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創作者:妍青談歷史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在人們都知道,現代派繪畫起源於印象派,也知道馬奈、莫奈、塞尚、凡高和高更等藝術大師是印象派繪畫的傑出代表。但是,不一定知道,還有一個人,曾對印象派繪畫和印象派畫家地位的奠定起過特殊的作用。這個人就是畢沙羅。畢沙羅在印象派畫家中是最年長的一位。他大馬奈2歲,大德加4歲,大塞尚19歲,大莫奈10歲,大雷諾瓦11歲。我們繼續往下了解一下吧!
畢沙羅是唯一參加過1874年至1886年間歷次印象派畫展的畫家。他為人誠懇,謙遜敦厚,樂於助人,對晚輩拳拳授業而又不以師長自居,特別善於接受別人的影響。他一生歷經貧寒而操節不移,既不會奉承拍馬,也不懂詆毀誹謗,對各種粗野卑鄙的謀私行徑深惡痛絕,因而深受人們尊敬。卡美爾·畢沙羅(1830-1903),1830年7月10日出生於加勒比海安德列斯群島的聖託馬斯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原屬葡萄牙籍,是一個五金製品商店的業主。他希望兒子從商,繼承自己的事業。畢沙羅童年和青年時期在法國接受教育。1841年入巴黎帕西寄宿學校讀書達6年之久。畢沙羅從小喜歡繪畫。
他的天分被寄宿學校校長薩瓦裡發現,得到悉心培養。薩瓦裡本人也愛好繪畫藝術,且在當時美術界學院派臨摹古典作品風鼎盛時期,能保持個人的獨立見解,把實物描繪作為自己的藝術追求。他也以此叮囑畢沙羅,叫他「多多地去畫椰子樹」。此訓畢沙羅永記在心,終生恪守。1847年,畢沙羅回聖託馬斯,在父親的商行就職。但他的興趣在繪畫方面,孜孜以求的是當一名畫家。1852年的一天,畢沙羅偶然與丹麥畫家弗裡契·麥爾比相識。麥爾比約他一起去委內瑞拉的加拉加斯學畫。他未加考慮便答應下來。父親對兒子這次為強烈的志向驅使的離家遠行,初始有點憂慮,最後還是作了讓步。
3年後,畢沙羅又來到巴黎。他在好幾個畫室裡學過畫。但畫室的教學方法不久便使他厭倦。他覺得活生生的模特和郊外的田野,比畫室裡的學院派教師要高明得多。他曾與弗裡契·麥爾比的兄弟安東·麥爾比一起作畫,並向他請教,甚至自稱是他的學生。不久,又師承著名風景畫家柯羅,請他看自己的作品,得到他的悉心指導和幫助。但是,他明白,要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就不能拘囿於一家,而應博採眾長。他還向庫爾貝和馬奈學習畫技。
勤奮好學,使畢沙羅的繪畫水平提高很快。但同時他的畫風也開始發生變化。這一變化使他失去了柯羅的好感,甚至遭到了斥責。他們的聯繫就此中斷,此後,畢沙羅也不再以柯羅的學生自稱了。不過,以後他也提出過與「出以實物為對象,在「露天」直接作畫,並對三原色加以簡馬奈幫」相左的見解。他提化。於是,一些「色調明朗」的畫從褐色顏料中脫穎而出。畢沙羅大部分時間在鄉下度過。1868年他定居於盧夫西恩。他的作品售價低廉,常常是20法郎一幅還不易賣出。對他的作品感興趣的人太少了。他陷入物質生活的困境之中,但仍不改正直、忠誠、憎惡虛偽狡猾的品質,矢志不移獻身藝術的決心。他在1878年寫道:「如果生活能夠重新開始的話,我仍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這一條道路。」
後來,他的畫室遭到了普魯士人的洗劫和踐踏。在那些艱難的日子裡,他得到了大畫商保爾·迪朗一呂埃爾的無私幫助和精神支持,加之自1874年初以來,他的畫的拍賣價格有所提高,這著實使他高興了一陣子。只是好景不長。未多久,便發生了印象派畫展遭到批評界猛烈攻擊和嘲諷的事。「瘋子」、「騙子」等一些貶辱性的字眼,像汙水一樣朝印象派畫家頭上潑來;某雜誌上一篇評論對畢沙羅的一幅風景畫挖苦道:「老天爺!這是什麼玩藝兒?瞧……白霜降在挖得很深的犁溝裡。—這是犁溝?這是白霜?…這不過是將調色板上的碎粉末均勻地撒在骯髒的畫布上……」攻擊也傷及迪朗·呂埃爾。
評論界指責他愚蠢荒唐。迪朗購買畢沙羅作品的熱情開始冷落下來。此後,他的作品標價不斷跌落。到1876年,只要花上50至260法郎就可以買到一張畢沙羅的畫了。有時他廉價賣出一幅畫,還得感謝買主對他的幫助。他的生活處境的困窘,可想而知。到底又遇見一位甘為他解困的好人一糕點商米海。這是一個既愛好文藝人好心腸的人。他買印象派的畫,特別是畢沙羅的畫。為了給畢沙羅更大的和更有效的幫助,他想出一個用開彩票的形式推銷畢沙羅畫作的辦法。結果,以10法郎一張的售價,發行了100張彩票。
然而,這些辦法帶來的經濟生活的緩慢而有限的。而這時的雷諾瓦和莫奈都已是好轉是馳名畫壇的人物了,他們的作品深受歡迎。畢沙羅的命運的決定性轉機是1890年。那一年,他的一幅畫的市場拍賣價達2100法郎。不過,此時他已是60歲開外的人了。露在西方現代繪畫史上,畢沙羅是作為後來成了畫壇巨擘的許多名畫家的師長和啟蒙、授業導師而受到尊敬的。這些畫家中有塞尚、凡高和高更等。其中,畢沙羅對塞尚的發現和幫助尤其傳為佳話。1861年,畢沙羅在老城區瑞士學院畫室邂逅塞尚時,看了他的一些初期畫作,便斷言,這是個天才的畫家。之後,便不斷地幫助塞尚。除幫助他參加畫展和舉辦個人畫展外,還同他一起繪畫,熱心教誨,使塞尚的畫技迅速提高。塞尚深受感動,師恩終生不忘。
直至1906年逝世那年,塞尚還在自己舉辦的一次規模不大的展覽會的目錄上自己的籤名後面,署上「畢沙羅的學生」一款。畢沙羅與保爾·高更結識時,後者還是個業餘繪畫愛好者。畢沙羅像兄長一樣,一邊和他一起畫畫,一邊循循善誘地指導他掌握繪畫的技巧。後來,當畢沙羅發現高更的興趣轉向證券交易的時候,他深感不安。他擔心對金錢的欲望會毀滅這個未來的天才。
在小編應該說,與塞尚相比,他不那麼喜歡高更,後來,他甚至稱他為「學閥」。儘管這樣,叨恩畢沙羅的高更還是對畢沙羅感念不已。他在《畫家瑣語》中謙恭備至地寫道:「畢沙羅是我的一位導師,我不否認這一點。」而這卻是畢沙羅不曾想到的在高更死後6個月,1903年11月,畢沙羅與世長辭。晚年,他的生活平靜下來,經濟上也寬裕了。但他始終沒有扔下畫筆,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你們對此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