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虛擬考古體驗館2.0升級版正式開館,邀你來「考古」
天府早報記者鄭其攝影報導「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不少「古墓迷」曾經幻想過自己化身高手 「胡八一」置身於千年古遺址時,會發生什麼神奇的經歷。其實,完全不用幻想,在現實生活裡就可以體驗到考古的魅力。昨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虛擬考古體驗館(以下簡稱 「虛擬考古體驗館」)2.0升級版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前來參觀、體驗的市民在體驗館裡親身體會了一場「穿越」千年的「對話」。
互動體驗
兩個古人準備取火烤肉,當你雙手使勁對搓木棍時,屏幕裡的木頭開始漸漸冒出青煙,最後終於冒出一小簇火苗。
文物零距離
走進 「文物醫院」,「文物醫生」正在清理一件出土的五代時期石佛像,石像特別細微的地方,需要動用雷射清洗機做深層的雷射「皮膚清潔」。
鑽木取火 當一盤原始人
虛擬考古體驗館2013年正式開館,在經過了技術升級後,2.0版虛擬考古體驗館於昨日正式對外開放。來到體驗館首先就要通過一個虛擬空間傳送門,才能「進入」到數千年前的歷史空間。一進入傳送門,眼前由3D技術打造的古遺蹟畫面便讓人「置身」其中,腳下一會兒是蒼涼黃土,一會兒是萬丈懸崖,眼前一幕幕閃過華鎣安丙墓、萬源馬三品墓和高縣半邊寺摩崖石刻等考古遺蹟。
經過這道驚險刺激的虛擬空間傳送門後便是體驗館。這裡有鑽木取火和石鐮打火兩個互動展區,市民通過互動遊戲可以體驗到古人的生活。兩個小朋友正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先開始感受鑽木取火。隨後,互動體驗遊戲開始了,屏幕上出現兩個古人正準備取火烤肉的場景。此刻,遊戲體驗者面前有一根插於木樁之上的木棍,當雙手使勁對搓木棍時,屏幕畫面會根據木棍轉動的速度提示「加油」。接著,屏幕裡的木頭開始漸漸冒出青煙。就在小朋友累得支持不住時,屏幕中的木柴堆裡終於冒出一小簇火苗。
辨土識史 其實泥土會「說話」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考古學家就像是大偵探福爾摩斯,通過土色、土質以及土裡包含物的變化,來推斷出具體年代,並還原數千年前的歷史現場,甚至通過出土文物所包含的「密碼」從而推演出當時古人的社會生活環境。這個本領,就需要「聽懂」地層的「話」。
在考古訓練營展區裡,地層學的互動小遊戲就是考古「菜鳥」們的「練級場」了。記者上前接受了這項挑戰,遊戲屏幕出現的一幅地層平面圖,由上至下分為近現代地層、明清時期地層、戰國秦漢時期地層、新石器時期地層,4個地層的顏色由淺至深。緊接著,一件件不同質地、不同造型的出土文物從屏幕裡依次彈出,記者根據每件文物的器形、質地和造型依次給其歸類至不同年代的地層。比如,精美的青花瓷器屬於明清時期,刀、劍等青銅器則應為戰國秦漢時期,石斧等器物則為新石器時期的文物。在2分鐘的體驗時間裡,記者拿到了190分,新手排行榜裡位列第三。
文物醫院
文物做個雷射「潔膚」
虛擬考古體驗館裡,還有一個地方特別吸引眼球,那就是「文物醫院」。通過一面透明大玻璃,可以看到房間裡有兩名身穿白大褂的「醫生」正拿著「手術」器械在「手術臺」上忙碌著。特別的是,他們的「病人」則是一件體型頗大的石像,石像中部似乎還纏著白色的「紗布」。那具石像是什麼來源?他們現在又在進行什麼樣的「手術」呢?
被獲準走進「文物醫院」後,這些問題也一一被解開。這件石像平躺在「手術臺」上,當「醫生」用手上的器械對石像輕觸時,便隨之發生輕微的「霹啪」聲。兩位「醫生」解釋說,這是一件五代時期的石佛像,「清理出土石像時,首先要用細長的竹籤將石像表面的浮土大致剔掉,然後再用刷子慢慢地輕刷表面,清理各個細節。而針對一些石像特別細微的地方,則需要動用雷射清洗機對其做深層的雷射『皮膚清潔』。」對於石佛像身上的白色『紗布』,考古人員說,那其實是脫鹽程序時所用的宣紙,「類似於給文物做面膜」。考古人員說,由於文物常年埋於地下,土壤裡有很多鹽分滲透進了文物中,用宣紙漿覆蓋在其表面,便是將文物中的鹽分逐漸吸出來,使之不產生破壞文物的結晶。
在當天的開放活動中,虛擬考古體驗館2.0版,處處都體現著科技與體驗的完美結合,市民們進入其中後,不論是成熟穩重的成年人還是好奇心強烈的小朋友,嘖嘖稱奇聲不時傳來。
本文來源:四川在線-天府早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