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寫道: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試問問現在,有幾個人能放棄高薪的工作,去追求那個所謂的理想,並為此窮困潦倒一生呢?
斯特裡克蘭德,是一個瘋狂的人,也是一個滿懷理想,精神富足的人!
窮,有物質上的貧困和精神上的空虛。所謂的貧窮,都是相對的!
有人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童年,是每個人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
現代人的童年,已經被各種培訓班和輔導班所佔據,周末,暑假,寒假,時間安排得滿滿地,每個家長都擔心浪費了時間,自己的孩子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似的!
於是,各種補習鋪天蓋地而來,孩子的童年,就在這些所謂的學習當中度過了!
然後,等他們長大了,回憶起童年來,似乎可以驕傲地說:鋼琴,舞蹈、書法、寫作、繪畫,那就是我的童年!
這樣的童年,似乎很符合時代的氣息,但總感覺似乎缺少了什麼?
而我們那時候的童年,好像都必須到外婆家過個暑假,不然都不算有過真正的童年!
在外婆家,你就是個寵兒,人人都得哄著你,讓著你,你就是一個外來的小皇帝,雖說如此,但那時候,家家都窮,吃飽沒問題,吃好是不可能的!
而且,小孩子最簡單的玩具,都是要靠自己去製作,去完成,不像現在,網上買一個,超市買一盒。
舉個例子:做個彈弓:選材,取材,削皮,磨平,套上橡皮,還要尋一塊輪胎皮,一道道工序,全手工完成:爬樹,折樹枝,揮刀裁切,砂紙磨勻,橡皮筋,套上輪胎皮,就完成了。
然後自以為了不起的,非要去打電線上的麻雀,失望而歸,只能拿遠處地裡的小黃牛出氣,最後,也只是用紙團,打打班上的小女生或一起玩耍的小夥伴。
沒錢,窮得只能從大自然當中去取材,但卻自得其樂!
現在很多學校布置小學生作業,雖說是做手工,但材料很多都不是原始的,都靠買,沒有親身體會到大自然,也就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動手,自得其樂,是件多麼幸福的事兒!
現在的孩子,吃飯基本上都要靠「吼」,還是不吃,或不自己吃,吃一餐比上一節課的時間還要長,硬是坐不到幾秒鐘,就四處亂跑,一頓飯,餵到最後,都涼了!
以前,能夠吃上一頓好飯,就是相當奢侈了,偶爾家裡的一隻雞鴨「去世」,大人們都要把內臟掏了,留著肉,捨不得扔,炒得香香的,孩子們也吃得很開心!要不就得等到「立冬」,磨刀霍霍向雞鴨,全家吃大餐了!
逢年過節,幾塊餅乾,幾塊糖果,一些地方小食,都讓孩子們垂涎三尺,幸福來得太不容易了,在當時,相當珍貴且珍惜!
窮人,有窮人的活法,窮人有窮人的生活。
窮人的童年,有窮人的樂趣!但日子雖然苦,但苦中作樂,實際上,童年並沒有想像中那樣難過!
現如今,雖然經濟上去了,但很多人都被各種貸款壓著,加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種壓力,其實,原則上來講,並沒有以前那樣輕鬆自在的快樂了!
窮,如果只是物質上的窮,並不可怕,一般通過努力就可改變,但如果是精神上的窮,那就可悲了!心靈空虛,無所依靠,拎著一麻袋的錢,找不到一個傾吐的人,是何等的「貧窮」!
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不同,有的人,畢生追求財富,有的人,只是為了理想!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是詩和遠方!
苟且的是「六便士」,財富,詩和遠方則是「月亮」,是夢想!
窮人有窮人的活法:不是所有人都迷戀「六便士」,還有人抬頭望見「月亮」。