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雲外攬月回!——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題:九天雲外攬月回!——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新華社記者胡喆、彭韻佳、陳凱姿

  嫦娥五號回來了!帶著月壤回來了!恰似一部追了23天的宇宙大片,人們期待著、盼望著,晝夜不息。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顆流星劃破天際,驚起一團煙雲,以百米衝刺的姿態迫不及待回到地球。九天攬月,這一刻,中國航天又創造新的歷史。

  這是21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

  探月第三步 中國航天一大步

  「5、4、3、2、1,點火!」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尾焰噴薄而出,閃爍著多彩的光芒映透整個夜空。山坡上、海岸邊,人們歡呼、慶祝,目送長徵五號全力託舉嫦娥五號向著月球飛馳而去。

  這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23天後的12月17日凌晨,內蒙古四子王旗。在闖過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後,歷經重重考驗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面。

  嫦娥五號探測器重達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任務實施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與回收、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共同完成,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中「回」的主任務,是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決心的集中體現。

  回顧嫦娥五號這舉世矚目的23天,人們一面為它驚險的太空之旅捏一把汗,一面為它不斷傳回的一條條捷報而欣喜和感動。人們將永遠銘記,2020年底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驚天一落」扣人心弦。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月球風暴洋成為中國探月新地標。

  12月1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落月瞬間。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主動減速、快速調整、迅速接近、精準選點、穩步著陸……15分鐘內,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自主完成一系列複雜高難度動作,猶如一位在月球凌空漫步的仙子,婀娜多姿。

  ——「月球挖土」全民關注。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緊張工作,嫦娥五號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通過「表取」和「鑽取」兩種「挖土」模式,這臺中國「最強挖掘機」在全國人民的「雲監工」下,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12月2日攝)。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

  ——「月面起飛」載入史冊。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球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沒有一馬平川的起飛地,沒有成熟完備的發射系統。嫦娥五號月面起飛可謂困難重重,不確定性極大,但在航天科技人員的精心控制和引導下,完成了這一載入中國航天史冊的壯舉。

  ——「旗開月表」振奮人心。經過科研團隊的數據接收和處理,12月4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

  五星紅旗月球閃耀,自豪激動溢於言表。這是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後,五星紅旗又一次展現在月球表面,同時也是五星紅旗第一次月表動態展示。

  ——「太空擁吻」驚險浪漫。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這份中國最遠的「宇宙快遞」,在21秒內完成一「抱」一「抓」、用一次堪稱「教科書式的對接」,順利完成了月球樣品的轉移和接力,讓歷經千難萬險採集到的月球樣品,一氣呵成踏上來地球的路。

  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表示,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

  與月亮相約 我們是認真的

  早在20世紀初,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夢想乘坐火箭去其他行星,甚至去恆星旅遊,由此創立了著名的火箭理論。此後,曾經遙不可及的穹頂再也無法阻止人類的腳步。

  從50年前中國成功發射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到50年後嫦娥五號首次實現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穹頂之上,中國人用一道道壯麗的航跡標註著創新的坐標。

  就在嫦娥五號踏上歸途之際,細心的網友通過對比發現,原來10多年前,世界上的主要航天國家都紛紛出臺了自己的探月規劃:有的想發射探測器到月球、有的想載人登月、有的想去月球建科研站……

  時至今日,能夠實現自己當年定下的探月目標的,並不在多數。月亮雖然高高掛在月空當中,但真的要去探索和接近它,絕非易事。

  12月1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落月過程。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在一份份宏大絢麗的規劃面前,中國航天人並沒有那麼多豪言壯語,而是選擇用「繞、落、回」三步走的方案,穩紮穩打地實現自己的探月目標。

  經過16年努力,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了「六戰六捷」的優異成績,不超預算、不降指標、不拖時間,如期完成三步走規劃,圓滿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在月球探測領域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

  「與月亮相約,我們無疑是認真的!」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說,中國探月的每一個大膽設想、每一次成功實施,都是為了兌現對人民的莊嚴承諾,都是一棒接著一棒幹、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逐夢之旅。

  「整個嫦娥五號的研製可謂『十年磨一劍』,其間遭遇過挫折、更經歷過失敗,我們始終秉持『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一次次苦盡甘來、一次次闖關奪隘,終於將嫦娥『五姑娘』順利嫁了出去。」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說。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說,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無疑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體現了我們「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魄力和「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

  「待到四子王旗會,工程大計好收官。16年來,我們完成了『繞、落、回』三步走的目標,使我們國家在深空探測領域進入到能夠從月球返回的一個先進國家的行列。」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中國工程院院士欒恩傑說。

  牧星耕宇追夢人

  偉大事業都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於實幹。

  從嫦娥三號、玉兔號到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再到嫦娥五號,一個個中國探測器成功到訪月球所勾勒描繪的,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逐夢足跡。

  探月逐夢的背後,當然少不了一群牧星耕宇的追夢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從大山深處到大海之濱,一路追隨、永不言棄;從翩翩少年到白髮院士,他們矢志奮鬥、不勝不休……

  「心至蒼穹外,目盡星河遠。」這是中國航天人最真實的內心寫照。此刻,抬頭仰望夜空中的那輪明月,真的已經觸手可及。

  「那一刻,我仿佛和『嫦娥』化身為了一體,在太空中轉啊轉、轉啊轉……」當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回憶起嫦娥一號被月球引力捕獲時的場景,他形容自己快樂得「就像忘掉了身邊的一切」。

  當嫦娥五號帶著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已經80多歲的歐陽自遠,最牽掛的還是科研。他說:「嫦娥五號肩負著對月球科學發展的一個重大任務,我們將搞清楚更多關於月球演化歷史的問題。」

  歌嬋娟之圓缺,嘆宇宙之無窮。

  半個世紀前,蘇聯月球16號將101克月壤樣本帶回地球,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實現月球無人自動取樣並送回地球的探測器。整整50年後,在地球的東方,一群追月逐夢的華夏兒女,上演了一出「月宮取寶、月軌對接、太空投遞」的壯舉。

  所謂壯舉,皆因奮鬥。自嫦娥五號軌道器立項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探月工程負責人張玉花就帶領團隊「白手起家」,展開了攻堅研製之旅。

  嫦娥五號軌道器是張玉花探月之路上經歷時間最長、研製最為艱苦的一個太空飛行器。如今,歷經七年研製、三年貯存,終於一朝成功夢圓。

  小名「秋月」的張玉花,仿佛註定與月亮有緣。她在載人航天領域幹了18年,一紙調令來到探月,從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再到嫦娥五號,一路走來、從無到有,她帶領團隊一步一個腳印堅定地走向月球。

  「人類對於宇宙空間的探索才剛剛起步。從探月出發,我們還將走得更遠。」張玉花說。

  「十年妝成始出閣,駕金車,過天河,寂寥蟾宮,新影更婀娜。玉鏡為臺舒秀臂,擷仙土,回故國。」網絡上,一闋航天人所作的《江城子》刷屏了。

  「中國人是不是離登月不遠了?」刷屏後,一位網友留下這樣一行問題。

  正如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所言:「人類在地球、太陽系都是很渺小的,不走出去,我們註定難以為繼。」

  展望未來,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這一基本型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嫦娥七號將對月球南極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等進行綜合探測。嫦娥八號除繼續開展科學探測試驗外,還將進行關鍵技術的驗證。

  「步入快速發展的又一個黃金十年,我們將向航天強國的宏偉目標邁進。探索浩瀚宇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讓我們的思想跨過恆星的距離,遙望未來的美麗家園,牧星耕宇。」吳偉仁說。

相關焦點

  • 九天雲外攬月回
    嫦娥五號探測器重達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任務實施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與回收、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共同完成,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中「回」的主任務,是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決心的集中體現。
  • ...三步走」 收官「有看頭」——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正式啟航
    「嫦」風破浪正當時,「五」動九州攬月回。11月24日凌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拖著長長的尾焰,用巨大的轟鳴打破海岸邊夜的寧靜,全速託舉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亮點解析:五個首次、三步走戰略壓軸之作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由國家航天局牽頭組織實施。16年來,中國探月工程五戰五捷,碩果纍纍,嫦娥五號任務將圓滿完成「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即將發射,再次踏上奔月之旅。此次探月任務和以往有什麼不同?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有哪些看點呢?
  • 嫦娥五號探月在即,攬YUE計劃再進一步
    嫦娥五號探月在即,這也是我國探月三期工程的收官之作,對我國航天事業來說意義重大。但同時,此次探月行動也是歷年來難度最大的一次。我國自2004年起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共發射了五個探測器和一個再入返回飛行器。其中2007年發射的嫦娥一號主要是「探」,即從地球軌道進入月球軌道,並進行繞月探測,兩年後受控撞月。
  • 聽探月工程總指揮講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院士用哈爾濱香腸詳解機器...
    聽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講述嫦娥五號探測器背後的故事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在這之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之一、國家航天局原局長,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院士。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肖龍教授團隊參與嫦娥五號探月工程計劃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明海英 通訊員龐偉紅)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中國探月16年,嫦娥五號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 解讀
    許琦敏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在超額完成各項任務後,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受控撞擊了月球豐富海區域。 我國探月工程的第二步是「落」月探測,實施了「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共兩次飛行任務。 2010年10月1日,作為技術先導星的「嫦娥二號」發射升空。
  • 嫦娥五號今日啟程!紫金山天文臺專家揭秘我國探月史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探月三期收官之旅。交匯點記者專訪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吳昀昭,為大家介紹本次探月計劃和我國探月史。
  • 航天專家:嫦娥五號任務約23天 將帶回約2千克月壤
    【解說】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李青在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此次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的整個任務飛行過程可分為11個階段,總飛行時間約23天。將此次發射的窗口時間選在凌晨,是要保證採樣過程中具有最佳測控狀態。
  • 嫦娥五號探夢星空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正在執行的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太空探索永無止境。
  • 探月極限挑戰之旅開啟!嫦娥五號出發了,六號、七號還遠嗎?
    對月球的探測也成為焦點,這便是著名的嫦娥探月工程。它正式始於2004年,採用「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全方位研究月球,目前已經取得了數次任務的巨大成功。  △嫦娥四號/玉兔二號/鵲橋號任務 國家航天局  而嫦娥五號是嫦娥探月工程中「回」(採樣返回)這一步的核心任務,在任務執行期間
  • 地大肖龍教授參與嫦娥五號探月工程計劃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揭秘嫦娥五號任務全過程:到月球去挖土究竟有多難?
    身強體壯的「胖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再一次從這裡刺入蒼穹,帶著「五姑娘」嫦娥五號探測器飛向遠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這標誌著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正式拉開大幕。對於月球這個地球唯一一顆天然衛星,中國人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此前,我國已經完成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5次任務,實現了繞月探測、落月探測和巡視探測。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 嫦娥五號主要定位是什麼
    中國嫦娥探月工程正式始於2004年,目前已經取得了數次任務的巨大成功。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升空前往月球,全方位研究了月球總體情況。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採樣返回時間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據央視新聞報導,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 2 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倒計時
    中國探月工程(China’s Lunar Exploration Program)亦稱嫦娥工程,是中國國家航天局啟動的第一個探月工程,於
  • 助力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太空兔召喚嫦娥,攬YUE計劃啟動
    [車友頭條-車友號-Autozone汽車數落]  嫦娥嫦娥,我是太空兔,請回答! 北京時間11月24日,嫦娥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作為中國探月工程官方戰略合作夥伴,北京越野同步開啟使命召喚VII攬YUE計劃,首次全程參與嫦娥五號出徵、返回整體任務。
  • 我國計劃2019年底前後發射嫦娥五號
    我國計劃2019年底前後發射嫦娥五號將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我國將繼續實施月球探測工程,突破探測器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技術嫦娥五號:將實現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屆時探月工程將完成「繞、落、回」三步走目標。
  • 嫦娥五號11月24號發射
    作為當前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也備受大家關注。 11月17最新消息,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已於今天早晨7時40分前後,開始垂直轉運至101發射工位,並計劃於11月24日凌晨擇機發射嫦娥五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