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目前已經26歲了,關於生老病死的問題我在高中時期就已經開始思考了。因為它是間歇性的,所以只有在我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才會想起。
之所以在高中時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當時我奶奶的身體狀況開始變差,住進了ICU。我突然意識到人是會死亡的,以後可能再也見不到對方了,儘管她曾經那麼鮮活地陪在我身邊。同理,如果有一天我也即將不存在了,那時我該怎麼辦!想到這裡,我心裡就很難過,有好幾個晚上我都躲在被子裡哭泣。被父親發現後,他開導了我很久,最後給我說了一句話:「我們現在不還都在一起嘛」。
近來由於生活發生了轉折,即將到一個新單位上班,目前正處於一個比較空閒的時段,不自覺間又想起了這個問題。感覺當初的恐懼並沒有被克服,只是我忙於世俗生活而選擇了忽略,並不是我已經看開了。最近這種恐懼又再次來到了我的心裡,使我變得很不開心。而且再這麼持續下去,很有可能會影響我的正常生活。但我又沒有太好的辦法去克服它,畢竟生老病死是逃不開的。不知道在心理學知識中,有沒有緩解這種情況的方法呢?
心理諮詢師:
死亡是對於自身存在的喪失,而喪失就會引發人的各種擔憂焦慮,即便它是一種微不足道的喪失。似乎沒有什麼一個很好的辦法可以讓我們看輕看淡它,但可以把對它的恐懼擔心說出來,如同你的那次焦慮表現被父親發現一般,他會告訴你「別怕,我們現在在一起」。
你現在對死亡的恐懼,其實是對分離的恐懼。高中階段是你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的階段,老人生病激發了你的分離焦慮;而現在你又處在一個「分離」狀態之中,這種情緒再次升起。它像是一個按鈕,一旦碰觸就會啟動固定程序,讓你陷入恐懼情緒的循環。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和你一樣都在面對這個沉重的話題,用歐文亞隆在《直視驕陽》一書中的話送給你:「死亡雖是終點,但人生的意義卻不會因此湮滅;死亡雖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視角卻可以讓人們獲得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