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星座和星座學的爭論始終沒停止過。有的人認為,星座學博大精深,不僅揭示了人的性格和習慣,甚至能預測未來,也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認為這一切完全是子虛烏有。
有心理學家專門對星座學和性格的關係進行了研究。最終的結果,可能讓雙方都大跌眼鏡,因為星座學真的與人的性格有一定關係,但產生關係的原因,很是「出人意料」。
國內的很多人,尤其是年齡較大的人,一般都不大了解星座學。在我們進入正題前,我們先對星座學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星座學是西方文化中很有意思的一個分支。類似於十二生肖,根據每個人出生時間的不同,星座學裡用一個固定的星座與之相對應。
比如如果一個人的生日在4月21日到5月21日之間,那麼這個人就是「金牛座」,而在6月22日到7月22日之間,則是「巨蟹座」。按照這套理論,我本人就是「巨蟹座」。
每個星座都有其固有的特點,而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星座,推算自己的性格,甚至預測命運。我們一看便知,這跟12生肖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信徒眾多,但一般被視為偽科學。
這裡我們要提一個人。此人名叫漢斯·艾森克,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此人最偉大之處,是提出了「人格的三種維度」理論,該理論至今仍廣泛應用於醫療、司法等領域。
作為人格研究專家,艾森克自然對星座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與英國一位著名佔星師共同發起了一項研究,用以研究星座與人的性格之間是否存在聯繫。
有2000多人參與了這次研究,結果令人十分驚訝:研究結果完全支持星座學的觀點,不同的星座確實對應著人們不同的性格,並且其中有規律可循,與傳統星座學說法相吻合。
但艾森克經過反思後,認為這次實驗並不準確。因為參與實驗的絕大部分人,不僅了解星座學,還對其中的理論深信不疑。這可能會影響到最終結果的正確性。
於是他又重新開始研究。這次的研究對象,是1000個幾乎從未接觸過星座學的人。最終結果與之前完全相反:從結果來看,並沒有發現星座學與人的性格存在直接聯繫。
他又找來一批人,這批人有的對星座學很了解,有的則一無所知。在經過問卷調查後,他將這批人按熟悉星座學的程度分成兩類,比較了最終的問卷結果。
他發現,只要被調查的人了解並相信星座學,那麼調查結果就會偏向於星座學和性格有聯繫,如果不了解星座學,結果則正好相反,星座學與性格基本上毫無關聯。
於是一個有意思的結論出現了:
人在某些時候,會成為「他們希望成為的人」。不是星座決定了他們的性格,而是受星座學理論的影響,他們認為自己應該是那樣的人,慢慢地竟然也變成了「那樣的人」。
當然了,我們今天的主要目的,不是帶領大家破除迷信,而是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只要方法得當,孩子的性格是可塑的,家長完全可以培養孩子更為優秀的性格。
性格當然不由星座先天決定。性格的形成,與一個人後天的成長環境有很大關係。即使是先天開朗的星座,在陰暗的成長環境下,其性格也會變得封閉、孤僻。
所以,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形成優秀的性格,首先應該搭建一個合適的環境。想讓孩子開朗,就多帶孩子接觸外界。想讓孩子性格文靜,就多讓孩子做一些文雅的活動。
另外,家長可以巧妙運用星座對孩子進行暗示,有效地改變性格。比如你可以直接告訴孩子,獅子座的人都很自信,你是獅子座,是最自信的孩子。長期以往,當孩子肯定了這種認識,那麼孩子的自信將被很快樹立起來。對於不良性格,也可以運用此法。
星座學本身不值得我們學習,但其中所蘊含的心理學知識,卻值得家長們的學習。我們不相信星座學,但可以利用星座學,為孩子的成長做出更多有益的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才是對星座學最科學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