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9年算是養豬「金豬年」,那2020年就是養豬「鑽石年」,雖然從9月開始豬價進入下滑狀態,而且10月份跌勢進一步加大,但是現在的豬價依然維持在15元左右,一頭肥豬的利潤還保持在1500元左右。
此前豬價理想的時候一頭剛斷奶15斤左右的小豬賣價最高達到了2000元,一方面是因為當時豬價高養豬戶養豬積極性高,另一方面當時缺豬,仔豬供不應求,價格高漲。現在豬價降下來,養豬利潤也下滑了,再加上能繁母豬產能已經恢復到了正常水平的86%,新生仔豬數量大幅增長,使得近期仔豬價格遭受「大跳水」,從2000元一路下跌到1300元左右,農村散養戶的仔豬更是只能賣到800元左右,補欄時的成本直接降了700-1200元。
飼料方面,持續上漲了大半年的玉米價格近期出現了接連下跌,玉米價格的頂峰在11月初,最高的時候能賣到接近2800元/噸,最近幾天每天的跌幅都在30-80元/噸,部分地區的玉米價格已經回落到2300元左右。玉米價格下跌主要是因為東北玉米收穫完成,市場上市量增加,深加工企業晨間到貨車輛增多,企業收糧難度下降而壓價,玉米降價後農民賣糧積極性反而有所提高,這就進入了「農民越賣,價格越低;價格越低,農民越賣」的怪圈。
玉米作為飼料的主要原料,價格下跌後,按理飼料價格也會隨之下降,今年飼料價格已經連續8次上調價格了,一頭豬的出欄成本增加了1-1.5元。相信隨著玉米價格的持續下降,下一步飼料價格也有望迎來回調,這對於養豬人來說是個好消息。
雖然根據發改委發布的數據,我國生豬存欄量達到了正常水平的84%,能繁母豬存欄量達到了正常水平的86%,但這仍然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按照9月底存欄3.7億頭豬計算,目前我國的生豬缺口依然有7000萬。如此大的缺口之下,豬價要持續下跌是非常困難的,再考慮到不斷下跌的仔豬價格和即將下跌的飼料價格,按理養豬人補欄的積極性應該很高,可筆者聯繫了多家養豬多年的老豬農,他們補欄的積極性並不高,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老豬農有4個擔憂:
擔憂一、玉米價格下跌只是暫時調整。國際上新冠肺炎依舊不穩定,國際糧食貿易也受到了很大影響,糧價持續處於高位,雖然我國糧食整體供應還算是充足,但畢竟1-9月份我們還是進口了667萬噸玉米,國內玉米價格難以獨善其身,老豬農擔憂玉米價格下跌只是季節性供應增加導致的,不會持續性下降。
擔憂二、環保重壓,散養戶承擔不起。尤記得2016年-2018年的三年期間我國不少散養戶因為環保被迫離開了養豬行業,現在產能不足,環保要求可能放鬆,後續產能恢復後環保壓力極有可能再次恢復,如果剛建的豬場就不允許養了那損失就大了。
擔憂三、現在補欄時間有點晚。如果現在補欄仔豬需要5-6個月的時間出欄,還有一點賺錢的機會,可如果補欄母豬,從後備母豬到有肥豬出欄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按照此前業內專家預測,明年下半年豬價極有可能跌破成本價,新人就更不敢進來,老豬場更不會補欄了。
擔憂四、非瘟防控壓力依然很大。雖然近期沒有非瘟的新發疫情,但並不代表非瘟已經消失了,就像新冠肺炎雖然整體穩定,但依然時不時會有確診本土病例的出現,非瘟也是同樣的道理,在沒有效果確切的疫苗上市之前,非瘟的防控壓力依然是養豬人需要擔憂的。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