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手筆規劃新農村,作為農民的你願意搬去樓上住嗎?

2021-01-09 鄉村靈子

山東大手筆規劃合村並居問題,對於農民和城市發展來說,都是有好處的。農民們可以住上新樓房,城市發展也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只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我沒有多羨慕那些已經合村並居搬去樓上居住的人,反正覺得住農村小院挺不錯的。

其實這幾年村裡住的人越來越少了,因為年輕人都不在村裡住,他們也不太認識村裡的這些長輩們,從上了學開始好像就遠離了農村,村子裡邊就剩我們這些60後50後的了,不過對於我們來說,在村子裡住了一輩子,對老房和村落都是有感情的。在村子裡邊住,到了夏天,大家吃完飯之後都會跑到門口乘涼,三三兩兩聚到一起,拉拉家常,聊聊閒話,還是挺有意思的。

雖然說住平房好像不如住樓房乾淨,但農房有農房的好處,住在村裡,家家戶戶門前都可以開闢出一個小院,圍上柵欄之後在裡邊種點菜,種點花,或者什麼都不種,養兩隻小鴨子,也很不錯。而住樓的話,別說養雞養鴨了,就算養條狗都不方便。

大家可能覺得這麼說有點矯情,住樓房多好啊,村子拆遷之後,一套農房能換兩套小平方的樓房,對於很多一輩子都只懂耕種的老農民來說,如果不是通過村居改革,恐怕這輩子都買不起樓。沒錯,大手筆的合併村鎮,是能夠改善居住環境,從此住上樓房,但是農房也真的徹底不在了,如果不是拆遷改造,農房在那裡,世世代代都可以去住,我們對宅基地享有永久的使用權。而一旦村居合併了,房子拆了,老房子就再也不在了,多年以後,連找尋回憶的地方都沒有了,仔細想想又值得嗎。

不過村子合不合併,房子拆不拆,不是咱們個人說了算,還是要看整體規劃,如果說已經列入了規劃範疇,那家家就高高興興的搬樓房,如果還沒有列入整體規劃,那咱們也開開心心的住農房。

相關焦點

  • 如果你是農村人,你願意拆掉自家院子去樓上住嗎?
    如果你是農村人,你願意拆掉自家的院子去樓上住嗎?肯定不願意。農村就要有農村的樣子,到樓上去住商品房不符合農村人的需求。下面就簡單說下我的看法。首先.自家院子生活中更加便利。1.空間大。一般農村院子獨門獨戶,空間寬敞,平常生活、活動空間大,車可以直接停在大門口,進出方便。2.環境好。打開門窗就是風景,令人賞心悅目。住樓上,可能眼前所見除了房子還是房子。3.安靜。獨門獨戶,居住分散,相互之間進出、說話不影響。環境更清幽。4.方便。農村喝的是井水,甘甜,方便,不需要擔心停水的煩惱。住高樓,喝的是自來水,不僅沒井水乾淨清甜,一旦停水飯都沒的吃。
  • 【2018最新福利】農村將統一規劃建房,文安48萬農民朋友有福了!
    國家要統一規劃農村住房的消息一經傳出,網友們炸開了鍋,以後農村的房子不再是單獨的房子,而是全部都建在一起,這是真的嗎?農村統一規劃建房又叫新農村建設,這是近年來國家促進農村發展,支持農村建設的大好政策,那麼農村統一規劃建房是指所有農村嗎?
  • 《老農民》:看山東農民 尋中國縮影
    原標題:《老農民》:看山東農民 尋中國縮影    日前,備受矚目的電視劇《老農民》即將在山東衛視重磅開播。這部大製作大手筆的史詩巨製,由「金牌編劇」高滿堂執筆,知名導演張新建掌鏡,國內實力派演員陳寶國、馮遠徵、牛莉、蔣欣等領銜主演。此劇是首部真正為農民立傳正言的心血之作,以其厚重的時代感、使命感、史詩感展現了中國農民堅韌、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本質。
  • 在農村有6種補貼,為什麼農民都不願意去領呢?還有你不知道的嗎
    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相關6類農業惠農補貼政策,農戶可以查詢《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管理辦法》這條裡邊就會有詳盡的規定,這6類補貼重點是耕地地力維護補貼、適度規模補貼、農機購置補貼、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補貼、草原生態保護補貼、動物檢疫等,這裡就有這6類補貼。為什麼農民還不願去領養呢?第一,農地維護補助。
  • 村莊分類規劃將完成,2021年農村將迎來三件好事,農民期待中
    近期,筆者在自然資源部發布的文件《關於進一步做好村莊規劃工作的意見》中也了解到一些和農村建設發展有關的措施,深入了解之後,發現很多措施都是對農村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比如說:文中提到的「合理優化村莊布局」、「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統籌村莊規劃建設」這三項措施,每一項措施都是好事。那麼具體是如何實施的呢?請聽南峰一一道來。
  • 《老農民》開播 農村變革史詩向中國農民致敬
    據悉,《老農民》全劇以山東黃河岸邊一個小村莊「麥香村」、一個老農民「牛大膽」 為起點,講述了這個北方農村,因土地改革所引發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故事,並憑藉其長達60年的時間跨度,觀照中國當代農村發展的每個歷史階段,深刻闡釋了中國農民與土地無法割捨的聯繫,藝術性地將農民、農村、農業的發展狀態,同中國的時代變遷、社會發展相結合,塑造了一幅中國當代農民的歷史群像、譜寫了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當代農民奮鬥史,重塑了國人近半個世紀的集體回憶
  • 2020年合村並居開始實施,農民住上小區,村民:後顧之憂要考慮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大力發展農村,農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現在農民種地有補貼,連居住建房都有安排了,農村即將實行集中居住制,房屋統一規劃,相信大家都聽過合村並居,在農村已經流傳了好幾年了,2020年終於很多農村已經開始實行「合村並居,撤併搬遷「,農民也開始住上小區了,小區的公共設施齊全,道路順暢。
  • 看完電視劇《老農民》 千萬別認為中國農村曾是這樣
    > 然而,如果收起瑕疵交口稱讚,忽略不合情理的細節專心賞劇,看完鄉土味十足的《老農民》,你會錯認為中國農村史或農民史是這樣的…… NO1.山東糧區農民的主要農活之一是鋤麥子 劇中多次出現農民鋤麥子的鏡頭,這也看傻不少山東農民:「俺們從未見有人鋤小麥」。沒有種過地,但也沒對種麥子多做一番了解。因為,受氣候影響,山東普遍種冬小麥,從秋季播種到來年清明前後小麥青拔節,此時雜草還剛剛發芽,不會對麥苗造成危害,無需鋤麥地;五一前後會有麥蒿雜生麥苗之間,已經無法鋤掉,農民會用手拔除。
  • 現在的年輕人,等老一輩農民去世,還有多少願意從事農業?
    現在的年輕人,等老一輩農民去世,還有多少願意從事農業?這個根本不用擔心!提這樣的問題真有點「杞人憂天」的味道了,長江後浪推前浪,革命自有後來人,車到山前必有路。這都是有道理的。現在的年輕人確實絕大多數不願意種地,因為,單靠種地的收入,確實沒法往前走,人均土地少,收入難以應對高消費的現代生活需求,年輕人都選擇打工創業去發展了,農村只有一些中老年人及不具出去的和不願意出去的人員了。若干年後,這些中老年人去世後,還有多少願意從事農業的?肯定的有!
  • 《老農民》今晚開播 書寫60年農村變革史詩
    據悉,《老農民》全劇以山東黃河岸邊一個小村莊「麥香村」、一個老農民「牛大膽」 為起點,講述了這個北方農村,因土地改革所引發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故事,並憑藉其長達60年的時間跨度,觀照中國當代農村發展的每個歷史階段,深刻闡釋了中國農民與土地無法割捨的聯繫,藝術性地將農民、農村、農業的發展狀態,同中國的時代變遷、社會發展相結合,塑造了一幅中國當代農民的歷史群像、譜寫了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當代農民奮鬥史,重塑了國人近半個世紀的集體回憶
  • 青島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歷程 後年70萬農民變市民
    新農村蝶變·數變  5983個村變身千餘新社區  對於目前仍然生活在農村地區的450萬農民來說,享受到與城市居民一樣的福利待遇、生活環境、工作機遇,無疑是最實在的「中國夢」;而對於定位「三城聯動、城鄉統籌」的大青島來說,相對落後的北部地區充滿著機遇和可能,於是一場 「從5983到1000」的數量級變化應運而生。
  • 農民進城窘境:表面上看似不願 實則是「不敢」
    記者近日走訪了山東、安徽、吉林、湖北、陝西、山西等10餘省份上百名農民發現,農民進城態度大體可分為「三個『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擁護,三分之一中立,三分之一反對(其中部分農民尚能轉化為擁護或中立)。
  • 《老農民》今晚開播書寫農村變革史詩向中國農民致敬
    》,將於今晚(12月22日)登陸山東衛視全國首播。據悉,《老農民》全劇以山東黃河岸邊一個小村莊「麥香村」、一個老農民「牛大膽」 為起點,講述了這個北方農村,因土地改革所引發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故事,並憑藉其長達60年的時間跨度,觀照中國當代農村發展的每個歷史階段,深刻闡釋了中國農民與土地無法割捨的聯繫,藝術性地將農民、農村、農業的發展狀態,同中國的時代變遷、社會發展相結合,塑造了一幅中國當代農民的歷史群像、譜寫了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當代農民奮鬥史,重塑了國人近半個世紀的集體回憶
  • 農村題材文藝作品,農民豈能僅當「綠葉」
    無論是把農民當作「綠葉」的創作方法,還是俯視農民的創作態度,都很難反映出當下農村的真實面貌,更無法準確捕捉到億萬農村群眾在脫貧攻堅奔小康偉大徵程中豐富的內心世界。如此創作出的作品,只能懸浮於生活之上,無法真正打動人,尤其無法贏得7億農民朋友的認可。  要創作出優秀的農村題材文藝作品,就要讓農民當主角、站C位,把農民當作真正的書寫對象。在這方面,我們曾有很好的傳統。
  • 「建房統一,分類建設」:三類村莊受益,一個好消息和農民有關
    前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期間提到的一項重大措施。為了加快推進新農村的建設步伐,我國深入農村地區開展了一系列和村莊建設,住房建設以及人居環境整治有關的工作。此前,在農村地區,我國為了建設新型社區,在山東省試點了「合村並居、合村並鎮」等措施,從2014年開始到2020年截止,山東地區就建設了一千多個新型社區,這些村莊的基礎設施非常完善,村民分配的安置房也是獨門獨院的樓房,最值得人們高興的是,這些社區的配套設施非常完善,離城鎮的距離也不遠,村民的醫療、教育、養老問題也得到了保障,居住在這些社區的村民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 農村人不注重「隱私」嗎?了解真實的農民生活,你會油然而生敬意
    農村人不注重「隱私」嗎?了解真實的農民生活,你會油然而生敬意。不知道從什麼時候,也不知道何種原因,「隱私」忽然被提高到了近似誇張的地步。老祖宗留下的老話「非禮勿視」,作為農村人一直恪盡職守著這個規則。結果一個操著我們東部城市口音的女人,張口就罵了我一句,其實當時心裡想,就我這老帥哥會看你,也沒有搭理她走開了。可是不一會那個女人又和另外一個男人打了起來,說是碰了她一下,難聽的話簡直讓人無法接受。記得在八十年代的時候,一群人常在樹下一起乘涼,女人們自然而然地給孩子吃奶,男孩子在一起打打鬧鬧,一切都是那麼自然。這難道是農村人不注重「隱私」嗎?其實了解了真實的農民生活,你會油然而生敬意。
  • 山東農民:以前論捆現在論根
    先看一下農業農村部監測報告:大蔥均價4.56/斤,生薑均價14.13/斤這個價格是去年的一倍,也就是說供不應求的現象正明顯增加,據山東農民表示,今年賣的不是太快,而是存量太少。種植成本增加,蔥姜主產區農民種植欲望低受拉尼娜氣象影響,大蔥主要種植區產量開始走低。
  • 合村並鎮對農民到底有哪些好處?掙錢的機會可要把握住!
    現在農村地區的合村並鎮,引起了農民朋友的廣泛討論。大家對合村並鎮的評價不一,有很多人對合村並鎮提出了質疑,大多數人認為合村並鎮後會增加生活成本,農村養老問題一直都是個難題,合村並鎮恐怕會加重農民養老負擔。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合村並鎮可以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 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農村的殯葬並不像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不同的地區還會有不同的講究,無論是選擇安葬的地點,還是墓地的朝向,都有非常多的說法,一則能夠讓逝者安息,二則傳說是能保佑子孫。不過針對農村殯葬,一直有一個矛盾存在,那就是土葬和火葬的選擇,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 鄉村規劃已結束!2021年這兩項會變規範化,農民了解清楚了嗎
    現在,已經進到了2021年,鄉村規劃工作也在去年年底就完成了,根據自然資源部明確的規定,鄉村總體規劃編制管理以後也會全面發展農村,實施嚴格的室內空間控制對策,而小編深入了解後,2021年逐步,農村這兩個層面都會規範化,農戶掌握清楚沒有?第一,村莊建設越來越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