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即遭疫情對衝,2021國內旅業復甦陷「拉鋸戰」

2021-01-18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聞旅,作者 | 朱月靜,編輯 | 郭鴻雲

春節被看作是旅遊業一年中難得的出遊旺季,2020年因為疫情,這個「黃金周」成為旅遊企業終生難忘的「退單周」。到了2021年,錯失了一次春節假期等待「翻身」的旅遊人又因疫情反覆再次陷入焦慮中。

日前,因為疫情影響,國家衛健委和24個省市紛紛發出倡議,建議春節假期在工作地過節,非必要不出行,至於出門旅行更不提倡,大眾的出遊計劃也很有可能就此「報銷」。安全第一是一切經營活動的底線,當疫情有再次反彈的風險時,直接受影響的行業之一就是旅遊業,這從元旦出行數據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01 又被潑「冷水」的國內遊

2020年的十一期間,全國幾億人口都在流動,很多旅遊業者都覺得國內遊的春天將要到來,令人意外的是,2021年開端就給旅遊人一個「驚喜」。

陳實經營的新坐標旅行是一家雲南地接社,眾所周知雲南四季如春,每年元旦、春節旅遊的人數都很多,他很早就已經準備好迎接新年客流高峰期。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受疫情影響,

今年元旦業務整體上比往年下滑很多。

「因為我們的客戶主要是北上廣深,北京在元旦前後病例一直在增加,北京市疫情防控發布會提出,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出境,確需離京的要嚴格審批管理。因此我們的訂單量受到一定的影響,很多人會選擇待在家裡面。拿騰衝環線來講,如果是往年的話一般都是幾十個團,今年就只有十幾個團」。陳實對聞旅講到。

他經營的旅行社主要是做滇藏線、川藏線等,雖然業務受到一定的影響,但與往年相比,今年最大的區別在於定製小團很受歡迎。

遊客來自於不同的地方,陌生人在一起對於如何保障安全很重視,從而選擇小團的人就會較多。此外還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假期時間短,二是客戶基本來自北上廣深,應政策的要求非必要不出京。種種因素之下,元旦業務數據相比往年差距較大。

與陳實情況不同的是,之前主營出境遊、自由行業務,現改為國內業務的廣州美瀛國際旅行社,其業務總監Marco在接受聞旅採訪時表示,因受全球疫情影響,現在出境遊基本不開放,公司目前主要是做國內旅遊,外加機票代理,

元旦期間的業務主要以周邊遊為主,

目前多地疫情零散爆發,甚至有一些中高風險地區,各目的地基本上都不建議外出,出行基本都是省內遊。

「元旦期間主推酒店產品,比如套餐,和網上單訂房最大的不同在於會有額外的服務贈送給客人」。此外他還談到,他很慶幸公司有機票代理的業務,可以撐過艱難的轉型前期。同時把之前機票返回的部分資金拿去做酒店的包房業務,目前來看整體數據表現不錯,主要在於擁有酒店一手的資源。

事實上,隨著國內疫情防控趨於穩定,很多旅遊業者把一年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元旦、春節,希望通過這個小旺季來彌補之前虧損的業務。然而受相關政策影響,人員跨區域流動受限,據相關平臺顯示,元旦3天假期基本以本地遊、周邊遊業務為主流。這也意味著辛辛苦苦等待一年的旅遊業,還沒有開始就被迫「結束」了。

02 「二次折戟」的春節遊,離「春天」還有多遠?

一直以來,春節都是旅遊業者著重發力的假期。然而2020年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年初的旅遊業幾乎處於停擺狀態,因此很多旅遊業者和企業期盼可以在2021年「滿血復活」。目前因為多地突然爆發的疫情,很多用戶在出行上產生恐慌心理,且各省份近日相繼出臺政策,對於出行的管控進一步加強。

然而對於陳實來講,暫時的停下腳步也可能是一次深度打磨自己產品的機會。

「對於做地接社的我們來說還是沒有選擇放棄,目前我們已經在做春節和3月份的產品了,畢竟春節期間,雲南的氣候宜人適合出行,春節產品主要以雲南和川西為主,主要是三個方向,一是滇池的方向,二是瀘沽湖到香格裡拉和大理的環線,三是騰衝環線。因為涉及到酒店合作的資源方,目前營銷政策還沒有完全出來,處於做調配的狀態。此外,大部分客戶對於春節出行還是屬於觀望狀態,很多屬於諮詢階段」,陳實表示。

另一方面因為西藏目的地的特殊性,冬天相對來說人流量比較小,即使現在推廣春節產品,對於目的地營銷並沒有什麼作用。相比之下雲南最大的不同在於四季都很宜人,所以春節假期選擇主推雲南產品。

他還進一步提到,目前用戶對於出行還是處于謹慎的狀態,儘量不跨省出遊。而且從市場的角度來講,如果錯過春節高峰期,也做了相應的準備,繼續深耕打磨3月份的產品,希望可以吸引回頭客,

最重要就是看能不能咬牙堅持兩個月,去等待春天的一個全面開放。

在業內人士看來,儘管目前疫情形式較為複雜,市場在一定時間內很難恢復如初,對於業者而言,抓住春節可能就會迎來一次「回血」的機會。但根據目前各平臺的數據顯示,春節的預訂高峰期還沒有來,基本看不到明顯的趨勢。

從政策方面來看,各省份還是倡導就地過年,儘量不跨省,基本是以短途遊、周邊遊為主。且用戶對於出行方面,還是比較注重安全和私密性的,大多選擇以家庭為單位的小團遊,以此減少不必要的聚集。

Marco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目前遊客出行還是比較謹慎的,諮詢產品也基本是省內遊。

「從我個人角度來講,最大的感受就是消費客群的變化。因為現在出境遊受到限制,之前很多熱衷春節出國玩的消費群體慢慢轉向國內,他們的消費水平相對較高,對於價格不是很敏感,諸如我們的一些中高端酒店產品,這類消費者並不是很在意價格,只關注自己訂的酒店值不值,是否享受到相應的服務。而在我們的酒店套餐裡,除了機加酒,也會在行程上面做一些備註,或者酒店住宿方面做改變,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03 春節旅遊業還有機會嗎?

目前疫情反覆多變,對於以往是高峰期的春節市場而言,受影響是肯定的。一方面遊客出於安全考慮,基本會考慮省內遊,甚至是不出門。另一方面受到各地政策的號召,很多在外務工人員可能選擇就地過年。

「不單單是春節這兩個月,其實疫情對於市場的衝擊一直沒有停過。雖然2020年7月14日跨省遊宣布開放,但大的市場環境並不理想。然而做地接社的我們依然是充滿樂觀的,一是目前全球疫情的形勢嚴峻,出境遊還是會受到影響,那麼對於國內目的地來說,過了寒冬,可能春天就要來了。

二是春運期間人流量高,密度高,大家在疫情防控做的及時且到位的話,節後可能會迎來一個爆發期」陳實如是說。

對此,深圳佳程旅行肖遠山表示,春節期間,在各地政府的強力管控下,長線出行(包括回鄉探親)會大幅度比例下降,據相關媒體統計,今年一二線城市回老家過年的比例不足50%。如果不能長線遊(雲南海南熱帶地區除外),那麼周邊遊,尤其是溫泉、滑雪主題的度假性質產品一定會迎來熱銷。由於天氣不同,野奢露營和戶外體驗估計難以開展,

符合冬季主題且又在主要客源地100公裡內的產品,預計會迎來一波高峰。

然而,據業者觀察,一般春節過後,旅遊市場在3月份就會迎來淡季,但是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本該是淡季的11月份,卻比以往「火熱」的情況來看,如果疫情在2月份恢復穩定,那麼3月份將會釋放大量春節期間被壓抑的出遊需求。畢竟旅遊算是消費者的剛需,被壓抑就會有反彈的機會。

根據Amadeus的最新調研報告顯示,2021年約有55%的旅行者表示他們會出行14天或者更長的時間,這意味著人們出遊的意願是很強烈的,也更願意花時間去旅行,無論目的地遠近。

Marco也表示到其實市場的需求還是有的,不過和往年相比肯定是有區別的,遊客在出行時更加注重安全和私密性,對於低風險或者零感染的地區,選擇相對會多一些。此外,他還表示,目前對國內未來的市場還是充滿信心的,因為大家出遊的欲望是很強烈的,都是在等一個機會。

此外肖遠山也提到,相比較春節假期而言,旅遊市場在2020年全年都錯過了,業者應該也習慣了,堅持不了的也早就轉行了,如果願意堅持,也不在意多熬一個春節。等這一波疫情平息,要好好打磨研發國內特色主題和深度體驗的產品。

隨著春運的腳步越來越近,據報導,2021年春運鐵路運輸從1月28日至3月8日,為期40天,預計全國鐵路發送旅客4.07億人次,日均1018萬人次,同比增長93.4%,與2019年春運持平,這意味著春節期間還是存在大量的人員流動,對於身處旅遊業的人來講,能否在這個春節等來「春天」,聞旅也會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凱撒旅業引入國資戰投 疫情衝擊下「錢」途未卜
    景鑑智庫分析師周鳴岐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疫情對旅遊企業造成較大衝擊,凱撒旅業在此時引入國資戰投有利於平穩度過疫情,並在後續拓展免稅市場中獲得優勢。疫情考驗企業現金流疫情發生前,凱撒旅業剛完成實控人變更,創始人陳小兵重新執掌公司「帥印」。該公司原大股東海航旅遊多次被動減持上市公司股份,淪為第二大股東,凱撒世嘉及其一致行動人成為第一大股東。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雖仍有可能受到疫情擾動,但由於我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已積累較多經驗,足以避免類似於歐美的二次暴發情形,在相對正常的社會環境下,內外需將會同步向好,從而推動經濟繼續沿著復甦路徑回升,不過,在基數作用下,全年將呈現前高后低局面。
  • 2021對衝基金六大趨勢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姚波經歷了異常動蕩和首尾分化最為嚴重的一年,對衝基金在2020年交上了一份10年未見的最好答卷。行業的裂變將會為2021年帶來不少新生動力,依據機構以及業內人士意見,以下6點將成為對衝基金今年的發展趨勢。
  • 徐楊:2021資產配置路在何方?來自疫情與顛覆下的2020啟示
    10月份高盛也曾預估2021年精煉銅市場將出現逾15年最大缺口(412千噸),2020年銅漲幅25.81%,大幅高於去年的6.31%。可以想像,由經濟復甦以及新能源的大力推動所產生的巨大需求缺口,會刺激這些工業金屬在2021年繼續穩步上行。農產品價格復甦,石油涅槃重生農產品方面,2020年整體呈現先跌後漲的局面。
  • ...期許:註冊制落地,交易制度與國際接軌,豐富期貨期權等風險對衝...
    2、2021年,我國經濟也將進入復甦的下半場,因此判斷中國經濟全年增速有望達到9%,呈現前高后低、逐季回落的特點。3、伴隨經濟復甦,2021年企業盈利也將持續回升,核心企業的盈利上行周期有望持續更久,A股的基本面更加紮實。4、站在資本市場30周年這一歷史性時點,我們對資本市場改革有以下幾點期待。
  • 多家機構預測2021年世界經濟走向復甦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 世界銀行5日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說,由於新冠疫情持續蔓延,2021年上半年世界經濟仍將處於低迷狀態,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中國經濟將增長7.9%。其他多家金融機構近期也陸續發布經濟展望報告,對2021年世界經濟走勢作出預測。
  • 八大金牛私募2021開年策略來了
    在具體方向上,2021年開局階段將更加關注高資產壁壘的公司,即公司的核心經營資產通過持續的資本投入或長期的渠道積累,形成了較長時間的高資產壁壘。這類公司供給剛性顯著,充分受益於經濟擴張。相關典型行業包括:有色、高端裝備、可選消費、線下服務等。
  • 「點石成金」2021年世界經濟有望走向復甦
    來源:中新經緯編前語從2021年起,《點石成金》改為周刊。中華文化講究精要。正如南朝劉勰所說:「隨事立體,貴乎精要。」精要就是刪繁就簡。唐朝的沈括說:「見簡即用,見繁即變,此乃通術也。」本周新聞熱點本周,多家機構預測2021年世界經濟有望走向復甦。這將取決於資本能否「脫虛入實」。
  • 2021年原油交易分析:需求逐步復甦,供給穩健增長,油價有望持穩...
    2020年油價經歷了十分慘痛的一役,價格甚至跌至負值。不過在2021年,隨著新冠肺炎疫苗逐步投入使用,市場風險偏好情緒回升,疫情對原油市場的衝擊有望緩和,全球經濟也會逐步復甦,而美元走弱的預期也不會發生太大變化,因此原油的需求有望逐步復甦。
  • 用年卦的數理模型展望2021辛丑年的趨勢,疫情止息與韜光養晦
    時間已經進入2021年(辛丑年),回顧2020年(庚子年),仿佛做了一場夢一樣。 我們站在英國封城之後,國內的第二波疫情來勢兇猛的兆頭,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之下。
  • 連平: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
    2021年一季度後,隨著疫苗開始接種和拜登上臺執政,經濟弱復甦的狀態可能轉為中等程度的復甦,待疫情影響基本得到控制後,進入強復甦階段。預計美國經濟前低後高,有望到2021年底前回到疫情爆發前水平。歐元區經濟2020年年末出現明顯下滑跡象,2021年上半年可能還將處在衰退狀態。
  • 2021年能否開啟全球增長新周期?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2021年能否開啟全球增長新周期?2021年全球經濟的復甦態勢尤為關鍵,能否為未來十年基調打下堅實的基礎是巨大的看點。2021年全球面臨的風險仍然居高不下。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寫道:「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 東方基金固收年度策略:2021年信用收緊是債市走勢主邏輯,建議降低...
    據Wind數據顯示,2020年7月至今,就有110餘只信用債發生展期或實質違約,涉及逾期金額1200多億元,其中國企違約主體呈上升趨勢。眼下,2021已拉開序幕,後疫情時代正在開啟,國內宏觀經濟政策已然定調,而2021債券市場走勢如何,投資者如何把握投資主線,成為亟待解答的問題。
  • 美元貶值共識悄然瓦解 對衝基金緊急調倉拋售黃金、原油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美元貶值共識悄然瓦解 對衝基金緊急調倉拋售黃金、原油隨著美債收益率大幅回升,創下2020年3月以來最高值1.16%,金融市場看跌美元的共識開始悄然瓦解。截至1月14日19時,美元指數報90.3,較1月6日創下的年內低點89.2有所回升。「除了摩根史坦利,不少對衝基金與資管機構已開始為美元反彈重新調整了投資組合。」一位華爾街量化投資型對衝基金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這些機構一方面削減了與美元存在較高負相關性的黃金、原油、白銀期貨多頭頭寸,另一方面正在拋售新興市場貨幣。
  • 對衝基金大反轉
    但在艱難的2020年,糟糕的回報導致客戶撤資加速,資產規模大幅縮水,一年之內減少了約125億美元。過去5年,該集團資產縮水近80%。  該公司是新冠疫情危機中傷亡最嚴重的對衝基金之一,其旗艦基金在危機爆發前的10年經常實現兩位數的收益,但2020年虧損約20.5%,是迄今為止有記錄以來最糟糕的一年。  1997年,億萬富翁科學家、量化投資先驅戴維·哈丁創立了這家公司。
  • 2021年棉價走勢分析
    生意社01月07日訊   2021年,市場對大宗商品市場有著許多的期許,在全球疫情大爆發的驅使下,過去的一年是極具投資機會的一年,行情走勢大開大合、氣吞山河,棉花從年內10000元/噸附近低點漲至15500元/噸,漲幅超過了50%。當然,支撐棉價如此劇烈波動的是商品內在供需邏輯,供需邏輯的變化導演了這部大劇。
  • 危中孕機,旅遊唱響「我的2021」
    在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紛紛擴容,新冠疫苗逐步注射的大局利好下,雖有年末零星疫情的偶發,旅遊界也在忐忑中懷抱起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待。 展望2021年,疫情仍是旅遊業發展的最大變量,但高質量發展的行業追求不會改變。
  • 怎樣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來,生產生活被迫按下「暫停鍵」。經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恢復在全球率先「突圍」。外媒評價說,中國較早恢復經濟增長,「就像隧道盡頭的那束光」,給「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復甦帶來希望。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我國能夠在短時間有效控制疫情,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殊為不易,這凸顯了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潛力。
  • 2021年1月9日時事新聞(國內+國際)
    >  2021年1月9日時事新聞(國內+國際)【國內>】1.2021年1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近期國內多點出現散發新冠肺炎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要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抓好防控工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加強對地方和相關方面的指導協調,堅持「四早」,加強監測預警、核酸檢測、隔離管控、醫療救治、流調溯源等工作,健全應急處置機制,實事求是、公開透明發布信息,堅決遏制疫情擴散。
  • 2021年投資期貨這樣操作
    在一片漲聲中, 2020年大宗商品走出了大牛市。暮然回首,疫情是繞不開的話題,流動性泛濫是幕後推手。2021年是中國農曆的辛丑年,又是一個牛年,牛年還會有大牛市嗎?近期各大期貨研究機構紛紛出版年度研究報告,展望2021年的大宗商品投資機會。什麼品種最被看好?什麼品種有戰略做空的價值?2020年大宗商品牛市是怎樣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