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為何有的人還是如此痛苦?

2021-01-07 史說心理

本人目前已經26歲了,關於生老病死的問題我在高中時期就已經開始思考了。因為它是間歇性的,所以只有在我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才會想起。

之所以在高中時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當時我奶奶的身體狀況開始變差,住進了ICU。我突然意識到人是會死亡的,以後可能再也見不到對方了,儘管她曾經那麼鮮活地陪在我身邊。同理,如果有一天我也即將不存在了,那時我該怎麼辦!想到這裡,我心裡就很難過,有好幾個晚上我都躲在被子裡哭泣。被父親發現後,他開導了我很久,最後給我說了一句話:「我們現在不還都在一起嘛」。

近來由於生活發生了轉折,即將到一個新單位上班,目前正處於一個比較空閒的時段,不自覺間又想起了這個問題。感覺當初的恐懼並沒有被克服,只是我忙於世俗生活而選擇了忽略,並不是我已經看開了。最近這種恐懼又再次來到了我的心裡,使我變得很不開心。而且再這麼持續下去,很有可能會影響我的正常生活。但我又沒有太好的辦法去克服它,畢竟生老病死是逃不開的。不知道在心理學知識中,有沒有緩解這種情況的方法呢?

心理諮詢師:

死亡是對於自身存在的喪失,而喪失就會引發人的各種擔憂焦慮,即便它是一種微不足道的喪失。似乎沒有什麼一個很好的辦法可以讓我們看輕看淡它,但可以把對它的恐懼擔心說出來,如同你的那次焦慮表現被父親發現一般,他會告訴你「別怕,我們現在在一起」。

你現在對死亡的恐懼,其實是對分離的恐懼。高中階段是你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的階段,老人生病激發了你的分離焦慮;而現在你又處在一個「分離」狀態之中,這種情緒再次升起。它像是一個按鈕,一旦碰觸就會啟動固定程序,讓你陷入恐懼情緒的循環。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和你一樣都在面對這個沉重的話題,用歐文亞隆在《直視驕陽》一書中的話送給你:「死亡雖是終點,但人生的意義卻不會因此湮滅;死亡雖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視角卻可以讓人們獲得拯救。」

相關焦點

  • 七律藏頭詩寄良朋,探討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和人生哲理,值得深思
    註:七律藏頭詩《生老病死自然規律》是仄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下平十蒸。然犀:即燃犀。傳說點燃犀牛角可照怪物,比喻明察事物,洞察奸邪。這首詩通俗易懂,涓涓在這裡不作全詩釋義了。如有不懂之處看完下方的哲理便會讀懂悟懂。哲理自從盤古開天闢地宇宙就不停運轉,可人類卻不知歷經多少代。天還是億萬年前的那個天,可人卻是一茬茬的新人換舊人。
  • 學過哲學或佛法的人是如何對待」生老病死「的?
    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規律,無需過分的長籲短嘆、哀哭傷情,不過世人很難看清這點,更很難輕易把對親人、朋友的那份情、那份愛放下。對於生,我們喜悅,歡呼,甚至激動的睡不著,而對於死,我們又走入了另一個極端:覺得是一種災難或罪過,必須要用痛苦或最傷人身心的祭拜方式去緬懷、祭奠。這是何必呢?
  • 如何看淡生老病死?左手且面對,右手且珍惜
    如何看淡生老病死?倘若深思一下人類最終的歸宿,則會知道這是個不輕鬆的話題,亦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話題。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這人生八苦,「生老病死」佔其四。生老病死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現實中的老年人問題令人堪憂
    社會步入老齡化以後,關於老年人的相應問題就會突顯出來,而生老病死又是自然規律,因此,現實中的老年人問題確實令人堪憂。最現實的養老問題。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如此眾多的老年人,養老應該是個非常現實的大問題,不管任何情況,要切實保障近3億的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確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情。
  • 燒餅歌27之一 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誰因此煩惱不做人而成了佛?
    燒餅歌27之一 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誰因此煩惱不做人而成了佛?作者:劉修炳(本紀實小說超出現實請閉上眼睛用心看)如果不是因為三伯,我以為看得見的就是事實,看不見的皆是虛幻。後來,我漸漸發現無論看見的和沒有看見的,都擺在那裡,包括自己。宇宙間的一切,仿佛就是最好的安排。人,便是其一。
  • 我們應該接受自然規律,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坦然處之吧
    沒想到現在這句口頭禪,已經成了我的名言,往往看到剛剛大學畢業的年青人,我都會忍不住對他們說句:如果我還是你們這個年齡該多好啊!是啊!時光不可倒流,這是自然規律,人都會老,我們不得不遵守自然規律。周圍的人現在都是用異樣的眼光看她,她更加難以接受,整天以淚洗面。人都會變老,我們得接受自然規律。我的叔叔是大貨車司機,他的一生可謂是大起大落,以前叔叔家很是富裕,後來因為生二胎,工作也沒了,家裡也被抄家了,所以叔叔家落魄了,但他沒有被打倒,接著跑運輸,可惜就在他家富裕起來的時候,被查出是肺癌晚期,家裡人感覺天都踏下來了,家裡還有兩個孩子讀書,叔叔還那麼年輕,這個病治也治不好,怎麼辦?
  • 生老病死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人。生老病死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生老病死(shēng lǎo bìng sǐ)成語釋義:佛教認為出生、衰老、疾病、死亡是人生的「四苦」;後指社會生活中生育、養老、醫療、殯葬等重大生活現象。成語出處:《敦煌變文集 八相變》:「生老病死相煎逼,積財千萬總成空。」
  • 佛說:生老病死,人世無常
    佛說:生老病死,人世無常。一切都是暫時的,沒有什麼是永遠,也沒有什麼是永恆,來時不必歡喜,去時不必傷悲,一切都順其自然,一切都順勢而為,人生才會少煩惱,人生才會有解脫。無論你多富有,也無論你多貧窮,時間不會為誰停留;無論你是成功還是失敗,一切都會過去;無論你是得意還是失意,都會成為昨日之事,人生如夢,何必把夢境當作真實,人生最好的狀態是與自己的不完美握手言和,一笑而過。生命中無論你遇見誰,都是你要遇見的人。生命中無論誰離開你,都是遲早要走的人,去留隨意,愛恨隨緣。
  • 人都有生老病死苦
    病老死及愛別離,如此業即我所造,  如是反覆思維者,彼對治門不驕矜。
  •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生命輪迴,你看歲月饒過了誰
    最近華裔設計師vera wang 王薇薇在社交媒體曬出自己的身材照,雙腿緊實曲線優美,皮膚光滑細膩,身材凹凸有致,一頭烏黑飄逸的披肩長發,宛如十八歲少女楚楚動人,哪像個71歲的古稀之人!
  • 佛說,人生四苦並非「生老病死」,而是這四件事,很多人不懂裝懂
    在普通人眼裡,人生最痛苦的莫過於生、老、病、死。人一生下來,便是哭著來到這世上的,也註定了人這一生要經歷種種痛苦,才肯歸去。有的人無法釋懷,至死都不能明目,而有的人卻能從容應對,在快樂中死去。而對於修行之人來說,人生有八苦,分別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等。對他們而言,「生老病死」已是平常,最關鍵的是後面四個,與相愛的人硬生生拆散是苦;用盡一切手段,依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是苦;與仇人、冤家天天碰面是苦;五陰集聚成身,如火般燃燒,前面七苦相應而生更苦。
  • 你沒有缺衣少食,為何還是活得痛苦?
    如果我們不是真正的缺衣少食,卻生活還是很煩惱,沒有感覺到十分幸福,甚至感覺到十分痛苦,其中的原因只能說是,我們很可能缺少兩種生活的能力,一種是我們擺脫痛苦的能力,另外一種是缺少去締造快樂的能力。首先,先分析一下我們為何痛苦,到底是什麼擾亂了本來就自由自在的內心?
  • 正視生老病死,從人生必修課《人間生死書》開始
    憤怒、沮喪還是接受?如果你有幸還未經歷這樣的人生課程,那恭喜你還有慢慢適應的過程。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沒有人能夠逃脫,作為普通人,要如何面對自己或親人的生死,也是個逃不開的話題。龍應臺曾在《目送》中有很形象的描述:「你們的緣分,就是在今生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 面對生老病死,胡可選擇讓沙溢先走:半路上留下的那個人,最苦!
    兩人溫情地四目相對,雖然時間流走,容貌被歲月帶走了,但是你還是那個你,仍是我心中最愛的那個人。胡可的內心像這一幕,擊中,戳到了淚點,淚流不止。「不知道為什麼,自從當了媽媽之後,我覺得時間過得好快。就是一年一年又一年,我無法想像。今年再過生日,已經是四十五歲的生日了。就是自己離白髮蒼蒼的那個時候,還有多遠?
  • 「心裡裝著不可能的人,明知道該放下,卻又放不下,我好痛苦」
    我做不到,如此卑微的愛人,既然不愛了,那就分開吧。世界之大,總會有個人,再次闖進你的心裡,讓你重拾歡喜。可惜,令人遺憾的是,有許多人走不出這段情傷,一直沉溺於過去,難以釋懷。想想還是蠻可憐的,挺讓人心疼的。不過,感情就是這樣,若想真正地走出,還是得靠自己。你的世界,向來都是自己做主,誰佔據了它,誰又能趕跑他,皆有你說了算。
  • 彩票既然是隨機搖獎的,為何中一等獎的人卻很少?看完算搞懂了
    彩票既然是隨機搖獎的,為何中一等獎的人卻很少?看完算搞懂了 大家都知道,買彩票就相當於是一個抽獎事件,而中獎則是一個隨機事件。有的人可能運氣好,買了幾次甚至是第一次就中間了,但是有的人可能花費了不少的錢,但是也都是白花錢,基本上就沒有中過。
  • 殯儀館工作的姑娘月入過萬,為何還是要辭職呢,原因有這三點
    殯儀館工作的姑娘月入過萬,為何還是要辭職呢,原因有這三點今天帶大家說說殯儀館的事,在大家觀念裡聽到殯儀館應該會覺得是一件不好的事。每個人都會有生老病死出生時一定會接觸醫院,結束時一定會接觸殯儀館,這兩個地方承載著人們的開始和結束。
  • 金牛座女生對於一件事情為何如此偏執?
    只是有的人這個度會比較嚴重,因此在別人看來,那就是一種偏執了,他們會認為這是一種病。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十二星座中的金牛女對於一件事情為何如此偏執呢?做事很專注在別人看來,金牛女做事是偏執的表現。但是她們本人是不這樣覺得的,因為金牛女認為自己那只是非常的專心。
  • 宣化上人開示:生老病死苦
    還是做畜生?是去做人?這個沒有人能保險的。總之,這生、老、病、死都是苦的。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出家?也就因為覺得這生、老、病、死苦,是一件不容易受的事情。他在十九歲的時候,有一天出去遊玩,先到東門,看見一個婦人在那兒生小孩子,就問隨從的人:「這是一個什麼事情?」隨從說:「這是生小孩子!」太子看見不但小孩子哭,婦人也痛苦得不得了;他不高興了,就回到宮裡去。
  • 佛說:你之所以活得痛苦,是因為執念太深!
    俗話說「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人這一生,實屬不易,每個人都難免要經歷生活的苦樂興衰,娑婆世界就是這樣,眾苦充滿。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生滅變化之自然規律,誰都逃避不了。其實人生最大的痛苦不在於身體,而是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