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準2018最新消息:央行降準是什麼意思 本次降準有何不同

2020-11-25 至誠財經網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0月7日訊

  今天(10月07日)11點53分,央行宣布:自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這是年度金融市場又一重大事件。

  本次降準所釋放的部分資金用於償還10月15日到期的約4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除去此部分,降準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也就是說本次降準釋放的資金高達12000億。

  本次定向降準的亮點有三:

  一是降準的幅度很大,原來一般是0.5%,現在是1%。

  二是國慶期間外圍股市普遍走低,預計對周一的A股產生很大影響,本次降準有對衝外圍利空之意。

  三是9月份美聯儲加息,市場利率和國債收益率普遍走高,對人民幣匯率形成壓力。

  降準是中國央行最致命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幾乎等同於降息,當降準後商業銀行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流動資金,並通過「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商業銀行法定準備金減少→商業銀行放貸能力增加→社會總貨幣量增加→貨幣擴張、經濟擴張」的方式影響全社會的投資、消費甚至出口,在目前銀行存款高基數的背景下,央行哪怕是降準僅有0.5%,對社會信用的擴張都是不可估量的。

  其於此,央行對降準工具的作用往往慎之又慎,自2015年10月24日降準降息後,2016年、2017年央行從未使用過,但是進入2018年後,經濟形勢發生巨大的變化央行重啟降準工具,本次是年內第4次降準,這預示著什麼?

相關焦點

  • 央行宣布降準0.5%是什麼意思?央行1月6日全面降準0.5%
    「新年第一天,央行就發大禮包。」昨日,廣州一科技公司負責人吳先生聽到央行降準的消息開心地說:「股市應該有一波行情,另外,想到國家這麼重視小微企業,對企業的發展更有信心了。」
  • 央行:2018年至今降準12次
    來源: 觀點地產網5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消息稱,2018年以來,央行共降準12次,共釋放長期資金約8萬億元。觀點地產新媒體獲悉,在12次降準中,2018年4次降準釋放資金3.65萬億元,2019年5次降準釋放資金2.7萬億元,2020年初至5月3次降準釋放資金1.75萬億元。
  • 央行送4000億降準大禮!對股市、樓市有何影響?央行:絕不...
    導讀:年內第三次降準來了!  4月3日下午消息,央行決定4月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釋放資金4000億元。並且,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  本周三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進一步實施對中小銀行的定向降準」的話音剛落,措施就落地了!  多位市場人士稱,銀行股估值將有望提升。
  • 央行:此次降準並非大水漫灌 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摘要 【央行:此次降準並非大水漫灌 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央行消息,此次降準與9月中旬稅期形成對衝,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而且定向降準分兩次實施,也有利於穩妥有序釋放資金。因此,此次降準並非大水漫灌,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 2019年定向降準第一步今日落地!樓市、股市這樣走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15日消息,2019年首次定向降準(分三次實施)第一階段今日(15日)正式生效。 降準出乎意料 分三次實施 在4月兩次闢謠降準後,在5月首個交易日(6日)股市正式開盤前33秒,中國央行宣布降準,有些出乎意料。
  • 央行資金投放有望祭出組合拳 「麻辣粉」先上 節前資金面寬鬆幾無...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指出,2020年12月的金融數據,對近期流動性寬鬆和央行超預期投放提供註解。「對非標、套利等行為的監管,以及信用違約事件餘波,給貨幣信用環境施加顯著影響,保持較寬鬆流動性環境有『胡蘿蔔加大棒』的意味。」鍾正生認為,流動性偏松狀態有較大可能得到延續。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團隊預計,寬鬆的資金面有望延續到3月-4月。
  • 2020年降準降息空間將如何影響房價和經濟?
    所謂大家詬病的「大水漫灌」,就是降準降息的操作,但要知道,過去降息,是降的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所以神州大地雨露均沾。而現在的降息,是在利率傳導鏈條上的「節段」性調整降息。比如MLF利率、OMO(逆回購)利率等是央行對商業銀行的利率調控,說白了,這種降息是為了解決金融機構負債成本壓力。
  • 央行突放冷箭,這是在火上澆油?(最全解讀)
    葉檀提出,下午A股五分鐘K線圖上升,可能有提前得知降準消息的資金抄底。這條政策,如果是放在以前的市場中,絕對會被很多股民認為是金牌令箭。但是這次這條規律多半不成立——熊市最怕出利好。A股近期連續大跌,在今天差1個點就創新低的情況下,從5000點跌下來的股民,仿佛已經對這樣不太疼也不太癢的政策,麻木了。
  • 2021年首周央行進行了這個操作,股市和匯率接下來這樣走
    開年央行連續淨回籠,但隔夜質押式回購利率仍處於1.0%以下,市場流動性寬鬆,主要是去年底央行呵護跨年資金,財政資金投放,市場對資金面平穩有充分預期等。即便如此央行仍通過小量逆回購操作,穩定市場預期。跨年後銀行間市場存款類機構隔夜回購利率即大幅回落,周三跌至0.60%附近,逼近12月下旬創下的紀錄低點,隨後兩日雖有所反彈,但仍在1%以下。
  • 估值處歷史底部 龍年首降準或催生藍籌上攻熱情
    上周六央行宣布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有可能成為市場突破盤整格局的重要刺激因素。  央行降準或成催化劑  上周上證指數圍繞2350點展開持續窄幅震蕩,周五收盤報2357.18點,全周上漲0.22%。上周指數以盤中調整形式進行,並未出現實體較大的陰線,上周二、上周四和上周五均是如此。
  • 光大證券:2021年1月15日央行開展5000億MLF釋放了什麼信號?
    一方面,在跨年後,央行在公開市場上通過「微幅滴灌」策略,日均投放20-50億OMO,逐步回籠前期投放的跨年資金。另一方面,對隔夜利率進行了窗口指導。三是本次央行縮量投放MLF並非意味著政策轉向,而是針對前期「扭轉操作」所形成的寬鬆效應予以適度預調微調,避免資金面過度寬鬆而進一步激發債市加槓桿行為需要強調的是,近期短端資金利率的上行、隔夜利率向上「破1」,只是逐步脫離了前期較低區間而回歸正常化水平,這也符合央行的合意調控目標以及利率走廊運行機制。
  • 央行呵護備至,強調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12月25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例會在京召開,會議指出,當前境外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國內經濟內生動力增強,但也面臨疫情等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衝擊……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 央行月末端出2000億「麻辣粉」,貨幣政策進一步常態化丨火線解讀
    央行11月30日公告,為維護月末流動性平穩,2020年11月30日人民銀行開展2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50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95%,與此前一致。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央行有意調控以同業存單利率為代表的中期市場利率上行勢頭,避免中長期流動性緊張。這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也有利於年底前銀行繼續下調企業實際貸款利率,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廣發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劉鬱表示,目前長期限MLF投放,有助於對衝稅期和國債繳款的影響。
  • 央行回應螞蟻整改 透露一個樓市重要信號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徐想 攝)圖片來源:國新辦官網回應降準降息:當前利率水平合適,存款準備金率不高有記者問,如何理解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如何看待下一步降準和利率下調的空間針對降準問題,孫國峰表示,2018年以來,央行10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共釋放長期資金約8萬億元。目前金融機構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9.4%,其中超過4000家的中小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為6%。「不論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還是與我國歷史上的準備金率相比,目前的存款準備金率水平都不高。」孫國峰稱。
  • 「中字頭」爆發:近2000億巨頭又漲停 今年已飆漲30% 什麼信號?
    申銀萬國認為,對2021年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的預判為兩次「中性降準」、每次各等同於50BP全面降準,但首次降準的時點可延後至2 月,維持第二次降準大概率發生在3 季度的預測不變。而如果央行選擇不降準,MLF 的淨投放規模(更新測算)預計全年需達到2.5 萬億左右。
  • 「首席觀察」市場化「直達」有多難?央行與小微兩相望
    次貸危機以來,我國央行也創造了一系列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MLF(中期借貸便利)、SLF(常備借貸便利)、SLO(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PSL(抵押補充貸款)、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CBS(央行票據互換)等,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更加強調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但這些工具都需要通過商業銀行或政策性銀行進行貨幣政策的傳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