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藝術了解歷史:透過精美的瓶畫藝術,探訪古希臘文明!

2021-01-12 語笑嫣然Jessie

在古希臘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有兩位畫家,互相比試繪畫技藝的高低。他們將瓶畫畫好後,用畫布把自己的作品蒙上。然後再撩開看效果。

當第一位畫家將畫布撩起後,一隻鳥馬上飛了過來。原來,鳥以為畫面上的物體是完全屬於真實世界的,可見這個畫家的畫太逼真了。這位畫家很得意,心想勝券在握。

於是他又迫不及待地去掀開另外一位畫家的畫布,當他的手剛觸及畫布的一瞬間,他忽然發現那件作品本身畫的就是畫布,於是他只好認輸。

相比之下,在真實性上,前一位畫家的作品欺騙了鳥的眼睛,而後一位畫家的作品卻欺騙了人的眼睛,而且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藝術家的眼睛。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想像古希臘人利用畫畫來製造真實幻覺的程度,已經達到了多高的水準。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透過瓶畫藝術來看古希臘的文明。

01古希臘出土的藝術作品太少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希臘,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存在。無論是羞答答的裸體雕像,著名的特洛伊戰爭,浪漫的愛琴海,還是馬拉松,奧林匹克運動會,又或是充滿神奇的希臘神話故事等等,數不勝數。

公元前12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希臘人逐漸崛起,並創造了輝煌的希臘文明。古希臘文明開始時期,正是我國的周朝時期,孔子、老子、釋迦摩尼幾乎同時在東方思考。

不過這時候的希臘人,似乎把他們的藝術上的熱情更多的投入到建築和雕塑上的藝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看到大量的雕塑的原因了。

今天,我們甚至都無法找到幾件能夠完整留存的作品,能夠解釋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希臘人對於陵墓的興趣遠不像埃及人那樣強烈。

古埃及人喜歡建造墓穴,而且把墓穴布置的跟活著時候一樣,墓穴的牆壁上掛滿了各種繪畫,所以我們能從他們的墓穴中發掘出大量的文物。

古希臘人不像埃及人那樣把畫畫在黑暗的地下墓穴裡,而是畫在木板或者現實生活中的牆壁上。隨著時光的流逝,這些作品也與他們所依賴的材質一起消失了。

值得慶幸的是有一些圖像,因為被繪製在了各種用途不同的陶製容器上面而得以保存下來,成為人們窺視古希臘繪畫的窗口——這就是瓶畫,即繪製在陶製器皿上的圖畫。

在原始叢林裡,畫家是巫師,比拼的是腦洞;在以古埃及為代表的古代文明中,畫家是工匠,比拼的是手藝;而在古希臘,畫家開始成為藝術家,比拼的是創意。

02瓶畫藝術

我們知道在希臘盛產的兩樣東西是橄欖油和葡萄酒,要想儲存和運輸這些產品就需要有容器來裝。因此各種各樣的瓶子便成了他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隨著藝術審美水平的發展,瓶畫藝術就崛起了。古希臘瓶畫上畫的大都是人物故事畫,這些人物故事畫大多是有典故來歷,出處大多是史詩、神話和戲劇,很有趣。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國的美術史上實為罕見。

希臘瓶畫的線條極其簡練而又富有彈性,與古埃及時代的僵硬的正面律畫法來說,進步了很多。並且深遠地影響了後來的古羅馬時期、文藝復興及近代藝術。

如繪畫大師畢卡索在為奧維德《變形記》作的30幅銅版畫插畫中,就直接使用了希臘瓶畫的線條。

古希臘瓶畫先後出現過三種藝術風格:東方風格,黑繪風格和紅繪風格。

其中東方風格受到埃及,美索不達米亞藝術風格的影響,產生的一種多紋樣裝飾性的繪畫樣式。黑繪和紅繪風格,都是從繪畫的色彩來區分繪畫樣式。

古希臘流傳下來的瓶畫精品不少,黑繪風格的《阿克琉斯與埃阿斯玩骰子》其中的代表作。在這幅瓶畫中,陶瓶標明繪畫者叫歐克塞奇,他是阿提卡有名的瓶畫藝術家。

瓶畫描繪了古希臘英雄阿喀琉斯與另一位英雄埃阿斯率領12艘戰船在去特洛伊的路上突遇暴風雨,只得停船靠岸休息,休息期間倆人玩擲骰子的遊戲的情境。

圖中左側為阿喀琉斯,右側為埃阿斯,雖然看起來他們正在忙著遊戲娛樂,但是手中的長矛,說明他們隨時做著出發戰鬥的準備,畫面的主體人物被塗上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形象輪廓突出。

在這幅瓶畫中,我們看到古希臘人在人物刻畫上已趨於精細,能夠十分精熟的運用線條,修飾圖畫的圖案也非常時尚。

有沒有人發現,這個繪畫形象很像咱們中國的剪影藝術。我試圖尋找他們的文明與中國文明是否有交匯的點,但是沒有找到。一種解釋就是人類的文明發展極其類似。

紅繪風格代表瓶畫《辭行出徵的戰士》

《辭行出徵的戰士》講述的是一個即將出徵的青年戰士,正準備披掛上陣的情景,站在兩邊的是他的父母。

畫面上,父親居於左邊,拄著一根彎曲的竹子拐杖,穿著寬大的衣袍,伸著右手指,正苦口婆心地對兒子作最後的囑託。

居於中間的兒子,雙手合攏著衣服,看著父親,正耐心地聽父親的叮嚀。出徵時穿的盔甲放在地上。

畫面的右側,母親正給兒子戴上頭盔,她也身穿寬大的衣袍,手裡拿著一根長棍,表情凝重而肅穆。

這個簡短的辭行場面充滿了濃濃的親情,舉手投足間都洋溢著人性的光輝,遠比古埃及壁畫中那種冷冰冰的肅穆死亡之氣,來得活潑、生動。畫面的上方還有美麗的花朵紋樣,下方有精美的圖案。

03瓶畫藝術,給我們了解希臘文明打開了一扇窗

1、早期的希臘文明是野性十足的尚武的文明

特洛伊木馬的故事大家應該都知道,據說是因為一位無法形容的美女公主,名叫海倫,被特洛伊人從邁錫尼搶去。然後雙方居然引起十年大戰。

有一次元老院開會,白髮蒼蒼的元老們覺得為一個女人打十年仗不值得。沒想到就在這時,海倫出現在他們面前,頓時使與會者全部驚豔到。於是這個元老立即改口說,再打十年也應該。可見這個公主長得有多美呀。

最後大家都知道,邁錫尼人利用木馬計取得了勝利。

如果沒有希臘文明,就沒有特洛伊木馬,現在的電腦病毒也就不會叫木馬病毒了。不過電腦病毒肯定還是會存在,有可能會叫河馬或者斑馬也未可知了。

當然這只是傳說,其實戰爭的目的就是爭奪海上霸權。

為什麼他們會如此崇尚武力呢?

這其實也有不得已的一面。我們知道古埃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天賜良田。所以古埃及人沒事兒就可以打個盹兒,反正滿桌子菜熱熱還能吃一頓,地裡面胡亂種點東西都能豐收。

而古希臘人就不行,他們如果不時刻保持清醒,可能連西北風都沒的喝。因為整個希臘半島的自然資源極其匱乏,沒有大河流域和肥沃平原,只有連綿不絕的山脈,糧食都不好種。

在窮困潦倒之下,希臘人只好當起了海盜,四處劫掠。他們用了三百年左右的時間,把地中海和黑海周邊的地區都搞成了自己的殖民地。這樣一來,希臘人可以在海外獲得進口的糧食,自己則專心地在山坡上種橄欖和葡萄。

2、除了戰爭,他們還喜歡佔卜

我們知道古埃及人信奉宗教,希臘人卻更相信神話,所以他們有太多的神話故事和信奉的神,其中太陽神阿波羅就是其中一位。

據說,公元前十二世紀末,太陽神阿波羅來到了古希臘的一個城市叫德爾斐。因此,這個地方就成了太陽神的聖地。

從此以後,遠近執政者凡要決定一件大事,總要到這裡來向阿波羅討神諭。連一場大戰要不要爆發也有這裡決定。既然阿波羅如此重要,各邦國也就盡力以金、銀、象牙等珍貴財物來供奉。

討神諭的手續是這樣的:在特定的時間選出一位50歲左右的女祭司,先到聖泉沐浴,再讓她吸入殿中燻燒的月桂樹的蒸汽,她就能讓阿波羅附身,用韻文寫出神諭,神諭大多都是模稜兩可的。

史料記載:西亞的裡底亞王不知該不該交戰,來問神諭,神諭說一旦交戰,「一個大帝國將亡 」,裡底亞王大喜,隨即用兵,結果大敗。便來責問祭司,祭司解釋說,「當初神諭所說的大帝國,正是您的國家。」

是不是很像你去街邊算卦問吉兇,「我今年能發大財嗎?」,算卦的掐指一算,「不出意外,你將在年底前大賺一筆。」 結果,年底你賠本了,去找算卦的,算卦的肯定說,「我是說不出意外的情況下,現在你沒有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做,所以是你的問題。」

本來勝負就是各佔50%,這種荒謬的說法,也只有那時候的人們在無法解釋一些現象或者對抱著敬畏,迷信的心理才出現的。

佔卜文明,幾乎是一切古人類群落的共同文化生態,不僅在古希臘存在,在我國古代也同樣存在。

我們的華夏民族則把這一過程清楚的鐫刻在甲骨上。通過佔卜,了解祭祀、徵戰、分娩問題、時日的吉兇等。

3、喜歡裸體藝術

我們看到大量的瓶畫作品中人們是裸體的,這一特點在雕塑上更表現的明顯。作為一個傳統的中國人,面對這些雕塑的時候,都會覺得羞答答。

記得娃小時候,拿著一張古希臘的裸體雕塑畫過來問我,「媽媽,他們為啥不給這個人穿衣服呢?」

被孩子一問,真的不知道咋回答。

關於古希臘的裸體藝術說法有很多,有的說是因為他們崇尚人體之美。在古希臘人眼中,理想的人應是血統好、發育好、比例勻稱、身手矯健、擅長各種運動的人。

由於古希臘當時戰爭的頻繁發生,公民的職責就是為了保家衛國進。為了在戰爭中得到勝利,就會要求每個公民都鍛鍊出強壯的身體,越強壯越矯健越好,因此很多的青年人都要接受身體的訓練,以此來保衛自己的城邦。

頻繁的戰爭使得體育在古希臘開始盛行起來,所以運動健將就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而身體比較虛弱的人就會被鄙視。

那個時候,各個城邦到了節日裡都會舉行一些體育方面的比賽,人們會參加運動會,然後把衣服脫光露出自己健美的身體,這後來成為了一種風俗。

變成了風俗之後也就沒有什麼好羞恥的了,而且身體越強壯的人呢,會被別人認為越美,被人們歡呼,還會被雕塑家進行雕像。

我個人比較傾向這種說法。

04寫在最後

這就是古希臘的繪畫藝術,繪畫不僅僅是一個裝飾品,而是一個窗口。當我們凝視著它的時候,就是凝視著這個世界曾經擁有過的偉大時刻。

相關焦點

  • 趙林《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古希臘神話之光,照見西方文明的源頭
    喜歡西方藝術的人,多少對希臘神話都有所了解。正如馬克思曾經說過的,「希臘神話不僅是希臘藝術的寶庫,而且是希臘藝術的土壤。希臘藝術的前提是希臘神話,希臘藝術的精神和靈魂是希臘神話。」事實上,古希臘神話不僅僅是西方藝術(建築、雕塑、繪畫等)的寶庫,更是和西方的宗教、文學、戲劇、哲學等文化形態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想要了解古希臘文明?那首先得聽他們的神話故事!
    例如西方建築經常用到的多立克、科林斯和愛奧尼柱式,就是古希臘人在建造神廟時的發明。西方國家普遍採用的議會制度和陪審員制度,都借鑑了古希臘時代的立法思想。難怪英國詩人雪萊就說過,我們都是希臘人,我們的法律、文學、宗教和藝術之根都在希臘。作為國內研究西方歷史的翹楚,武漢大學教授趙林先後十次踏訪古希臘文明遺址,先後花四十年探討西方文化淵源。
  • 古希臘藝術多輝煌?一篇文章讀懂他!
    轉自藝術薄荷腦公眾號 ID: YiShuBoHeNao  提到古希臘藝術,相信很多人是懵逼的。  因為,實在是太多太亂了......  其實,古希臘藝術高度概括起來就一句話:  ——「追求極致的理想主義」。  我們要知道,  不管多複雜的藝術形式,  歸根到底還是源於人自身的情感表達  所以藝術的特點始終與人的性格息息相關。
  • 龔旭東的「隨想曲」,讓人對古今中外文化藝術的交融互鑑認識深刻
    9月26日上午,湖南省作協副主席龔旭東來到長沙博物館,作客湘博講壇,作了以《絲路寶藏隨想曲——從平山鬱夫收藏展看古今中外文化藝術的民族特質及交融》為題的講座,使現場近200名聽眾享受了一次豐盛的文藝大餐,對古今中外文化藝術的交融互鑑有了較深刻的認識。
  • 古希臘最經典神話故事——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歷險記
    作者:M·辰#希臘篇-55#親愛的小夥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持、跟隨「走遍世界博物館」從文明古國系列的埃及、印度、墨西哥一直走到亞洲系列的新加坡、韓國、印度尼西亞、土耳其。現在,「文明古國系列(四)——希臘篇」正在進行中!小夥伴們,速搬沙發,開講啦!
  • 世界文學藝術的一朵奇葩,刷新三觀的古希臘神話
    每個文明都有一個完善的神話體系,它的產生表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地鬥爭和對理想的追求,是一種精神寄託、宗教的實化展現。世界上神話故事體系中,古希臘神話故事真是世界文學藝術寶庫裡的一朵奇葩。反映了古希臘人在人類蒙昧時期對神秘自然的執著追求,對英雄神聖的信仰崇拜,對和平生活的熱情嚮往以及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為什麼說它是文化藝術的奇葩呢??
  • 在軍事博物館遇見歷史:古董火器和中世紀盔甲,你喜歡哪一款?
    這個一個百年歷史的協會,它還有一個珍藏著近2500支槍械的博物館(英文:NRA National Firearms Museum),這家博物館位於維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面積約1萬5000平方米的博物館空間,展出85個展示櫃,展品超過2500把槍械,這絕對是是槍械及歷史愛好者的必訪之地。
  • 經典藝術題材紀錄片選題視角初探——以BBC藝術題材紀錄片為例
    而紀錄片製作主體的社會基礎是製作者了解紀錄對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要製作一個經得起推敲的經典藝術題材紀錄片,製作者應該對拍攝對象的社會環境、歷史環境、生活環境非常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判斷紀錄片的立意、題材、展開方式、呈現手法等。紀錄片創作主體的審美價值、審美心理、審美觀念、審美形式等都會影響到選題視角的抉擇,不同地域、不同社會、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都決定了其紀錄片選題視角的不同。
  • 這65部藝術紀錄片不要錯過!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些高質量的藝術紀錄片、電影,在家充充電,等疫情過去,好看展~ 01 2019年,大衛·霍克尼的《大水花》展覽,吸引了很多展覽愛好者前往觀展,這部紀錄片,可以讓你更加深入的了解藝術家。
  • 瑪雅藝術|印第安圖騰藝術的源頭,世界著名文化之一
    《瑪雅金字塔》瑪雅文明大家應該都聽過,它是一個比較神奇的文明,在它發展最鼎盛的時期突然消失了,從此瑪雅文明就成為了一個謎。而瑪雅藝術是瑪雅文明的一部分,是印第安圖騰藝術的源頭,還有那個時期的壁畫和一些圖騰藝術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化之一,直到今天,印第安人還保存著圖騰的信仰。公元300到900年,是瑪雅文明最鼎盛的時期,當時不僅出現了很多城邦,而且藝術也是蓬勃發展的。相伴著壁畫藝術的發展,壁畫人物的刻畫也很有表現力,同時很多器皿也出現了一些精美的圖案。
  • 蘇州展犍陀羅佛教造像藝術,講述「佛陀的一生」
    犍陀羅佛教藝術吸納了大量不同文明的符號、理念,造就了其世界主義的面貌和特徵。後來在東亞文明中呈現出來的佛像、菩薩像、佛教視覺藝術作品,都深深打上了它的烙印。隨著古代陸地及海上絲綢之路的開拓,產生於古印度的佛教和產生於犍陀羅地區的佛教藝術傳入中國,在漫長的歷史融合和淬鍊中與中華文明相結合,煥發出東西方文化交融之美。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照亮一切西方文化隱喻,也點燃整個現代文明
    不光這些文化符號和隱喻,就連現代的哲學,科學,社會制度,無一不能從古希臘文化中找到源頭。換句話說,讀懂了古希臘,我們不僅會對很多現代文明中的意象和符號會豁然開朗,而且還能更加深刻得認識人類文明的歷史與現狀。現在網際網路上關於希臘文化的信息可謂琳琅滿目,魚龍混雜,我們當然不會滿足於瑣碎零星,或者難辨真假的知識。
  • 文明的瑰寶 ——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博物館見聞
    瑪雅文明發展歷史很長,起源於公元前1200年前後,在公元400年至900年左右達到鼎盛,對其後的其他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在瑪雅文化展廳中,既有精緻的石雕類作品,如石碑、石雕、壁畫、陶器等,也有按實體大小復原的瑪雅王墓,以及精美的墓蓋浮雕、翡翠面具及豪華飾物。展覽還展出各種華麗的金、銀和祖母綠寶石首飾、各種奇特的古代樂器、種類多樣的生產工具。
  • 恐怖,哀惋與滄桑:講述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三件國寶背後的故事
    神話傳說與人間傳奇交織的月神雕像黛安娜Diana,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狩獵女神和月神,也是奧林匹斯山的主神之一。她是宙斯和提坦女神勒託的女兒,也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妹妹。同時,也被視為野獸的保護神。傳說中的黛安娜,身材修長、勻稱,相貌美麗,她是希臘神話中少有的處女神,與雅典娜和赫斯提亞並稱為希臘三大處女神,她鼓勵狩獵、女權主義和巫術傳統。
  • 《無主之作》《不愛鋼琴師》:透過他者、愛或電影,完成自我辯證
    若如法國精神分析學者拉岡 所言、人的主體性透過他者的肯定和語言命名來驗證 ,那麼這兩部片中的主要角色於這個層面上均透過了他者、對於「自我的存在」進行了辯證。拉娜年輕時於鋼琴演奏上所展現的過人天賦被鋼琴教授所肯定,只是年輕的拉娜因為教授當年的一句話「我可以想像妳舉辦妳的第一場演奏會時,妳會讓妳的父母蒙羞,我為他們感到惋惜」而放棄了鋼琴。
  • 透過微信名字我看到了……
    峰 很少關注微信名字,覺得那只是一種代號而已,然而最近一次的集中交流,突然感覺微信名字也很重要,透過它我看到了名字之外的東西 1、真實本名的存在 我是個心地坦白的人,缺點優點都不刻意隱藏或顯露,因此也不怕別人指指點點,當初外甥給我註冊微信帳號問我用什麼名字時,我不加思索地回答用本名唄,外甥調侃說,不取個藝術一點兒的名字啊
  • 先生們與《敦煌藝術大辭典》
    十年之功季羨林先生曾說,敦煌文化的燦爛,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華文明幾千年源遠流長不斷融會貫通的典範。敦煌是如此氣象萬千,以至於要將其內容囊括於一本典籍中,需要耗費巨大的心力。20世紀90年代起,在季羨林先生主持下,國內敦煌學界專家學者們共同參與編纂,完成了《敦煌學大辭典》。
  • 電影《歐洲建築》第一集《典雅與和諧——古希臘建築》
    電影《歐洲建築》第一集《典雅與和諧——古希臘建築》於中寧 1989年12月(註:《歐洲建築》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於中寧合作的《世界文化遺產》大型系列片之一,編劇和導演為於中寧,電影膠片製作。去年於導談天說地公眾號刊出的《不朽的中國古代建築》和《悠久的中國歷史名城》都是這個大型系列中影片。
  • 神秘的瑪雅文明之--曆法、天文、數學和藝術
    人類的文化都可以從它本身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找到淵源,而唯獨高度文明的瑪雅文化例外,他的曆法、數學、紀年和壁畫藝術等在地球上其它地區難以找到可以實際運用的印證。這和瑪雅文明中的其他現象一起構成了瑪雅人對生殖和生命的崇拜。 這個傳統曆法在地球上毫無用處,為什麼瑪雅人卻代代相傳?難道他們過去在某個地方就使用傳統力?瑪雅人的紀年體系也不同於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他一共分九段,最高一個階段是最低一個階段的230.4億倍,這樣天文般的數字對於叢林中的土著居民居然是無用的,而只有在宇航時代在星際交流中才會運用到。
  • 淺析《竊聽風暴》與《無主之作》的西方意識形態——藝術保留神聖
    透過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稍微明白大眾對於西貝爾伯格的批判並非空穴來風。然而,更值得我們注意的並非西貝爾伯格本人是否真的為新納粹份子,而是他的這一套觀點究竟從何而來?這套觀點是否禁得起考驗與檢視?西德、或者是今日的德國藝術,是否真的如他所述,不堪入目及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