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解析梅長蘇成功的「天時地利人和」

2021-01-10 小妖說影

導語:《琅琊榜》:解析梅長蘇成功的「天時地利人和」

經常關注小妖的朋友都知道,小妖是很少看國產劇的,一方面是好看的太少,另一方面試國產劇的世界觀太狹隘了。

就算是再宏偉的神話歷史武俠劇,都能拍成無腦愛情。

那種愛來愛去的故事,小妖實在是愛不起來。原本只是潤色劇情的愛情,在國產劇中的佔比太大,嚴重影響了電視劇原本的劇情和內涵,使得故事不再完整。

但是《琅琊榜》卻成為眾多電視劇的例外,劇情應該不用小妖說了吧,估計好多朋友都已經爛熟於心,小妖也是把這部劇看了不下5遍。

今天小妖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看了多遍後的心得,關於梅長蘇能成功不可或缺的「天時地利人和」,以下僅僅是小妖的個人觀點,不能代表官方,所以大家有什麼認為不正確的地方也歡迎大家指正,小妖一定虛心接受。

天時

大梁國境內外安穩,大渝因十二年前梅嶺一戰至今未能恢復元氣,南境有穆霓凰的穆府鐵騎鎮守,威震南楚近十年。

南楚那邊有心無力,滑族更是早就覆滅,雖有秦般若這樣一心振興滑族的謀士,還有眾多內線。但秦般弱想必也明白,即使大梁顛覆,滑族的復興也是難上加難。

邊陲安穩,使得大梁從皇帝到官員都忘記當年戰爭的可怕,文不思政,武不思戰,一心一意的討梁帝歡心(俗稱拍馬屁)。

攘外必先安內,但按梅的性格,如果國境不安,他也不會一心一意爭奪皇位,正如當年他不惜冒著被霓凰群主發現的風險,也要派衛崢去解南境之危。

地利

來到帝都金陵的第一天,局面很明顯一切都正如梅預料的方向發展著,道貌岸然的謝侯爺依舊保持著多年表裡不一行事風格。

忠心耿耿的穆家姐弟,梁帝只有忌憚,信任蕩然無存。太子譽王之爭已從暗鬥上升到明爭,兩人朝堂勢力不相上下。

梁帝當年為了平衡朝局,一手扶持起譽王,如今七珠加身,兩方相鬥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太子甚至直接找人刺殺譽王。

譽王也沒好到哪去,一朝得勢完全沒了以前的謙卑,對太子處處打壓,恨不得這個哥哥立刻消失。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靖王才開始登場。

雖說這些年靖王幾乎被放逐,但反過來想想也不失為一種好處。

靖王寧折不彎,朝堂卻是一派小人得志。但凡他看不過去的人和事,不能以儆效尤也要說上兩句。這十年裡可沒有梅長蘇幫他,難保不被小人排擠假放逐變成真放逐。

人和

真正成就梅和赤焰軍的,這才是最關鍵的,有道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年放逐,靖王赤子之心依舊未改,做事情歲經常不過腦子,本性赤誠。

言侯爺,小妖最喜歡的角色,譽王上百士兵圍攻不下的謝玉侯府,他一人獨闖,拖延夏江。梅長蘇拖著重病之身都親去請言侯爺幫靖王,言侯爺的地位不言而喻。

蒙摯雖智商,額,那啥。但對梅長蘇而言就像雙手傳聲筒,梅長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都可以通過蒙摯傳遞下去。梅最信任最有力的幫手。

霓凰是梅最大的意外,在愛人面前都無法鎮定,即使完美如梅長蘇。遇到霓凰幾乎每次都出錯,太皇太后前抓霓凰手,林府門前甩霓凰獨自離開,為霓凰撣落花瓣,兩人長亭相認。

但霓凰也是梅長蘇成功離不開的人,雖然說起來很勢利,但霓凰的穆府實力確實對梅很重要。

還有景睿和豫津為梅來金陵,設下完美的鋪墊,靜妃娘娘多年的隱忍拿下後宮控制權,為梅解決後顧之憂。

飛流、宮羽、黎剛、甄平等江左盟衷心手下的貼心守候,等等。

還有很多人小妖就不一一舉例子了,都是促成梅成功的因素。

梅長蘇自然是有舉世無雙的才華智謀,但是沒有這些天時地利人和,他想為赤焰軍洗刷冤屈,也是難上加難。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成功的投資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成功的融資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同樣投資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鹹淡哥在撮合投資者投某獨角獸時,也經常發生項目方看不起資金方的時候,這時聽聽項目方的解釋就是;「之前我向他們提交過BP,被否決了」 什麼是天時地利人和 第一,「天時、地利」是投資初期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成功的投資者,都是擅長把握機遇和利用環境的具有強烈進取心的冒險家、實幹家。
  • 成功的3個要素:天時、地利、人和
    《孟子·公孫丑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孫臏兵法·月戰》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解釋:成功之路中,天時地利人和為三要素,它涵蓋了成功之路的一切,天時是成功之路的伯樂、機遇;地利是成功之路的環境、條件;人和是成功之路的綜合實力。
  • 天時地利人和是什麼意思?
    我們常聽說一句話:       天時地利人和,到底是什麼意思?且聽國家高級培訓師--武當玄緣子為您解答:                      天時地利人和是什麼意思 天時地利人和是什麼,天、地、人三者的關係問題古往今來都是人們所關注的,我們也經常聽到人們用天時地利人和來總結企業成功因素,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天時地利人和是什麼意思?
  • 《孟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有做到人和才能成功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裡之城,七裡 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鬼谷子》: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配合的時候,才能取得成功
    《鬼谷子》: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配合的時候,才能取得成功。凡事都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配合才能夠成功,缺一不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者,每一個都取決都決定著成功與否的關鍵。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所以聖人善於運用揣摩之術的數,眾人也可以運用,至於能不能成功,主要就是看運用的方法是否得當的問題。所以謀事最難的就是周密,遊說最難的就是對方聽從,做事情事的時候,最難的就是一定成功。這三者只有聖人才能夠做到,所以說謀略的時候要儘量做到周詳縝密,就必須選擇可以溝通志同道合的人進行論證,這就符合了地利和人和。
  • "天時地利人和"用英語怎麼說?
    在成功之路上,中國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指「opportune time」,地利指「geographic advantage」,人和指「 unity of all ranks; popular support」。這一概念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有利的氣候條件不如有利的地理條件,有利的地理條件不如人的齊心協力」。
  • 【每日一詞】天時地利人和
    在成功之路上,中國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指「opportune time」,地利指「geographic advantage」,人和指「 unity of all ranks; popular support」。這一概念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有利的氣候條件不如有利的地理條件,有利的地理條件不如人的齊心協力」。
  • 從孟子到現代職場:天時地利人和!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一課譯詞:天時地利人和
    [Photo/pexels] 在成功之路上,中國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指「opportune time」,地利指「geographic advantage」,人和指「 unity of all ranks; popular support」。 這一概念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有利的氣候條件不如有利的地理條件,有利的地理條件不如人的齊心協力」。
  • 王寶強的成功,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了,缺一個都不能這麼成功!
    (士兵突擊中的王寶強)為什麼說王寶強成功缺少不了,天時地利人和呢!因為寶強每次的演藝都是缺一不可的,就是恰好那個時候就非常缺少這樣的演員,樸實的演員,而天時地利則是老天給予他的機會,人和則是寶強自身的努力,以及觀眾對他的認可。
  • 奇門遁甲:天時、地利、人和與神助
    奇門遁甲是以天時、地利、人和與神助共同構建的四維模型。俗話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說明了想要成功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但是在現實中,神助(暗能量)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奇門局中,天地人神分別是以下這些參數表示:天時(天盤)
  • 天時地利人和 你覺得哪個才是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因素
    都說天時地利人和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因素,那麼,這裡面的哪個因素才是最終決定你最終能獲得成功的因素呢?時代不同,我們對這一句話理解也應該不同,要是在三國時候,這一句話的三點應該是不分先後的,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就現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應該是天時。
  • 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是奶奶最早教給我的一句話。這句話,出自於古文《孟子.公孫丑下》,我專門查閱了一下。文章通過對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者加以比較,層層遞進,論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最後文章以「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作結,將人和的重要性論說的十分透徹。
  • 什麼是職場中的天時地利人和?
    現實中,人們把成功的原因,習慣性地總結為天時地利人和。那麼什麼是職場中的天時地利人和呢?天時,就是準確定位。那麼,定位到哪裡才算準確呢?定位到自己喜歡做又擅長的事情上。地利,指社會環境、地理環境和道德環境。社會環境,就是我們所處的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法制環境、科技環境、文化環境等宏觀因素的綜合。社會環境,對我們的職業生涯乃至人生發展,都有著重大的影響。
  • 預測與天時地利人和神助
    關於天時地利人和神助的理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大體上是相同的。天時,就是時間因素,地理就是地域因素,人和就是人與人的因素,那麼神助呢?很多時候,這個神助就是一個容易誤解的地方,什麼是神?我的理解民族影響就是神,當然神一般都說的是已經去世的人。
  • 天時地利人和與煙臺經濟發展
    「走近山東創造」系列評論八十二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天時地利人和」
    《孟子·公孫丑下》中曾提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作戰中,有利的時令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形不如得人心。成功之路上,天時地利人和為三要素,它涵蓋了成功之路的一切,天時是成功之路的伯樂、機遇;地利是成功之路的環境、條件;人和是成功之路的綜合實力。
  • 怎樣理解中華文化中「天時、地利、人和」的人生觀?
    天時、地利、人和不僅僅是軍事戰略中的天規,而且還可以運用到人生中的任何事物上面。順天時,就是人類必須順應大自然的客觀規律。就是道家學說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如人類的農業生產,必須按「春種秋收」的自然規律進行生產。違背了自然規律,就會受到嚴懲。甚至顆粒無收。在軍事方面更應順天時,二戰中納粹的失敗有很多原因,其中兵敗莫斯科城下,就是違背了「天時」這一重要因素。
  •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老師,您說錯了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天時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勢不如眾人齊心協力。)孟子「天時」則指用兵作戰的時機、氣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險要、城池堅固等;「人和」指人心所向、內部團結等。孟子認為戰爭的勝負首先在於人心,其次在地利,最後才是天時。
  • 熱點:王興稱創業來北京就成功三分之一 天時地利人和均有
    首頁 > 熱點 > 關鍵詞 > 王興最新資訊 > 正文 熱點:王興稱創業來北京就成功三分之一 天時地利人和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