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五運六氣」歷的年、月、日制

2021-01-20 解讀黃帝內經

在前幾篇文章中我們已經說明,《內經》以為「天」一晝夜行盡周而超過太陽一度,而太陽一晝夜差「天」一度。由於這個一度和一天有同一件事表現為兩個方面的特性,因而在天以度來記,在歷就以日來記。「天」運轉366周,太陽只運行了365周,較「天」差了一周,一周天採用365.25一日。這與「四分法」的數據是一樣的。太陽慢於「天」一周,經歷春夏秋冬四時,故四時成一歲。

月亮運轉最慢,每晝夜較「天」差十三度多,較太陽差十二度多,所以過二十九天半多差太陽一周,過二十七天多差「天」一周。在這一周中,月亮開始出現於天上,叫「月始生」,到月圓(望)時叫「月廓滿」,到月亮看不到時(晦或朔)叫「月郭空」。月亮這種相位變化的周期就叫作一月。可見「月」實在是指朔望月。

除了年和月的規定外,還有二十四氣和七十二候的規定。《六節藏象》說:「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即五天多叫做一候,十五天多叫傲一氣,九十天多組成一時,即一季。這就是古代曆法中傳統的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對於上述的三個規定,《五運六氣》歷是當作基本的前提而加以遵守的。除了朔望月不予提及(但不違背)外,其它兩項規定的數據都加以採用。

從前幾篇的敘述中,可以大致將這個歷作如下的描述:一年有四時,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四時氣候的變化可用三陰三陽的六氣分為六步來表示。六氣分為兩種,即主氣和客氣。主氣的六步是氣候變化的常令,大體上按風、溫、熱、雨、涼、寒六個季節的次序排列,每一步六十天八十七刻半,年年如此不變。客氣也有同樣的六步,但其順序與主氣稍有不同,即熱和雨互相調位,按溫、雨、熱、涼、寒、風的次序,其第一步氣隨不同的年分變動,加臨於主氣之上,而客氣的作用要大於主氣。

如同在一個恆定的布景上展示出不同的畫面一樣。主氣和客氣的第一步氣都從大寒日開始,例如1978年主氣第一氣為厥陰風木,從去年的大寒日起算,歷六十天八十七刻半而入第二步主氣少陰君火;客氣第一氣為太陽寒水,也從去年大寒日起算,經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入第二氣厥陰風木。因此六氣的起始點是大寒。這六十日八七刻半的一步又分為初、中兩氣,每一氣為30日43.75刻,即《六微旨》講的:「位有終始,氣有初中」和「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氣同法」。於是建立了一年六季,十二個月,每月30日43.75刻的曆法。正如《至真要》說:「天地合氣,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和《六元正紀》說:「上下交互,氣交主之,歲紀華矣,故曰:『位明氣月可知乎,所謂氣也。

這裡有一點要加以考察,即一年的起始點大寒,是怎樣確定的。《六節藏象》說:「所謂求其至者,氣至之時也,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又說:「求其至也,皆歸始春」,王冰注調:「凡氣之至,皆謂立春前十五目,乃候之初也」。即「始春」謂立春前之十五日,即大寒。《六微旨》中說:「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復行一步,土氣治之;復行一步,金氣治之;復行一步,水氣治之,復行一步,木氣治之;復行一一步,君火治之」。

這裡是主氣六步的次序,從顯明之右的君火(即少陰)開始。顯明是指太陽在卵位升起,即二月中氣春分,可見《內經》述主氣之序是從春分開始起作用的少陰君火開始。《天元紀》中則明確說:「少陰所謂標也,厥陰所謂終也」,標者上首之意,終自是下端之意,可見是以春分為起點。從這裡可以推斷:「五運六氣」歷的歲首是春分,而不是大寒,正如太初曆之以冬至為歲首,但以立春為正月節氣一樣,大寒只是初氣開始之日。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中的五運六氣養生法
    運氣學說是《黃帝內經》提出來的,全稱叫五運六氣,五運是按照年天幹來預測的,六氣是按照年地支來預測的。運氣學說是我們中國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種智慧的創造,它揭示了天地宇宙和人體生命的密切關係。
  •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古老的天文地理。2021辛丑牛年五運六氣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古老的天文地理。2021辛丑牛年五運六氣《黃帝內經》,現在人們多把此書稱之為——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內容覆蓋廣博,自然、生物、心理等無所不包,可謂包羅萬象,因此,喜愛傳統文化的很多人都在讀。在我國古代,一直流傳有「秀才學大夫,只要一晌午」的說法。原因在於,這些傳統文化的古籍都是相通的。
  • 2020年「運氣」如何?《黃帝內經》的「五運六氣」告訴你!
    【摘要】《黃帝內經》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瘟」。根據《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大致能夠看到2020年的氣候概況,經過了2019年的暖冬,庚子年將在一個極寒的春天之後,進入到相對乾旱的夏季。可以說是春寒短暫,而夏熱漫長。
  • 《黃帝內經》:「邪氣反勝」,如何根據五運六氣理論來「制邪氣」
    《黃帝內經》:「邪氣反勝」,如何根據五運六氣理論來「制邪氣」。我們都知道,中醫的最高境界就是「治未病」。不管這個目標是否能達到,但確實戳到了每個人的痛點。但《黃帝內經》倒是有一個雖然模糊、但卻又比較貼切的說法:邪氣致病。也就是說,任何疾病的形成,都是有「邪氣」的存在。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只要有邪氣存在,疾病也就不能被消滅。而「邪氣」從何而來?中醫認為,它有內邪、外邪、不內外邪三種。但通常情況下,「外邪」是我們最為關注的。
  •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什麼是「主氣、客氣、司天、在泉」?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什麼是「主氣、客氣、司天、在泉」?作為中醫理論的基石,《黃帝內經》不僅包含有我們比較熟悉的基礎理論部分,如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等學說,「運氣學說」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問》81篇裡,關於「運氣學說」的就佔了6篇之多。但因為其內容實在過於深奧,尤其是對古文水平逐漸降低的現代人來說,更是晦澀難懂。
  • 正月二十九,孝順節,拗九粥,符合《黃帝內經》五運六氣
    明代學者 謝肇制說:「高陽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棄破及街巷口,除貧鬼。」清代學者林祖燾《閩中歲時雜詠〗詩:「相傳拗九屆 芳辰,各煮飴糜雜棗榛。掃盡塵封投盡穢,送他窮鬼迓錢神。」煮「拗九粥」有講究,要經過四道工序,需要備齊糯米、紅棗、葡萄乾、桂圓乾、蓮子、花生、荸薺、紅糖板等8種材料。這樣煮的粥色、香、營養一應俱全。
  • 2020年五運六氣測評
    《黃帝內經》是中醫的經典,《黃帝內經》裡關於五運六氣的內容,是經典中的明珠。我初學五運六氣,還不能全面把握。本人少許心得,以2020年五運六氣做個測評,以待驗證。2020年為庚子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太商金運太過。
  • 破譯幹支曆法和五運六氣
    開門見山一:曆法解釋適用於五運六氣、十月曆、十二月曆以及幹支合曆的基本條件:1:連續紀日。2:連續紀年。3:採用回歸制和以太陽為參考點的相對位置。4:每360天換算一個年幹支。5:節氣另外記錄。《黃帝內經》裡面的運氣學說,主要用的就是這個幹支合曆,恰好每60*360-60=60*359=21,540天木星太陽重合一次,正符合:《黃帝內經》「所以欲知天地之陰陽者,應天之氣,動而不息,故五歲而右遷;應地之氣,靜而守位,故六期而環會」「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周天氣者,六期為一備;終地紀者,五歲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 丙申年五運六氣相關預測
    2016年為丙申年,其氣候特點和疾病發生的可能性,可從中醫五運六氣的角度進行預測。但文章作者也提醒大家:本文並未明確提出丙申年專指2016年,只是將《黃帝內經》中關於「丙申年」的五運六氣理論介紹給讀者,供參考。
  • 《黃帝內經》中的六氣司天模型,就是以地球為中心
    最近,學習《黃帝內經》的人多起來,有中醫愛好者,有天文學,有專家教授,氣候學的,農業的,甚至旅遊的,都有人進入來學習了解。其中,本來是秘傳部分的五運六氣,隨著研究的人多起來,也就揭開神秘的面紗了。五運六氣,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由五運:金、木、水、火、土;六氣:風、熱、暑、溼、燥、寒,組成。五運六氣的時間周期,一般都對標年周期。把年周期作為一個基本周期來衡量計算,在年之上有更大的周期,就是大司天,就是元會運世系統,那是非常龐大大時間單位。在年之下的時間周期,就是月,日,時辰,分鐘,秒鐘,這些都是。
  • 神獸話「五運六氣」
    在古代,老祖先們曾經把一年分成兩個季節,就像我們現在的旱季和雨季;也分成過四個季節,春夏秋冬;也分成過五個季節,中間多一個長夏;還分成過六個季節,就是從大寒(1月20號)前後算起,兩個月為一季,每季有一個主氣,我們把它叫六氣。這六個季節,氣候特點不同,表現出的疾病的特點也不同。
  • 「五運六氣學習」-六氣
    而六氣應該準確地說是風寒暑溼燥「熱」,而不是「火」,而在《黃帝內經》中的「運氣七篇」居然是「風寒暑溼燥火」,我想這也是後世醫家對《黃帝內經》存在疑慮的原因之一,所以在中醫教材中在「火」的後面加了一個括號和一個「熱」字。
  • 五運六氣-平氣之年季節當令,氣候最宜人
    六十年周期規律的總結 五運六氣不是算命,是古人對氣象觀察的總結,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氣象規律除了月節律和年節律外,最重要的就是六十甲子的節律,至於為什麼非用六十,不用三十,也不用一百二十,還真沒法考證。
  • 王永炎院士神預測疫情,告訴你五運六氣是什麼
    消息稱,2019年6月27日,在中國中醫科學院組織召開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候選人答辯評審會上,名譽院長王永炎院士提出:「要觀天地之象,觀萬物生靈之象,觀疾病健康之象,所以,今年大江以南,暴雨成災。厥陰風木司天,已經描述了太虛元象。上半年,是比較和緩的。下半年,特別是在冬至前後,也就是連續到明年的春季,要有瘟疫發生……」後面的事,到現在為止,相信大家因為足不出戶,已經很明了。
  • 從中醫五運六氣學說,淺談為何公元2020庚子年5至7月我國暴雨成災
    如果你是首次聽說中醫五運六氣學說,可以在百度百科查看《五運六氣學說》、《黃帝內經》。下面直奔主題了!論公元2020庚子年,為何在三之氣(5月20日至7月20日)我國暴雨特別多?二十幾個省出現汛情。(央視新聞報導了氣象專家的觀點,是受太平洋氣溫影響……)那麼從中醫《內經》五運六氣學說如何分析?先看看下面這張庚子年的運氣圖可能你已經發現亮點了。對!我國地域那麼廣,東西南北中天氣肯定不一樣,不得不佩服中醫老祖宗留下的魁寶還是有一定神奇之處,中醫五運六氣學說是從宏觀角度分析全年的大致氣候特點。
  • 「五運六氣學習」-運氣
    簡介五運六氣,黃帝內經,素問,五運行大論篇,中說,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天地之間有了候那麼就有了這個道了,候,是什麼,就是節氣,一氣三候,所以這個跟古人的佔星學是很有關係的。如2006年是丙戌年,天幹為丙,丙辛化水丙屬陽幹。故2006年的年運(中運)是水運太過。
  • 顧植山從五運六氣分析今冬明春流感疫情變化
    顧植山從五運六氣分析今冬明春流感疫情變化疫情相對樂觀 可主選柴胡類方本報訊 (記者羅乃瑩)入冬以來,各地報導流感病人有增多趨勢。對此,龍砂醫學流派代表性傳承人顧植山日前從五運六氣角度對今冬流感疫情進行分析研判,認為今冬明春的流感疫情相對樂觀,從臨床症候特點看,病機主要在少陽,故《傷寒論》少陽病中的柴胡類方可以作為主要選擇。
  • 黃帝內經 | 從甲流到非典,中醫是如何通過五運六氣,預測及治療瘟疫...
    02 五運六氣對健康有哪些影響 就時運而言,中醫講究「五運六氣」。什麼叫「五運」?它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氣在天地間的運行變化。五運是由天幹來控制的,一共有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五運六氣究竟是什麼?
    五運六氣,很多人都會對這個名詞產生疑惑,它有什麼樣的用處呢?它起源於哪裡呢?他的理論是什麼?咱們會來深入探索一下它的起源,發展,和在現實中的應用。五運六氣是運氣學說的主要內容,在中醫理論的運用中,擴展了中醫理論體系的框架,對中醫理論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 五運六氣體系中,大寒節氣交日是新的一年的起點,原理就是這樣
    五運六氣的一年起算時間從大寒起,這是為什麼呢?關於這個結論,這個起算方法,一直爭議還是很大的。有田合祿老師論述五運六氣起算時間,其認為「《內經》明確提出六氣始於農曆每年的正月初一。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夫六氣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視之,覩其位而知其所在矣。運有餘,其至先;運不及,其至後。此天之道,氣之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