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陸軍第27集團軍某防化營組織了一場應急處突演練。警報拉響不到15分鐘,應急救援分隊便完成緊急出動準備。該營營長何增凱說,像這樣的演練在營裡是「家常飯」,部隊應急作戰能力越來越強。
練兵備戰保持常態
「把戰備當日子過,打起仗來才有底。」何增凱告訴筆者,自營隊組建以來,他們一直擔負河北省境內核輻射事故、化學事故和反恐襲擊支援保障任務,備戰之弦從未鬆懈。官兵宿舍內,迷彩服、迷彩鞋按穿戴順序擺放,以縮短穿戴時間;單兵攜行物資「箱包化」、班排物資「模塊化」、連用物資「車載化」……營裡的官兵自信地說:「任何時候拉動,拉動任何人,我們都能迅速應對。」
近年來,核生化救援和反恐維穩等非戰爭軍事行動,成為我軍防化兵需要面對的重要現實課題。作為河北省核生化應急救援隊,該營將境內的130餘個大型化工廠列為重點監控防護目標,編入行動預案,多次進行實地演練對接。
為快速應對突發情況,他們積極與消防武警、地方公安建立聯調機制,確定危險源重點監控單位24個,充分做好安全風險評估;建立常態化戰備值班制度,編設1個先遣偵察組和1個替補偵察組,確保待戰人員接令能出動,備戰人員迅速能接替,遇有情況立即處置;協調地方政府補充55類民用救援裝備,向上級申領24類軍用物資器材,自行購買消耗性器材,確保裝備隨時能夠拉得出、用得上。
精益求精練到極致
要想降伏「毒魔」,沒有幾樣看家本領是不行的。「任何一項技能訓練,只有一個動作是最佳的。」何增凱的口頭禪,成為官兵把手中裝備練到極致、把普通招數練成絕招的生動寫照。
偵毒訓練危險性極高,毒劑蒸氣只要輕輕吸入一口便會使人中毒,輕者皮膚潰爛,重者神經受損、呼吸受阻,威脅生命,常被稱為是「在鬼門關口與毒魔打交道」。
常人唯恐避之不及,而防化官兵卻迎難而上,敢在「刀尖上跳舞」。為確保訓練安全有效落實,何增凱和營裡的技術骨幹認真查閱專業資料,並外請專家教授作技術指導,經過1個月的晝夜鏖戰,他們摸透了沙林、維埃克斯、芥子氣等「毒魔」的脾氣秉性,在反覆對比試驗中總結出一套樹狀結構毒劑化驗分析方法。安全是打贏的基礎。該營在軍區隨後組織的偵毒專業比武中一舉奪魁。
「只有練到極致,才能決戰決勝。」比武成功的掌聲未落,官兵們的眼光已聚焦在最複雜環境下的毒劑檢測上。又是一番星夜兼程,他們在整合原有化驗方法的基礎上,增加測試毒劑種類,創新出5套毒劑比對樹狀圖,將化驗分析速度提高了一倍多。
官兵越戰越勇,何增凱告訴筆者,如今,營裡個個都是「神功耳」「神瞄手」,出色完成上級賦予的20餘項「降魔」任務。
實打實練無所畏懼
戰時頂得上,源於平時訓得實。筆者了解到,該營每次偵毒訓練都堅持使用實毒,並定期更新訓練「毒庫」,將民用毒劑、混合毒劑充實到練兵場;防化專業輻射沾染檢查課目難度大、危險係數高,他們無所畏懼,使用輻射源實打實練,確保訓練緊貼戰場。
今年7月,在一次跨區實兵對抗演習中,該營作為防護救援力量,配屬集團軍某旅,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關鍵作用。
「××地域遭敵航空兵襲擊,彈坑周邊出現不明液體……」演習一打響,部隊便遭遇化學武器襲擊,行軍縱隊被迫停車。危急時刻,防化官兵火速趕赴現場,冒險衝進爆炸核心區,沉著冷靜偵測毒氣、抽樣比對、化驗分析,不到5分鐘便準確檢測出有毒物質成分,並對染毒地域邊界進行了標識。
迄今為止,該營先後參加跨區基地化演練、總部檢驗性評估演習和軍地聯防聯訓等重大演訓任務20餘項,先後奪得軍區、集團軍防化專業比武冠軍,被集團軍評為「基層全面建設先進營」。
戰場靠實力說話
■王金鑫
戰場靠實力說話,實力在戰場檢驗。那麼,實力從哪裡來?只能從實訓中來。打仗硬碰硬,訓練必須實打實。今天訓練不求實,明天戰場難勝敵。因此,訓練必須咬住「實」字不放鬆,把戰鬥力標準落到實處,按照戰鬥力生成要素和現代戰爭制勝機理,積極探索創新戰法訓法,努力補齊戰鬥力短板和弱項,不斷提高部隊整體實戰能力。把實戰化訓練抓實,緊貼未來可能擔負的作戰任務,堅持從難從嚴施訓,突出抓好險難課目訓練,一招一式苦練,一步一動實訓,不急於求成,不急功近利。把模擬實戰環境設實,圍繞作戰對手和作戰環境,積極營造逼真戰場環境,讓訓練離實戰越近,部隊戰鬥力提高就越快。
軍事訓練是未來戰爭的預演。訓練場上有「看頭」,戰場上未必是「拳頭」。只有平時訓練實,戰時實力才強。相反,平時開「虛花」,戰時定會品「苦果」。戰鬥力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全體官兵的共同努力。廣大官兵只有靜下心、穩住神,踏踏實實、扎紮實實地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訓練上,緊盯素質短板不斷「加鋼淬火」,才能使今天的訓練成果,成為打贏明天戰爭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