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武將軍」的隱喻

2021-01-10 騰訊網

兩漢將軍號不常置,除重號將軍,其餘「雜號銜」皆為軍隊出徵前臨時任命,戰爭結束後收歸朝廷。

將軍,不常置,掌徵伐背叛。--《續百官志》

註:即使是「重號將軍」也多有缺置。

註:重號即兩漢時期的大將軍、驃騎、車騎、衛將軍、前後左右(四方),合稱「八重號」。魏晉重號又有徵、鎮、安、平。

因此,兩漢將軍號,尤其是雜號,大多有其固定隱喻。

如鎮守帝國南部邊境者通常稱「伏波」,渡海遠徵者多稱「樓船」。

三國漢季皇綱崩毀,禮樂徵伐自諸侯出,故雜號將軍的命名構造、除美號類(如建忠、建義、建德),更多表現為「殺賊」。譬如:徵虜、蕩寇、破虜、討虜、平寇、討逆等,不一而足。

最近在閱讀《三國志》時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將軍號:「揚武將軍」。

乍看之下,揚武隱喻「發揚武功」,屬常見褒義;但實際考察冠「揚武將軍」號的人物,多有「乏糧」甚至「食人」經歷,頗為可怖。

且越早期的揚武將軍,食人魔屬性便越發強烈;反倒是三國中後期,揚武將軍逐漸正常化。「食人魔」的恐怖色彩趨於消弭。

本文可以看作一篇「略開腦洞」的隨筆漫談,僅作一家之言。讀者朋友如不喜本文觀點,亦不妨舍糟粕而取精華。權作梳理歷任揚武將軍的小考,亦不失為收穫。

獻醜了。

本文共 4800 字,閱讀需 10 分鐘

魏國的揚武將軍

魏國揚武將軍,可考者有王忠、張繡、滿寵、郭淮、王基。

魏國的揚武將軍,有著非常明顯的恐怖色彩。

(1)王忠

王忠,司隸校尉部扶風人。董卓敗死(192),李郭陷長安,重操權柄。興平元年(194)馬騰據郿縣(屯糧之所)叛亂,引發翌年(195)的恐怖饑荒,史書一般稱「三輔亂,人相食」。

時(194)三輔民尚數十萬戶,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飢困,二年間相啖食略盡。--《魏書六 董卓傳》

王忠在興平年間出奔荊州,半道斷糧,竟食人血肉為生;還靠著災民,組建了一支恐怖的饑民軍團。

註:三輔無糧,倖存者恐怕不乏食人經歷。

三輔亂,(王)忠飢乏啖人,隨輩南向武關。--《魏略》

王忠還攜此饑民軍團、阻擊替劉表招募災民的婁圭,之後北上投曹。

忠隨魏武轉戰,因功受封揚武將軍。這給「揚武將軍」蒙上了一層血腥悽厲的色彩。

揚武將軍都亭侯王忠、奮威將軍樂鄉侯劉展、建忠將軍昌鄉亭侯鮮于輔、奮武將軍安國亭侯程昱……等勸進。--《魏公勸進表》

五官將令俳取冢間髑髏系著忠馬鞍,以為歡笑

五官中郎將曹丕,性情真摯且行為乖張,喜作弄臣子。

王忠隨駕,曹丕竟命滑稽藝人,從墳冢中掘出骷髏骨骸,懸其馬鞍,以此隱喻忠「食人故事」,以為歡笑。

五官將知忠嘗啖人,因從駕出行,令俳取冢間髑髏系著忠馬鞍,以為歡笑。--《魏略》

註:俳即滑稽藝人,以說、唱取悅人主,且多為侏儒。

註:五官將即丕。

揚武將軍王忠,聲名在外,是典型的食人惡魔。

(2)張繡

張繡亦有食人過往,但書法記載比較隱晦。

張繡是張濟侄,屬涼州軍。初平末至興平年間(192-195)李傕、郭汜擅政長安,殺樊稠。張濟驚懼,出屯弘農以避禍。

興平元年(194)三輔亂,饑荒來襲。張濟軍隊斷糧,竟被逼著一路從弘農(函谷關)南奔荊州,在南陽郡寇暴抄掠。

史書記載非常明確:張濟飢餓。

濟飢餓,至南陽寇略,為穰人所殺。--《魏書六 董卓傳》

不止是張濟飢餓,整個涼州軍都處在恐怖的饑荒中。

張濟為了搶糧,不顧性命,身先士卒,在穰縣遭到劉表軍士射殺。侄張繡攝領餘眾。劉表以糧草招誘張繡,繡竟棄血仇而降表,從此作荊州外藩,屯宛,替表鎮守南陽。

(劉表)使人納其眾,(繡)眾聞之喜,遂皆服從。--《後漢書 卷七十四-劉表傳》

註:南陽郡治即宛城。

張濟、張繡的部隊,乏糧潰散,甚至軍團主帥竟因搶糧而死。軍隊內部大飢人相啖食,斷難避免。

註:建安元年(196)劉備敗入廣陵,軍隊內就出現了「人相食」的恐怖景象,靠糜竺散盡家財、才穩住軍心。事見《英雄記》。

張繡降曹後,無尺寸功,竟直接受封「揚武將軍」。

繡從賈詡計,復以眾降。繡至,太祖執其手,與歡宴,為子(曹)均取繡女,拜揚武將軍。--《魏書八 張繡傳》

可怪之處在於、張繡本人是有漢廷正式敕封的,原為「建忠將軍」。

繡隨濟,以軍功稍遷至建忠將軍,封宣威侯。--《魏書八 張繡傳》

三輔大亂後,張繡在曹營卻成了「揚武將軍」。

頗疑「揚武」之號另有隱喻。

(3)滿寵

滿寵本酷吏,對內望風承旨,對外冷血無情。是曹操麾下的兇殘打手。

寵有威儀,惡名在外,隨曹仁鎮樊城,抵禦關羽。

建安二十三年(218)至二十四年(219),關羽數次領兵襲擊樊城。二十四年羽借江水暴漲,大敗于禁,復斬龐德。羽軍鋒極盛,梁縣、郟縣、陸渾地區的盜匪都響應關羽號召。

曹仁與滿寵被困數月,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軍心潰散。

建安二十四年初,魏王兵敗漢中,老病衰殘,大限將至,甚至無力返回鄴縣,只得暫居洛陽行宮(實際曹操就沒能再活著回鄴縣,崩於洛陽)。此時魏武甚至動了將獻帝遷都河北的念頭;樊城更是十萬火急、危在旦夕。

史書對此記載頗為詭異。

說滿寵召集城內兵士,與共盟誓,之後沉白馬於水中(樊城城內已經被關羽灌水所淹),穩定軍心。

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壞,眾皆失色。(滿)寵乃沈白馬,與軍人盟誓。--《魏書二十六 滿寵傳》

頗疑此處為春秋筆法。

寵乃沈白馬,與軍人盟誓

樊城被圍數月,必然斷糧。曹仁宿將,久經沙場,此時也深知軍心難御(仁即贊同棄城之策)。

或謂(曹)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圍未合,乘輕船夜走,雖失城,尚可全身。」--《魏書二十六 滿寵傳》

只有斷糧才會導致軍心渙散。

可見此時樊城早已無糧,滿寵又怎會沉白馬於水?

我猜真實情況,是寵殺馬分食。類似張遼守合肥,捶牛犒賞死士,募八百先登大破吳軍一般。

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魏書十七 張遼傳》

「沉白馬」是假,「殺白馬分食」是真。

靠著滿寵宰殺軍馬鎮定軍心,魏軍熬到了徐晃的援軍和孫權的背刺,關羽敗走,樊城得救。

翌年(220),魏武崩於洛陽。曹丕繼位,以全樊城之功,授滿寵「揚武將軍」。

寵力戰有功,羽遂退。進封安昌亭侯。文帝即王位,遷揚武將軍。--《魏書二十六 滿寵傳》

可見,曹魏的揚武將軍,恐怕與饑荒和食人深相勾連。

(4)郭淮

郭淮鎮雍涼,素有威望。

魏太和五年(231),蜀軍北伐。郭淮籌集軍糧,而「隴右無谷」。明帝欲從關中運糧以資郭淮,而郭淮則鎮撫地方羌胡,自籌軍糧,遂不飢乏。

郭淮因功,遷揚武將軍。

五年,蜀出滷城。是時,隴右無谷,議欲關中大運,(郭)淮以威恩撫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輸調,軍食用足,轉揚武將軍。--《魏書二十六 郭淮傳》

郭淮是曹魏中後期的名將,其揚武將軍,與食人、殺馬無關,僅與乏糧有關。

(5)王基

王基是曹魏後期名將,與司馬氏深相友善。

註:王基本傳為「揚烈將軍」,而《王基斷碑》記載為「揚武將軍」。

王基的揚武將軍,不見乏糧記載,遑論食人惡事。可見,隨著時間推移,揚武將軍的恐怖色彩也逐漸褪散。

當然,這也與大環境、尤其是屯田的成果和戰爭頻率的降低密不可分。

蜀國的揚武將軍

蜀漢的揚武將軍,與魏國相類似,而酷烈程度不及。

蜀國揚武將軍,可考者有法正、鄧芝。

(1)法正

法正是季漢政權最早記載的揚武將軍。

先主定蜀,遷法正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內統都畿,外為謀主。

註:成都即蜀郡郡治,法正權勢可見一斑。

法正出身極為特殊,他與曹魏的揚武將軍、「食人狂魔」王忠是同鄉,皆司隸校尉扶風人。

法正字孝直,扶風郿人也。--《蜀書七 法正傳》

法正也是在「三輔大亂,人相啖食」的情況下,亡命出奔,與同鄉孟達南入益州,投奔劉璋。

建安初,天下饑荒,正與同郡孟達俱入蜀依劉璋。--《蜀書七 法正傳》

考慮到彼時三輔地區的慘狀,再結合法正老家扶風郿縣連續遭到馬騰、李傕等人血腥清洗的恐怖過往,恐怕法正亦難逃食人厄運。

須知,當時連天子劉協都只能以腐敗發臭的牛骨為食,公卿百官倒斃盈路;法正作為地方二流豪族,根本沒可能獨善其身。

天下饑荒,(法)正與同郡孟達俱入蜀

陳壽在法正贊語處,又有隱喻;將法正擬作曹魏的程昱、郭嘉。

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擬之魏臣,其程、郭之儔儷邪?--《蜀書七 法正傳》

郭嘉淫亂無行,放縱輕薄,以智術取寵於魏武,然法正並無淫亂失德的記載,僅說其性格偏狹,睚眥必報,可知對比人物並非郭嘉,而是程昱。

註:程昱「性剛戾,與人多迕」,與法正相似。見《魏書十四 程昱傳》

程昱最為人不齒的「功績」,就是屠殺本縣(兗州東郡)人戶,製作醃(人)肉乾兒,充當曹操的軍糧。

程昱以此獲譏於天下,為人不齒。位不至公,皆出於此。

初,太祖乏食,(程)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世語》

註:三公須由道德楷模、年高德劭者充任;程昱功勳至大,卻官止車騎將軍(高階武職),無能為公。昔日賈詡為太尉,亦遭孫權恥笑。

陳壽將法正與程昱相對比,其真意一目了然。

可見,季漢的首任「揚武將軍」,亦充斥著血腥可怖的色彩。

(2)鄧芝

鄧芝是諸葛亮北伐時期的揚武將軍。與趙雲共出箕谷,敗於曹真。趙雲左遷鎮軍將軍,鄧芝記載不詳。亮卒,遷前將軍。

及亮北住漢中,以芝為中監軍、揚武將軍。--《蜀書十五 鄧芝傳》

註:以此觀之,鄧芝似未遭貶謫。

以鄧芝官階履歷看,其揚武將軍與食人、乏糧均無關;諸葛亮天下奇才,出兵必備足輜重,從不輕兵犯險。

可見鄧芝(後主時代)的揚武將軍,與一般的高階雜號已無區別。

吳國的揚武將軍

吳國的揚武將軍,相對魏、蜀兩國正常許多。

幾乎不見恐怖色彩,而更類似門閥子弟「由文入武」的階梯。

吳國揚武將軍,可考者有吳景、張休、朱異、全緒、陸式。

(1)吳景

吳景是孫堅妻弟,孫策、孫權舅父。也是有記載的孫吳政權(袁術時期)的首任揚武將軍。

吳景的揚武將軍,是孫吳政權中唯一一個有可能與「乏糧啖人」相關聯者。

吳景受封揚武將軍、是在袁術僭號壽春(197)之後,術在江淮間驕豪放縱,奢靡過度。後宮衣錦繡,食膏粱;民間自相殘殺,人相啖食。

(術)荒侈滋甚,後宮數百皆服綺縠,餘粱肉,而士卒凍餒,江淮間空盡,人民相食。--《魏書六 袁術傳》

吳景即在此背景下出奔江東,受揚武將軍。

術後僣號,(吳)景即委郡東歸,漢遣議郎王誧銜命南行,表景為揚武將軍,領郡如故。--《吳書五 嬪妃傳》

吳景也是唯一一個、有可能親眼所見(或經歷過)食人慘劇的孫吳系揚武將軍。

(2)張休

揚武將軍張休,張昭三子,權貴門閥。其受封揚武將軍在「二宮相爭」時期;這是江東門閥轉變風氣、崇尚武職的一種反映,其將軍號並無特殊之處。

註:二宮相爭,即儲君孫和、與魯王孫霸的「奪嫡慘劇」。最終孫和廢黜,孫霸賜死。

(3)朱異

揚武將軍朱異,故前將軍朱桓子,亦權貴門閥。受封揚武將軍在大破文欽之後(已是三國中後期)。與張休類似,吳郡朱氏亦為江東一流門閥,朱張顧陸並稱。這也是江東門閥轉變風氣、由文入武的反映。

(4)全緒

揚武將軍全緒,故右大司馬全琮子,與張休、朱異性質相同,皆江東豪族由文入武、好尚變化的反映。

(5)陸式

揚武將軍陸式,陸胤子。胤,陸遜族子,吳郡豪族。與張休、朱異、全緒性質完全相同。

以此觀之,孫吳系揚武將軍,除最早活躍在三國漢季(184-220)的吳景,因與袁術勾連,可能略涉及乏糧經歷;其餘均為門閥貴遊子弟「由文入武」的仕宦位階,與魏蜀又不相同。

小結

「揚武將軍」的恐怖色彩,在曹魏表現得最為突出,幾乎都與乏糧甚至食人相關聯,類似情況在季漢則表現一般;在孫吳則與普通高階武職無差異。

拋開巧合與隱喻,曹魏早期的揚武將軍,多活躍於漢末喪亂時期,政權的瓦解、生產力的崩壞、軍閥的殘殺,導致「白骨委積,橫於曠野」。恐怕與此不脫干係。

而隨著軍屯的推廣、政權架構的穩定、戰爭頻率的降低,「乏糧」與「食人」的慘劇,便不多見記載了。這也可以解釋孫吳系「揚武將軍」與一般高階雜號無異的根源。

本文僅做一家之言,讀者朋友、也不妨將其看作「腦洞大開」的思維發散。有時換個視角看問題,也不失為小小收穫。

感謝讀者朋友閱讀。

我是胖咪,希望你幸福。

相關焦點

  • 《靈籠》第一季劇情思想內核隱喻解讀
    這篇文章就作為我對《靈籠》這部動漫第一季的總結收尾,去探討一下這部劇的思想內核到底是什麼,以及各種設定的現實隱喻等。本文會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去描述我對《靈籠》劇情思想理解的大概方向,這是因為目前已知的劇情其實並沒有將思想內核完全展現出來,我只能先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去還原劇情,再去解讀它;第二部分是關於《靈籠》這部劇的各種設定上的隱喻解讀;第三部分我會通過隱喻對《靈籠》的劇情做一個概括。
  • 讀書筆記:生命的隱喻與醫學的罩門
    古代哲人喜歡用寓言為意象展現生命的隱喻,揭示醫學的罩門,人們熟悉的許多成語故事裡都富含著生命的哲理與醫學的洞識。譬如《左傳·成公十年》中的「病入膏肓」,膏肓之間是一個無法抵達的絕對空間,喻示醫學存在著永恆的盲點,無法抵達全知、全能、全善之境,一切試圖跨越這個不確定性的邊界抵達膏肓彼岸的人都是痴妄之徒。
  • 給孩子起名字,最重要的不是什麼八字五行,而是名字的隱喻
    我們看到名字後之所以有這樣的認知,就是因為這些名字背後的隱喻。而名字就像標籤,貼在孩子身上。當周圍的人用這樣的隱喻看待孩子時,孩子自然也會免不了的受其影響。對於叫狗剩的,人們可能肆無忌憚的欺負;對於叫建國的,人們可能會給予足夠的信任。人們在聽到名字的第一刻起,隱喻就開始發揮作用,影響著人們的態度。那什麼樣的名字是好名字呢?這就需要我們首先了解下隱喻。
  • 徐天博等:隱喻中的中國國家形象——基於中英文財經新聞的比較分析
    徐天博等:隱喻中的中國國家形象——基於中英文財經新聞的比較分析 2020-08-15 0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律與文學:經典文學中的法律隱喻
    □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蔣安傑以「法律與文學:經典文學中的法律隱喻」為主題的北京大學出版社第六屆法律圖書宣講會2020年1月6日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凱原樓報告廳舉行。此次宣講會由北京大學法學院和北京大學出版社主辦,邀請了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朱蘇力和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星圍繞主題展開對談。
  • 一場關於西方神話的寓言,深度解讀《潘神的迷宮》中的「隱喻」
    當奧菲利亞被害之後,她進入了魔幻世界,炫目燦爛的幻想世界與破敗殘酷的真實世界平行交織,隱喻著多層意義的內涵,諸多元素更賦予了這部電影豐富的文化內涵,值得我們認真體會與深思。他通過對這種含糊不清的身份的方法做了一個小隱喻,也就是讓奧菲利亞在與之交往中判斷他的善與惡。在這個層面上,影片創作者更是在視覺語言方面產生了許多前後呼應的隱喻。  奧菲利亞在尋找父母的歷程中,第一個任務就是去一個古樹洞中尋找鑰匙。其實,古樹洞 的造型和潘神的頭是一模一樣的。
  • 除了狗肉將軍張宗昌,你可知道「歪鼻將軍」「笑虎將軍」代表著誰
    民國是近代史上一個很特殊的時期,這時候清朝剛剛覆滅,新政權又不太穩定,導致天下各地能人劃地為王,出現了許多大軍閥,民國時期的軍閥們大多都很殘暴,為此百姓對這些軍閥都沒有太大的好感,以至於在背地裡喜歡給這些民國軍閥們取各種各樣的綽號,這些綽號都很有特點,例如以下幾位:狗肉將軍
  • 那些經典童話中,女巫的隱喻,原來是自我的一部分
    好在「家裡」的這種隱喻,這種身在室內的感覺,讓我能夠在內心有一個安全底線的條件下,一點一點被動接受自己無法改變的事實。但場景一旦發生了變化,我發現自己就完全無法適應,畢竟,我那時也還是個孩子。有一次,好像是姐姐去了爺爺家,爸爸外出學習、媽媽上班,當時我應該還沒上小學三年級,總之那一天,我迷迷糊糊的醒來,發現媽媽已去上夜班了。
  • 將軍古言甜文:小公主超兇的!強推:《將軍的小公主》
    大家好,無題今天跟大家分享幾本主角是將軍的古言甜文,糙漢也怕繞指柔,希望大家喜歡1:《將軍總被欺負哭》作者:龔心文(完結)簡介:男主:主公對我恩重如山,不論是要我的心,要我的命,還是需要我的任何部位,我都義無反顧。但其實我內心還是喜歡女人。主公:巧了,我就是女人。
  • 專家:有隱喻!
    而該隱,其實在西方文學中,也成為了一種隱喻。那麼,該隱代表著什麼隱喻?西方文化的變遷如同中華文化有著數千年的發展歷史一樣,西方文化也在不斷的發展。而對於西方文化來說,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兩希文明。1、 希伯來文明希伯來文明本來發源於亞洲。
  • 月亮是隱喻,本體是你。在詩與愛情中間,我喜歡的——只是你
    月亮是隱喻,本體是你。因為月的陰晴圓缺,你是我心中的晴雨傘,圓時你暖了我,缺時我陪著你。你是本體,月亮是隱喻,男女愛情,也是如此。遇見你時,你是皎皎,你是純潔,你是那個詩和遠方相襯的——那個你。
  • 俗語「將軍狗死人弔孝,將軍死後無人埋」啥意思?老祖宗道破現實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句俗語,將軍狗死人弔孝,將軍死後無人埋,這是老祖宗總結出來的一句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老祖宗這樣說有沒有道理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每個人都在生活中嘗到了人情的各種冷暖,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同際遇中,也會有不同的經歷。
  • 詩詞中的「飛將軍」李廣
    「飛將軍」李廣是經歷漢文帝、漢景帝和漢武帝時期的名將。因為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一直採用和親政策,發展國力,因此漢朝的軍隊以防禦為主。李廣從文帝時期的一名小士兵,做到景帝時期的將軍,一直在防禦匈奴人的進攻。匈奴人害怕李廣,因此稱他為飛將軍。
  • 大家都沒看明白的《瘋狂動物城》最後隱喻
    所以最後的隱喻仍然是:只要你在動物城,只要你有夢想,就無所不能!通過問卷調查的相應答案、以及人數比例如下回答:樹懶有夢想、相信無所不能 40%聲明:獨創文章版權歸青聯高校U4Union所有,轉發須經授權。否則追責並索償。
  • 古代將軍真的能以一敵千?士兵和將軍實力差距真的大嗎?來看他們
    古代將軍的晉升將軍。也就是古代的高級軍事統帥,一般來說這能當上將軍的戰鬥力自然也是十分不俗的。古語說:「猛將必發於卒伍」,那也就是說,猛將都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戰鬥力也就不言而喻了。但是古代的將軍,搜史君把他分為兩種:(1)依靠軍功,殺敵數目以及在軍中所做貢獻一步步晉升上來的,就譬如白起等。
  • 戴安瀾:馬革裹屍的抗戰將軍
    新華社合肥1月20日電(記者鮑曉菁)在安徽蕪湖市風景優美的赭山上,安葬著中國遠徵軍名將戴安瀾將軍的遺骨。每年清明前來祭掃的人們都會獻上鮮花,表達對英雄烈士的敬仰和追思。戴安瀾,字衍功,自號海鷗,1904年11月25日生於蕪湖市所轄無為縣練溪鄉風和戴村(今無為縣崑山鄉練溪社區)。
  • 北青:佟麟閣將軍墓前冷清(組圖)
    就此,記者探訪了兩人的墓地,感受到佟麟閣將軍的墓地有點冷清。  佟麟閣將軍的墓地位於香山公園南側狼澗溝一家單位大院內的小山崗上。昨天下午,記者一路打聽找到那家單位時,門口沒有佟將軍墓地就在院內的標誌。向保安打聽後,記者順著山路來到佟將軍的墓地時,沒有看到拜祭者。一張花崗巖供案上擺著兩個花籃,花籃裡的菊花已經枯萎。
  • 己亥年太歲老爺謝太大將軍的傳說
    2018年為己亥年,輪值太歲老爺為謝太大將軍,今天小道士我就為您說一下謝太大將軍的故事。傳說中,謝太大將軍,又名謝廷輔,明時降生在臨晉,今陝西省大荔縣一帶。某天,謝太大將軍外出,偶然間在路邊撿到了一個包袱,打開一開,竟然是數百兩白花花的銀子。
  • 釋讀中國歷史142:飛將軍李廣絕望自殺,大將軍衛青難辭其咎
    ,大將軍衛青難辭其咎04:56來自繽紛歷史清清講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來到我的專輯,繽紛歷史清清講。後來衛子夫被立為皇后,衛青也被封為車騎(jì)將軍,領兵進擊匈奴,他心思縝密,作戰沉穩,屢立戰功。他來自社會底層所以為人非常謙恭,對士兵非常照顧,而且跟著他每次作戰都能立功受賞,大家都樂於為他效命。跟隨衛青大軍進攻匈奴的將軍裡,還有一位大大有名的飛將軍李廣。他是秦朝名將李信的後代,是個百發百中的神箭手,作戰非常勇猛。他曾在作戰中兵敗重傷,被匈奴生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