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很多才子是文曲星下凡,但你知道哪些武將是武曲星下凡嗎?

2021-01-10 煮酒君

《範進中舉》是著名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當中的經典情節之一,說的是一個叫範進的人五十多歲都沒能混得功名,後來突然考中舉人,結果高興到發瘋的故事。故事一開頭,範進的嶽父對無所事事的他態度十分惡劣,罵他道:"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爺來!這些中老爺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從文中的這個片段,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民間的一種帶有些迷信色彩的說法,那便是凡顯露出文化方面才華者,便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因此才會擁有過人之處。

有文曲星,自然也有武曲星,而相比於文曲星下凡,武曲星下凡的描述通常要少見的多。那麼,我國古代有哪些被稱為"武曲星下凡"的人物,他們又展現出了怎樣的才能呢?

所謂武曲星,其實就是北鬥七星當中的第六顆星,即古代天文學上所稱的開陽星,而關於武曲星下凡的傳說,民間主要有著三個版本。

首先,被視為"初代"武曲星的便是大名鼎鼎的周武王姬發。姬發繼承父親姬昌的遺志,率領天下諸侯共討暴虐無道的商紂王,並在顛覆殷商統治後建立了存續八百年的周朝,以姜太公、周公旦、召公奭等賢臣共同輔政,實現了王朝的日益興盛。

因為在位期間國家實力強大,且曾經取得重要戰事的勝利,姬發的諡號被定為"武",而傳說當中,姬發正是憑藉治國方面的"武功"被太白金星安排駐守武曲星。古時的觀念認為,武曲星掌管著武力、勇氣和財富,確實是適合姬發這種級別的英雄人物來管理。

姬發成為第一任武曲星之後,還曾經兩度"下凡",第一次,它化為了東漢末年河東解良人士關羽。

在歷史上,關羽是從劉備創業早期就跟隨其左右的武將,後來屢立戰功,不但有過冷兵器時代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的精彩戰績,還甚至一度逼得曹操商議遷都以避鋒芒,只可惜後來悽慘身死。

出於對關羽的崇敬和對其遭遇的惋惜,我國民間一直將其尊為"武聖",而作為武道的聖人,關羽和武曲星聯繫在一起也是十分理所當然的。

在百姓心目中的關羽不但武藝超群,還德配天地、義薄雲天,既不貪財又不好色,是真正意義上的君子。擁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和聲望,人們自然很容易就會想到天下武曲星的概念,並將之與其匹配,認為關羽就是武曲星下凡,所以才會如此完美無缺。

關羽的出現是武曲星為了拯救炎漢,而它的下一次降世,則被認為是為了拯救陷入危亡的狄青。傳說,北宋中後期天下大亂,玉帝特命下赤腳大仙下凡拯救世人,並派了武曲星在旁協助。赤腳大仙下凡後便是宋仁宗,他以仁治國,讓宋朝迎來了一段比較安定繁榮的時期,而武曲星則化為了狄青,他十六歲便投身行伍,並靠著作戰勇猛、智謀出眾而屢立戰功,成為了仁宗非常倚重的武將。

可惜的是,儘管憑藉戰功成為了樞密使,狄青卻因其武將身份遭到文官集團的排斥,最終接連被貶、鬱鬱而終。隨著狄青、仁宗的先後去世,赤腳大仙、武曲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宋朝仍然沒能走上正確的發展道路,而是一步步走向了衰弱和滅亡。

在經典名著《水滸傳》當中,也曾經提到狄青是武曲星所化的說法,作者施耐庵在第一章第一節中就寫道:"玉帝差遣紫微宮中兩座星辰下來,輔佐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開封府主龍圖閣大學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徵西夏國大元帥狄青。"

以此為基礎,由於流行的觀點認為包拯的形象是面容威嚴、皮膚黝黑,而狄青的形象則是看似文弱、膚色白皙,所以一種有趣的說法表示當初文曲星、武曲星下凡時搞混了各自的形象,所以變反了。據記載,狄青作戰時總是戴著銅面具,主流的觀點說這是因為他當年因犯罪臉上遭刺字,所以戴面具遮住。但也有人表示狄青和北齊的蘭陵王一樣是因為長相不夠兇悍嚇人,所以故意戴上面具好顯得有威嚴一些。

總的來說,古代被稱為文曲星下凡的人物有不少,像商朝開國元勳伊尹、剖心明志的比幹、宋朝包拯、範仲淹、文天祥,乃至神話傳說中的許仙、張亞子,《儒林外史》中那些"中老爺的"等等。

相比之下,武曲星下凡就比較少見了,比較被廣泛傳說的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姬發、關羽、狄青三人。

儘管人數較少,但能夠被稱為武曲星下凡者,無不是德才兼備、智勇雙全者,這一點相比人數眾多但其中"水分"頗多的文曲星誠然算得上一個優勢。

相關焦點

  • 有文曲星下凡,自然就有武曲星下凡,中國民間就有三位
    從古至今,不論是科舉還是高考,老百姓都喜歡以「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形容較低的錄取率。拋去真才實學之外,古人喜歡將「天命」作為登榜的重要因素。一旦有考生高中,一路闖過鄉試會試殿試,成為騎著高頭大馬招搖過市的狀元郎,坊間的人們總會豎起大拇指說一句:「文曲星下凡」。
  • 有文曲星下凡,自然就有武曲星下凡,中國民間就有三位
    從古至今,不論是科舉還是高考,老百姓都喜歡以「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形容較低的錄取率。拋去真才實學之外,古人喜歡將「天命」作為登榜的重要因素。一旦有考生高中,一路闖過鄉試會試殿試,成為騎著高頭大馬招搖過市的狀元郎,坊間的人們總會豎起大拇指說一句:「文曲星下凡」。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文曲星是主管文運的星宿,文章寫得好而被朝廷錄用為大官的人就是文曲星下凡。
  • 歷史上武曲星下凡的代表人物,封神時代有兩位,連曹操都榜上有名
    對於命理有研究的朋友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民間對於北鬥星辰極其崇拜,從當中衍生出來的神話傳說數不勝數,其中文曲星、武曲星的故事最為人所知。自古自來文武之間的矛盾就經常爆發,文人崇拜文曲星,武人自然就崇拜武曲星。在民間傳說中,北鬥七星的第六星開陽星即為武曲星,執掌殺伐,所以很多戰功赫赫的武將都被冠以武曲星下凡的美稱。
  • 文曲星下凡——中國歷史上文曲星有哪些?
    文曲星下凡——中國歷史上文曲星有多少?文曲星為北鬥第四星。文曲星主文運,武曲星主武運。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文曲星是主管文運的星宿,文章寫得好而被朝廷錄用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中國民間傳說出現過的文曲星包括:比幹、範仲淹、包拯、文天祥、許仙的兒子許仕林、劉伯溫。
  • 都聽說過文曲星、武曲星,但是他們的原型都是誰,你知道嗎?
    可能很多人都聽過什麼文曲下凡,武曲星下凡這樣的話,但是誰是文曲星,誰是武曲星的原型卻不知道,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科普一下,其實,包公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狄青是天上的武曲星下凡。然而,文曲星包公長了一張威武的黑臉,而武曲星狄青卻長了一張清秀的白臉,這不是不是有點兒奇怪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內中緣由還有個傳說,話說北宋末年,天災人禍不斷,民不聊生,玉皇大帝特派赤腳大仙下凡做皇帝以救治民間疾苦,然而赤腳大仙在天上享慣了清福,說什麼也不肯答應。
  • 文曲星下凡長大後成這樣?古代文曲星形象誰最厲害
    文曲星是北鬥星君的一種性情,文曲雅性,主文運,於是,許多著名的才子、有能力的文人都被傳說是文曲星下凡,不過,文曲星轉世都做了什麼大事呢?《封神榜》中的比幹是最為人所熟知的文曲星君之一。比幹為殷商亞相,紂王叔父,身有「七竅玲瓏心」,妖魔不敢親近,更是被九尾狐視為心腹大患,因自身無法親近,故使下奸計將比幹害死,而在封神時比幹正是被封為文曲星君。比幹也就是第一代文曲星,七竅玲瓏心可不是普通人就能用,否則狐狸精也不會這麼怕他,時刻被看穿。《新白娘子傳奇》中的許仕林也是眾所周知的文曲星。
  • 文曲星是什麼?為什麼他要下凡?
    文曲星是北鬥七星之首,主文運,相當於全球教育局局長,古時候人們認為全國考試的第一名,也就是所謂的狀元就是文曲星轉世,沒一定的道理,首先狀元不一定是文曲星下凡轉世,文曲星轉世也不一定是狀元。我們比較熟悉的,包拯,劉伯溫,許仕林,都被認為是文曲星轉世,當然都是民間給的,沒有官方認證,恐怕也沒一個朝廷能認證誰是文曲星轉世,即便他們本人也未必清楚自己是不是星宿下凡。當然一般這些人都是相當牛的,首先學問,知識的儲備量可以說全國數一數二的,當然除了學術,理政也得是把好手,能管理好朝廷,能安一方百姓,讓大家信服,可以說,從人品,文學,為官,為人都是接近於完美的。
  • 相傳宋朝有六名能人都是神仙下凡?包拯是文曲星,其他的你知道嗎
    古時候包括現在也有許多的人都特備尊重神仙,儘管大家都了解神仙是不存在的,但是古代的人卻堅信神仙的存在。他們還會把世間的一些大人物比成是神仙,還以為是哪個神仙下凡投胎轉世才變成這種人物。在宋代,就幾個稱之為是神仙下凡的人,都有哪些呢?
  • 經常聽說文曲星下凡,那「文曲星」有多少呢?
    道教興起後,文昌星與道教的梓潼神逐漸合二為一,稱「文昌帝君」,也稱「梓潼帝君」,成為主管天下文運之神,又稱為「文曲星」「文星」。根據道教教義,各個地方都有一位守土之神,梓潼神就是四川梓潼一帶的守土之神,原名叫張亞子或惡子。
  • 「文曲星下凡」,助你財運事業一飛沖天!
    在影視小說和傳統民間故事中,經常提到某人是「文曲星」下凡,且具有超凡的能力和正義感。那麼,什麼是「文曲星」?它在風水上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 道教神話中的「北鬥七星君」,除了文、武曲星君,你還認識哪些
    對於天文學,我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基本上只認識太陽、月亮,雖然時不時也會說起北鬥七星,但其實我幾乎找不到它的蹤影,所以天上除了日月之外,其他的都統稱之為,星星!而這些讓人分不清楚的星星,很多在古時候都是神明的象徵,分管著世間許多的事物,比如我們常說的文曲星,就是來自道教的北鬥七星君呢。
  • 宋朝皇帝仁宗和包青天都是天神下凡?盤點那些神仙轉世的大人物
    神仙下凡的使命和原因 我們經常在影視劇和小說中看到,有很多有頭有臉的厲害人物,都是神仙下凡,他們往往是帶著任務下凡,到人間完成某項巨大的任務,還有的神仙是犯了錯誤被貶下凡間,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下凡的神仙,在人間都變成了哪些大人物?他們下凡的原因都是什麼呢?
  • 怪論俠義(次章)原來包公並非文曲星下凡,而是奎木狼轉世
    在絕大多數中國人心中,包公是文曲星下凡,這是千百年來固有的觀念。直到科技昌明的今天,很多地方的學子在高考前都會拜包公,就是為了自己在高考時有個好的發揮。然而我這篇文章似乎有點挑戰傳統,也有人會覺得我這是在譁眾取寵。當然我這麼說自然是有依據的,這個依據就是小說《三俠五義》中對包公誕生過程的描述。我根據描述查了一些資料,認為包公是奎木狼轉世比文曲星下凡更加貼切。
  • 天上一顆星 地上一個人 奎星下凡的蘇東坡
    有人說:「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人。」中國民間傳說,唐朝郭子儀是白虎星下凡,助大唐平定安史之亂。宋朝包拯是文曲星,狄青是武曲星下凡,輔佐天子治理天下。古典小說《水滸傳》講到,梁山上的108位好漢是36個天罡星和72個地煞星轉世。世人神往天界,在歷代留下許多豐富的傳說。
  • 「武曲星」下凡,這3個人,就是他的化身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談到了「文曲星」的話題,我們已經知道,在民間的傳說中,有4位名人被公認為是「文曲星」下凡,是「文曲星」的化身,即伊尹、比幹、包拯、劉伯溫;那麼,有「文」就有「武」,「武曲星」下凡,他所化身的名人又會是誰呢?
  • 搞笑段子:原來小明是文曲星下凡
    1、剛畢業出來沒多久,老媽就打電話給我:「女兒啊,你老實交代,到底有沒有對象?」我說:「沒有啊!」老媽說了很多,最後說:「有對象的時候一定要跟媽說,你那點工資不夠你花的,媽還有錢,隨時可以支持你。」我很感動,正要說什麼的時候,老媽補了一句:「你那長相,不投資不行啊!」我無語了,有這麼醜嗎?
  • 「文曲星」是主管什麼的星宿?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中國神話傳說中,文曲星是主管文運的星宿,文章寫得好而被朝廷錄用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文曲星屬癸水,是北鬥星,主科甲功名,文曲與文昌同屬為吉星,代表有文藝方面的才能或者愛好文學及藝術。
  • 織女誤將文曲星當成牛郎而鑄成大錯,三仙被貶下凡,人間再續孽緣
    唐文跟隨章敬在定林寺讀書,寺中原先有一尊梓潼神(文昌帝君)塑像,非常靈驗,很多讀書人都來這裡祈求功名。唐文早晚兩次焚香禮拜,祈求自己變得聰慧一些,不願辜負父親的期待和疼愛。當年秋天,章敬落第。九月初,唐文來到定林寺,奉父親之命邀請章敬回到唐家。這天唐文吃罷早飯,獨自坐在大樹西邊的石床上,忽然看見有一個美女從大樹東邊走過來,神態悠閒。
  • 白虎星、青龍星等不甘寂寞頻頻下凡轉世為武將,而這些軍師則是奇遇...
    且聽悔昔道來:隋唐演義各英雄影視現象(圖)這個套路就是但凡在歷史有名的武將,大部分小說作者都會加以渲染之為某某星君小凡或是某某神下凡轉世,而但凡在歷史有名的軍師,大部分小說作者都會加以渲染之為其有著不一般的奇遇,或收到某某神人的指點,或得到傳世的天書兵法等等,然後不管這武將還是軍師,有了如此神奇的背景,能建功立業,大展抱負似乎看起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了。
  • 道教中是怎麼解釋神仙下凡的?有下凡的說法嗎?
    神仙下凡其實關於神仙下凡的這個說法首次是出現在《紅樓夢》之中,其中講到:「方知石兄下凡一次,磨出光明,修成圓覺,也可謂無復遺憾了!」其實是應該這麼理解的,在古代神話中,天庭和人間事相互分離的,神仙不能干擾煩人的生活,私自下凡勢必會釀成大禍,所以流傳的神仙下凡基本上就兩種情況,第一種是來人間歷練,第二種是被逐出天宮,就像是《西遊記》中的豬八戒一樣;有說法提到神仙下凡和普通凡人是不一樣的,或許體現在超凡的能力上,或許體現在一顆痣上等等,那真的有這個說法嗎?有沒有下凡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