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十二時辰·寅時|「志願者這事,做了就停不下來了」

2021-01-10 澎湃新聞

【編者按】

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從1月23日「封城」至今76天,在武漢的人們在十二時辰的不同生存狀態,構成了這段抗疫史的歷史切片。

寅時,即凌晨3時至5時,是十二時辰的第三個時辰,又稱日旦或黎明,是夜與日交替之際,意為生機。

結束完志願者工作,楊錦駕車經過長江大橋已近凌晨3點。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最忙時,楊錦要到凌晨三點才能結束志願者工作,回到住處。他還記得,那天白天跑了兩趟的物資運輸,晚上又跟隨其他志願者前往湖北仙桃拉醫護人員需要的防護用品,一直到凌晨才回到武漢。

今年37歲的楊錦是一名建材行業的從業者,武漢人,曾跟隨家人外出生活13年,於2013年回到武漢。今年是他回到武漢的第七年,也是最不平靜的一年。

在武漢「封城」的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志願者的身份未變,服務內容隨著武漢疫情形勢一直在變化。「封城」早期,醫護人員上下班需要幫助,他加入運送醫護的志願者隊伍;隨後,武漢各大醫院物資告急,他就四處幫忙拉貨;物資問題緩解後,他成為社區志願者的一員,幫忙採購生活用品。

「哪裡需要志願者,我就去哪裡。」楊錦說。在他看來,做志願者雖然有被感染的風險,但這個過程讓他感覺很充實,「這些事情,做了就停不下來。」。

隨著武漢逐步恢復生活秩序,各項工作已經有相應的工作人員負責,志願者們也陸續回到自己原來的工作生活中。

這段時間,楊錦在朋友家自我隔離,確保自己健康之後才敢回家見家人。他很開心能看到武漢逐步重啟,他也相信,自己也能很快回歸正常的生活。

「封城」後加入志願者隊伍

1月23日,10時起,武漢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武漢進入「封城」模式。

楊錦的表姐,是武漢一家醫院的醫生,疫情發生後她就被調往防疫一線。看到姐姐如此辛苦,楊錦在思考:作為一個武漢人,自己能不能做些什麼貢獻?

物資,是武漢在面對疫情初期最為艱難的問題。武漢多家醫院曾在防疫初期多次發布物資捐贈公告,懇請社會捐贈物資。楊錦在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的時候也曾多次聽到物資缺口問題。

1月26日,楊錦在朋友圈裡看到了一位朋友發布的徵集物資搬運志願者的通知,二話沒說他就報了名。作為搬運志願者,楊錦的工作是每天前往快遞點,將從各地寄送到武漢的防護服、護目鏡和口罩等物資分裝打包,再將它們分批送到各家需要的醫院裡去。

1月26日0時始,在武漢市,除經許可的保供運輸車、免費交通車、公務用車外,中心城區區域實行機動車禁行管理。楊錦的志願者隊伍則幫他開具了機動車的通行證,同時,楊錦每次所對接的醫院都會給予楊錦相應的證明以方便他同行。

「那時候物資真的很緊缺,一些醫生防護服已經破了還是堅持上崗,可以說是和病毒貼身肉搏。」楊錦說,在他看來,如果物資能夠快一些運送到醫生手上,醫生也就少了一分感染的風險。

剛開始做搬運志願者的一段時間楊錦非常忙碌,每天,楊錦所在的群裡都會有很多家醫院發出請求,由醫院開具接收證明,楊錦負責運送口罩等物資到醫院。

楊錦記得,他每天一早都要先去接志願者同事,再到快遞點將物資分送到幾家醫院。「有時剛送完,又聽到消息說另一批護目鏡和防護服又送到了,只能馬不停蹄再返回快遞點物資分送。」

有一天晚上六七點的時候,武漢一家醫院請求將湖北仙桃的一批口罩拖回武漢。楊錦就和志願者一起驅車,前往100公裡外的仙桃,將物資帶回來。這一來一回,就耗費了三個多小時。之後,楊錦將志願者同事送回了家,凌晨兩三點自己才回到家中。第二天,楊錦還要照常起床,開始新一天的運送物資。

「我也沒覺得累,每天晚上回家洗個澡,在床上看個電視就睡過去了。」楊錦說,他沒有時間去想太多,自己只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情。

2月10日,武漢醫療系統漸漸恢復了正常,物資緊缺已經不是問題。楊錦也就結束了物資搬運志願者的工作。

「做了,就停不下來了」

按照原來的計劃,楊錦本來打算做半個月就不做志願者了。因為按照武漢最初的延遲放假計劃,春節假期被延期到了2月14日。楊錦覺得,那時候疫情應該也已經結束了。

但隨著疫情的發展,他覺得好像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2月14日疫情結束不了。楊錦決定,把志願者繼續做下去,這一做,就是將近兩個月。

他笑道:「這事,做了就停不下來了。」

楊錦(左一)和其他志願者合影。

在運送物資的閒暇時間,楊錦還找了一份「兼職」——接送醫院的醫護人員上下班。他通過好友加入了一個有醫護人員的接送群。每天醫護人員都會在群裡發布出行的信息,群裡的司機會點對點地將醫護人員從家送到他們工作的醫院。

剛開始接送醫護人員的時候,楊錦和他的車隊們,只有簡單的口罩防護,每次接送完一車,就要對車進行全面的消殺。「剛開始接送醫護人員的時候還是蠻擔心的。」楊錦說,但他相信只要做好防護和消殺,應該不會被感染。

每天,楊錦都會送兩到三名醫護人員上下班。他曾經接送過最遠的一名醫護人員是從江岸區的第二醫院到江夏區的家中,需要很早就出發。「醫護人員每天要很早上班,她又住得那麼遠,很不容易。」 楊錦說。

有時,為了緩解醫護人員上班的焦慮,善於打交道的他在路上會和醫護人員交流聊天。「從他們口中,才知道他們是多麼不容易,疫情早期的武漢醫院都是很慌亂的,物資也很不夠。」楊錦說。

在物資和醫護人員的接送漸漸得到保證後,楊錦又報名了社區的志願者,幫助社區的老人家和福利院採購生活物資送到家。

楊錦還注意到了建設方艙醫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運轉而滯留的工人們。3月的武漢天氣逐漸轉暖,工人們缺少一些薄的衣物。楊錦便忙前忙後,張羅著給工人們運送一些相對薄的衣服。

「失業」的他,相信武漢必定勝利

隨著疫情進入拐點和武漢醫療系統的恢復正常,一些小區也漸漸解封;超市開了,居民被允許上街購買生活用品了;醫護人員也有政府安排的公交車接送了;物資也得到了充足的保障甚至還有盈餘。楊錦漸漸覺得沒有什麼是需要自己的了,幹了快兩個月志願者的他「失業了」。

楊錦曾經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疫情,那時候他在深圳生活。可能也是經歷過非典疫情,楊錦才可以對新冠肺炎疫情用平常心去對待。非典疫情的經歷讓他覺得,只要科學地做好防護措施,自己的志願活動就是安全的。

但他的家人有時候可不是這樣想。剛開始做志願的時候,家人對楊錦的行為是支持的,既可以幫助他人又可以服務社會。後來有一位志願者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了,家人就開始擔心楊錦,勸說他結束志願服務。

在楊錦所在的志願者的群,也曾經歷一些「動蕩」。志願者去世的新聞給群裡志願者很大的打擊,有些人退出了群。但楊錦沒有退,他相信,只要做好防護多噴酒精,病毒就找不上他。好在,伴隨著科學防控的普及,一些志願者又漸漸地回來了,人數也越來越多了起來。

現在的楊錦,在借住的朋友家中「隔離」。頻繁的志願活動讓他決定暫時和家人分開,等到隔離一段時間後確認自己身體沒問題,再回到家裡和家人團聚。

回想起自己的志願活動,楊錦覺得很榮幸能夠參與到武漢的防疫工作中,為防疫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都是有子女的人,希望孩子在未來看到他父親做的事情,可以成為他的驕傲,也希望可以給他樹立個正確的三觀。」

根據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3月24日發布的通告,武漢市將於4月8日起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離漢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安全有序流動。再過不久,武漢就要重啟。

楊錦希望可以儘快回到以前的正常的生活中,「可能會一些緩慢,也會有一些困難,但是我們可以慢慢熬。不管怎麼說,我們還是要生活,還是要面對未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這邊廂,請您瞧瞧武漢江岸交警的「十二時辰」
    這邊廂,請您瞧瞧武漢江岸交警的「十二時辰」 「長相思,在長安」 近段時間古裝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在網上熱播,
  • 武漢十二時辰·午時|等候多時的一碗熱乾麵
    【編者按】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從1月23日「封城」76天至今日「解封」,在武漢的人們在十二時辰的不同生存狀態,構成了這段抗疫史的歷史切片。午時,即11時至13時,是十二時辰中的第七個時辰,又稱日中或正午,形容萬物壯盛。
  • 武漢十二時辰·亥時丨夜跑族:我已想念車水馬龍的武漢夜晚
    【編者按】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從1月23日「封城」76天至今日「解封」,在武漢的人們在十二時辰的不同生存狀態,構成了這段武漢抗疫史的歷史切片。亥時,即21時至23時,是十二時辰中的第十二個時辰,又稱人定或夤夜,意味著等待新生。
  • 【豐收·十二時辰·寅時】歡慶活動樂趣多
    【豐收·十二時辰·寅時】歡慶活動樂趣多 2020-09-22 03: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小葉子」十二時辰 每一刻都在全力以赴丨進博志願者
    為了這一刻,數日前,數十日前,就有一群群「小葉子」到此,兢兢業業開展服務,不辭勞苦地在館內館外反覆演練。每日的十二個時辰,這裡始終擁有「小葉子」活躍的身影;每日的十二個時辰,那一幅幅志願服務的畫面,是專屬於「小葉子」的青春音符。寅時:出發,一個也不能少!
  • 十二時辰養生法 寅時是號脈的最好時機
    現在我們把一天分為24個小時,而在古代人們則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相當於一個時辰,所以日養生也叫12時辰養生。12時辰和我們的五臟六腑以及經絡密切相關,在這12時辰當中,每一個時辰都有一個經、一個臟腑值班,所以,我們要針對每一個不同的時辰來保養其相對的臟腑。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依照怎樣的次序鍛鍊經絡才能符合氣血盛衰和經絡運行的規律。
  • 西安十二時辰·寅時 | 燈火闌珊,萬籟俱寂!詩意...
    西安十二時辰·寅時 | 燈火闌珊,萬籟俱寂!詩意...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原標題:《西安十二時辰
  • 真實版中國十二時辰,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隨著這部劇的熱播,#全國十二時辰#也登上熱搜話題,腦洞清奇的網友開始了刷屏。好玩的是段子,但真實的是生活。真正十二時辰下的中國,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二十歲開始做點心這一行,陳美明做過雜工、蒸籠、腸粉、煎炸、餡檔、案板,每個崗位花上幾年才摸透。如今,終於成為酒店點心部的頂梁柱。▲研發新品之餘,他開始傳授下一班的學徒製作點心。儘管點心的工藝一直在變,廣州人那份吃茶的閒情卻一直沒變。
  • 武漢十二時辰·子時|滯留武漢的外鄉人:回家的日子,到了
    【編者按】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從1月23日「封城」到4月8日「解封」這76天之間,在武漢的人們在12時辰的不同生存狀態,構成了這段武漢抗疫史的歷史切片。子時,即23時至次日1時,又稱夜半或未央,是兩天的臨界點。子時,意為孕育。4月6日子時,陳佳欣從朋友家拍攝的武漢夜景。
  • 新車十二時辰:寅時木行,寶馬M8成為家族終極BOSS?
    [資訊-牛車網]前言:古人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
  • 解密一天十二個時辰,Hauster都在做些什麼
    十二個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  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  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  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  十二個時辰一直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古代的十二時辰,究竟有哪十二個時辰
    說起十二時辰,想必對大家來說那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但說起十二時辰中究竟有哪十二個時辰,相信很多人都會一臉懵,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時辰是古代的計時單位,古人把一晝夜,也就是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所以現在的一個小時就等於古代的半個時辰。
  • 十二時辰你詩了嗎之寅時
    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一年分四季,一日別日月,時辰,區別於小時、時刻,是中國古人對於時間的完美刻畫,而翩翩詩意對應分時別辰,異常有味兒?
  • 養生十二時辰,中醫:什麼時辰就該做什麼事,錯了身體就亂套了
    地球自轉一周,就是一個白天加上一個黑夜共計24小時,這是我們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計時時間,但是我們中國自古以來也有屬於自己的計時方法,六十年一甲子,一日分為十二個時辰,這些來自於中國漢民族的智慧結晶《易經》,在中國古代無論是從事哪個行業都必須要精通「五行」,也就自然有了中醫根據時辰來保健養生的方法
  • 開陽縣龍水鄉疫情防控十二時辰
    為有效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龍水鄉開啟「白+黑」模式,十二時辰全力築牢疫情防控防線。 【子時.夜半】(23:00—01:00)此時,趁著深夜車輛較少,工作人員聚在臨時帳篷的爐火旁召開例行夜話會,總結當天工作情況,安排次日疫情防控工作。
  • 時辰算命:一等命格時辰有哪些 子時丑時寅時未時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出生日期和時辰,這是固定不會變化的,這對我們一生的運勢和發展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是我們在無意識狀態下形成的,運勢對我們的影響也是存在的
  • 做大事的人出生時辰,寅時出生人有成為達官貴人的好命
    其實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總是有相同的特質,在一些特殊時辰裡出生的人也有著更大的成功機會,相信大家也十分好奇,下面就來介紹做大事的人出生時辰。丑時出生這個時辰出生的人,都會有著蓬勃的朝氣。非常聰明有才華,天生攜福帶財的命運。意志頑強,察覺能力驚人,總是可以比他人更快找到合適的出路。
  • 時辰 - 時辰對照表,十二時辰查詢
    中國古代的計時器:圭表、日晷、漏壺、渾天儀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沒一個時辰兒不掛念,沒一個夜兒不夢見。」《西遊記》第四九回:「這等幹,只是忒費事,耽擱了時辰了。」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二三章:「這就叫:不是不報,時辰不到。」
  • 武漢十二時辰·巳時|復工第一天,大家倍感親切又小心翼翼
    【編者按】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從1月23日「封城」至今76天,在武漢的人們在不同12時辰的生存狀態,構成了這段抗疫史的歷史切片。巳時,即9時至11時,是十二時辰的第六個時辰,又稱隅中或日禺,形容萬物熾盛而出。
  • 武漢病房重症科醫生的「十二時辰」
    中新網南京2月7日電 題:(抗擊新冠肺炎)武漢病房重症科醫生的「十二時辰」:「無聲」中向「最危險病人」豎大拇指莫敏的防護服上,被畫了個勾,表明自身防護工作經過檢查已經合格。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供圖 攝  記者 朱曉穎  坐下,打開手機,未讀信息、未接來電一擁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