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琅琊榜》:解析梅長蘇成功的「天時地利人和」
經常關注小妖的朋友都知道,小妖是很少看國產劇的,一方面是好看的太少,另一方面試國產劇的世界觀太狹隘了。
就算是再宏偉的神話歷史武俠劇,都能拍成無腦愛情。
那種愛來愛去的故事,小妖實在是愛不起來。原本只是潤色劇情的愛情,在國產劇中的佔比太大,嚴重影響了電視劇原本的劇情和內涵,使得故事不再完整。
但是《琅琊榜》卻成為眾多電視劇的例外,劇情應該不用小妖說了吧,估計好多朋友都已經爛熟於心,小妖也是把這部劇看了不下5遍。
今天小妖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看了多遍後的心得,關於梅長蘇能成功不可或缺的「天時地利人和」,以下僅僅是小妖的個人觀點,不能代表官方,所以大家有什麼認為不正確的地方也歡迎大家指正,小妖一定虛心接受。
天時
大梁國境內外安穩,大渝因十二年前梅嶺一戰至今未能恢復元氣,南境有穆霓凰的穆府鐵騎鎮守,威震南楚近十年。
南楚那邊有心無力,滑族更是早就覆滅,雖有秦般若這樣一心振興滑族的謀士,還有眾多內線。但秦般弱想必也明白,即使大梁顛覆,滑族的復興也是難上加難。
邊陲安穩,使得大梁從皇帝到官員都忘記當年戰爭的可怕,文不思政,武不思戰,一心一意的討梁帝歡心(俗稱拍馬屁)。
攘外必先安內,但按梅的性格,如果國境不安,他也不會一心一意爭奪皇位,正如當年他不惜冒著被霓凰群主發現的風險,也要派衛崢去解南境之危。
地利
來到帝都金陵的第一天,局面很明顯一切都正如梅預料的方向發展著,道貌岸然的謝侯爺依舊保持著多年表裡不一行事風格。
忠心耿耿的穆家姐弟,梁帝只有忌憚,信任蕩然無存。太子譽王之爭已從暗鬥上升到明爭,兩人朝堂勢力不相上下。
梁帝當年為了平衡朝局,一手扶持起譽王,如今七珠加身,兩方相鬥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太子甚至直接找人刺殺譽王。
譽王也沒好到哪去,一朝得勢完全沒了以前的謙卑,對太子處處打壓,恨不得這個哥哥立刻消失。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靖王才開始登場。
雖說這些年靖王幾乎被放逐,但反過來想想也不失為一種好處。
靖王寧折不彎,朝堂卻是一派小人得志。但凡他看不過去的人和事,不能以儆效尤也要說上兩句。這十年裡可沒有梅長蘇幫他,難保不被小人排擠假放逐變成真放逐。
人和
真正成就梅和赤焰軍的,這才是最關鍵的,有道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年放逐,靖王赤子之心依舊未改,做事情歲經常不過腦子,本性赤誠。
言侯爺,小妖最喜歡的角色,譽王上百士兵圍攻不下的謝玉侯府,他一人獨闖,拖延夏江。梅長蘇拖著重病之身都親去請言侯爺幫靖王,言侯爺的地位不言而喻。
蒙摯雖智商,額,那啥。但對梅長蘇而言就像雙手傳聲筒,梅長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都可以通過蒙摯傳遞下去。梅最信任最有力的幫手。
霓凰是梅最大的意外,在愛人面前都無法鎮定,即使完美如梅長蘇。遇到霓凰幾乎每次都出錯,太皇太后前抓霓凰手,林府門前甩霓凰獨自離開,為霓凰撣落花瓣,兩人長亭相認。
但霓凰也是梅長蘇成功離不開的人,雖然說起來很勢利,但霓凰的穆府實力確實對梅很重要。
還有景睿和豫津為梅來金陵,設下完美的鋪墊,靜妃娘娘多年的隱忍拿下後宮控制權,為梅解決後顧之憂。
飛流、宮羽、黎剛、甄平等江左盟衷心手下的貼心守候,等等。
還有很多人小妖就不一一舉例子了,都是促成梅成功的因素。
梅長蘇自然是有舉世無雙的才華智謀,但是沒有這些天時地利人和,他想為赤焰軍洗刷冤屈,也是難上加難。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