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基因遺傳已經不是寶寶成長發育的唯一決定因素。
哪怕是同父同母的孩子,從出生那一刻也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
這種差異不僅是體現在身高、身體素質上,連孩子的智商高低都會產生很大的差異,而導致這種差異的因素有很多。
科學家們曾對此做出多項研究,其中有一項研究指出:在同一家庭中,孩子的出生順序會影響他的智力高低。
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40萬人的研究告訴你,家裡誰的智商更高?
1973年,荷蘭著名心理學家貝爾蒙特為了探尋「智力高低與出生順序之間的關係」,開展了一項多達40萬人的研究。
他選擇了平均年齡19歲的年輕人作為樣本,對這些人進行長期的跟蹤調查研究。
在對得到的數據進行比對之後,這些研究人員總結出這樣一條結論:
「在收入水平差不多的家庭中,孩子的智力會隨著出生順序依次衰減。」
並繪製出下面這張圖。
他們把這種現象稱為「智力衰減現象」。
簡單來說,家裡第一胎出生的老大是最聰明的。
這一結論得出後就顛覆了很多家長的認知,但這個結論後續又被多項研究證實。
2015年,德國萊比錫大學對2萬人進行調查發現,60%的長子智商要高於後面的兄弟姐妹。2016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分析了37萬7千人的IQ,得出了結論相對更細緻:同一家庭出生最早的孩子智商最高,但不同出生順序的孩子智商之間的差異非常小,更多地取決於後天的教育方式。
也就是說,通過正確的智力開發, 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可以彌補這種差距。
如何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
哈佛大學兒童行為心理學家理察經研究發現:
孩子大腦發育有高峰期,0-3歲佔了大腦發育的50%,3-6歲佔了15%。如果家長們能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規律,鍛鍊孩子的大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3歲:促進孩子的腦力發展這個階段是孩子大腦發育最關鍵的時期,大腦發育多來自於外界的刺激。我推薦給孩子準備這套《腦力總動員》全10冊,專門為促進0-3歲孩子的大腦發育而設計。
這套《腦力總動員》選取找不同、大搜索、躲貓貓3大類相對簡單的遊戲,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記憶力、想像力和觀察力,在這個基礎上結合一些生活常識。
比如小動物、衣服、食物、農場、動物園、幼兒園、生活用品等等,既能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又能增加孩子的生活認知。
3-6歲:左右腦均衡發展3歲前孩子的大腦是均衡發展的,過了3歲隨著孩子使用左手頻繁,右腦得不到鍛鍊,會出現左右腦發展不均衡的情況。這段時間要通過鍛鍊孩子數學能力、藝術能力、想像力、分析能力、空間能力等等,促進孩子的左右腦均衡發展。
這裡我推薦《蒙特梭利教育》遊戲書。
在促進孩子左右腦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提升孩子的數學能力、感官能力、語言能力、數學能力、生活能力等重要能力。
蒙特梭利教育以發現孩子的天賦為主,以提升孩子的初步思維為基礎。
在遊戲的設計上遵循孩子的學習方式,在遊戲下方有提示和拓展,提醒孩子應該怎麼玩,這些遊戲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哪些部分,充分調動孩子的左右腦協調能力。
《蒙特梭利教育》遊戲書更符合孩子的發展情況,蒙氏教育更被稱為「成功人士的搖籃」。
每天可以從左腦開發、右腦開發、數學能力、語言能力等幾本中,分別挑出幾個遊戲,綜合起來給孩子玩,促使孩子大腦全面發展。
我是小青媽媽母嬰培訓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