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潭腿拳始創於唐末宋初。五代十國時期,後周一員名將奉命徵戰北海,公元960年陳橋兵變,其得知朝中政變,便帶領大部分宋兵奔到臨清,駐紮在龍潭寺。後周名將自稱該寺住持,名曰「崑崙大師」 。崑崙大師醫易相通,創編了適應軍旅徵戰、集體和個人操練的軍旅拳術、十路潭腿之法及徒手、器械的單、雙套路和徒手、器械的對練,形成了一個比較系統的門派。在傳承中以龍潭寺之「潭」字而將其命名為潭腿,又因該寺坐落於臨清,便稱為臨清潭腿。
臨清潭腿傳承人張佔宇
千餘年臨清潭腿 如今弟子滿天下
全媒體記者 陳金路長期以來,無論是武術界還是民間,有「南拳北腿」之說,這裡的「北腿」就是臨清潭腿。「臨清潭腿是一種以腿為主的拳術,千百年來,儘管傳承受到一些波折,但傳承一直綿延不絕。到現在為止,不但我有眾多弟子,而且兒子張佔宇也成師爺輩兒了,弟子遍天下。」1月2日,臨清潭腿72歲的老傳承人張慶海告訴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現在臨清習練潭腿的至少也有上千人。
溯源後周名將削髮為僧創臨清潭腿
臨清潭腿始創於唐末宋初,五代十國時期。後周將領趙匡胤陳橋驛兵變後,黃袍加身成了宋太祖。當時,作為後周皇帝至親、徵戰北海的後周名將李重進聽說朝中政變,又被下旨回朝面聖。頓感大事不妙的李重進便詐死隱名,在龍潭寺內削髮為僧,在臨清龍潭寺自任主持方丈,法號崑崙。崑崙大師武功高強,精醫道,懂易理,他看到當時社會流行的武術多重拳法,而失於腿法,故融武、醫、易為一體,創編了一門偏重腿功的軍旅拳術。在傳承中,以龍潭寺之潭字而命名為潭腿,因龍潭寺院坐落在臨清,便起名臨清潭腿。
臨清潭腿創立不久,很快就以其獨到的精湛的腿法譽滿天下,贏得了「北腿」的美稱。據傳,宋太祖趙匡胤曾舉行比武大賽,篩選出十八家最好的拳種,並定名為「宋朝十八家」,臨清潭腿一舉奪得十八家之首。
元末明初,臨清逐漸成為伊斯蘭人聚居區,伊斯蘭教中習練臨清潭腿人逐漸增多。歷史原因,臨清潭腿受到當時政權的打擊和鎮壓,便更名更教。當時政權查問時,把臨清潭腿說為護教之技,叫做教門潭腿,和當時政權禁止的潭腿不同,所以說後來有了「從南京到北京、潭腿出自教門中」的說法。教門保護了臨清潭腿,臨清潭腿光大了教門。
至明朝正德年間,少林寺主持方丈相濟禪師,親自到臨清龍潭寺拜訪,崑崙大師的隔世再傳弟子躍空大師與相濟禪師相見很投緣。躍空大師將十路彈踢之法傳於相濟禪師,相濟禪師又將少林寺秘傳寅字號羅漢拳授於躍空大師,互作紀念。這便是民間「三拳換兩腿」的由來。相濟禪師把臨清潭腿帶入少林寺後稍作改動,並在十路潭腿的基礎上增加了兩路,並在以後的傳承中改「潭」字為「彈」字,形成了少林寺彈腿的風格。
清朝的雍正年間至乾隆年間,清王朝為了其封建政權的穩固,禁止民間人士習武,並實施了慘絕人寰的鎮壓,昔日繁華的龍潭寺被毀於一旦。作為臨清潭腿主要傳承的「教門潭腿」,由於伊斯蘭教會的保護,並未受到太大的打擊。教門再一次保護了臨清潭腿。
特色
配合協調,招數多變,爆發力強
據臨清潭腿傳承人、張慶海的兒子46歲的張佔宇介紹,練拳不練腿,到老冒失鬼。潭腿是一項以腿功為主的拳術,其風格為:配合協調,招數多變,攻防迅疾,節奏鮮明,爆發力強。基本入門功夫為十路彈踢,基本拳法有50路徒手單練套路,30路徒手對練套路和50路器械練習套路。十路彈踢為,一路扁擔式、二路順式打、三路虎抱頭、四路反身掌、五路下栽錘、六路頂心肘、七路湯瓶式、八路轉環、九路捧鎖、十路箭彈。十路彈踢既可單人練習,也能對練。
臨清潭腿法包括上、中、下三盤(即上肢、腰部、下肢),可左右開練,反覆循環,以低勢下肢功夫為主。內功的修煉,沉氣穩勢,調息練氣,蓄精育氣,培精壯元,靜動綿柔。臨清潭腿中拳械套路眾多,拳術套路以六角式、黃鶯落架,二十四式、老拳架、六路短拳,八路查拳為代表。器械套路中又以護手雙鉤、雁翅膀、鎖喉槍等為主要的器械套路。臨清潭腿動作要領為,二目平視,上部沉肩墜肘,中部含胸拔背,下部合膝裹胯,呼吸自然,氣沉於丹田。臨清潭腿內外兩功並重,即內七外三之法,故多重於內力的習練,不論拳腳器械都是手足並用,剛柔相濟,快慢疾徐,柔而有力,節奏分明,輕鬆飄灑。臨清潭腿勁力功法講究調氣運勁,剛柔鬆緊,步法穩,身體傳神,矯健有力。身法要點為,勁力充實,精神飽滿,氣爽神清,身動似龍形,步法似蛇形,行走似貓行,肩胯活如輪,兩臂動如蛇。
傳承
張家人傳承臨清潭腿門徒遍天下
張慶海的父親張子龍是臨清回族人,張子龍先生自幼隨陳鳳岐先生習練臨清潭腿。老先生以茶肆為生,以茶交友、以武會友,廣交各界武林人士,培養出一大批優秀武術人才,弟子遍及國內外。
自幼隨父親張子龍習武的張慶海,在父親的嚴格要求和精心教導下,學習了臨清潭腿十路。1980年調入臨清市體委任武術教練直至退休。1958年起張慶海先生多次代表臨清市參加山東省及聊城地區武術比賽,並多次奪得金牌、冠軍。三次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獲優秀獎;此外,還先後兩次代表全國少數民族運動員在北京首都體育館向黨和國家領導人做匯報表演。
張慶海先生不僅將臨清潭腿傳授給其子張佔宇,還向社會廣收門徒,武術界名流李進、張彪、董朝暉、曹魯志、狄愛軍、於宏舉、邱志剛、魏巍等都是他的弟子。作為國家一級武士、國家武術一級裁判的張佔宇,1994年調入臨清市體育局任武術教練。1994年至今,在全國青少年武術套路錦標賽、全國武術套路錦標賽、全國武術套路冠軍賽中,所培養的隊員共榮獲全國冠軍25項。在山東省第十七屆、十九屆、二十屆、二十一屆運動會中共榮獲十項第一名。在山東省青少年武術套路錦標賽中,共榮獲115項第一名。自任教以來,向山東省武術隊輸送郭豔娜、劉震廷、胡海濤等八名運動員,向甘肅省武術隊輸送徐金輝、鄧美顏兩名運動員,向山東省體育運動學校輸送張曉亮、馬國威、謝宇等7名運動員,向北京體育大學、山東體院、武漢體院、山東中醫藥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輸送優秀運動員32名。
張佔宇共培養中國武術最高級——國家武英級運動員8人、國家一級運動員18人。在歷年培養的這些學員中共有4人已經走上了專業教練的工作崗位,其中郭豔娜在2007至2010年曾擔任印尼國家武術隊教練。張佔宇先後在2005年、2010年、2013年收徒。現在,弟子趙志廣、胡海濤、劉振廷、郭豔娜、汪經林、馮洋洋、馮召召、徐金輝、鄧美妍、徐鯤、馬國威分布在全國各地傳承臨清潭腿。張佔宇的兒子、20歲的張文琦現已成為傳承臨清潭腿的新生力量。
【來源:聊城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