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我們正在失去社會正義感

2021-01-09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1月7日評論員文章:前幾天,在保定市的一條街上,74歲的老人趙振東看到兩名小偷正在行竊,上前制止時被小偷打倒在地。一旁圍觀的人群中不乏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但無人出手相助。後來是另外3名同樣是70左右的老人趕來,才合力將竊賊制服。

同樣的事情上周在武漢也發生了一起。

68歲的鄧應賢惠老人發現兩名劫匪正在搶劫一家典當鋪,一名店員已被砍傷倒在血泊中。鄧老漢毅然衝進去與歹徒搏鬥。一名歹徒倉皇而逃,另一名揮舞著帶血的刀子刺向鄧老。鄧手被刺傷,但仍然毫不畏懼地搏鬥,奮力奪下了歹徒的刀。歹徒沿街逃走,在場的人(也有許多年輕人在內)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攔阻。

據中文媒體報導,這兩起事件中的5名老人都是有幾十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兩起事件中在場的年輕人都冷漠旁觀。

我舉這兩個例子,並不是想說,老人的思想覺悟都比年輕人高。有關年輕人在街頭與犯罪分子搏鬥的事情也時有報導。然而,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是,在大多數此類事件中,許多人都表現出麻木不仁。正因為如此,上述幾位老人的行為才顯得格外難得,令人敬佩。

在大多數這種情況下,在場的老年人不敢出面多半是因為他們沒有這種能力,而年輕人不出手則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冷漠。

是的,我的意思就是:當今我們社會的公眾道德在退化。二三十年前那種街頭犯罪引起群情激奮、人人喊打的情景如今是很少能看見了。

不可否認,經過20多年的對外開放,我們變得文明多了,我們的人權意識加強了,我們學會了對犯罪分子也要尊重他們的人權,也學會了在冬天要給狗狗套上一件毛線織的外衣。而同時,我們也學會了對公共汽車上小偷的扒竊裝作視而不見,學會了在聽到黑暗中傳來呼救聲時裝作沒聽見。

這種在邪惡面前麻木不仁的現象是學校裡道德教育缺失的結果,是家長和媒體對自私自利的個性膨脹的讚美和縱容的結果。這不是危言聳聽,只要是不帶偏見、有眼睛看事實的人都會同意這個說法的。

當然啦,我們不能要求公眾把制止犯罪當作他們的責任,那是警察的責任。人們不敢公開站出來譴責街頭犯罪,部分原因也是警方對暴力犯罪打擊不力。

然而,人們在邪惡勢力面前失去了正義感、缺乏了應有憤慨之心,這無論如何都是一件令人悲嘆的事。

我們應當重視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重視對青少年正義感的培養。在這方面,學校、家長、媒體、政府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還有一件政府應當做好的事情是:給予那些因見義勇為而致傷、致殘、甚至致死的人以真正能解決問題的補償。我們聽到太多這樣的報導了:因見義勇為而致殘的人因為喪失勞動力,找不到工作而全家陷入困境,政府給他們頒發的那點「獎勵」還不夠他們醫傷的。(《中國日報》評論員 劉式南 編輯 張峰)

相關焦點

  • 淺談仁愛與正義,弘揚社會正氣
    我們現在講仁愛,就是指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友好、同情、尊重和幫助。那麼「義」呢?可以說它代表著一切合理的、美好的、理想的事物。正義,也就是公正之理公正之事,做人要有公正之心,能分辨是非,伸張正義,排斥邪惡。明顯的,仁愛與正義,都是指人與人交往中應有的道德規範。有仁愛之心,是正義之舉的前提條件,後者又是前者的應有結果。
  • 什麼是正義?正義的真正含義
    不是每一個人都具有強大的意志力,當人們飽經邪惡的折磨時候,人們往往需要正義。要知道:一個人如果遭受長期的不公平,如果長期的被人冤枉,那麼在他內心深處就會渴望正義來解救自己,但是越是這樣,正義就會遠離而且,久而久之,帶給自己的反而是邪惡之心。
  • 《自然——人類行為》:我們從小就想做正義使者嗎?
    《自然——人類行為》:我們從小就想做正義使者嗎?小到偷吃東西的小朋友,大到觸犯法律的罪犯,違反規則、法律或社會規範的人通常會被認為應該受到懲罰,如罰款、判刑等。甚至有時,這樣的懲罰會給自己帶來損失,人們仍對懲罰惡人具有強烈的動機。那人們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正義使者」呢?關於正義的哲學理論指出,具有代價的懲罰行為可能源於兩大動機:1.報復(retributive concerns)。
  • 正義感特強,愛打抱不平,頗受大家喜愛的4個星座
    我們的一生會遇到八萬多人,但真正能走進我們生命的不多,能夠喜愛你的更不多,那麼十二星座中,哪些星座最受大家喜愛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金牛座 金牛座是天生的倔強脾氣,只要是自己認定的事情,就一定會去做完,想辦法做好,不給自己留後路,撞南牆也不回頭,所以金牛座有時候犟得像頭牛,不過金牛座人品很好,三觀很正,是個正義感特別強的人
  • 堅持「三個相統一」 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大家談
    人民法院作為國家審判機關,必須堅決扛起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神聖使命,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日益增長的需要,著力解決新發展階段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牢牢守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十四五」規劃順利實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 「杭州女子失蹤案」被造梗,我們眼中的正義為何彼此顛倒?
    「杭州女子失蹤案」被造梗,我們眼中的正義為何彼此顛倒?但請切記,它並不直接等同於社會的平均道德。否則,我們便會因一起惡性刑案走紅輿論場而不知所措。近日,「杭州女子失蹤案」的真相探問,伴隨著警方通報告一段落。讓人瞠目結舌的是,這起案件迅速完成了從社會版到法治版,再到娛樂版的「三級跳」。
  • 張慧: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
    摘編自《人民日報》  【張慧: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  湖南省廉政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張慧認為,法治建設要求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緊密聯繫我國法治建設實際,多措並舉,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 一個不平等的社會就永遠沒有公平正義可言
    ,這是進入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也是對個體公民權益的最低保障。平等的法律權利是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如果制定有差別的公民法律權利,就是在人為的分裂社會,挑動對立,製造矛盾,嚴重違背了人類社會前進的方向。如果不能有效的保障公民平等的法律權利,社會就不會有公平正義可言。  保障公民法律權利和責任平等是公民對公權力的要求,也是法律的基本任務。
  • 你自以為正義的樣子,真的很醜
    對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河事件,社會悲痛不已。一開始有媒體報導,萬州應急辦透露,事故系公交車避讓一輛逆行的小轎車所致,小轎車司機為一女性,一時引得各路自媒體、大V轉發評論,對「女司機」群起而攻之,然而警方幾個小時後發布的情況通報顯示,是公交車越過中心實線,撞上對向正常行駛的小轎車後失控墜入江中。
  • 星巴克中國正在失去「光環」?
    而如今的星巴克,在產品線布局上正在逐漸背離創始人的初心。星巴克臻選咖啡·焙烤坊,是「以焙烤美食為特色」的全新臻選門店;星巴克Mixato酒坊,將酒與咖啡相互融合;2019年,星巴克推出5款以茶瓦納為基底的「玩味冰調」;2020年,星巴克部分門店推出了多款新茶飲產品......對此,有業內人士感慨道,產品開始烘焙茶飲化的星巴克,是「在作死的邊緣瘋狂試探」。
  • 正義與邪惡的較量——《超能少年》
    因為他的理想侵害了整個社會的利益,違背了社會規則。家長要教導孩子,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也就是學做人,只有學會了怎麼做人,然後我們再去看其他的品行是否優良,是否值得學習。人生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不改,知道自己正在犯錯(被警察追捕),還逆行而上。這種沒有社會擔當行為實在是很差勁。如果想要在社會上生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遵循法律。
  • 手執天平者,不可令其為守護公平正義而傷
    通報一出,立馬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有人悲痛、有人惋惜、有人震驚、有人憤怒……人們替用生命捍衛原則、捍衛正義、捍衛法治的女法官周春梅感到惋惜,為英雄的逝去而悲憤,並強烈譴責這種為一己私利喪心病狂殺害人民法官的這種暴行。近年來,屢有人民法官被不服判決的當事人惡意傷害、殺害的新聞見諸報端。
  • 堅守正義事業 迎接光明未來
    原標題:堅守正義事業 迎接光明未來 全黨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此時此刻,重溫毛澤東同志的《論持久戰》,對於我們更加全面地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國際國內形勢的重要判斷,更加深刻地把握「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內涵和實質,更加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信念和意志,無疑將帶來「溫故而知新」的思考和啟迪。
  • 原來我們一直都誤解了「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真正含義
    「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這句話是已經被我們國內「玩壞」的法諺,而它是源於美國大法官休尼特的名言:「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而這句話的真正翻譯是「遲到的正義絕非正義」,這是一句法律名言
  • 臺學者:顛覆正義形象 蔡英文已向暗黑勢力靠攏了
    臺灣作家王豐說她的種種舉措,完全顛覆了過去她一度偽裝出來的「正義形象」,走到了不公不義的黑暗面去了,蔡英文今天向過去她曾經處心積慮要打倒的暗黑勢力靠攏去了。據報導,臺灣作家王豐在臉書PO出「當失去反省能力的蔡英文 遇見失去社會能量的國民黨」一文,並表示「蔡英文與國民黨讓我們『看見臺灣』!」
  • 我們要感謝他,為江歌案件伸張正義!
    黃樂平律師多虧了黃律師,他通過和江歌母親的接觸,發現她為人樸實,通情達理,並不像網絡傳言的那樣。認為劉鑫的行為確實是讓人寒心。決定法律援助江歌母親打官司。這不就是雪中送炭嗎?沒有他的幫助,我們也不會看到6月5日的庭前會議直播,也不會讓人們有了解事情真相的機會。感謝黃律師!二:他是個勇敢有社會責任感的人為什麼其他律師都不接這個案子,而他卻接手了?因為接這個案子,第一賺不到錢,第二還得頂著輿論壓力。費心費力的圖什麼?所以能不管的都不管。而黃律師為什麼代理呢?因為他認為這不僅僅是一樁案子,這個案子關乎到社會道德風尚問題。
  • 有些正義不過是惡人的護身符
    這八個人無論是作為政府代表或賞金獵人——主持正義的一方,無論是作為幫派匪徒——摧毀正義的一方,他們都殺人如麻,甚至以此為樂。其人性的冷漠,正是惡的所在。而這部電影所要揭示的並非表面上這一惡這麼簡單,細究其裡,我們會發現這些人都有自己追求的東西,所謂的惡不過是因信念而生。
  • 中西「正義」理念之異同
    一般來說,西方正義觀念的傳統,是從人的本性出發,以強調人的權利為重點,以人人各得其所為目標,構想出一種合理的社會秩序和生活境界。這種正義觀重在從法和制度的層面對社會加以批判與建構。英語中的「justice」一詞就是來自拉丁文正義女神的名字,在英文中這個詞不但指正義,而且還有法官的意思,可見正義和法官的聯繫,法官被認為是正義的化身。
  • 程序正義的價值初探——以訴訟程序為中心
    這不禁讓筆者思考:如何減少當事人對結果公正案件的不公正感,從而息訴服判呢?  帶著這些疑問,筆者開始思索,似乎找到了一點答案。愚認為加強對程序正義的重視,是將我國建設成為法治社會,增強司法權威,增加當事人服判息訴率,減少涉訴信訪的重要一環。下面,筆者嘗試對程序正義的含義、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的關係,以及程序正義的價值等幾個基本問題進行粗淺的探討。
  • 【視頻】什麼才是人民的正義?《巡迴檢察組》裡找答案
    【視頻】什麼才是人民的正義?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制約監督,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堅決打擊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讓城鄉更安寧、群眾更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