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樓市的關係,可以說是「形影不離」。
回顧過去這些年的樓市變遷,從1986年到2018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已經超過了12萬億,是1986年的1200倍,年均增長24.8%。房地產市值加起來將近300萬億元,佔居民財富的六成以上。
選取其中幾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不難發現,勞動力人口越多,買房需求越旺盛,樓市上漲的潛力就越大。
舉個例子,1981-1991年,是「第三輪」嬰兒潮,在此期間,新生兒數量出現「井噴」,大部分都在2008-2019這段時間長大成人。
巧合的是,恰恰就是在2008-2019年,房地產市場不斷膨脹,從一顆小樹苗長成了一片「水泥森林」。
數據顯示,商品房銷售面積從1987年的0.3億平米,攀升至2017年的16.9億平米,上漲了56倍,如今的樓市,年銷售面積17億平米,成交額高達15萬億元。
更寬泛的看,這些「勞動力」,按國際標準劃分,專指15-64歲年齡段的人口。
長大了要婚房、有孩子了之後要改善房、學區房,孩子長大之後又要給子女買房,他們的需求,才是房地產最核心的驅動力量。
今天我們就從這個角度出發,談一談15-64歲人口跟樓市的關係。
第一個問題,5年後,15-64歲的人口還有多少?
首先,15-64歲這個年齡段,現在有多少人?
最近,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實驗室(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辦的某活動上,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國際接軌勞動人口15到64歲,我們現在還有9.9億,2030年還有9.5億,2050年還有8.2億。
這位專家提供的數字是9.9億,我們不妨再參考一下其他數據。
根據經濟學家姜超此前統計,2013年15-64歲人口達到了10.06億的高峰,隨後出現連續5年的負增長,平均每年減少近200萬,照這個速度來看,2018年底的數字應該是9.96億,考慮到2019隻過了半年時間,數據的變化應該不大。
另外,在2015年的時候,衛計委曾經發布過一個報告,少兒撫養比為22.5%,老年撫養比為13.7%,社會總撫養比為36.2%,仍處於社會撫養比低於50%的人口紅利期,彼時我國15-64歲人口約10億,報告還預計2020年為9.9億,現在來看這個預測,還是非常精準的。
綜上所述,三個數據來源非常一致,我們完全可以得出一個肯定的結論:現在15-64歲人口大概是9.9億。
其次,未來5年,減少速度如何?
這裡我們不妨用逆向思維,用老齡化的增加程度,倒推出來勞動力的減少程度。
按一般慣例,把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當成老齡化指標,根據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劉厚蓮的研究,2020年,我國老齡化程度為12.0%,在全世界各個國家排名第57位,2035年,我國老齡化程度為20.7%,在全世界排名第44位。
15年時間,老齡化增加了8個百分點,按這個速度,5年時間,應該會增加2%-3%左右。
反過來說,在未來五年,15-64歲的人口就會減少2%-3%,我們取2.5%這個數字來計算,5年時間,會減少1980萬人。
中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梁中華上個月也做過測算,他預計未來五年勞動力年均減少500萬以上,差不多應該是1500萬-1600萬之間。
一個是1980萬人,另一個是不到1600萬人,我們再取一個平均值:1790萬人。
這樣來計算,結果就水落石出了,目前的總量是9.9億人,減少1790萬人,5年後,15-64歲這個年齡段的人口,應該是9.7億人。
這個數字應該說是遠超預期了,正如上文的專家所說,勞動力人口的減少,短期內不用過度擔憂。
不過,對樓市來說,數字的變化雖然並不明顯,趨勢的轉變卻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道理很簡單,勞動力人口雖然下降的很慢,但買房的需求、賣地的收入、房地產每年新開工、竣工的體量、房屋空置率的增加,卻是一組很難調和的矛盾體。
據第一財經6月30日報導,上半年,50大城市合計賣地20034.4億元,杭州以1444億元領跑,武漢、北京、蘇州、天津、重慶均超800億元。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一方面是人口實際需求在緩慢減少,另一方面是土地供應、高樓大廈有增無減。
面對這種趨勢,我們再提出第二個問題:既然15-64歲人口下降趨勢難以避免,在30歲之前,還有沒有必要買房?
我們先來聽聽專家的觀點。
經濟學家李迅雷在4月下旬說,出生性別比例失調最嚴重的一代,即1996年-2013年出生的人口,還沒有大批量進入婚姻市場,一旦他們開始談婚論嫁,「光棍兒」數量也會繼續增多。
李迅雷認為,1996年之後出生的人口,會對未來的樓市走向影響深遠。
從專家的觀點裡,我們可以提煉兩個結論。
第一,1996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先別買房。
1996年出生的,現在剛剛20歲出頭,正是大好年華,00後和10後們更不用多說,正是在學校裡奮筆疾書的年紀,現在這個階段完全沒有婚房、剛需房的需求,也沒有必要過早的跟房子「較勁」。
除此之外,按照15-64歲人口減少的速度,以及未來房地產「供過於求」的預期,再等5-10年,相比現在,置業難度必然會大大降低。
第二,快到而立之年的,該買還要買。
假如你已經快30歲了,結婚也好,生子也罷,樓市現狀很難短期發生大逆轉。
不少人在北上廣打拼多年,沒車沒房,有一定積蓄,咬牙買房卻力不從心,婚房和學區房的壓力也一天勝似一天,此時只能選擇跟自己「妥協」,因為絕大部分人根本等不到10年或20年之後的「好光景」。
回老家縣城也好,退一步去家鄉省會城市也罷,這個年齡段,需要有更務實的買房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