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後,15-64歲的人口還有多少?30歲前要不要買房?

2021-01-08 藍白觀樓市

人口和樓市的關係,可以說是「形影不離」。

回顧過去這些年的樓市變遷,從1986年到2018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已經超過了12萬億,是1986年的1200倍,年均增長24.8%。房地產市值加起來將近300萬億元,佔居民財富的六成以上。

選取其中幾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不難發現,勞動力人口越多,買房需求越旺盛,樓市上漲的潛力就越大。

舉個例子,1981-1991年,是「第三輪」嬰兒潮,在此期間,新生兒數量出現「井噴」,大部分都在2008-2019這段時間長大成人。

巧合的是,恰恰就是在2008-2019年,房地產市場不斷膨脹,從一顆小樹苗長成了一片「水泥森林」。

數據顯示,商品房銷售面積從1987年的0.3億平米,攀升至2017年的16.9億平米,上漲了56倍,如今的樓市,年銷售面積17億平米,成交額高達15萬億元。

更寬泛的看,這些「勞動力」,按國際標準劃分,專指15-64歲年齡段的人口。

長大了要婚房、有孩子了之後要改善房、學區房,孩子長大之後又要給子女買房,他們的需求,才是房地產最核心的驅動力量。

今天我們就從這個角度出發,談一談15-64歲人口跟樓市的關係。

第一個問題,5年後,15-64歲的人口還有多少?

首先,15-64歲這個年齡段,現在有多少人?

最近,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實驗室(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辦的某活動上,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國際接軌勞動人口15到64歲,我們現在還有9.9億,2030年還有9.5億,2050年還有8.2億。

這位專家提供的數字是9.9億,我們不妨再參考一下其他數據。

根據經濟學家姜超此前統計,2013年15-64歲人口達到了10.06億的高峰,隨後出現連續5年的負增長,平均每年減少近200萬,照這個速度來看,2018年底的數字應該是9.96億,考慮到2019隻過了半年時間,數據的變化應該不大。

另外,在2015年的時候,衛計委曾經發布過一個報告,少兒撫養比為22.5%,老年撫養比為13.7%,社會總撫養比為36.2%,仍處於社會撫養比低於50%的人口紅利期,彼時我國15-64歲人口約10億,報告還預計2020年為9.9億,現在來看這個預測,還是非常精準的。

綜上所述,三個數據來源非常一致,我們完全可以得出一個肯定的結論:現在15-64歲人口大概是9.9億。

其次,未來5年,減少速度如何?

這裡我們不妨用逆向思維,用老齡化的增加程度,倒推出來勞動力的減少程度。

按一般慣例,把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當成老齡化指標,根據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劉厚蓮的研究,2020年,我國老齡化程度為12.0%,在全世界各個國家排名第57位,2035年,我國老齡化程度為20.7%,在全世界排名第44位。

15年時間,老齡化增加了8個百分點,按這個速度,5年時間,應該會增加2%-3%左右。

反過來說,在未來五年,15-64歲的人口就會減少2%-3%,我們取2.5%這個數字來計算,5年時間,會減少1980萬人。

中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梁中華上個月也做過測算,他預計未來五年勞動力年均減少500萬以上,差不多應該是1500萬-1600萬之間。

一個是1980萬人,另一個是不到1600萬人,我們再取一個平均值:1790萬人。

這樣來計算,結果就水落石出了,目前的總量是9.9億人,減少1790萬人,5年後,15-64歲這個年齡段的人口,應該是9.7億人。

這個數字應該說是遠超預期了,正如上文的專家所說,勞動力人口的減少,短期內不用過度擔憂。

不過,對樓市來說,數字的變化雖然並不明顯,趨勢的轉變卻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道理很簡單,勞動力人口雖然下降的很慢,但買房的需求、賣地的收入、房地產每年新開工、竣工的體量、房屋空置率的增加,卻是一組很難調和的矛盾體。

據第一財經6月30日報導,上半年,50大城市合計賣地20034.4億元,杭州以1444億元領跑,武漢、北京、蘇州、天津、重慶均超800億元。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一方面是人口實際需求在緩慢減少,另一方面是土地供應、高樓大廈有增無減。

面對這種趨勢,我們再提出第二個問題:既然15-64歲人口下降趨勢難以避免,在30歲之前,還有沒有必要買房?

我們先來聽聽專家的觀點。

經濟學家李迅雷在4月下旬說,出生性別比例失調最嚴重的一代,即1996年-2013年出生的人口,還沒有大批量進入婚姻市場,一旦他們開始談婚論嫁,「光棍兒」數量也會繼續增多。

李迅雷認為,1996年之後出生的人口,會對未來的樓市走向影響深遠。

從專家的觀點裡,我們可以提煉兩個結論。

第一,1996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先別買房。

1996年出生的,現在剛剛20歲出頭,正是大好年華,00後和10後們更不用多說,正是在學校裡奮筆疾書的年紀,現在這個階段完全沒有婚房、剛需房的需求,也沒有必要過早的跟房子「較勁」。

除此之外,按照15-64歲人口減少的速度,以及未來房地產「供過於求」的預期,再等5-10年,相比現在,置業難度必然會大大降低。

第二,快到而立之年的,該買還要買。

假如你已經快30歲了,結婚也好,生子也罷,樓市現狀很難短期發生大逆轉。

不少人在北上廣打拼多年,沒車沒房,有一定積蓄,咬牙買房卻力不從心,婚房和學區房的壓力也一天勝似一天,此時只能選擇跟自己「妥協」,因為絕大部分人根本等不到10年或20年之後的「好光景」。

回老家縣城也好,退一步去家鄉省會城市也罷,這個年齡段,需要有更務實的買房態度。

相關焦點

  • 未來5年,還有多少剛需買房?已經指出「規劃方向」
    有錢買房的人不買房,那些沒有錢的人卻一直想買房。坦率地說,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傳統的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的需求。住房價格上漲,基本穩定在高位。也正是由於房價穩定,許多大城市的房價仍將保持高位。對於許多普通百姓來說,房價仍然很高。所以,房淘惠想問一下,未來5年,還有多少剛需買房?
  • 俄羅斯為啥要把結婚法定年齡定在14歲?14歲身體發育成年了嗎?
    勞動力是經濟發展的動力,為了經濟發展,給經濟增添活力,就必須進行人口激勵計劃。那麼國家想要發展壯大,就必須要實現全面發展,我國社會老齡化的嚴重的問題在俄羅斯同樣也有養老問題是現在全世界共同面對的問題,不要看俄羅斯人口基數不算太大,俄羅斯60歲以上老人有3200萬左右,佔總人口的21.8%!老年化率是非常高的。
  • 30歲了,依然一事無成,人生還有希望嗎?
    130歲了,依然一事無成,人生還有希望嗎?多少人跟我一樣,內心對此充滿了疑慮。事實上我也不知道!孔子說三十而立,讓現代人對於三十歲都有一個期待——三十應該有所成就了,至少得結婚生子,買房買車了。可是,三十而立不是這個意思的呀!
  • 64歲老漢砸死60歲老伴 兩年前查出患腦萎縮
    早報訊 前晚7時許,膠州膠萊鎮馬店社區發生慘案,64歲的老孫(化名)和60歲的老伴兩人雙雙死在家中。昨天,經膠州警方初步調查認為,老孫用鋤頭打死老伴後又喝農藥自殺。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前晚7時30分,膠州膠萊鎮馬店社區村中64歲老孫和60歲老伴兩人雙雙死在了家中,兩名老人的遺體被民警拉走。
  • 第一批90後30歲了 步入三十而立之年的你們現在有多少存款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第一批90後30歲了 步入三十而立之年的你們現在有多少存款了? 人們都說三十而立,三十歲可以說是人生一大重要的關卡,進入2020年以後第一批90後30歲了!20歲的你,懷揣著一個個夢想,最好的年華有著無限的可能,23歲的你告別青澀,即將邁入社會的大潮,用一場畢   原標題:第一批90後30歲了 步入三十而立之年的你們現在有多少存款了?   人們都說三十而立,三十歲可以說是人生一大重要的關卡,進入2020年以後第一批90後30歲了!
  • 從單獨二孩實踐看生育意願和人口政策2015-2080年中國人口形勢展望
    1、出生孩子是由15-49歲育齡婦女生的。n歲婦女數乘以n歲年齡別生育率,比如,某年30歲婦女共1200萬人,30歲的年齡別生育率(該年齡組該年人均生孩子數)為0.0447,那麼該年共生了53.64萬個孩子。再將15-49歲婦女所生孩子數合計。某年男、女出生數由該年出生總數根據出生性別比計算而得。
  • 60歲農民一次性補繳15年養老金,每月能領多少?
    農民辦理退休後,也可以和城市職工一樣領取養老金。那麼假若60歲的農民一次性補繳15年的養老金,每個月能領到多少錢?這裡要明白一個最基本的知識點,就是養老金的構成公式。養老金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無論是城鎮居民養老金,還是城鄉居民養老金都按照這個公式計算。
  • 貴州15歲女孩在江西被性侵後拋屍,15年後兇手落網被判死緩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賈天榮貴州15歲女孩小蘭(化名)失蹤3個月,在離家千裡外的江西被發現沉屍河中,警方調查發現,小蘭系被性侵後拋屍水中,但兇手始終未落網。直到15年後經過DNA比對,案件告破。2020年12月31日,兇手一審被判死緩,但家屬對此難以接受。
  • 15年前我15歲,15年後多少歲?很多人都算錯了
    15年前我15歲,15年後多少歲?很多人都算錯了《一站到底》這檔學霸雲集的節目小夥伴都看過嗎,其實這節目是非常具有看點的,特別是看這些美女帥哥學霸答題的時候,對於我們學渣來說,那是真是過癮啊!在某一期中也是一美女學霸和帥哥對壘,美女全程都是高度集中,兩人的答題也基本都是早一秒晚一秒的問題,可以說是旗鼓相當,十分的精彩,很多題目小編連見都沒見過,可是兩位學霸總是脫出而出,真是學霸的世界我們不懂啊但是令人沒想到的是,學霸也有犯二的時候,其中有一道題非常的有意思,問15年前我15周歲,那麼15年後我多少歲呢?
  • 歷史上的今天|你知道66年前天津的人口是多少嗎?
    1953年,全國開展了第一次普選,而選舉各級人民代表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有準確的人口數據。普選使第一次人口普查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展開。沈益民說:「人口是國情當中最重要的數據,新中國剛剛成立後,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就考慮到要配合選舉,要有準確的人口數據;第二要開展新中國的建設,也需要準確的人口數據。所以,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就發布了關於人口調查的決定。」
  • 多少歲是算晚婚相差幾歲結婚合適
    同時,國家和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法規都提出「鼓勵晚婚晚育,少生優生,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男滿25周歲、女滿23周歲初婚的為晚婚;已婚婦女年滿23周歲妊娠生育第一個子女的為晚育。晚婚晚育,可享受計劃生育優惠政策。《婚姻法》沒有晚婚年齡的規定。只是現行計劃生育政策鼓勵晚婚,男年滿二十五周歲、女年滿二十三周歲的初婚為晚婚。
  • 每年存5千元,30年後,只有15萬養老金,我不敢生病了!
    比如就有網友問:「每年存5千,定期3年。30年後,就是60歲,單身一人夠養老嗎?」30歲開始就考慮養老問題一定是好事情,但是多少錢夠養老還是需要早規劃。每年存5千,定期3年,30年後夠養老嗎?這位網友每年存5000元,定存3年前,然後用來養老。定存3年的利息很少,可以忽略不計,這樣30年下來就只有15萬。
  • 蔡昉萬字授課:未來15年看清人口趨勢才能找對風口
    總體上來說,前人口紅利組就是現在的低收入國家;早期人口紅利組就是現在的中等偏下收入國家;晚期人口紅利組對應的是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後人口紅利組對應的高收入國家。   最近這幾年,前人口紅利組和後人口紅利組都是沒有人口紅利的,因此它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就差一些。增長最快的還是早期和晚期人口紅利組,是否有人口紅利,確實會影響經濟增長速度。
  • 1980年出生,要有多少存款才算「中等標準」?
    1980年出生的,到2020年已經40歲了吧,可以說這個年齡正是「黃金」時期,20多歲太青澀,剛踏入社會,30多歲可能處於創業階段,40歲一般都已經是事業穩定,不過這也不是絕對,有的人即使到了40歲,也依然還是碌碌無為,同時40歲的人也是最早的一批80後,2010年那會,很多人對80後的評價都是說「悲催的一代人」,也就是到了現在
  • 2018國民經濟成績單| 2018年出生人口1523萬 統計局:人口數據要...
    面對2018年出生人口有所減少的情況,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的副教授陶濤在1月10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出生人口的規模受到育齡婦女規模的影響,我國15~49歲育齡婦女的規模在2011年達到頂峰,之後一直呈下降態勢,相應的出生人口也進入下行通道。
  • 社保要繳夠多少年?多少歲可以退休?
    社保要繳多少年?多少歲可以退休養老?怎麼領取養老金?很多人都很想知道,畢竟以後養老就靠它了!社保到底要繳夠多少年?根據政策肯定也是繼續繳納好養老保險是遵循「多繳多得」的原則繳費基數越高、年限越長退休時領取養老金也越多多少歲退休?至於多少歲退休這也是小編每天想的問題呢!
  • 日本年出生人口僅80萬,政府直呼包分配對象,網友:我也好想去
    據悉,僅有1.24億人口的日本,去年新生嬰兒只有86.5萬,死亡人口卻高達130萬,也就是說,他們的人口減少了50萬。 政府慌了,已經把人口危機上升到「國難」,老年人越來越多,新生力量越來越少,當勞動人口遠遠低於非勞動人口時,社會該如何運轉下去呢?他們開始擔心本國人口萎縮的局勢持續下去,就不得不面對絕種的問題了。
  • 臺灣勞動力拉警報 未來10年工作人口「又老又少」
    原標題:臺灣勞動力拉警報 未來10年工作人口「又老又少」  中新網3月30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面臨少子化、高齡化夾殺,勞動力拉警報,臺灣「發展委員會」日前公布的人口推計報告指出,未來十年工作人口將減少180萬人;而平均工作年齡,預計在15年後,將從現在的35至44歲為大宗,轉變為55至64歲為主。
  •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表明 我國出生人口比例「陰陽」失調
    記者從國家人口計生委了解到,人口問題依然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面臨的重大問題,是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計劃生育還是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嚴重偏離正常值  記者從國家人口計生委獲悉,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已經升高到119.92,與正常值106相比有嚴重的偏離。
  • 生於這幾個時辰,30歲前百無所成,40歲後富甲一方,晚年享福
    導語:30歲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尷尬的時期,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但是這個時候大家應該都組建了家庭,所以還是應該做出點成績來,為家庭提供良好的條件。不過很多人在30歲到來時仍舊一文不名,百無所成。但是到了40歲之後,他們卻變得有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