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國家地理BOOK(id:cngbook360)。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小時候,如果你用左手吃飯或者寫字,父母可能會強行糾正。長大後,當你被身邊的人發現是左撇子時,你大概率逃不過這些問題:你是左撇子啊?你會用右手嗎?你一定很聰明吧?
一直以來,不僅是我們,科學家們對「左撇子們」也很好奇,並且做了大量研究,試圖解釋其中的機制。之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左撇子和右撇子的差異形成來源於大腦。
但是問題真的這麼簡單嗎?
左撇子,通常也被稱為左利手。據統計,全世界大約有10%的人是左撇子。
另外,全世界約有1%的人是兩手同利,就像「老玩童」周伯通和郭靖了,輕鬆掌握左手畫方、右手畫圓的技能。
左撇子的你小時候是否被「糾正」過?圖/視覺中國
社會上很多產品、設施,即使看起來很對稱,也都是為了大多數慣用右手的人群設計的。對左撇子們來說,生活到處都是坑,吃飯挨得近筷子會跟隔壁「打架」,地鐵日常幫別人刷卡,寫字都是邊寫邊抹黑作業本……
在BBC廣播4臺的一檔叫《盧瑟福和福萊的好奇世界》節目中,心理學界亞當·盧瑟福和漢娜·福萊研究了人類的「偏手性」現象。這裡的「偏手性」不單指左撇子,而是指人們習慣使用的左手或右手。
▲ 不同交叉方向的剪刀,分別適用於左撇子和右撇子。圖/維基百科
他們發現,除了雙手,人體很多其他器官也都有偏左或偏右的特性,比如耳朵和眼睛。據統計,左利耳、左利眼和左利足的人分別佔40%、30%和20%,這些都多於左利手的佔比。
想像一個場景:假如現在有人給你打電話,你需要記錄一些事情,你會怎麼做?很多人常常會用左手拿著電話,但是會把它放在右耳,然後用右手記筆記。這個姿勢是挺彆扭的,但是做起來卻很順暢。
▲ 左撇子該怎麼打這個高爾夫。圖/維基百科
那麼,人為什麼會形成左撇子或右撇子呢?
2013年,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學者在PLOS Genetics雜誌上發表文章稱,「偏手性」是基因決定的,而且可能不止一個基因,而是多個基因共同控制的。有統計稱涉及這種機制的基因至少有40個。
全世界約有1%的人是兩手同利,佔比比較少。圖/視覺中國
除了基因,科學家們還試圖尋找其他可能的機制。
2017年,來自德國魯爾大學的生物心理學家發現,胚胎在子宮中發育的過程中就已經出現了脊椎神經的遺傳活性不對稱的特徵,這與嬰兒出生後的左右手偏好可能存在一定聯繫。也就是說,在大腦能夠控制行動之前,用手習慣可能就已經確定了。
科學家發現,90%的胎兒喜歡吮吸他們的右手拇指。圖/視覺中國
而來自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心理學家彼得·海伯對還在媽媽肚子中的胎兒活動進行了超聲波研究,結果發現,在胚胎發育8周時,左右手的偏好特性開始出現。在胚胎發育13周左右,胎兒就開始吮吸自己的大拇指。並且,科學家發現,90%的胎兒喜歡吮吸他們的右手拇指,這個比例倒是和右撇子佔比一致。
海伯之後還開展了多年的跟蹤研究,後來發現這些胎兒吮吸拇指的習慣與長大後的「偏手性」一致,也就說,在腹中喜歡吮吸右手拇指的兒童成了右利手,相反,喜歡吮吸左手拇指的都成了左利手。
左手吉他手吉米·亨德裡克斯(Jimi Hendrix),被認為是搖滾音樂史中最偉大的電吉他演奏者。圖/維基百科
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偏手性」的形成,除了基因,可能還與胎兒期的姿勢、受產時狀況、受產後的日常生活影響、社會環境和教育的影響等等都有關係。
目前,有關於「為什麼人們存在不同的用手習慣」這個問題的答案還不是很明確,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回答。
坊間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左撇子更加聰明。人們在傳播這種觀點的時候,似乎為了加強觀點的可靠性,會舉出很多左撇子名人來佐證,比如愛因斯坦、拿破崙、達文西、歐巴馬、比爾·蓋茨、馬雲等等。
達·文西的繪畫作品《麗達的頭部習作》,運用左手勾勒方向與線條。圖/維基百科
左撇子真的更聰明嗎?針對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一直爭論不休。
早在1969年,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傑弗裡·利維在Nature雜誌上發表文章稱,左撇子和右撇子的語言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基本沒有什麼差別。但是,在衡量一個人對於空間和距離的認知能力的視空間智商(visuo-spatial intelligence)這一標準上,左利手明顯比右利手的智商要低。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為左利手。圖/維基百科
但是,利維的研究樣本量(一共才25人,10人左利手,15人右利手)太小,遭到了劍橋大學吉布森教授的質疑。
吉布森對145名科學家進行了同樣標準的測試,結果發現,左撇子的平均視空間智商與右利手的基本一致,兩者並沒有顯著區別。
現在並沒有依據說愛因斯坦是左利手。無論是拿筆還是拉小提琴,愛因斯坦一直用的右手。圖/維基百科
兩個人的研究引起了布拉德福德大學心理系的羅伯茨教授的好奇,他自己也做了相關實驗,認為左撇子和右撇子在所有的智商指標上都沒有明顯的差別,支持吉布森的結論。
左撇子的優勢有時會體現在一些競技運動中,比如桌球、棒球、網球、拳擊等運動。因為大部分選手都按照對抗右撇子對手進行練習,左撇子選手會有一定的優勢。
▲ 一場左手與右手的擊劍較量。圖/維基百科
還有科學家稱,左撇子與右撇子的大腦構造不同,左撇子更善於進行發散性思維,創造力更佳,出現特別有天賦的音樂家和數學家的概率稍高於右撇子。
然而,不是所有的研究結論都偏向於左撇子,因為研究人員還發現,左撇子與患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ADHD)、精神分裂症(SCZ)和自閉譜系障礙(AUT)等疾病的存在有顯著相關性。但這些結論都屬於可能性,而且這些疾病發生的概率很小,在日常生活中,左撇子們也不必過於緊張。
▲ 桌球運動員丁寧是左手橫拍。由於佔據了左手的優勢,進攻角度大,落點刁鑽,在比賽中佔據了一定的主動性。圖/維基百科
科學界現在對利手的相關機制還沒有定論,但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家長沒有必要為了所謂的開發大腦,刻意訓練孩子用左手,或者一定要「糾正」左撇子兒童,因為這些都具有潛在的危險性,可能會誘發神經症,孩子可能會出現口吃、強迫症、自卑、膽小等精神心理問題。
其實,除了我們人類,「偏手性」在其他種群中也有出現。
2005年,美國亞特蘭大市埃莫利大學的研究人員,對生活在坦尚尼亞國家公園裡的17隻野生黑猩猩,進行了為期3年的研究。結果發現,黑猩猩在用棍子「釣白蟻」的時候,其中12隻習慣使用左手,4隻使用右手,1隻左右手分工不明確。
▲ 有關於黑猩猩的利手差異的機制研究還在繼續,現在還沒有定論。圖/維基百科
神奇的是,植物中也有「左撇子」。
據報導,現生的纏繞植物超過90%都是「右撇子」,即纏繞方向為右旋。2019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內蒙古烏海市的烏達煤田裡,發現了一種迄今為止最古老的遠古蕨類植物化石,與大多數纏繞植物生長不同,該植物纏繞方向是左旋生長。
▲ 科學家研究了55000多個蝸牛物種,發現只有百分之五的蝸牛是「左撇子」,圖中的蝸牛是右旋。圖/Pixabay
該植物化石是在一片沼澤森林中發現的。一次遠古的火山噴發,降落的火山灰將這片3億年前的森林,立體「封存」了下來。這種保存方式與古龐貝城頗為相似,所以也被稱為「植物龐貝城」。
▲ 科學家在「植物龐貝城」發現了一種遠古纏繞植物,其旋轉方向是左旋。圖/《當代生物學》
科學家們發現,包括這次的化石在內,迄今人類找到的兩種遠古纏繞植物都為左旋生長,這種植物生長的非對稱性在生物演化中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所以,無論是人類或動物中的「偏手性」,還是纏繞植物中的「旋轉方向」,其形成機制都是非常複雜的,有待科學家們更多的探究。
▲ 國際左撇子日當天,左撇子團體會舉辦一些活動。圖/維基百科
回過頭來,看似與大多數人無關的國際左撇子日,其實是一種提醒,在右撇子為主流的社會中,人們能否在產品、設施設計上,重視左撇子人群的需要?
能否對左撇子們少點偏見或偏愛?
- END -
文丨SevenJ
封圖來源丨視覺中國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中國國家地理BOOK原創內容
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