
和醬油尿了解一下!
首先了解一下人體肌肉分為三種:心肌、平滑肌和骨骼肌。
橫紋肌包括心肌和骨骼肌,分布在全身各個地方。
其中,橫紋肌是構成每塊骨骼肌的主要成份,所以橫紋肌溶解症通常是發生在和我們的肢體運動相關的骨骼肌。
橫紋肌溶解症並不是肌肉真的溶解,作為一種內科急症,是指肌纖維膜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破裂,釋放大量肌紅蛋白、磷酸肌酸激酶等肌細胞內容物進入細胞外液和血液循環,這一過程就叫做橫紋肌溶解。釋放出來的物質溶解在血液裡,經過血液循環,極易堵塞腎小管,導致急性腎功能損傷。嚴重的可繼發急性腎衰竭、甚至多臟器功能衰竭。
經常會有一些年輕人慌慌張張來醫院就診,原因就是發現尿色加深,甚至跟醬油一樣,或者說跟可樂一樣。追問病史,往往都有近期劇烈運動的情況,經檢查,發現肌酸激酶比正常值高出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
「醬油尿」是典型的橫紋肌溶解症表現,也是促使大多數患者前來就診的主要因素。但是有些僅僅是肌肉酸痛,還有一些僅僅是乏力,沒有明顯症狀。運動後出現這些異常,建議大家還是要前往醫院檢查一下。
橫紋肌溶解症的潛在病因有多種,包括創傷性或肌肉擠壓(例如,擠壓症候群或長期制動),或者是未經訓練的個體過度勞累、過熱或代謝性肌病等,此外,還有一些是由於藥物或毒素、感染或電解質紊亂導致的。
一份2005至2016年間,澳洲權威醫院 Princess Alexandra Hospital (PAH)的橫紋肌溶解急診趨勢報告指出在1957例橫紋肌溶解症病例中,因健身房鍛鍊引起的運動性橫紋肌溶解佔據一半以上。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認同了健身這件事。然而不科學的健身方法,卻是適得其反。由於大量「小白」的加入,肌肉溶解的發生概率也大大增加了。比如,有些人喜歡裝酷,一次性完成大量高強度的運動,不合理休息、不喝水、不補充能量等。有些人則是長久不運動,突然心血來潮一頓操作猛如虎,導致肌肉十分疲憊,橫紋肌溶解也可能會不約而至。健身房裡重複高強度的項尤其容易出現肌肉損傷,比如動感單車、以CrossFit為代表的硬核訓練等。
文/腎內科 陳瓊
編輯整理/宣傳及精神文明處、醫務處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特色科普系列④ | 市一腎內科醫生「敲黑板」:橫紋肌溶解症和醬油尿了解一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