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奮戰數月 交會測量組隊員仍在珠峰地區默默堅守

2021-01-09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雖然珠峰高程測量項目野外工作已基本接近尾聲,國測一大隊第一批隊員已於日前勝利凱旋,但是還有極少量的珠峰東側地區基礎測量工作還在繼續。目前,還有不少交會測量組的隊員在珠峰地區默默堅守,他們從3月2日至今,已在高原上連續奮戰3個多月。

程璐,交會測量組西絨交會點組長,三上西絨,被其他隊員戲稱為新一代的「高原犛牛」。據國測一大隊辦公室主任任秀波介紹,相對來說,西絨點是所有交會測量點中難度最大的點。當時,二本營指揮韓超斌正為分配任務作難時,程璐主動要求到最困難的西絨測量點,每天擠在簡陋的帳篷裡,化雪飲水,重複吃著方便食品。雖然條件艱苦,但他毫無怨言,一絲不苟完成了測繪任務。

李科,本次珠峰高程測量中負責高程導線、GNSS測量和III7點的交會測量工作。他五次前往海拔5700米的III7點,幫助重力測量組運送儀器設備到達東絨5800米營地,曾多次前往中絨、西絨,被隊友親切的稱為「嚮導」。「嚮導」這個詞是高海拔地區是一個非常高的稱謂,意味著有他在,保命的機率就大得多。

李飛戰,東絨2交會測量組組長、天文測量組組長,他帶領年輕隊員孫文亮,晝夜堅守,只為測量珠峰天空上的星星。由於珠峰地區氣候變化極快,往往架設儀器時還是漫天繁星,等他們冒著夜間零下幾十度的嚴寒架好儀器時,星空卻被雲霧遮擋。就算是運氣好,遇到漫天繁星時,他們也要堅持觀測星空整整一夜。

謝敏,東絨3交會測量組組長,本次珠峰測量項目中負責高程導線、GNSS測量和東絨3點的交會測量工作。他的父親謝忠華是國測一大隊退休的一名駕駛員,在珠峰測量期間過世,因為測區工作繁忙,謝敏沒能回到西安送老爺子最後一程。他強忍著失去父親的悲傷,堅持在測區努力工作。苦活、累活他總是搶著幹,希望通過繁忙的工作使自己沒有閒暇時間來想父親過世的事。身邊的隊友都知道他心裡難受,但又不知如何疏導,只能看著他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調整。

史志剛,重力測量組組長,除完成珠峰地區加密重力測量之外,還完成了海拔5200米至6000米所有六個交會點的重力測量,在帶領其他隊員完成海拔6500米的重力測量返回途中時,他們經歷了能見度只有幾米的暴風雪,所幸平安無事。據了解,他是本次珠峰高程測量項目中,唯一一個走遍所有交會測量點的人。

劉澤旭,是一名「測三代」,他的爺爺、父親都是國測一大隊的老隊員。此前,他由測繪隊員轉崗為一名駕駛員,本次珠峰高程測量項目中,他又從駕駛員轉崗到了後勤保障,負責二本營隊員的飲食和所有物資的調配管理,「珠峰肉夾饃」就是出自他手。在珠峰高程測量報名時,他主動請纓說:「我既可以開車,也可以參加具體測繪,最不濟我還是一個二級廚師,可以把隊員們的飲食搞好,吃好了才能有力氣幹活。」說到做到,他實現了參與珠峰測量的夢想,也做好了隊員們的飲食保障,更是把二本營的物資管理的井井有條。

如今,這些國測一大隊交會測量組的隊友還在珠峰東側進行基礎性測量的掃尾工作,並未返回西安。除了上述的幾位,還有很多默默奉獻的隊員,同樣堅守在珠峰地區。當我們在慶祝珠峰登頂測量勝利的同時,也請記住那些還在堅守的人們,等勇士凱旋,盼你們歸來。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康喬娜

編輯:融媒體

相關焦點

  • 科普丨珠峰交會測量隊員有多難?今天帶您走近東絨
    科普丨珠峰交會測量隊員有多難?做為一個曾經參加2005年珠峰測量的老隊員,我覺得有必要讓大家了解,交會測量點上的隊友到底有多難。今天老編帶您走近東絨2交會測量點。東絨2,海拔約6000米,位於珠峰北坡登山路線(東絨布冰川)西側,章子峰北側山體半山坡上,無成熟上山路線,除測繪隊員之外無人踏足。
  • 珠峰高程測量丨測繪隊員今天啟程奔赴交會測量點
    珠峰高程測量丨測繪隊員今天啟程奔赴交會測量點 央視新聞5月8日消息,繼登山隊昨晚(7日)到達6500米前進營地進行休整後,今天(8日)六組交會測量隊從海拔
  • ...雜誌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記2020珠峰腳下的測量人
    2020年2月,當時正處於疫情防控的最嚴格的時期,西藏有一例確診病例,但對西藏來說,全國各地都是中高風險區。為了不錯過2020年5月攀登珠峰的窗口期,讓所有參加2020珠峰高程測量人員能順利到達珠峰地區,國測一大隊新技術應用部主任陳真作為項目前期協調負責人之一,2月底便進入了西藏。
  • 2020珠峰高程測量各交會測量點物資充足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2020珠峰高程測量各交會測量點物資充足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0
  • 新聞背景:珠峰「身高」測量史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11日電題:新聞背景:珠峰「身高」測量史新華社記者我國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目前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珠穆朗瑪峰是全球海拔最高峰,對珠峰高程和相關知識的探求,以及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代表了人類對自然的求知探索精神,已成為人類了解和認識地球的一個重要標誌。
  • 中國尼泊爾官宣珠峰"新身高" 六問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新京報訊據新華社消息,12月8日,中國和尼泊爾聯合公布珠峰「新身高」——8848.86米。珠峰高程測量的核心,就是精確測定珠穆朗瑪峰高度,這同時也是一項代表國家測繪科技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測繪工程。今年4月30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正式啟動,最終於5月27日成功登頂完成測量。
  • 只為衝頂測量那一刻
    人民網日喀則5月25日(記者谷業凱、袁泉)在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6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記者從前線獲悉,5月24日14時15分,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部分人員從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出發,前往海拔7028米的北坳營地,準備第三次向頂峰發起突擊。
  • 丈量珠峰|影響幾代人的「8848」是怎麼測量出來的?
    1975年3月下旬,珠峰高程測量分隊要趕在登山隊員攀登珠峰前完成三大冰川的三角點、導線點、天文點、重力點等測量工作,為珠峰頂部的交會測量做好前期工作。漫天風雪中,他們能否如期完成第一階段測量任務?突擊隊員又能否按時登上珠峰頂部,立起紅色覘標?北坳,海拔7028米,高達400米,冰雪厚度100多米,是攀登珠峰的「第一道天險」。
  • 珠峰高程「密碼」解析
    對珠峰進行交會測量示意圖2020年12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班達裡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作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以下簡稱珠峰)又一次吸引了世人目光。在藏族傳說裡,遠古時期這一地區曾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海的周圍莽林成蔭、花團錦簇,一群妖魔來了,攪得海嘯林毀、生靈塗炭。
  • 珠峰最新「身高」是怎麼測出來的?
    然而,大地水準面無法直接測量,需要珠峰地區現勢性強、解析度高、數量龐大的重力數據、水準數據、地形數據和衛星定位數據綜合計算得到。受地球板塊運動和地震等因素的影響,珠峰地區環境持續發生變化,我國在不同時期對珠峰地區進行科學考察並發布珠峰高程。
  • 珠峰高度是怎麼測量出來的?
    這是我國第3次成功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珠峰,是世界之巔,也是觸達人類生存極限的苦寒之地。測量珠峰,對中國測繪人而言,既是一生的夢想,也帶來身體和心靈的極大考驗。有的英雄在槍林彈雨中造就,有的英雄在波譎雲詭中磨鍊,有的英雄只是默默用雙腳丈量著中華大地。
  • 珠峰測量用了哪些硬核新技術?為何不能用無人機?專家解析來啦!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5月28日晚,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安全返回大本營。此前,8名攻頂隊員成功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並停留了150分鐘,創造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長新紀錄,最終他們完成了峰頂測量任務。此次測量珠峰具有什麼意義?測量過程中運用了什麼新技術?未來會有什麼新手段?
  • 珠峰「新身高」是多少?他們正在算,8月10日左右出結果
    新華社西安6月4日電(記者孫正好)半層樓,數個科室,幾排工位,工作人員時而滑動滑鼠,時而敲擊鍵盤,雙眼緊盯電腦屏幕……這看似普通的工作場景,實際上別有洞天:2020珠峰高程測量數據正在這裡加速匯集、整理,並緊鑼密鼓地分析、計算,不久之後珠峰「新身高」的初步計算結果,將在這裡誕生!
  • 登峰測極|交會測量點隊友時刻準備著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登峰測極|交會測量點隊友時刻準備著
  • 報導賞析11 | 無懼風雪 不止攀登——記2020珠峰高程測量
    珠峰見證——一群頑強、樂觀、奉獻的勇士,以堅韌不拔的意志、拼搏到底的勇氣,戰高寒、克缺氧、鬥風雪,不登頂,誓不休。時代見證——與時間賽跑,與壓力抗爭,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拼搏,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成功登頂測量,標誌著2020珠峰高程測量取得關鍵性勝利。
  • 8848.86米是怎樣測量出來的
    我們第一批記者團隊11個人大部分都出現了反應,當時我們就想拉薩的海拔只有3700米,而我們要長期工作的珠峰大本營有5200米,到拉薩就不行了,那到了珠峰大本營能不能堅持呢?當時我們是有點懷疑的,我們就自己給自己鼓勁兒,『這才剛來嘛,適應適應,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王少勇他們在拉薩隔離的時候,國測一大隊的隊員們已經在日喀則地區開展水準測量和重力測量了。
  • 珠峰新高度是這樣算出來的,真不容易!
    2020年5月11日下午,華商報記者從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了解到,在登頂測量之前,測繪隊員在珠峰及外圍地區,陸續開展了水準、重力、GNSS、天文等測量工作。 郭春喜:本次數據處理步驟包括以下7項:GNSS控制網數據處理、高程控制網數據處理、峰頂交會數據處理、重力測量數據處理、雪深雷達測量數據處理、珠峰地區重力場及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珠峰高程的綜合確定。
  • 老隊員回憶珠峰首測:有人從鬼門關前撿回條命
    1975年,中國的測繪工作者客服千難萬險,首次完成了珠峰高程的測量工作。  「現在最大的遺憾,應該就是當年沒有在珠峰腳下多照幾張照片了。」  1975年4月,邵世坤和其它7名國測一大隊的同事一道抵達珠峰腳下,開始進行中國首次針對珠峰的科學測量活動。青藏高原嚴寒缺氧的環境,挑戰著測繪隊員的身體極限。而人手短缺,使得邵世坤他們八個人不得不咬著牙,一個人扛起兩個人的工作。  邵世坤的測量點位於海拔6500米處,他扛著儀器,兩公裡的山路走了足足五個小時。
  • 珠峰之巔再豎中國覘標,世界第三極定格「北京時間」
    2020年5月27日,在萬眾矚目下,珠峰峰頂再次豎起中國覘標,與6個交匯點同步測量正式展開,這標誌著珠峰登頂測量階段畫上完美句號。在不利的氣象條件下,勇士們克服重重困難,不斷向峰頂衝刺,最終成功實現首次測繪隊員與登山隊員一同登頂的目標。登頂英雄值得每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