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195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20秒。
浙江紹興9歲的小男孩強強(化名)讀小學四年級,從今年疫情期間起,強強媽媽就發現他經常揉眼睛,經當地醫院檢查後顯示,右眼視力下降。
但因沒有紅腫疼痛症狀,只是配了一些眼藥水,強強爸媽也就只要求強強少看電視、少玩手機,保護好「心靈的窗戶」。然而,今年8月底,在一次家庭聚會時,強強爸媽無意中發現,強強的右眼已經看不見了!
「醫生,我兒子右眼看不見了!」8月31日,浙大一院之江院區的眼科門診裡,來了一對焦急萬分的年輕父母,帶著一個帥氣的9歲男孩。
小男孩叫強強,像這個年紀的大部分男孩子一樣,他經常「皮」得讓父母頭痛,去年5月,強強在一次外出遊玩時摔了一跤,差點傷到眼睛,到當地醫院檢查後,還好並無大礙。
今年上半年,因疫情影響,強強停課在家,只能通過網課等方式學習。因為爸媽不在家,他常常偷偷看電視、玩手機。時間長了,強強媽媽發現他經常揉眼睛,問他是否不舒服時,強強只是說:「不痛不癢,就是有點看不清楚。」
強強媽媽有點擔心:會不會是去年的外傷造成的?於是帶他到當地醫院進行了檢查,發現強強右眼視力僅有4.5(視力表),但並沒有其他症狀,在得到「少玩手機、少看電視」的建議和兩瓶眼藥水後,強強媽媽帶著他回了家。
今年8月底的一天,在一次家族聚會時,大家聊起現在孩子很容易得近視眼,強強突然冒出一句:「我右眼好像看不見了。」強強爸媽一下愣住了,趕緊給強強測試了一下雙眼的視力,他們讓強強捂住左眼,伸手指在強強面前,強強說:「看不清。」
強強爸媽趕緊帶著孩子去了當地的醫院,眼科醫生檢查後告訴強強爸媽,強強右眼因為外傷導致玻璃體嚴重混濁需要手術治療。
醫生為強強進行了初步的眼部檢查,發現他的右眼只剩光感,右眼玻璃體重度混濁,視網膜等重要眼底結構無法觀察。隨後,強強又接受了眼部B超和UBM(一種更加精確的B超)檢查,經過眼科技師認真仔細地檢查,發現強強右眼不僅玻璃體渾濁,還可見機化條索,在條索的牽拉作用下,部分視網膜已脫落,睫狀體也存在炎性增殖膜。
眼部B超顯示強強右眼玻璃體內存在機化條索,並牽拉視網膜脫離
面對強強的檢查結果,醫生陷入了沉思:「強強右眼有明確的外傷史,已有半年時間,但眼部改變並不太典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強強右眼發病呢?」根據以往豐富的診治經驗與紮實的眼底病專業知識,經過仔細分析強強眼部表現後,醫生想到了一種可能,她問了強強爸媽一個關鍵的問題:「你們家裡有沒有養過小貓,小狗?」
在醫生的提醒下,強強爸媽回憶起來,今年寒假時,鄰居家的一條貴賓狗生了小狗寄養在他們家,強強非常喜歡,經常抱著小狗玩。
醫生告訴強強爸媽,強強的眼睛很可能是弓蛔蟲感染,也稱為眼弓蛔蟲病。眼弓蛔蟲病是由犬弓蛔蟲或貓弓蛔蟲的幼蟲侵犯眼內組織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典型症狀就是會造成眼內玻璃體渾濁並出現條索狀增殖(肉芽腫),從而引起眼前出現黑影、視力下降等。
「狗是弓蛔蟲的天然宿主,感染弓蛔蟲病的概率高達30%,如果狗被感染弓蛔蟲,其糞便內會有弓蛔蟲卵,弓蛔蟲卵的生命力非常頑強,人如果接觸到,並且沒有及時洗手就吃東西,就有很大風險感染上弓蛔蟲病。」聽完盛豔副主任醫師的解釋,強強爸媽後悔不已。
狗、貓是弓蛔蟲的天然宿主,弓蛔蟲是其腸內最常見的寄生蟲,可以在狗、貓體內完成完整的生長發育期,並產生受精卵隨著狗、貓的糞便排出體外,繼續感染其他的貓狗,當人如果吃下被弓蛔蟲卵汙染的食物,便也會感染上弓蛔蟲病。「剛出生的小狗、小貓也不能忽視,弓蛔蟲是可以通過母嬰傳播,所以染病的母狗、母貓生出的小狗、小貓也會有傳染性。」盛豔副主任醫師說。
當弓蛔蟲進入人體腸道內,在腸道內孵化變成有感染性的幼蟲,幼蟲可隨著血液從腸道移行至身體其它器官,其中遊走到眼部引發眼部弓蛔蟲病是最常見的,其他還可能會到大腦、肝臟、脾臟等不同的器官和組織,所致疾病的嚴重程度與幼蟲的數量、機體的免疫以及受累組織等有關。但弓蛔蟲幼蟲無法在人體內成熟為成蟲,所以無法產生卵,也就不再具有傳染性。
「弓蛔蟲眼病多發生於兒童,一般多單眼發病,由於弓蛔蟲眼病沒有紅腫痛癢症狀,單純的視力下降,孩子往往不太會表達,所以一旦發現孩子感染眼弓蛔蟲病後,往往已經進展到比較嚴重的程度。」浙大一院之江院區眼科常務副主任崔紅光主任醫師說,「這類疾病臨床較少見,容易被誤診,對於兒童單眼不明原因的玻璃體混濁,特別伴有機化條索(肉芽腫)及牽拉性視網膜脫離,需重視弓蛔蟲感染的可能。」
弓蛔蟲還會讓人聯想到另一種也是與寵物密切相關的寄生蟲病——弓形蟲病。弓蛔蟲可感染貓、狗等,但弓形蟲主要感染貓,且弓形蟲可以通過口傳播、接觸傳播、輸血或器官移植傳播等,最關鍵的是,它可以通過母嬰傳播,成為胎兒致畸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孕檢中要專門檢查是否感染弓形蟲。
相比而言,弓蛔蟲容易預防得多,它在人之間沒有傳染性,僅通過糞口傳播,所以貓狗雖可愛,但各位家長千萬注意,一定要定時對貓狗等寵物進行除蟲,剛出生的小貓小狗也不能忽視,孩子接觸貓狗後一定要及時洗手消毒,也要及時處理貓狗的糞便,不可隨意丟棄造成汙染。
來源:浙大一院(ID:zdyyxczx)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新聞夜航》熱線:0451-82898289
商務合作:18646368811
編 輯:張 銘
主 編:何博洋
審 核:劉 兵
統 籌:董 姝、李健宏
監 制:王 成
喜歡就分享 點👍加在看文章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