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1月13日消息 張藝謀首部京劇作品《天下歸心》,從11月13日起在東方藝術中心連演3場。作為國家大劇院耗時近5年醞釀籌備的年度大戲,該劇此前已經在北京完成了首輪演出。記者昨天採訪了北京的部分京劇界人士,有評論家說,一桌二椅的京劇程式被完整保留,甚至被多媒體放大,張藝謀是《天下歸心》的最大賣點,演員的唱功則是整臺戲的最大看點。
舞美:尊重京劇傳統,程式與寫意兼具
毋庸諱言,張藝謀三個字,是《天下歸心》的重要賣點。人們普遍關心在他的導演之下,京劇舞臺會呈現出怎樣的視覺效果。此前張藝謀曾經表示,沒有想過要改變京劇,自己要做的是尊重一桌二椅的傳統,同時用現代舞臺結構的公式,來展現京劇最本質的美。
就北京首輪演出的效果來看,張藝謀在這一點上沒有食言。《天下歸心》沒有重蹈近年來戲曲舞臺越來越寫實化的覆轍,而是巧妙設計了大、中、小三套「一桌二椅」,在無窮變幻中體現傳統美學中的「程式化」與「寫意性」。作為一名電影導演,張藝謀克制了自己對於影像的偏好,多媒體手段僅僅點睛般寥寥幾筆,最大限度地把舞臺空間留給了演員,在極盡簡約卻充滿想像智慧的舞臺時空之內,將「克段」、「慶功」、「私訪」、「天問」、「見母」五幕大戲一一呈現。
就拿開場來說,大幕拉開,一桌二椅被擺上舞臺,但很快藉助多媒體手段逐漸隱去。另一套巨大的一桌二椅在舞臺上漸漸成形,而桌腿被蒙上了一層宣紙,變身為屏幕,用皮影呈現出鄭莊公平叛的戰爭場面。此後音樂聲響起,演員們的身影疊加在皮影之上,最終破紙而出,幾位主要人物也正式登上舞臺。
故事:取材「掘地見母」,弘揚仁義孝道
《天下歸心》的故事取材於《左轉》「鄭伯克段於鄢」。歷史上,人們把這段典故稱為「掘地見母」,講的是鄭莊公繼承王位成為鄭國君主,向來厭惡他的母親武姜卻一心想要扶持次子叔段。武姜與叔段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之後,便伺機謀反,定下裡應外合之計,欲取鄭莊公而代之。計謀敗露,叔段自殺,鄭莊公表示從此與武姜不到黃泉不再見面。之後鄭莊公心生悔意,經穎考叔的點撥,在城下挖了一條地道,母子二人得以見面。
應該說,「掘地見母」的故事固然緣起於尖銳的政治衝突,其結局卻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所崇尚的孝道,而此次重新創作的《天下歸心》,就把重點放在了後者。有北京的劇評人告訴記者,劇中母子見面的橋段,相當動人。記者同時了解到,早在1926年上海天蟾舞臺開業時,京劇高派老生創始人高慶奎便與荀慧生、金少山等人合演了這齣劇目,又名《孝感天》。然而由於年代久遠,今天已經很少有人了解當時的劇本和演出情況。
表演:薈萃名家名角,展現深厚功力
名家薈萃、流派紛呈,是《天下歸心》最大的看點。記者了解到,該劇網羅了眾多當今京劇界各行當的領軍人物,其中鄭莊公由尚長榮和安平分飾,武姜由著名老旦、李派傳人李鳴巖扮演,陳少雲和楊乃彭分飾穎考叔,朱世慧扮演公子呂,史依弘扮演鄭莊公夫人。
有評論家向記者介紹說,不同於傳統京劇中以老生和青衣行當為主的演繹方式,《天下歸心》大大拓展了花臉、老旦等行當的表演空間,不僅對於京劇表演傳統來說是一次全新的突破,也加強了人物的感染力。幾位名角兒的唱功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尚長榮在出場伊始,就用一段霸氣渾厚、細膩而不失豪放的演唱,將鄭莊公得知武姜和叔段謀反之後的暴怒演繹得張力十足,鎮住了全場。李鳴巖雖然年近八旬,嗓音依然富有爆發力,在北京演出時幾乎一句一個滿堂彩,特別是一段「為嬌兒我險赴鬼門關」的二黃原板,聲情並茂、韻味醇正,足見功力之深。而當劇情發展到「見母」一幕時,尚長榮與李鳴巖的大段對唱激情四溢,成為全劇最為華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